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478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478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喜坚决不要,许平则坚持要给,两名好友一番拉锯之下,最终王喜用这些年赚来的钱,又找人借了一点,凑出二百两银子,交给许平,权当买下许平当初投资的股本。

    许平原本不想收钱,奈何王喜态度极其坚决,于是也只得收下,至此泰和轩便成了王喜一人的产业。

    平心而论,许平对王喜确实不错,他实心实意地将王喜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待。

    王喜和许平确实也是脾气相投,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和任务,王喜也只能在心中对这位好友说声抱歉了。

    “当兵很安全的,我舅舅如今统管着汉军炮营,完全不会跟明军正面交锋,去年我就跟在舅舅身边,用远程炮轰,直接就将宣府总兵杨国柱的兵马打散,立下大功。”许平有些洋洋得意地说道,“那可是宣府强兵,大明有数的军镇!”

    王喜哦了一声,脸色不变,“难怪我听说事后论功行赏之时,大汗的赏赐十分丰厚。”

    许平脸上得意之色更浓,“那可不是,炮营上下,全部有赏,我得了二百两银子,奴婢十名,当然,我舅舅得到的更多。”

    这些年来,许尔显跟着孔有德也是一路高升,王喜刚到辽东之时,许尔显不过是个千总,如今许尔显已经升任参将,相比千总,已是连升三级。

    王喜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没有说话。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轿子终于到达了许尔显的府邸,许平旁若无人地走了进去,问了仆人之后,得知许尔显正在书房,于是便带着王喜寻了过去。

    许尔显这时正在书房看书,他当年读过几年私塾,识一些字,在孔有德手下,也勉强算是个能文能武之人,再加上他为人精明,对孔有德也是忠心耿耿,是以一直被孔有德当成贴身心腹,十分倚重。

    “舅舅,王喜来了!”许平一脚踏进书房,毫不见外地找了把椅子坐下,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下去。

    “小民参见许大人。”王喜见了许尔显,急忙单膝下跪,行了一礼。

    “免了,免了,王喜你快起来,都是自家子侄,客气什么。”许尔显呵呵笑着,心中却是十分受用。

    王喜这才站起身来,随手将礼单呈上,许尔显接过来,看也不看便放在一旁的案几上,用手指指着王喜笑道,“王喜啊,你这个人,就是太客气了。”

    许尔显虽然纳了足足十一房小妾,但这些女人一个争气的都没有,谁也没能为他诞下一儿半女,膝下无子的他,早已将外甥许平视为自己的继承人,是以对他格外宠溺。

    爱屋及乌之下,许尔显对王喜这位侄子的好友,心中也是格外有好感。

    “舅舅,你现在都是参将了,不如给王喜在炮营中也安排个职务吧,让他和我搭伙,王喜这么聪明,一定没问题的。”许平率先说道。

    王喜听了,正待出言阻止,不过随即他心中便是一动,他想了想,只是笑着看向许尔显,却没有说话。

    清军的炮营对明军威胁巨大,所以王喜对炮营也很感兴趣,虽然他并不像加入炮营,但他却想趁此机会,从许尔显口中打听到一些炮营的情报。

    许尔显看了许平一眼,笑骂了他一句,“胡说八道,你以为炮营是你舅舅家的啊?说进人就进人?”

    随即他方才转眼看向王喜,笑了笑说道:“怎么,王喜,你也想当兵?不过,你想要加入炮营,现在却是不巧,着实有些为难,若是去别的地方,我倒是可以帮你安排。”

    王喜听了,急忙摆手笑道:“大人莫要听许平乱讲,小人这酒楼如今开得好好的,并不想当兵吃饷,大人莫要误会。”

    许尔显听了,点了点头,他想了想,便低声说道,“大汗如今对炮营前所未有的重视,王爷也是一样如此,如今他处处事必躬亲,哪怕是增添一兵一卒,也都是王爷亲自经手,不敢有误,现在想入炮营,甚是不易。”

    王喜急忙又摆了手,笑着表示自己绝无当兵之意,心中也并不觉得失望。

    王喜在辽东,为赵无忌做的是收集情报的工作,加入炮营固然有助于收集炮营的信息,但那样就会丧失对其他方面情报的收集,总体算下来,得不偿失。

    毕竟他是赵无忌在辽东的情报机构总负责人。

    “禀报大人!”就在这时,一名汉军士卒匆匆走进书房,他跪在地上,低头说道:“王爷有令,督促大人明日尽快出发,莫要贻误了大汗的军令。”

    许尔显皱着眉头说道:“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到那士卒走后,王喜装作讶异的样子,问道:“如今积雪未化,天寒地冻,道路难以行走,大人何以便有军令在身,明日出发?”

