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464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464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也知道如今是大明和满清决战的关键时刻,一旦败了,大明也基本就算完了,到那时可就什么都没有了,所有荣华富贵都会化为乌有,于是他们募捐倒也踊跃,短短几日下来,便给崇祯皇帝到手白银二十多万两,粮食十三万石。

    余懋学暗中联系的那位吏部高官,此刻便也灵机一动,用赵无忌的名义,捐了白银两万两,此举大大博取到了崇祯皇帝的好感。

    随后也不知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番私下运作,总之最后的结果便是崇祯下旨,赵无忌广西都指挥使的职位到手。

    伴随钦差一起前来的,还有余懋学的一位心腹手下,从他口中,赵无忌方才得知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据余懋学的心腹所言,前后一番打点加上募捐的那两万两银子,一共花费了约五万两白银。

    虽然余懋学说这些钱不用赵无忌出,但赵无忌又如何肯依?

    得知此事后,赵无忌当即就派人护送了三万两银子前去桂林府,将这笔钱交给余懋学,至于剩下的那两万两,赵无忌打算等以后慢慢再给,他目前用钱的地方太多,手头也很紧。

    毕竟是老丈人和女婿,彼此之间也不用算得太清楚。

    就这样,五万两银子飞了去,都指挥使的官帽飞了来。

    这个官职对于赵无忌非常有用,从此之后,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插手广西的各项事务,毕竟相比广西,相比青州府,钦州的地方实在是太小了,甚至都没有葭州地方大。

    把这里建设的再好,将来的发展也有限,但若是得到了广西,那就完全不同。

    有了广西一地,赵无忌完全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并以此为根据地,做出一番事业来。

    停了一停,待到众人消化了这个消息,赵无忌方才继续开口。

    “因钦州港为我朝第三处通商口岸,重要性不容小觑,因此皇上特意将广西水师的管辖权,也交给了本官,本官已命广西水师游击将军刘世勋,速速前来本官这里报道。”

    “除此之外,前几日已有朝廷的邸报传来,宣府总兵杨国柱,在小仓山遭受清军包围偷袭,不幸战死,一万精兵皆丧生鞑子之手,此事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

    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赵某身为皇上亲封钦州伯,广西都指挥使,岂可对此事袖手旁观,坐视不理?”

    “而今已是冬季,辽东天寒地冻,不利两国用兵,本官预料,皇上再度发兵征讨辽东,去解锦州之围,当在明年春季,到时本官将会再度向皇上请战,主动请缨前往辽东,到时无论皇上准是不准,本官都会率兵赶赴辽东战场,与鞑子决一死战!”

    “此乃国战!本官定要参与其中!”

    夏允彝坐在赵无忌的身旁,脸上一副镇静自如的样子,内心深处却是暗暗叹息,心想这一日终于来了。

    前几日他见赵无忌募兵两万,便知自家大人所图不小,恐怕又是抱了欲率军北伐的心思,今日听赵无忌亲口将此事说出来,倒也不觉得太过惊讶。

    郑成功正是少年心性,年轻气盛,听闻赵无忌说得激昂,情不自禁便站起身来,抱拳说道:“师父,弟子不才,也愿随师父同去辽东杀敌!”

    赵无忌望着他笑了笑,说了声好。

    “明年之战,乃是国战,非同小可,本官打算率七千铁骑,前去辽东作战,其余兵马则留在广西,钦州,震慑那些不法宵小。”

    虽然从后世的历史上来看,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在满清入关之前,并未入侵广西,但所谓世事无绝对,当初若不是赵无忌出手,袁时中和罗汝才差点就攻破了严关。

    赵无忌的出现,已经导致了很多历史出现偏差,是以赵无忌也必须要在广西留下一部分兵马,以防备流贼入侵,或是一些其他不可预知的威胁。

    此外,钦州是赵无忌的大本营,飞马岭更是赵无忌立业的根本,这里也是不能有失,也要留下兵马镇守。

    这么算下来,广西,钦州两地,留下一万七千余人在此镇守,并不算多。

    此番前去辽东,对手是满清铁骑,步卒跟着去用途也不大,两条腿的也追不上四条腿的。

    再说到时还有洪承畴的主力大军在彼,赵无忌带去七千兵马,自忖已经足够,他只需在关键时刻,两军胶着之时,助洪承畴一臂之力,打破僵局,便可轻易扭转战局,击败满清。

    李定国也站起身来,抱拳说道:“末将亦愿随大人一同前往辽东,迎战满鞑,如今皮岛,旅顺均在我大明手中,末将以为,大人可以故伎重演,再次派遣一路偏师,浮海而去,登陆辽东腹地,袭击满鞑,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赵无忌点了点头,“宁宇所言极是,本官也正有此意,来日前去辽东,定然不会少了你。”

