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519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519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万明军,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死伤殆尽,听说就连为了锦州解围而来的洪承畴,如今也被清兵包围在松山城,等着别人来救他。

    莫说是十五万手持武器的人,就是杀十五万头猪,一夜的时间也杀不完吧?王喜在心中暗自腹诽着。

    skbshge

第八百八十四章松锦之败() 
明军战败的消息,昨日王喜便已将其用信鸽送往外地,却是不知这个消息,什么时候才能送到钦州伯手中,想到这里,王喜的心中不禁有些着急。

    目光盯着一个缓缓走进店中的中年女子,王喜微微有些失神,略一迟疑后,他急忙迎了上去。

    “这位夫人,可有什么需要么?”王喜和蔼地问道。

    “掌柜,您这酒楼,可有伏特加售卖?”中年女子看着王喜的眼睛问道,“妾身可是听闻,伏特加能治痨病。”

    王喜的身子微不可查地震了一下,他望着对面的女子,脸上笑容更盛,“这位夫人,您是不是搞错了,谁告诉您伏特加能治病的?”

    “是一位姓杜的大夫说的。”女子含笑说道。

    王喜不动声色地看了她一眼,“伏特加有,不过在旁边的库房内,请客官跟随小人一起去取吧。”

    片刻之后,在泰和轩旁边一处两层小楼上,王喜看着对面的女子,因为激动,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杜千户?”

    杜红儿笑了笑,点了点头,“这两年可是辛苦你了,你的功绩,大人一直牢记在心,你在这里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是意想不到的出色,大人说了,若是你觉得累了,大人可以派人来接替你,接你重返大明。”

    回到大明?

    王喜似是被人触到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的眼圈突然红了,鼻子也有点酸。

    “嗯,”杜红儿点了点头,“你的叔叔也非常想念你,他跟大人提了好几次,想要前来辽东,把你替回去。”

    “当然,你若是想回去,大人自是会让你们叔侄团聚的,接替你的人选另有其人。”

    “此外,为了表彰你这几年来的功绩,大人奖励给你两万两银子的奖金,这些钱如今正由在京师的王福禄,也就是你叔叔替你保管。”

    王喜笑着看向杜红儿,“杜千户,您知道,我做这个,不是为了钱,我只不过是想为大人出一份力,为这万万千千的大明百姓,出一份力。”

    “这个我知道,王喜,忙完手头这些事,就跟我回大明吧。”

    杜红儿一边说着,一边用欣赏的目光,审视着对面的少年。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王喜已经蓄起了胡须,经过这几年在敌后的磨炼,他比当初离开大明时,看上去成熟沉稳了很多。

    这些年里,王喜利用和许平的特殊关系,往大明送回了很多的重要情报,为赵无忌掌握和了解满清的内部情况,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只是稍稍想了片刻,王喜便摇了摇头,“杜千户,这里暂时还离不开我,我还不想回去,许尔显对我很信任,而他则是孔有德的心腹,与满清的高层权贵关系非常密切;

    从许尔显那里我得到了很多情报,若是我走了,他这层关系,可就断了。”

    杜红儿看了面前的少年,心中突然有些感动,她想了想,便柔声说道:“我来之前,你叔叔曾派人找到我,他希望你能回去,他已经在京城给你物色了一门亲事,他希望你能回去,娶妻生子,为老王家留个后。”

    “他想让你过普通人的生活。”

    沉默了半晌后,王喜依旧是摇了摇头,“不行,杜千户,我还是不想回去。”

    “好吧,”杜红儿见状,便也不再坚持,她脸色一肃,问道:“最近可有什么重要的情报么?”

    王喜想了想,便说道:“有两件,其一是洪大人兵败辽东,其二与许尔显有关,这半年来,许尔显与其他汉军将领一起,一直带着从大明各地劫掠来的百姓,在沿海一带修建壁垒和工事,以应对大人可能对于满清腹地的侵袭,此事前几日属下早已飞鸽传书,送回大明,却不知杜千户可曾得知此事?”

