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4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4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一路而去。直到马车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才被赵宁扶着进了屋。

    赵无忌进的屋来,方才缓了一口气,只觉得心里难受,示意赵宁给他拿杯茶来,一杯热茶下去,这才平静下来。

    赵宁吓的手足无措,看到赵无忌神色复原,这才松了一口气。道:“少爷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少爷旧病复发了呢。好险好险。。”说罢拍拍胸口。

    赵无忌平静了一下情绪,才对赵宁说:“刚才那小娟是谁?那马车中的小姐又是何人,为什么我对她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赵宁道:“少爷,连叶小姐你都不记得了吗?叶小姐名叫婉儿,知书达理,自小与少爷青梅竹马,老爷在世的时候,与叶家老爷定下这门亲事,后来少爷大病一场,我当时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掉给少爷治病,叶老爷也来看望你,可是少爷那时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是望着叶老爷傻笑,叶老爷叹了口气,待了一会,留下十两银子走了,那十两银子后来我都给少爷看病了……”

    “哎……那叶老爷后来看少爷患病,想退回这门亲事,但是听说叶小姐一直不允。”

    “哦……”赵无忌明白了,原来是这身体前主人的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爱人,难怪刚才感觉如此强烈。他叹息了一声,也不说话,赵宁道:“少爷,这钱也是叶小姐一番心意,你看。。。。。。”

    赵无忌道:“她在我危机时刻施以援手,这人情我领了,这钱不能要,你先收起来,等以后有机会我给她还回去。”

第七章出售配方() 
最近在南京城流行一时的大米花配方要转让,这消息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中午,富贵酒楼二楼包房里,足足来了三十多人,都是想购买大米花配方的,无忌一一招呼落座。

    待人已到齐,团团坐定,赵无忌便开口说道:“欢迎各位大驾光临,我就开门见山地说罢,这次是转让大米花和米花糖的独家制作配方,价高者得,如果各位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赵无忌知无不言。”

    这时站起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朝无忌拱拱手,说道:“赵公子,请问这大米花制作成本几何?”

    无忌认得这是福祥居点心铺的李掌柜,也拱了拱手回礼道:“大米花成本具体不方便透露,但是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成本很低,非常低,我这么说罢,大米花和米花糖是十天之前,上市销售的,上市以来,已经给我赚了十多两银子。”

    顿时下面一阵感叹声,很多人大吃了一惊,没想到这貌不起眼的大米花,竟然如此赚钱。

    李掌柜又问道:“那制作难度高不高?是否便于制作?”

    无忌道:“难度不高,配方买回去,就能生产,制作非常简单的。”

    他环顾了一眼众人“各位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就请出价吧。”

    李掌柜举手道:“我福祥居,出价一百两银子。”

    此言一出,顿时响起一阵吸气声,很多的商家一听这价格就丧失了继续报价的勇气了,李掌柜虽然出价豪迈,实际内心心疼不已,他本来打算五十两银子拿下这项独门配方的,没想到赵无忌刚才说,这米花糖十天赚了十多两银子,要是这么算的话,岂不是一个月就能赚三四十两银子了?

    既然如此挣钱,李掌柜便知道自己事先打算出的价格低了,他也是当即立断之人,马上就把报价抬到自己的心里上限——一百两。

    又有一人举手道:“我杨记糕点,出价一百三十两银子。”底下又是一阵轰动,有人议论道:“杨记糕点也是城里的老店了,一百三十两银子不低了,看来他们这次是势在必得啊。”

    赵无忌又等了一会,见没有人出价,正准备说话,突然有人说道:“二百两银子!”赵无忌循声看去,只见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也正含笑看着他,这时旁边有人议论纷纷:“没想到魏国公府的徐管家也来了,他家生意倒是做的甚多!这小小吃食也要插上一脚!”

    也有人说道:“魏国公府财大气粗,这百来两银子,对他们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赵无忌眼看没有人再出价,于是一锤定音:“好!大米花的配方就售于这位刚才出价的先生了!”

    众人眼看大米花配方已经出售,也便慢慢散去了,赵无忌让赵宁送客,转身对着那老者拱拱手,道:“在下赵无忌,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老人笑着说道:“在下魏国公府管家,你就叫我徐管家就好,我魏国公府名下也有两座茶楼,每日都要花不少银子购买赵公子的米花糖呢?哈哈。”

    赵无忌听到茶楼,心里一动,说道:“原来是徐管家,话说回来,这米花糖与茶楼倒真是绝配呢。”

    徐管家笑道:“银子和契约书我明日就会派人送来,至于大米花和米花糖的技术,还请赵公子找一个熟练工匠,给我们讲授讲授。”

    赵无忌满口答应:“这是自然,徐管家放心便是。”

    徐管家回到魏国公府,进了门后,七拐八拐来到一间书房门口,他也不进去,只在门口小声说道:“郡主,你交代的事情,老汉办完了。”

    只听书房之内传来一把宛若银铃的声音:“是么?太好了,徐叔快请进,这次辛苦你了。”

    徐管家进了书房,只见书房之内,一名白衣少女,背对着他,正在画画。

    徐管家走近前去,只见这少女画的,正是一幅观音菩萨图,他看了一眼,便赞道:“郡主的丹青手法,越来越好了,这菩萨被郡主画的,好像就是活人似的。”

    白衣少女听了捂着嘴一阵笑,笑罢才说道:“徐叔别夸我了,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画此画,只愿为母祈福。”说着,她的声音也低落下去。

    徐管家知道白衣少女的母亲,也就是魏国公夫人,身体一直不太好,夫人爱吃甜食,前几天郡主无意中在夫子庙口买了几块米花糖,带回去时,凑巧被夫人看到,夫人尝了一块,非常爱吃,郡主是个纯孝之人,昨日听说大米花配方要出售,竟然就把这配方手艺全套都买下来了。

    白衣少女不再画画,转过身来,看着徐管家说道:“徐叔,花了多少钱?”

