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542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542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时的往事,突然一桩桩地开始在他的眼前浮现。

    幼时丧父,家道中落,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可谓是艰难无比。

    五岁时,看到玩伴们纷纷背起书包,前去上学,不懂事的他贸然向母亲开口,想要求学,但是,他似是提出了过分的要求,母亲愁容满面地怔了半晌,最终泪如雨下地搂住了自己,嘴里只说对不起孩儿。

    八岁时,外公去世,在祭拜外公的时候,趁着家族中人齐聚一堂的机会,他当众诵读了一篇自己写就的祭文,文章做得四平八稳,文采斐然,震惊四座。

    受母亲的教导,他自小便已养成谦和温润的性子,他并非那种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之人,之所以要拿出那么一篇花费了将近半月时间才精心写就的祭文出来,洪承畴为的是纪念,祭拜外公,也为了能让自己的才华,为有实力,有财力的族人所赏识,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八岁的小小孩童,强抑着内心的害怕和不安,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声朗诵着自己所做的祭文,时不时也用眼角期盼的余光,投向德高望重的族长和族中的一众宿老,孩童的目光中,自卑中,带着的更多是期盼,以及对未来的殷切渴望。

    然而世间事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虽然有族人表示了对这位早慧族中子弟的欣赏,但却依旧无人肯慷慨解囊,赞助他就学的学费。

    而有些失望的小小孩童,念完了祭文之后,只得独自一人站在角落中,爱惜地抚了抚身上补丁处处且不合体的粗布衣衫,竭力地高傲地昂着头,在众人面前,维持着自己内心那脆弱的,小小的,可笑的自尊。

    寄望族人援手的希望,就这么破灭了。

    但洪承畴并没有气馁,在家中,他如同小大人一样,拍着紧搂自己,哭泣不已的母亲肩头,安慰着母亲,“娘,你放心,孩儿将来一定努力,想办法出人头地,光耀门楣,让娘过上好日子。”

    又过了两年,看着身体日益虚弱的母亲,他挺身而出,以稚嫩的肩膀,毅然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小小的孩子,开始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用稚嫩清脆的童音,吆喝着售卖母亲制作的豆腐干,以补贴家用,维持家人的生计。

    十岁的孩童挑着沉重的扁担,清脆的叫卖声,在十里八方的很多地方响起,但他最喜欢去的,却是离家七八里地的,水沟馆的村学。

    因为他听族中长辈说过,村学的先生,西轩长房的洪启胤,乃是这附近最有名的才子,是以仰慕洪启胤学问的孩童小贩,便经常挑着担子,来到村学门前售卖豆干。

    虽然这里客源并不多。

    郎朗的少年读书声透过窗楹,传到外面,听在洪承畴的耳中,却是宛若天籁一般,先生低沉浑厚的教学声音响起时,他更是全神贯注地侧耳细听,生怕听漏了哪怕是一个字。

    skbshge

第九百一十八章受降仪式() 
放课后,嘻嘻哈哈的小孩子们背着书包,纷纷来到这个跟他们同龄孩子的面前,欢呼雀跃地纷纷掏出几文钱,购买好吃的豆干。

    当听到几个孩童一边品尝豆干,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先生留的作业太难,自己难以答出时,售卖豆干的孩童嘴角上勾,露出一丝轻松的微笑,“这样,你若多买我豆干,我帮你做作业,可好?”

    于是当日带去的豆干被孩童们抢购一空。

    而洪承畴也为这些孩童们,做出了十多个对子,这便是村学先生给他们留下的作业。

    次日上午,村学的那间茅屋里,传来了先生愤怒的咆哮声,和啪啪的打手板声音,以及童子哭泣讨饶的声音。

    售卖豆干的十岁孩童,心中忐忑不安,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片刻之后,房间里郎朗的读书声重新响了起来,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从里面走出,来到豆干摊前。

    “那些对联,是你帮他们做的?”声音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严厉和愤怒。

    “嗯。”孩童的声音,低的犹如蚊子一般。

    “你为什么要帮他们对对子?”

    “为了多卖一些豆干。”

    “你家里很穷么?”