    杜红儿摇了摇头,“这几日我一直在船上,没有接到你的情报,不过这个时候,情报应该已经到了山东。”

    “洪承畴兵败之事,具体情况如何?”杜红儿问道。

    “据满清这方面的说法,明军败得很惨,而清军的损失只有几个人。”王喜答道。

    “几个人?这怎么可能?”杜红儿讶然说道,脸色也是微微一变。

    “其中或有夸大之处,但此战清兵的损失,确实非常微小。”王喜皱着眉,跟杜红儿讲起了他所了解到的情况。

    “这两日酒馆中的客人大部分都是兴高采烈的清兵家眷或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从这些人的口中,小人也基本上了解到了当晚发生的事情……”

    五月二十四日当晚,洪承畴做出了趁夜突围的决定后,由于王朴的率先逃跑,而直接导致当夜的突围演变成了一场你争我夺的大溃逃。

    再加上皇太极在当晚的周密部署,几乎明军士卒出逃的每一条路上,都有大量的清兵在道路两旁埋伏,可谓是布下了一张堪称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

    清兵毫不费力地在路边以弓矢偷袭明军,而皇太极则率领着主力大军,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一般,在明军身后不远的地方,不紧不慢地缀着明军,利用明军在夜间看不清楚,而导致的害怕和恐慌心理,最终将惊慌失措的大量明军驱赶到了大海之中,活活淹死。

    黑夜之中,明军士卒几乎完全不了解周边的情况,他们只知道有清兵在追杀他,但敌人在哪,有多少,这一点谁也不知道。

    恐慌之下,很多明军在路上被自己人给挤倒在地,活活踩踏而死。

    由于清军主要是在道边埋伏伏击明军,或是如皇太极那样,率军在背后砍杀惊慌失措而逃的明军,所以清兵的损失非常微小,据驻守盛京的济尔哈朗宣布的消息,当晚只有八名清兵士卒被己方误伤,并无一人死亡,可谓是一场极为辉煌的大胜。

    此役清兵斩首明军士卒五万四千余人,另有一万多人的明军投降,成为清兵俘虏。

    此外,清兵亦是缴获马匹七千多匹,骆驼六十六峰,盔甲九千多具,数万明军和战马,都被逼入海中,活活淹死,松山城附近的海面上,到处漂浮着明军士卒的尸体,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当真惨不忍睹。

    洪承畴,曹变蛟,王廷臣三人突围失败,只得撤入松山城坚守,吴三桂,王朴等人带着溃兵逃入杏山城,马科率兵逃入塔山,十五万明军,最终剩下不到两万,俱是残兵败将,龟缩一地,覆灭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听了王喜的叙述,杜红儿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凝重,她在盖州登陆后,便直接来到了盛京,因为人生地不熟,所以她也不敢贸然多加打听。

    杜红儿只是隐隐听别人说过明军战败之事,但她万万没想到,明军居然败得如此之惨。

    “情况确凿么?”杜红儿低声问道。

    王喜点了点头,“千真万确,不论是满清朝廷的官方说法,还是下面的百姓市井传言,俱是如此,此战我军确实败得非常之惨。”

    杜红儿缓缓点头,沉思了一会,便道:“这个情报很重要,必须尽快禀报大人得知,因为大人已经率军前来增援辽东,这也是我亲自来到这里的原因之一;

    若是辽东的明军已经全灭,我觉得,大人也没有再来此地的必要了,还是及时返回岭南比较好。”

    王喜顿时便是又惊又喜,“大人也来了?”

    杜红儿嗯了一声,道,“大人此番由海路,亲自提兵前来,欲要增援洪大人,却没想到,哎,洪大人已经败了。”

    王喜亦是跟着叹了口气,“还好属下早已将洪大人战败之事传回山东,只希望大人能尽快得知才好,此外,满清对大人派遣偏师,袭扰其内陆腹地已有所准备,修建了很多壁垒工事,却是不可不防。”

    杜红儿看着王喜,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另外,我听说你救了不少被劫掠到辽东的汉人百姓?”

