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585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585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一空,青州百姓取得了这场灭蝗战争的最后胜利。

    捕捉蝗虫的百姓们一个个笑得见牙不见眼,这几日下来,勤快点的人家几乎每家都抓到了十几斤蝗虫,个别家中劳力和孩子多的,抓到几十斤蝗虫的也大有人在,将其换成白花花的米粮后,老百姓们也算是发了一笔小小的意外之财。

    而青州城外的庄稼汉们,也趁着蝗虫被灭绝的功夫,抓紧时间将粮食收割收获了回来,将其纳入粮仓,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困扰百姓数千年的蝗灾问题,一场原本注定会给老百姓带来沉重损失的灾难,在赵无忌的主持『操』作下,在蝗虫还未来得及造成危害之前,就被平息了。

    随后赵无忌又命史可法将这次青州府组织灭蝗而得的经验和教训,形成文书,送给山东各地的官员们传阅,而赵无忌自己也是亲自写了一份奏折,将这次灭蝗的前因后果,以及其中的种种经验教训,都写在了里面,送给京师中的崇祯。

    在奏折的末尾,赵无忌也将国丈周奎及周钟在青州府向史可法索贿不成,继而阻挠破坏史可法赈济灾民的事情,向崇祯做了禀报。

    如今是崇祯十四年,再有三年,便是历史上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崇祯皇帝上吊煤山之时,此时的大明王朝对各地的官府管辖力度早已大不如前,对于得罪国丈周奎,赵无忌并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大明朝廷对于各地的官府,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平定蝗灾后,眼看青州府这边已再无他事,赵无忌巡视了一番灾民后,确定一切都是有条不紊,这才放下心来。

    临行之时,赵无忌找来了史可法。

    “宪之,蝗灾已经平定,灾民如今也都被安抚妥当,若无他事,本官今晚便会启程,前往乐安港,乘船返回岭南。”赵无忌说道。

    “大人仗义援手之恩,下官铭记在心,不敢或忘。”史可法诚心诚意地感谢道。

    “不过,”赵无忌看了史可法一眼,眼中『露』出一丝忧『色』,“如今四海不平,民生凋零,青州府如此富庶,与山东其他府县大不相同,此地的官兵兵力,却是有所不足啊。”

    “青州左卫,尚有四千悍卒。”史可法答道。

    赵无忌摇了摇头,“青州左卫,应付小股流贼尚可,若是碰上大队贼人,却是力有未逮,李闯大军七十万,张献忠号称五十万雄兵,以张名振那四千兵马,想要守住青州,保卫青州,远远不够。”

    史可法看了赵无忌一眼,没有说话。

    赵无忌的想法,史可法心中已隐隐有所猜测。

    看着黑着一张脸,沉默不语的史可法,赵无忌只得主动把话挑明了说。

    “宪之,本官打算在青州府新建一支六千人左右的兵马,用于保卫此地的百姓和商家,而一旦这里的七十万百姓有所异动,这六千人马也能及时出动,镇压平叛。”

    “不知宪之你意下如何?”

    史可法黑着脸思忖了片刻,方才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说道:“大人,此事不妥,下官恕难从命。”

    “这是为何?”

    “大人,朝廷自有法度尺寸,此地距京师并不太远,私下募兵,极为不妥,此事还请大人禀报皇上得知,只要皇上同意,下官绝无二话。”史可法说道。

第九百八十五章贵不可言() 
看着史可法那张耿直的脸庞,赵无忌一时无话。

    以崇祯那个猜忌的『性』子,能答应自己在青州府募兵才是怪事。

    不过对于史可法的顽固,赵无忌在心中也早有准备。

    “宪之,本官有个事情,想要问你。”

    “宪之,你觉得个人的气节,朝廷的法度,与万民的福祉,哪一个更重要?”赵无忌含笑说道。

    史可法的脸上突然就是一红。

    他明白了赵无忌的意思。

    “宪之,或者本官问你,赵氏孤儿里面,背负骂名,忍辱负重将孤儿抚养成人的程婴,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史可法的脸『色』更红了。

