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643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643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觉得此举会大大折损义军的力量。

    李自成听了,也颇觉有理,一时之间,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就在这时,潼关之内,一道绚烂的烟花突然窜入天空,随即便是啪的一声响,在黑暗的夜『色』中陡然绽放,散『射』出无数的光芒!

    众人见状,顿时精神皆是为之一振。

    李自成亦是急忙翻身上马,抽出腰间挎刀,斜指远处的雄伟关隘,大声喝道:“诸位!田见秀将军已然得手,请随本将入关杀敌!”

    刘宗敏等人当即也是振臂高呼,纷纷翻身上马,手持兵器,随即他们便在李自成的率领下,分别带着手下兵马,向着前面的险峻雄关冲了过去。

    潼关之内。

    “什么?士卒少了八百多人?”站在左勷的营寨大门前,望着眼前一脸惶急的一名明军士卒,虎大威顿时便是心急如焚,怒道:“怎么会突然少了这么多人?左将军呢?左勷现在又在何处?”

    “左将军……,属下今晚便一直没有看到他……”明军士卒想了想,便有些畏惧地说道。

    而此时此刻,潼关城头附近,绚烂爆发的烟火,也瞬间便吸引住了虎大威的注意力。

    虎大威顿时便像三九隆冬天气,被人迎头浇了一桶冷水般,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在冒着丝丝凉气。

    城门处传来烟火信号,显然当地的守军已然凶多吉少。

    来不及多想,虎大威『操』起手中长枪,掉转马头,大声呐喊着,便率领手下亲兵拼了命地向着城头方向杀了过去……

    远处传来的厮杀声音越来越大,动静也是越来越嘈杂,孙传庭却依旧待在自己那间简陋的房屋中,脸『色』木然地盯着眼前桌上的宝刀,身子一动不动。

    像是在等待生命中最后的结局。

    突然一声巨响传来,孙传庭扭头看去,只见房屋的大门,竟然被人在外面一脚踹开!

    孙传庭蓦地站起身来,唰地一声,伸手抽出桌上的长刀,脸上『露』出了决绝的神『色』……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孔有德说吴三桂() 
次日一早,也就是十月初二,辽东,锦州城外。

    十余名明军骑兵正纵马飞驰,在枯黄一片的荒野中巡逻警戒,他们皆是吴三桂的手下家丁,今日乃是每日例行,对防区的巡视。

    而今崇祯已经将辽东一地的兵事皆都托付给了辽东巡抚方一藻,而方一藻在兵事上,又是完全依赖宁远总兵吴三桂,锦州祖大寿年岁已高,如今已处于半隐退状态,并不怎么管兵事了。

    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如今也早已退休在家,花费巨资于京城之内购买了处宽大宅子,安心地做他的富家翁。

    是以如今在辽东之地,凡兵事上的事情,吴三桂基本可以一言而决。

    这些明军骑兵的马速并不快,在已有些变得凛冽『逼』人的冷风中,他们身后背着沉重的三眼铳,信马由缰,目光机警地在这一片荒野之上,搜索着敌军的动静。

    “哥几个快看!前面有三个鞑子!”一名明军骑士突然伸手指着远处的三个小黑点,兴奋地喊道。

    如今大明和大清虽然已经议和,互为兄弟之邦,约定互不攻击,但实际上,两国边境之处,尤其是在辽东一带,一直都是大打没有,小打小摩擦不断,维持着斗而不破的状态。

    至于双方交战的规模,最多也就是几十人,而双方的最高主帅,吴三桂和阿济格,都小心翼翼地用各种手段,控制着每一场小型战斗的规模,确保它不会扩大化,进而引起两国的全面战争。

    在清军这边,目前是英亲王阿济格负责明清边境的防务。

    在这种情况下,在辽东边境,明清两军的这种低烈度,小规模的摩擦,看上去像是互相切磋,又像是练兵,还有些像是展示实力或是示威。

    当发现前方确实只有三个鞑子的时候,这伙明军顿时便激动了起来,互相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之后,明军骑士纷纷取下三眼铳,在手中举着,随即便纵马向着那三名清军骑兵冲了过去。

