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406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406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手将手中毛笔放在一旁的涂了金粉的黑色笔架上,崇祯满意地叹了口气,有了这十二万石粮食,以及四万多两白银,这山东一地,算是可以初步稳定下来了。

    崇祯伸出手去,又取了一封奏折,正待翻开之时,却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忙乱的脚步声。

    崇祯皱眉抬头望去,很快,一名太监便小跑着进了御书房,来到崇祯面前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启禀皇上,兵部尚书张阁老,刚出宫门便倒地不起,不幸过世。”

    “啊?”崇祯一时吃了一惊,他手中的奏折,不知不觉中,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第七百一十八章爱老虎油() 
今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无云,赵无忌一如既往地早早起床,先是跑了半个时辰的步,又打了一会拳,出了一身透汗,这才接过一仆人递过来的毛巾,一边擦着汗,一边向着饭厅走去。

    一张偌大的黑色实木圆桌正摆在饭厅的中央,徐怡等人早已坐在那里,等着赵无忌,他是一家之主,他不来,就不能开饭。

    赵无忌走过去,取了个碗,先给自己盛了粥,随后便走到徐怡旁边坐下。

    桌子上摆着四样清淡小菜,其中有酸黄瓜和炝土豆丝,此外还有鸡蛋和包子,正中间摆着一大盘切得薄薄的猪肘,旁边有一小碗用醋,蒜蓉,酱油拌好的蘸料,这就是早餐唯一的荤菜了。

    赵无忌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猪肘肉,蘸了蘸酱油,放入口中,眼看他动了筷子,众人这才纷纷开动起来,开始吃饭。

    夏允彝和归庄也在旁边吃的不亦乐乎,赵无忌这宅子足够大,房间也多,二人刚到钦州不久,索性就搬了进来,赵无忌端起碗喝了一大口粥,便望着夏允彝问道:“夏先生,这几日谈判,谈得怎么样了?”

    夏允彝放下饭碗,擦了擦胡子,说道:“属下正想和大人禀报这几日的成果,总得来说谈判还算顺利,现在主要是对布匹的关税有争执,不列颠人坚持让我们降低对布匹的关税,态度非常坚决,不过红毛人和佛郎机人对此没什么异议。”

    “哦?看来布匹对不列颠人很重要。”赵无忌又夹了一筷子猪肘。

    “大人所言正是,这几日接触下来,属下现在基本上弄明白了,不列颠人主要销售的商品是棉花,鸦片,茶和布匹,这其中鸦片已经被大人禁掉了,印度茶也很难竞争过本土茶,是以他们对布匹这块咬得很紧,史密斯说,他们只肯接受百分之五的关税。”夏允彝颇有些头疼地说道。

    “这些夷人,当真是不识好歹!来我大明的领土上做生意,居然还敢对我大明的税收指手画脚,夏先生,告诉他,关税问题没什么可谈的!”徐怡在一旁听了,心中有些恼怒。

    “且慢,”赵无忌急忙拦住徐怡,想了想,便对夏允彝说道,“来得都是客,百分之五的关税,也不是不能谈,其实英国佬最赚钱的是鸦片,现在鸦片不让卖了,他们当然要想法在别处找补回来,夏先生,除了这个布匹关税的问题,可还有其他没有解决的问题么?”

    夏允彝摇了摇头,“红毛人和佛郎机人主要贩卖香料,价格高,利润也丰厚,属下给香料定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关税,没费多少口舌,他们就答应下来,这两天属下主要都是在和不列颠人商谈,谈的就是布匹之事。”

    赵无忌微微颔首,沉吟片刻,便挥了挥手,道:“告诉他们,布匹关税最低可以定到百分之十,再低就算了,愿意来大明贸易的洋商很多,不差他们一家。”

    “不过,本官知道印度特产硝石,他们为什么不带硝石来大明?你告诉他们,下次来可以多带些硝石来卖,本官对硝石很感兴趣。”硝石是制作火药的重要材料,在制作玻璃的过程中也能用到,是一种很有用的矿产资源,而印度的硝石矿很多。

    “属下晓得了,属下一会就将大人的原话给他们带去,争取这两日就把协议签订出来。”夏允彝急忙答应了下来。

    “嗯,也不用太急,夏先生,咱们这是第一次从事这种海外贸易的谈判,不可避免地,肯定会有很多疏漏之处,这几日你和归庄辛苦点,不必急,多想想,争取把这份协议弄得尽量严密一些。”赵无忌说道。