    赵无忌是在隐喻,讽刺史可法为了个人的名声,对崇祯的忠诚,或是拘泥于朝廷的法度,不肯答应募兵之事,丝毫不顾青州府数百万百姓的安危。

    黯然半晌之后,史可法对赵无忌弯腰施礼,随即转身飘然而去。

    微风传来史可法那冷硬的声音,“大人想做,便去做吧,此事宪之既不知,也不想知。”

    望着那道远去的倔强背影,赵无忌禁不住摇头苦笑。

    思忖片刻之后,赵无忌唤来胡国柱、佟报国两人。

    “本官将会在此地募集六千兵马,你二人留在这里,替本官训练,掌管这支兵马。”赵无忌吩咐道。

    两将当即领命。

    “募兵的钱粮,本官将会发动青州府的商家为我等募捐,募集的兵源,可以在城外的七十万百姓中,择优挑选最精壮者。”

    “暂时先练就三千陌刀手,三千弓手。”

    为了避免刺激崇祯和朝中的言官,这批募集的士卒赵无忌准备是以团练的名义招募并训练。

    在流贼四处劫掠的时候,各地的府县,由百姓自发募捐,训练出乡勇,护卫家乡,乃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既然是乡勇,骑兵和火枪兵这两个强力兵种,便不能出现。

    所以赵无忌只能训练陌刀手和弓手。

    安排妥当后,留下胡国柱两将在青州府,赵无忌率领其余人马,连夜赶到乐安港,乘船出海返航。

    半个月后,福建漳州,海澄县。

    海澄县的历史很短,乃是八十年前,嘉靖年间所设立,县城初始为一土城,随后经过多次修建,及到隆庆六年,方才由土城改建为石城,有东南西北共四个城门。

    海澄县算得上是一座新兴的县城,引人注目的是,大名鼎鼎的月港,便在海澄县外。

    人来人往喧嚣无比的街道上,几名外地游客模样的行人慢步穿梭人群之中,丝毫不引人注目。

    这一行人共五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书生,只见他手持一把折扇,一身青衫,腰间挂着一块名贵的玉石,一看便是价值不菲之物。

    此人文质彬彬,长相俊秀不凡。

    在他左边的,是一名长相凶狠的倭国武士,看样子是被他雇来担任保镖工作的。

    在少年右边的,则是一名三十余岁,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书生,在三人的身后,还跟着一名管家模样的人以及一个挑着担子的仆人。

    这几人皆是以走在最前的那名少年为核心,而那少年却对身旁的书生十分尊重,一路上态度恭谨地向那书生问个不停。

    从几人的言行举止上来看,这书生应是少年的先生之类的角『色』。

    看两人模样,似是在谈论此地的风土人情。

    “大人,这地方看上去可比钦州港要繁华多了。”少年书生压低了声音说道,他的目光饶有兴趣地盯着一处店铺门前摆放的几盆水仙花。

    水仙花郁郁葱葱,娇艳欲滴。

    “那是自然,咱们钦州港才开港才不到一年,这月港却已经发展了近百年,这又如何能比?”先生模样的人同样含笑看向那些美丽的花朵,外人看来,这师徒二人像是在谈论那几盆花。

    这先生模样的书生,长相平平,说话也有点大舌头,含混不清,这无形中削弱了不少他身上的儒雅气质。

    漳州一带种植水仙花的人家很多,水仙花的种类亦是丰富多彩,此外漳州的茶花,兰花也很多,此地向来也有花果之乡的美誉。

    倭国武士对花草全无兴趣,一双眼睛,只是不断警惕地观察着身边人来人往的人群,非常的尽职尽责。

    管家模样的人亦是含笑抚须,不断地往周围打量着,显然他对这个陌生的繁华富庶的所在,也非常感兴趣。

    仆人身材高大结实,一声不吭,只是低着头挑担,只顾前行。

    这几人并非普通旅人。

    少年书生是刘文秀,一旁先生打扮的人乃是赵无忌,倭国武士是天草四郎乔装打扮而成,至于挑着担子的仆人,则是易容后的商敬石,管家则是阿南喇嘛。

    五个人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易容打扮,由于施琅曾经与赵无忌有过一面之缘,为了稳妥起见,在改变了容貌的同时,赵无忌刻意对声音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街道两侧的店铺络绎不绝,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街道上随处可见那些金发碧眼的白人,此外也有一些黑人出没其中,本地人,外地人,说着各种各样的口音和语言,将这里的气氛弄得十分的喧哗热闹。