    许尔显叹了一口气,他想了想却只摇了摇头,“没甚么事。”

    能被孔有德特地派人前来督促吩咐的事情,怎么会是没什么事?王喜心中暗暗思忖,脸色却是丝毫不变,依旧是一副谦卑微笑的样子,跟许尔显,许平两人说起了盛京城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逸闻。

    半个时辰后,王喜和许平两人再度搭乘轿子返回,坐在轿子里,王喜貌似无意地问道:“许平,你知道你舅舅明天出征,所为何事么?”

    许平摇了摇头,“这个我也不知道,兵事上的事情,舅舅现在也很少跟我说了,如今军令甚严,舅舅也不会和我说太多。”

    王喜听了,没有做声,他望着外面的街道,脸上神情淡然。

    次日上午,许尔显趾高气扬地骑在马上,全副披挂,手里拎着一杆长枪,率领着五百亲兵,驱赶着三千多名抓获来的奴隶,经过盛京城的南门,出城而去。

    而在南门不远处的茶馆里,王喜端起茶杯,半遮住脸,不动声色地向茶馆外面的街道上望去。

    他在这里已经等了很久了。

    盛京城一共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若是出征大明,应是从西门出发,但不知为何,思忖一番之后,王喜将三名手下派往其他三个城门,而他自己则来到了南门守候。

    他总觉得许尔显会南下,而今日的情景,也验证了他的预感无误。

    王喜看到了骑着高头大马的许尔显,也看到了那些气势汹汹,不断挥动手中鞭子,驱赶殴打那些可怜奴隶们的汉军士卒,他还看到了那些一脸麻木和绝望的神色,衣衫褴褛,看上去仿佛是一群没有智慧的猪羊般任人驱赶的汉人奴隶们。

    奴隶们赤着脚,胳膊和小腿裸露在寒风中,他们毫无知觉地踩在冰冷的雪地上,似是一点都不觉得冷。

    在王喜看来,这些奴隶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肉体上,似乎都已经完全地麻木了起来,他们不知前途何在,不知路在何方,不知身在何处。

    他们只是凭借本能,在别人的鞭子下,任其驱赶,浑浑噩噩了此残生,直到最终无力倒下,化为尘埃。

    王喜死死地盯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知不觉,他的脸慢慢地涨得通红,紧握茶杯的手也有些颤抖,手背上青筋迸出。

    “客官可是不舒服?”一位肩膀上挂着一条雪白毛巾的小二上前关心地问道。

    王喜低下了头,“有些头晕,没甚么事。”

    “客官莫非是早上没吃饭吧?这早点若是不吃,人很容易头晕的,不如客官在小店用些点心,填填肚子?”小二关心地说道。

    “好。”王喜不欲和他多说,随意地挥了挥手,要了几份小点心,这才将小二打发走。

    在盛京的这些年,王喜的神经早已历练的犹如钢铁般坚韧,平时接人待物,他一向胸有城府,情绪从不轻易表露于外,然而今日看到自己同胞的遭遇,王喜心中却是情难自禁,心绪难平,一不小心失了态。

    不过,很快他便调整好了情绪,从外表看来,他依旧是个一早闲来无事,在茶馆吃茶的普通茶客而已。

    情绪容易波动,可是情报工作者的大忌。

    许尔显,炮营,南门,奴隶,他这是要去做什么呢?