    “看来这些夷人也不都是铁板一块,敢问大人,既然香料利润丰厚,为什么这不列颠人,他们不做香料生意呢?”商敬石有些不解地问道。

    “商将军有所不知,在遥远的西方,有块大陆唤做欧罗巴大陆,那里有五六十个小国,佛郎机人,红毛人,不列颠人都是其中之一,他们并非同一国家,平时也经常明争暗斗,

    这其中佛郎机人和红毛人来得早,所以占据了南洋盛产香料的地方,不列颠人来得晚,没能在香料上分一杯羹,不过他们最奸诈,他们如今正在印度全力发展,从潜力上看,却是不列颠人潜力最强。”赵无忌徐徐说道。

    一旁的归庄三下两下吃完了饭,便把碗往桌子上一放,他突然想起了一事,于是便向赵无忌问道:“师父,谈判的第一日,那唤做乔的夷人女子曾对师父说什么爱老虎油,徒儿愚钝,不解其意,敢问师父,这‘爱老虎油’是什么意思?”

    赵无忌听了,顿时便满头冷汗,徐怡听到归庄提起乔的名字,眼前立即便闪过一个露着胳膊和大腿的夷人女子身影,于是便冷冷地哼了一声,一股无形的杀气从桌子下面向着赵无忌蔓延了过去。

    赵无忌端起碗,装着喝粥的样子,心中却在紧张思索,他马上便有了计较,于是便放下碗,含笑看着归庄说道:“爱老虎油,是他们夷人的语言,意思就是,嗯,就是我很佩服你的意思。”

    归庄脸上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师父提出的钱庄方案确实非常好,红毛人和佛郎机人都对这个方案赞不绝口呢,都说这个方案对无论对买方,还是卖方都是十分公平,李掌柜和莫土司也都在夸这个方案好。”

    赵无忌含笑点了点头,心中暗道一声侥幸,他满意地感觉到身旁的杀气已经慢慢消失散去,眼看碗里的粥已经喝完,于是便站起身来,前去添粥。

    赵无忌刚端了粥回来,便看到李定国带着一脸的疲惫之色,眼圈黑黑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师父,昨晚徒儿带人在飞马岭连夜赶工,终于把那片土地都平整了出来,今日建筑工匠便可以进场干活,建设工坊了。”李定国望着赵无忌说道。

    “哦,宁宇,辛苦你了,还没吃早饭吧,来来来一起吃。”赵无忌招呼着李定国。

    “哇,三万多亩地,这才几天时间,都给弄完了?宁宇你真是太厉害了,宁宇,爱老虎油!”归庄一脸钦佩之色地对着李定国伸出了大拇指。

    “噗”的一声,赵无忌嘴里的粥饭蓦地喷了出来。

第七百一十九章人人有衣穿() 
若无其事地迎着众人讶异的目光,赵无忌放下碗,拿了毛巾擦了擦脸,扭头对夏允彝说道:“此番在棉布的关税上对洋商让步,势必要损害本地布商和织户的利益,他们一定会对此心生不满,

    夏先生稍后替本官给金梭布行的孙掌柜带个话,就说有关棉布之事,本官会另有安排,让他们推举一些代表,待到协议谈判结束后,前来寻找本官,本官会为他们指引一条明路。”夏允彝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具体的谈判自有夏允彝带着归庄等人去谈,不需赵无忌亲自参与,吃完饭后,赵无忌便带着商敬石等人前去飞马岭,查看那里的建设进度。

    半个时辰之后,众人便来到了飞马岭,果然如李定国所言,大片的土地都已平整完成,草原上的杂草和野树早已消失不见,举目望去,到处都是黑黝黝的的平坦土地。

    顾炎武正带着工匠们在那边忙碌着,听闻赵无忌来到,便急忙迎了过来。

    赵无忌摸着下巴,盯着面前的这一片土地,随口问道:“宁人,现在就可以开始建设工坊了吧?”