    沉默了半晌后,十岁的孩童点了点头,低头说道:“我想卖豆干,赚点钱,养活母亲,攒够我上学的学费。”

    这次沉默的人变成了先生。

    良久。

    “你为什么想上学?”

    “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少年慢慢变得不再畏缩,抬起头勇敢地迎上了先生的目光。

    默默地看了眼前的孩童半晌,先生终于转身背手离去,留下轻飘飘的一句话语,“明日来我学馆上学吧,不收你的束脩。”

    天知道,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在当时十岁孩童小小的心里,却是多么巨大的恩赐!

    流着幸福的眼泪,洪承畴将这则好消息告诉给了自己的母亲,母子二人,再度抱头痛哭不止。

    在村学就学的这几年,洪承畴如同海绵一般,贪婪地从先生这里吸取着一切的知识养分,家贫买不起书,便从先生那里借,《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等,一一被他认真研读,揣摩领会。

    在他的刻苦攻读下,学业一日千里,以至于他的先生,公认的才子洪启胤曾为他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以及他自己的努力下,万历四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首次参加乡试,牛刀小试便中了举人,此后他一路连捷登科,于次年会试中再得进士出身,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宦海生涯。

    中举回乡之后,他第一个去的地方,便是先生的家中拜谢,表示师恩不敢或忘,随即归家之后,他与母亲再度激动地相拥而泣,只不过这一次,流下的是欢喜的泪水。

    抱着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洪承畴从文官做起,最终走上剿匪之路,以文臣身份领兵,凭借他的才能和战绩,一步步地走到了他仕途的最高点。

    然而这一切,在松山城中,戛然而止,昔日的滔天权势,荣华富贵,在一夜之间,便已化为泡影。

    前面的清廷文官微微侧身,用只有两人听得见的声音低声道:“准备一下,大汗稍后会亲自将官服交到你二人手中。”

    终于,要削发易服改换门庭。

    终于,要走到这一步了么?

    洪承畴怔怔地望着前面举着文书嘴里念念有词的清廷官员,不由得出了神,他的思绪,突然又回到了数年前。

    西北的那个夏日夜晚。

    “德,变化万千,存乎一心,老夫且问你,你可知道‘赵氏孤儿’?”

    对面的少年,年轻儒雅,微微笑着,看着他,洪承畴仿佛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模样。

    “大人才高似海,小子岂敢妄自臧否,不过小子以为,我辈做事,凡事谨守本心即可,又何必在意世人之毁谤?”

    “大人,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啊。”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清廷文官的声音似是从很远的地方,传了过来。

    “传明国蓟辽总督洪承畴,宁远副将祖大乐晋见……”

    终于,到时候了么?

    正阳门外。

    祭坛上香烛熊熊燃烧,清香燃起,崇祯皇帝亲自拿着祭文,眼含泪水,鼻子酸酸地开始诵读。

    “维大明崇祯十五年五月,皇帝遣官致祭于故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蓟辽总督洪承畴之灵前而告以文日:

    呜呼!劫际红羊,祸深黄龙。安内攘外,端赖重臣。吴天不吊,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剥,临轩洒涕,痛何如之!”

    “……”

    崇祯身后众臣也皆都脸露悲痛之色,一旁围观的百姓民众们,更是有人已经开始泣不成声,哭泣声处处传来。

    低着头佯做擦泪的陈洪范,嘴角突然浮现一抹奸笑,奸笑一闪而逝,随即,他更加悲切地开始放声大哭起来。

    他知道,有时候,捧得越高,摔下来的时候,也会摔得越惨。

    崇祯皇帝有些哽咽的声音继续传来。

    “……,

    呜呼!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盛京城皇宫内,关雎宫中。

    宸妃海兰珠俏丽的脸上现出明显不自然的潮红,额头也微微地沁出细细的汗珠,她躺在榻上,双目紧闭,几名宫女侍候一旁。

    其实豪格原本并没有成为太子的机会。

    宸妃数年前曾诞下一子,为皇太极的第八子,此子子凭母贵,一出生便享有了皇太子的待遇,皇太极更是曾为了他,大赦天下,颁布了清廷第一份大赦令,四方朝贺,盛况空前。

    只是此子福薄,竟然没能活过一年,便早早夭折,痛失爱子的宸妃海兰珠,从此便患上了心病,年纪轻轻的女子,竟然因此而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思念成疾。