    听到杜红儿提起,王喜脸上立即露出了兴奋的神情,“确有此事,属下在盖州一带购买了一大块土地,随后便以土地需要人手耕种为由,又买下了五百名清兵从大明劫掠来的百姓民众;

    就在前些日子,属下已经通过海路,派人将他们送去皮岛,想必此时此刻,他们应该已经到了大明。”

    杜红儿霍地站起身来,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我之所以前来这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此事!

    我想亲自和你说这件事,此事非常危险,你必须马上停止!

    本以为此事尚有转圜余地,却未想到,你已经做得这么远!”

    王喜亦是惊讶地站起身来,“杜千户不必如此紧张吧,那块地属下还是通过许平买的呢……”

    “不行,此事必须立即停止,这是命令!”杜红儿紧盯着王喜的双眼,斩钉截铁地说道。

    她背过手去,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轻声说道:“此番事了之后,你便随我一同返回罢,你这次动静弄得太大,清廷中亦是不乏有识之士,此举早晚会被人所知。”

    “你再留下去,非常容易暴露!”

    三天之后,乐安港。

    镇海舰高大的船体缓缓地出现在了港口处,在它的身后,一艘艘战舰和运兵船的身影依次显现,络绎不绝。

    skbshge

第八百八十五章领命北上() 
码头上,曹化淳,史可法,张名振等人早已在此等待多时,众人均是脸色凝重,尤其是曹化淳,望着眼前的这一支庞大舰队,众人的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三人心中滋味和感受,各不相同。

    张名振是因为再遇故主,而心神激荡不已,他隐隐感觉到,赵无忌的此次出征,很有可能自己也会参与,要不然史可法绝不会平白无故就招呼自己一同前来,到这里迎接赵无忌。

    史可法则望着远处高大战舰的甲板上,那个有些模糊的熟悉身影,心中除了故人相见的热情,更多的便是深深的钦佩。

    有些事情,只有自己去做了,才能明白局中人的不易。

    赵无忌担任青州知府时,可谓是大权独揽,一手遮天,凡事皆是独断专行,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当时作为同知的史可法,对赵无忌的此种做法颇为腹诽,觉得他抓权太过。

    然而当史可法自己接替赵无忌,担任知府,主政青州府时,他这才慢慢地感觉到了赵无忌对于青州府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究竟继承了怎样的一笔庞大财富。

    与大部分北方的州府不同,青州府所有的府县,财政状况都是盈余许多,各地百姓也都是安居乐业,到处都是一副兴旺发达的景象,商贾云集,外地百姓纷纷搬迁来此。

    史可法执政初期,也曾想对赵无忌留下的这些东西做一番改动,但是折腾了一顿下来之后,他方才发现,保留原有的规章制度和赵无忌留下的一切,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赵无忌已经把一切都已经弄得井井有条,史可法最后才明白,自己只需萧规曹随,照猫画虎即可。

    青州府这几年里,缴纳朝廷的税收和粮食都是年年增长,治下各地亦是一片太平安康,路不拾遗。

    史可法本人在吏部的考核中,每年都是名列前茅,被朝中很多大臣认为是将相之才,并将其视为几年后入阁的热门人选之一。

    然而史可法心中清楚,这一切的开拓者,栽种下果树的人,乃是赵无忌,而他只不过是恰逢其会,恰好在果树成熟,可以收获的时候,主政青州而已。

    是以他看向远处少年的目光,钦佩中,又带着一丝丝的敬仰。

    能者为尊,史可法不得不承认,除了在兵事方面,赵无忌在内政方面的才华,也已超出自己许多。

    而曹化淳的心中,则有些忐忑不安,还有些患得患失。

    赵无忌增援辽东的举动,崇祯起初是非常反感和抵触,他对赵无忌的戒备和猜忌,作为崇祯身边的亲信太监,曹化淳自然是心知肚明。

    然而现在,辽东局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军一战击杀十余万明军,此举几乎已经敲响了大明王朝的丧钟。

    大明王朝,如今已经到了最为危急的时刻。

    若是说起初明军占据优势时,赵无忌率军北上的行为算是锦上添花,而如今明军十五万大军灰飞烟灭时,赵无忌若是能依旧坚持进军,那便是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的人一直都很多,但雪中送炭的人很少。

    更何况,若不是崇祯心急,过早催促洪承畴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