    顾炎武嗯了一声,“水泥,铁器,纺织,玻璃四大工坊,以及大人的伯爵府,孰先孰后,还请大人示下。”

    “伯爵府肯定是最后,嗯,先把水泥工坊建设出来,有了水泥,才方便盖更多的房子和建筑,随后再把纺织工坊建起来吧,然后是铁器,最后是玻璃,至于伯爵府先不急,把地方先预留出来就行,对了,纺织工坊将来规模会很大,给他们多留一些地方,嗯,给他们留一千亩吧。”赵无忌吩咐说道。

    “一千亩?!”顾炎武顿时便吃了一惊,他颇有些迷惑地问道:“大人,这几个工坊里面,规模最大的铁器工坊也不过一百多亩,大人给纺织工坊留一千亩地,是不是多了点?”

    “不多不多,”赵无忌摇了摇头,“一千亩不但不多,本官还嫌小呢。”

    “宁人,”赵无忌用闪闪发亮的眼眸望着顾炎武,“本官打算在这里,建设一座目前大明最大的纺织工坊,专门生产棉布,将来这里的棉布,要供应到大明的每一个府县,甚至要贩卖到海外,宁人你想,纺织工坊要生产出这么多的棉布,得需要多少工人?你还觉得一千亩的土地大么?”

    “原来大人竟然有如此雄心,属下佩服不已。”顾炎武先是夸赞了一下赵无忌的雄心,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要说起棉布,似是江南一带的棉布品质最优,也最受欢迎,而印度布则价格低廉,很受中低层的民众欢迎,想要竞争过他们,殊为不易。”

    “宁人,那日本官让老郑带人研制出来的机器,你忘记了么?有那种高速纺织机与织布机在手,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既便宜,质量又好的棉布,

    假以时日,将来占据市场,风靡世界的,定是我钦州布!”赵无忌信心十足地说道。

    顾炎武啊了一声,这才想起了前几日赵无忌指示老郑研制出的两台纺织机器,“属下惭愧,若不是大人提起,属下险些忘记了此事,不过,属下以为,这贩卖布匹的利润,似乎远远不如丝绸之利丰厚,更不如玻璃,香水两者,却不知为何大人要在这上面,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和人力。”

    “宁人,所谓衣食住行,穿衣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本官建设纺织工坊,赚钱倒是次要,本官打算薄利多销,尽快地生产出又多又好的布匹,让更多的大明百姓,都穿上暖和的衣衫。”

    在后世,赵无忌穿越的时候,物质文明已经很丰富了,棉布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物,老百姓家中的衣柜中,经常是塞满了衣服,有时还要定期地清理一些旧的过时的衣衫,把它们扔掉。

    但是再往前六七十年,华夏国刚刚建国的时候,衣服和布匹可是非常紧俏的物资,在当时的窘迫条件下,甚至有人将从倭国进口的肥料袋子,经过巧手裁剪,做成裤子,这叫做‘尿素裤’。

    当时华夏国化学工业底子薄,肥料不够用,而肥料又是一种农田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所以华夏国不得不从倭国进口了大量的肥料。

    而倭国的肥料袋是用化纤尼龙做的,质量很好,非常结实,很受老百姓的青睐,有门路的人,弄到两条肥料袋,把它拆了,再用深色染料染出来,就变成了一块最初始的‘棉布’,用这个当材料,便可以由家中的巧手主妇做出一条裤子出来。

    用肥料袋做出的裤子,因为原本是尿素袋,所以裤子上面都有图案和文字,大概在裤兜的位置,前面印着‘倭国’,后面印着‘尿素’,所以当时被称为尿素袋,因为裤子的材料既结实,又柔软,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是一种比较时髦的裤子。

    这一段轶事如今回想起来,让人觉得既心酸,又荒唐,然而华夏人民就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勤劳能干的双手,慢慢地把华夏国建设的越来越富强,待到赵无忌穿越的时候,华夏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有数的先进发达国家之一了。

    在如今的大明,布料依旧是一种相对比较贵重的物资,普通的人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给家中的男人做一身衣衫,而穿不起衣服的百姓也是大有人在,为数不少。

    赵无忌与莫土司闲聊的时候,曾无意听莫土司说过,在钦州,很多贫困的山民,家中只有一套破破烂烂的衣服,就是这样的破烂衣服,家中也才只有一套。

    一家人平时就用草叶什么的遮住身上,待到不得不进城,或是什么重要的日子,才会把衣服交给某一个人,让他穿出去接人待物,去办事,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便是在城里,也有很多穷人家中好几个人,却也只有一套衣服,一套被褥。

    赵无忌当时听了,心中非常感慨。

    手工业能创造出的物资,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