    王喜在心中思忖着。

    skbshge

第八百二十三章狼子野心() 
与此同时,皇太极的御书房中。

    代善,多尔衮,阿巴泰,萨哈廉,豪格,范文程,孔有德等满清重臣皆都在场,人人脸上都是一副凝重之色,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太极。

    满清重臣中,只有济尔哈朗和多铎两位亲王正在率军包围锦州的前线,没有在场,其余亲王重将,皆都到场。

    断了一臂的皇太极,经过这半年来的精心调养,以及击杀大明宿将杨国柱的胜绩鼓舞下,如今他的精神看上去非常不错,满面红光。

    皇太极先是以目示意范文程。

    范文程见状,急忙出列禀道:“启禀大汗,臣昨日接到来自明国的消息,明皇崇祯已下定决心,打算调遣九边众将,汇合洪承畴,共十五万兵马,前来辽东,以解锦州之围,不过明国如今财政早已捉襟见肘,据说兵饷,粮草尚未齐备,是以迟迟未能成行。”

    范文程话音刚落,一旁的众人便发出了一阵充满嘲讽的哄笑之声。

    明国那么富裕,每次南下打草谷,清兵都能劫掠到大量的人口和财物,这样的一个国家,皇帝居然会缺钱?这皇帝得昏庸到什么程度?

    “此事可是为真?”多尔衮不动声色地在一旁问道。

    范文程点了点头,“千真万确,大汗乃是真命天子,四海宾服,如今天命在我,八方豪杰纷纷来投,明国朝廷之上也不乏大量的有识之士仰慕我大清,主动为臣通风报信,此事经过多人证实,绝对可靠。”

    范文程随后又淡淡一笑,轻摇羽毛扇,做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继续说道:“明皇崇祯无道,倒行逆施以至天怒人怨,反贼四起,

    如今明国朝廷之上,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时,反趁勤王之时,一味抢掠。”

    “更有百姓曾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说道官军抢劫起来,比流贼更狠!兵马如此,虽多何益!是以明国虽有大军十五万,然皆都是色厉内荏,军纪混乱之徒,不足惧也,此战我军必胜!”

    皇太极听了,也是哈哈大笑,“国库空虚,官吏贪腐,种种乱象层出不穷,此乃天要灭亡大明也,如今正是我军进军良机!朕打算明日便誓师出征,派遣大军,前往锦州,与洪承畴决战,此战必要攻克锦州!一举摧毁大明所谓关宁锦防线!”

    众人听闻如今大明竟是这么不堪,尤其是听范文程的语气,显然大明朝堂上还有满清的内应在通风报信,并且还不止一位,顿时人人也都是士气高涨,雄心万丈。

    不知为何,多尔衮突然想起了一年前曾和自己交过手的那位年轻的大明官员,不由得便叹了口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崇祯空有赵无忌这样的忠臣良将却不能用,也难怪会落到如今这样众叛亲离的下场。”

    皇太极微微笑着,说道:“此皆军师之功也,军师运筹帷幄,不但策反了数位大明朝廷上的重臣,并且还利用他们,向明皇崇祯献上谗言,构陷赵无忌,离间君臣关系。”

    “否则,此战若明国真是以赵无忌挂帅,着实也会给我军添上几分麻烦。”皇太极嘴上说得轻松自得,心中却是庆幸万分,毕竟他的右臂,便是被赵无忌给活活打断的,对赵无忌,他的心中早有阴影。

    代善摸着下巴上稀疏的胡子说道:“赵无忌所依仗者,无非是火器而已,而今我军火器也大有突破,恭顺王劳苦功劳,手下炮营极为犀利,便是我军与赵无忌再次交手,却也不惧他。”

    皇太极微微颔首,当日围攻杨国柱一役,孔有德的炮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几乎就是以一己之力,击溃了宣府兵的阵容,当日若无炮营相助,清军断然不能如此轻松地全灭明军,惊喜之余,皇太极此后便对汉军的炮营更为倚重,将其视为未来明清两国大战中的决胜利器。

    想到这里,皇太极不禁将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长子豪格。

    自从受伤之后,再加上被庄妃背叛的打击,皇太极愈发地感觉到身体的力不从心,渐渐地便有了立太子,准备接班人的打算,而长子豪格,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多尔衮三兄弟野心勃勃,虽然如今已经被皇太极暂时压制下去,但他毕竟身上有伤,年纪也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多尔衮三兄弟的日益成长成熟,皇太极觉得自己早晚会有压制不住他们三人的一天。

    所以他也不得不早做打算,想要尽快将豪格培养起来。

    此次出征锦州,虽然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