    而宫中无数医术高明的御医对宸妃的病情,也是束手无策。

    再高明的御医,也无法医治心病。

    “娘娘,庄妃来了。”一个侍女低声说道。

    海兰珠睁开双眼,有气无力地说道:“扶本宫起来。”

    两名侍女急忙上前,将宸妃扶起,让她靠坐在宽大的榻上。

    随即一脸愁容的庄妃便出现在了宸妃面前,望着面容憔悴的姐姐,庄妃的脸上顿时便露出了关切之色。

    “姐姐的病情好点了吗?”坐在海兰珠的旁边,庄妃关切地问道。

    望着身边年轻貌美的妹妹,海兰珠缓缓点头,随即吩咐道:“本宫和庄妃说会话,你们先退下罢。”

    身边的侍女顿时便悄无声息地纷纷退下。

    微微叹了一口气,海兰珠伸出右手,握住庄妃的小手,轻声道:“你啊,总是这么让人不省心。”

    望着海兰珠憔悴的面孔,庄妃禁不住眼圈一红,“姐姐你放心,我现在很好。”

    宸妃海兰珠意味深长地看了庄妃一会,方才收回目光,望向窗外,片刻之后才幽幽说道:“你太过不检点,大汗为此而暴怒,惩罚于你,也是情有可原,待这两日,大汗心情稍好之时,我会向他替你求情。”

    深深地望了庄妃那娇媚艳丽的脸庞一眼,海兰珠继续说道:“你带发出家修行罢,既已失身于降臣之手,这宫中,你是待不下去了……”

    “姐姐这是说得哪里话来?”庄妃顿时便将头摇得犹如拨浪鼓一般,“那日小妹只在洪承畴屋中待了一小会,便被他赶了出来,小妹和他什么都没有发生,不信姐姐可以问索尼,他当时便在屋外。”

    “啊?!”海兰珠惊讶地转眼望向庄妃,一脸的震惊之色,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被人踩到了尾巴的猫,她眯着眼睛,惊讶问道:“竟是如此?”

    盛京城外的校场高台之上。

    皇太极望着远处匍匐一地的明军降卒,以及诚惶诚恐急忙小步上前的洪承畴,祖大乐两人,脸上露出了残忍而满足的微笑。

    他想了想,便亲自拿起一旁侍卫手中的托盘,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着两人走去。

    托盘上,摆着一套崭新的清廷官服,红色顶戴,琥珀念珠,以及一双官靴。

    看到皇太极向自己走来,洪承畴情不自禁地当即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祖大乐见状,亦是有样学样,也跟在洪承畴后面,跪拜皇太极。

    来到洪承畴面前,皇太极面带微笑,温言说道:“洪卿快快请起,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朕得洪卿,如鱼得水矣!”

    话音未落,异变突生!

    跪在地上的洪承畴,右手突然在身上貂裘内摸了一下,随即摸出一物,他双手持着此物,猛地向着皇太极胸膛刺去!

    两人距离甚近,皇太极又是单手托着托盘,一时竟然也没反应过来。

    洪承畴双手所持,竟然是一把锋利短小的匕首!匕首通体涂以黑漆,丝毫不引人注目!

    这匕首看上去,只有一条小鱼那样长,锋锐处幽幽地闪耀着丝丝蓝光,这竟是一把淬了毒的短匕!

    皇太极身旁侍卫皆是发出一声惊叫,但距离过远,却只能徒呼奈何!

    电光火石之间,洪承畴手持匕首,用力刺中了皇太极的胸膛!

    skbshge

第九百一十九章不一样的结局() 
在围观众人的惊恐目光中,只听叮的一声,锋利的短匕戳穿了皇太极的龙袍,却再也无法深入哪怕一寸!

    狡猾的皇太极,身上一层软甲,一层锁子甲从不离身,没想到在今日竟然救了他一命!

    短匕被牢牢地卡在锁子甲的叶片里,再也不能深入一分。

    洪承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