    陈国宝,刘芳亮,韩林韩勇等人亦是纷纷站起,主动请战,赵无忌见状,连连颔首不止,暗想军心可用。

    “当务之急,便是这五千枪骑兵的成军,芳亮对枪骑兵的使用颇有心得,韩林则擅使火枪,你二人平时若是无事,便多来这军营转一转,协助国宝,宁宇二人,尽快帮本官将这五千枪骑兵训练出来。”刘芳亮,韩林二人也急忙答应了下来。

    “此外,本官虽然略施小计,灭掉了不列颠人六艘战舰,但想来这些洋人一向凶恶嚣张惯了,只怕是不肯就此善罢甘休,本官料想,两月之后,不列颠人之战舰队必将再度气势汹汹,杀将而来,因此我等短期的头号目标,便是对付这支不列颠舰队。”

    这时便见郑成功站起身来,抱拳说道:“师父,徒儿愿修书一封给家父,请家父派出兵舰,为师父运送难民的海船护航,师父安置难民于此地,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想必家父也定然欢喜不已,欣然相助,如此一来,刘文秀将军的六艘铁甲舰便可以留在钦州,全力应对不列颠人的战舰。”

    赵无忌听了,心中大喜,他脸上含笑,望着郑成功说道:“明俨却是有心了,只是无功不受禄,总不好白白麻烦你父亲。”

    略一沉吟,赵无忌便说道:“本官不会让你们郑家白忙的,这样吧,本官会赠送战舰用红夷大炮二十门给郑将军,作为此次护航的报酬,明俨不妨将此事说与你父亲得知。”

    skbshge

第八百零三章先天下之忧而忧() 
火炮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战争武器,虽然这个年代很多国家都对外出售武器火器,但最好的火炮和火枪,依旧是无价之宝,绝不会卖到外面去。

    而红夷大炮作为火炮中的佼佼者,不但市面上售价不菲,很多时候更是有价无市,想买都买不到。

    红夷大炮,其名字来自于红夷,也就是荷兰人,乃是欧洲在1600年建造的舰用长炮,随后以讹传讹,变成红衣大炮。

    无论是红衣大炮,还是红夷大炮指的都是一个意思,两者并无分别。

    红夷大炮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一直都是战争中的利器。

    郑成功听了赵无忌的话,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激动。

    郑芝龙虽然号称东亚海上霸主,但他舰队的战力,更多的依靠的是以多为胜,而并非是靠着武器的先进性去与那些洋人对抗,这个年代,欧洲人在战舰和火炮的性能上,已经超过了大明。

    尤其是火炮技术,欧洲人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先进的冶炼技术以及造炮工艺,使得欧洲人的火炮威力又大,打得也远。

    史料记载,郑芝龙的水师主力,乃是以大型福船为主,俗称大青头,船长约十丈,载重四千担,只有两门火炮,前一后一,与那些洋人战舰动辄装备七八门火炮的情形,相差甚远。

    这并不能说明郑芝龙不重视火炮,相反,郑芝龙对火炮的威力认识得很清楚,也擅用火炮,但他之所以每艘战舰只放两门火炮,乃是有他的考虑在内,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首先火炮乃是国之重器,哪个国家都不会轻易授之于人,更不会轻易拿出来贩卖,所以郑芝龙能得到的火炮数量毕竟有限,,郑芝龙火炮的来源一个是从海外购买,另一个便是利用他在倭国的关系,购买倭国制造的火炮。

    但倭国制造的火炮也是仿制欧洲火炮,性能天然便要比洋人的火炮弱上一些。

    再加上郑芝龙利用洋人战舰少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人海战术,舰海战术,来对付这些洋人,所以他造了很多战舰。