    虽然明清两国正在和约期间,但杀死的鞑子头颅,依旧可以在上官那里换取军功和赏银,而今清兵人少力薄,便被这些明军给当成了即将到手的猎物。

    很快,令这十余名明军更加惊喜的是,当看到人数远超己方的明军士卒气势汹汹杀来之时,三名清兵不但没有逃跑,反而也大胆地纵马迎了过来,像是打算和明军交战。

    这两年接触下来,明清双方边境的士卒,都对彼此的战斗力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在同等人数下,清兵往往会占据一定优势,但若是明军数量超过清兵一倍左右时,基本上的结果,都是明军仗着人数优势轻松取胜。

    毕竟关宁铁骑可不是什么土鸡瓦狗,在吴三桂的率领下,这支部队乃是大明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之一,当然,这是在排除了实力逆天黑旗军的情况下。

    战马奔跑起来,势若奔雷,快若流星,很快,交战双方之间的距离便迅速缩小,眼看敌军即将进入己方三眼铳『射』程,十余名明军纷纷一手端着三眼铳,一手开始点燃三眼铳后部的火绳,准备以火器杀伤敌军。

    然而让明军惊讶的是,对面的三个清兵并没有如他们料想般地摘下背上的弓箭,而是同时也举起了手中的……,火枪。

    在明军士卒讶异的目光中,三名清兵居然在三眼铳的『射』程之外,抢先开火!

    呯呯呯呯一阵火枪声音响起,三名清兵骑在马上,接连不断地扣动扳机,每人都是连发了三枪,顿时便接连击中了七八名明军士卒,这些明军士卒纷纷在惨叫声中,捂着伤口掉下马去。

    眼看甫一交手,便折损了一多半的袍泽,剩余的明军大惊之下,纷纷掉转马头,也来不及去看一眼掉落地上的袍泽死活,拼了命地打马便逃,向着不远处的锦州城方向,逃了过去。

    三名清兵也不追赶,很快他们便驭马来到了明军士卒刚才的所在地,纷纷跳下马去,开始清点刚才的战果……

    而在当天下午,在这场边境冲突中幸存下来的几名士卒,迅速地被锦州守将送到了宁远城中,总兵吴三桂的府邸里。

    “什么?清兵也有了三眼燧发枪?”听闻此事的吴三桂吃惊得差点没从椅子上跳起来,他瞪大眼睛,望着其中一名士卒,厉声问道:“三眼燧发枪乃是黑旗军的专用武器,清兵如何会有如此利器?此事岂非荒唐?莫非是你等几人,因作战不利,便打算编造谎言,将责任推到清兵头上?”

    “总兵大人在上,小人岂敢如此啊。”几名士卒顿时便是纷纷下跪,磕头不止,他们又是指天发誓,又是拍着胸膛赌咒,说自己等人当时看得千真万确,清兵虽然只有三人,在短短的一瞬间,便连发了九枪,将自己这边的八名士卒当场打倒在地,生死不知。

    只看他们的神态和表情,吴三桂立即判断出,这几人说的应该是实话。

    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精彩起来,目光也有些惊惧不定。

    两军在边境上连绵不绝的小摩擦,吴三桂心中一清二楚,但他并没有刻意去阻止此事,乃是因为他的心中,也有借此机会查探清兵虚实,以及练兵的意图在内。

    一直以来,双方交战,基本都是清兵局面稍稍占优,但明军仗着人多,再加上士卒战力强悍,而考虑到赵无忌的因素,清兵有时也不敢『逼』迫太狠,明军有时也会取胜,双方算是暂时达成了战略上的平衡姿态。

    毕竟阿济格可不傻,如果把吴三桂比作一条狼,那赵无忌便是一只猛虎,真把吴三桂打得疼了,惊动了崇祯,再放出赵无忌这头老虎出来,到时无论是阿济格还是多铎,甚至便是多尔衮亲自前来,只怕也在赵无忌的手中,讨不到好去。

    是以目前的这种微妙平衡,无论是阿济格,还是吴三桂,都是十分满意,并也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种平衡局面。

    但如今这种岌岌可危的平衡局面,却因清兵那边三眼燧发枪的突然出现,而产生了崩溃的迹象。

    清兵的火枪不但『射』程远,并且『射』速快,并且能以仅仅三人便能毫发无损地击败十余名明军,这也意味着,清兵在野外再度树立起了对关宁铁骑的优势,野战取胜清兵,对如今的吴三桂来说,难度已经愈来愈大。