    望着眼前繁华富庶的月港,赵无忌漫不经心地微微笑着,低声道:“如此盛景,两三年后,应也能在钦州港重现。”

    众人亦是哈哈一笑,想起未来钦州港发展繁华壮大后的模样,人人脸上也都『露』出了向往之『色』。

    赵无忌等人如同初次来此的普通游人一般,在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碰上一些新奇之物,刘文秀也会做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当场买下,不知不觉,时间便已经到了中午。

    眼看前方不远处有个酒楼,赵无忌决定带人先去吃饭,

    众人刚走到那酒楼门口,却见从后面快速驶过来一辆黑『色』宽大的四轮马车,稳稳地停在酒楼对面的一家店铺门前,马车的后面,还跟着一架黑『色』轿子。

    赵无忌只是用眼一扫,便看出这马车乃是和记工坊制造的产品,却是那售价最为昂贵的一种,也就是顶配版,这样的一辆马车,售价最少也要两万两银子,车中人显然是非富即贵。

    赵无忌心中感叹,暗道此地果然富庶,没想到自己随便逛个街,就能碰上个土豪。

    刘文秀亦是暗自咋舌,他凑近赵无忌,装作请教的样子,低声说道:“大人,此地还真是藏龙卧虎,这辆马车,得不少银子罢?却不知里面是哪位豪商,又或是哪位权贵。”

    赵无忌若有所思地盯着那辆马车看了看,摇了摇头,低声道:“里面应是名年轻女子,此女贵不可言。”

    “大人何以得知里面是女子?这马车虽然是两万两银子一辆,但月港之地,巨富海商多如过江之鲫,其一掷千金,购买马车以彰显身价,亦是常有之事,却又何谈贵不可言?”刘文秀讶异问道。

    眼看旁边扮成管家,留着几缕山羊胡子的阿南喇嘛眼中也『露』出『迷』『惑』之『色』,赵无忌笑了笑,不动声『色』地悄然掉转方向,向着那辆马车前面的店铺随意而去。

    “这也是本官的一个推测,我等且上前看看。”赵无忌低声说道。

    几人离得近了,只见那马车车厢中,突然伸出来一只雪白的玉手,轻轻推开黑『色』的门帘,随即一个身材娇小丰满,衣着异常华丽考究,脸上蒙着面纱的年轻女子,在一名俏丽丫鬟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虽然看不到这女子的脸,但仅仅看她那婀娜多姿的体型,随风摆柳般的体态以及那纤纤玉手和『露』在外面的两只美丽的大眼睛,便可知道,此女定然是个天姿国『色』的美女。

    待到两人下了马车,刘文秀和十九两人,无不暗中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那俏丽丫鬟的右手之上,赫然带着一只巨大的纯金镯子,其花纹繁杂精美,一看便知是价值不菲之物。

    丫鬟尚是如此,那主人可还了得?

    刘文秀牙疼似的吸着凉气,脸上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神情,“大人真神人也,却不知大人是如何得知里面女子的身份?”

    “细节,”赵无忌微微抬头,目光掠过马车车厢,像是在欣赏店铺旁边的一棵开的极其绚烂的花树一般,却在嘴里低声说道:“这马车虽然通体黑『色』,但是你们看,这马车的边缘处和四周,却都纹饰着红『色』和青『色』的花纹,男子庄重,女子爱美,是以本官断定,这马车乃是女子所用。”

    “再仔细看,这些纹饰活泼跳动,极尽绚丽繁华之态,并无一丝一毫的稳重和保守,是以本官判断,里面女子,年龄定然不大。”

    “这种马车本官印象很深,当初本官便曾在山东,向德王推销了出去两台这样的马车。”想起白白胖胖,脸上常带笑容的德王,如今却早已化为一杯黄土,赵无忌的心中一时也有些感慨。

    顿了一顿后,赵无忌继续说道:“便是以德王之豪富,当年亦不过也只买了两辆这种马车,王爷和王妃各自一辆,而今车中女子年纪轻轻,却能独拥一辆如此级别的豪华马车,显然此女身份,贵不可言。”

第九百八十六章偶遇() 
刘文秀和十九两人半张着嘴,眼中尽是惊叹之意,若非此刻几人正有任务在身,不便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