    原本火炮数量就少,这战舰一多,每艘战舰能得到的火炮就更少了,所以分摊下来,郑芝龙也只能在自己的主力舰上,只安放两门火炮。

    无论是荷兰还是不列颠,葡萄牙,在海上都是郑芝龙强大的竞争对手,对东亚的海上霸权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不会向郑芝龙出手威力强大的火炮了。

    所以赵无忌主动提出要送给郑芝龙火炮二十门,这个礼物既贵重,又非常实用,还表明了赵无忌并无意与郑家争霸海洋,而是视郑家为盟友的态度。

    所以郑成功才会如此激动。

    据郑成功这些日子在船厂时的观察,钦州工坊制造出来的火炮,性能非常之好,与洋人的火炮相差无几,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所超越。

    “请师父放心,徒儿回去之后便会修书给家父,尽快让家父同意此事。”郑成功说道。

    “好。”赵无忌微微颔首,这样一来,自己的六艘铁甲舰便可以留在钦州,以应对不列颠舰队可能前来的报复,此外,钦州港也确实需要一支强力的舰队在这里镇守。

    “宝船厂的战舰建造,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赵无忌望着归庄问道。

    “进展非常顺利,昨日已有一艘海沧船,一艘苍山船,五艘网梭船率先下水,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归庄答道。

    赵无忌想了想,便道:“袁时中。”

    “末将在。”

    “你带你手下的千名水军士卒,先把这批战舰接收过去,尽快下海操练,熟悉战舰性能,早日形成战力。”赵无忌吩咐道,袁时中急忙应了下来。

    眼看再无他事,赵无忌便看向夏允彝,“本官的话说完了,下面诸位也讲一讲各自负责的事务吧,夏先生,你先来。”

    “属下今日来谈一谈我方的财政状况,从收入上看,本月的口岸税金,以及庆记,和记两大商行,工坊的利润,共计白银约十五万两,如今工坊正在不断扩充产能,预计今后每月的收入,都不会少于这个数目,而是会继续增加。”

    “不过我方的支出也是不菲,书院,造船厂,军营等等都需要大笔银钱的投入,今日诸位也看到了,仅仅是士卒的饷银,便高达白银五万两,总而言之,本月收入和支出相比,如今尚算是稍有盈余,盈余约白银五千余两。”

    “本月口岸税金有多少?”赵无忌问道。

    “收入约白银一万六千两。”夏允彝恭敬答道。

    赵无忌嗯了一声,“随着钦州港的不断发展,今后的口岸税金将会越来越多,本官曾答应过皇上,一年内上缴白银五十万两。”

    “如今我大明户部财政十分窘迫,本官的想法是,这口岸的税金,自下月起,每月都要上缴运送到京师,至于每月的具体数目多少,还请夏先生斟酌,总之保证每年五十万两白银即可。”

    夏允彝听了,先是皱了皱眉,想了一想,最终还是缓缓点了点头。

    郑成功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暗忖师父当真是不容易,看着日进斗金,其实却是入不敷出,这年头,像师父这样的忠臣非常少见,朝廷之中,尽数是尸位素餐,贪污腐败之徒。

    刘芳亮沉吟片刻,便举起了手。

    “刘将军有话请讲。”赵无忌说道。

    “大人,末将有一点不成熟的浅见,末将以为,既然刘将军的水师将会镇守钦州,何不趁此良机,围剿周边海盗?”

    “如此这般,一来可以练兵,让袁将军手下水师尽快形成战力,二来这些海盗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对进出钦州的商船来说是个潜在的威胁,剿灭了他们,对于我钦州港,防城港的发展也是一大助力。”

    “其三,这些海盗抢劫为生,往往都藏有大量财富,在剿灭他们的同时,我方也可以获得不菲的缴获,可以用来补充军资,以上乃是末将的浅见,若有考虑不周之处,还请大人明断。”刘芳亮的语气非常恭谨,姿态也放得很低。

    赵无忌瞥了刘芳亮一眼,心想此人果然很善于动脑,不由得心中对他更是高看了几分,不过他出的这个主意,其实自己已有腹稿。

    赵无忌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微微颔首:“刘将军所言很有道理,不列颠人调动水师也需要时间,至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