    仗着三眼燧发枪,清兵再度建立起了在兵事上,对关宁铁骑的压制态势。

    吴三桂一时心『乱』如麻,顾不得那几名士卒还在眼前,也来不及顾虑自己的形象,他当即站起身来,烦躁地在屋中走来走去。

    “启禀将军!”就在这时,一名士卒匆匆前来,在吴三桂面前跪地禀道:“将军,城外来了一个汉军鞑子,他自称是将军的故人,姓张名达,想要见将军一面,说是有要事相商。”

    “张达?”吴三桂想了想,很快便确定自己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也不认识此人,他正待开口命人将其驱赶走,心中却是突然一动,似是想到了什么。

    犹豫了一下后,吴三桂便道:“原来是本官的故人,既如此,便吩咐守城官军,用吊篮吊他入城,切记,一定要严格搜查此人身上,以免他手持凶器,图谋不轨而要行刺本官。”

    “属下遵命!”这士卒当即领命而去。

    皱眉看着面前的这几名士卒,又思忖了半晌之后,吴三桂方才摆了摆手,“此事本官已经知晓,你等几人,暂且先退下,返回锦州复命罢。”

    片刻之后,几名士卒带进一名头皮剃得铮亮,留着一根金钱鼠尾的汉人走了进来,看他身上的服饰,显然便是一名大清那边的汉军士卒。

    当见到此人面孔后,吴三桂顿时便有些愣神。

    迟疑了一下之后,吴三桂便转身坐回椅子之上,又吩咐身边亲兵道:“你等且先退下,待本将和这位故人,叙叙旧。”

    很快,周围士卒纷纷遵命退下,这位名为张达的汉军士卒,脸上也『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吴三桂冷冷地盯了他一眼,目光中充满了不屑和鄙夷。

    “孔有德,你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还敢轻身前来此地!你就不怕本将在这里将你斩首?拿你的头颅前去报功?要知道,你大清恭顺王的头颅,在我大明,倒还颇值几两银子。”

    化名张达的孔有德哈哈一笑,当即也不以为忤,他自顾自地找了个椅子,大刺刺地坐下,又拿起身边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浅浅地抿了一口香茗,满足地叹了口气,赞道:“不错,好茶,果然好茶!”

    吴三桂顿时又是冷哼一声,“说罢,你前来寻本将,有何目的?”

    孔有德又是仰头哈哈一笑,随即方才在吴三桂不耐烦的目光中,正『色』说道:“实不相瞒,在下今日前来,乃是有一场大富贵,想要送给吴将军。”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孙可望战黄得功() 
对方身份是清将,又声称要送一场大富贵给自己,其用心显然已经昭然若揭。

    吴三桂斜了孔有德一眼,脸『色』变得有些阴沉,“本将一向忠于朝廷,忠于皇上,想让本将叛变?孔有德,你就不要多费唇舌了!

    本将今日心情好,并不想杀你,你且回罢,来日战场再见,便是本将取你首级之时!”

    说罢,吴三桂拂袖而起,脸上现出怒容!

    虽然吴三桂发怒逐客,但孔有德却是并不慌忙,他含笑看向吴三桂,温声说道:“怎么?吴将军难道对我大清为什么会拥有三眼燧发枪这件事,毫无兴趣么?”

    “又或者,今日一早,我三名女真勇士在锦州城外,以三眼燧发枪轻易击杀八名明军骑兵之事,尚未传到将军耳中?”孔有德的语气,淡然自得。

    吴三桂听了,脸『色』顿时便是一变,孔有德看在眼中,顿时心中更是大定。

    “不瞒吴将军,这种三眼燧发枪,我大清勇士已足足装备了一万支,其中更有五千人,为我军最为精锐的白甲兵!骑在马上『射』击,一百步内,可百发百中!”

    “为了证明本王所言不虚,本王这次也带来了一支三眼燧发枪,刚才本将前来之时,已经将此物交到了吴将军手下士卒手中,到时将军可自行取来查看,看看其与赵无忌手下士卒,所使用的的枪支,可有一丝分别?”孔有德继续给吴三桂下着套。

    吴三桂的脸有些发白。

    孔有德笑了笑,又道:“吴将军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良将择明主而仕的道理,当然……,像镇南侯这样的聪明人……,他也知道。”

    听孔有德这么说,这一下吴三桂的脸『色』可是彻底变了。

    “你,你说什么?”吴三桂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