    只见她正是二八芳龄,长相娇美,眉目如画,一双大眼灵动有神,显然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徐管家说道:“老汉本打算一百两银子拿下,奈何那卖配方的少年说他卖大米花,十天赚了十两银子,见此暴利,配方价格也被抬了上去,最终花了二百两银子拿下配方。”

    白衣少女点点头:“嗯,这米花糖听说最近风靡南京城,二百两银子也不算贵,嗯,我听说好像是一位小秀才发明的?好像家境不太好?父母双亡,和一个书童相依为命?”

    徐管家嗯了一声:“正是,我今天见到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为人处世,说话办事都很有章法。”

    白衣少女说道:“此人杀伐果断,虽然这米花糖如此赚钱,但是也毫不贪恋,明知自己无权无势,守不住这一份秘密,索性就卖了换钱,是个人物。”

    徐管家伸出大拇指:“他再是个人物,怎比得上我家郡主,郡主的聪慧,南京城内的勋贵圈子里面,当做第一人。”

    白衣少女微微一笑:“徐叔,你说笑了,他本小利薄,人力有限,一个月还能赚三十两银子,这大米花由咱们接手,大批铺开产量,用不了三月,这本钱就能回来,这买卖划得来。”

    第二天徐管家派人送来二百两银子和契约书,赵无忌把大米花和米花糖的制作方法和加工流程交给来人带回,赵无忌就叫赵宁把杨四的钱还了,把借条烧了。

    现在手头有了二百两多银子,启动资金有了,赵无忌就打算开始大展拳脚,做一番事业了,不过在这之前,他要先去做一件事,他得去未婚妻家看看,毕竟有婚约在身,而且还要把叶婉儿给他的三十两银子还回去。

第八章乱世人、太平犬() 
赵无忌领着赵宁在街上买了几样礼物,便带着礼物出城前往直奔叶家庄。叶家庄在南京城外西北方向,人口大概五六百人,叶婉儿就是叶家庄的庄主叶修文的独生女。

    刚刚出了城,赵无忌便发现城外好像出现了很多小土包,离的近了才发现是一个个简陋的窝棚,赵宁叹道:“陕西,山西的流民,都跑到南京来了。”

    原来崇祯年代,恰逢小冰河期,陕西,山西,河南一带连年旱灾,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民不聊生,饿死了很多人,很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了流民,甚至还有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杀官造反的。

    赵无忌盯着那一片黑压压的窝棚,对赵宁说道:“你在这里,我过去看看罢,一会就回来。”说着便独自一人走了过去。

    赵无忌走到流民聚集的窝棚面前,只见这些所谓的窝棚,大部分都是用一些树木的枯枝,胡乱搭成一个人字形,上面覆盖一些茅草,树枝树叶之类的东西,遮挡风雨,里面就是铺了一层厚厚的干草,窝棚有大有小,小的只能躺进去一个人,大一点的能躺进去三四个人。

    赵无忌一看就知道这些简陋的窝棚,平时晴朗的天气也就罢了,若是赶上刮风下雨,这些四面透风的窝棚,决计挡不住风雨,自己在后世见到的狗窝都比这些窝棚精致舒服多了,难怪中国有句老话叫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果然老话都是有道理的。

    再看看这些流民,一个个衣衫褴褛,有的在窝棚里躺着,有的靠着窝棚坐着,有岁数大的,年纪小的,还有妇女,就是没有年轻男子。

    赵无忌看到一处窝棚门口,坐着一个老头还算精神,便走上前去,拱了拱手:“老人家,你从哪来?”

    老人见赵无忌说话和气,边和他攀谈起来,原来这老人来自山西,因为天灾背井离乡,一路流浪到了这里,据他说,流民中有些力气的年轻男子,要么出去打零工赚钱,要么就是被人买走作为奴婢了,如今白天,窝棚中只有老人小孩还有妇女,出去做工的青年,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而这些老幼妇孺,有的只能乞讨,有的甚至要卖儿卖女过活。

    幸好还有官府和一些大户,有时会在附近搭起粥棚施粥,这才让这些老幼妇孺有点吃的,不至于被饿死,老人一边说,一边摇头,据他说,原来自己在山西也算富农,可是连年天灾,粮食歉收,官府又征税非常重,干了一年不但不够养活自己,还欠官府一大笔税款,于是不得不抛弃家产,四处流浪。

    老人又指着其他的窝棚说道:“这里的人,都是从各地逃难过来的,尤其是陕西的最多,李自成和张献忠带着流贼把陕西打的一片溃烂,老百姓要不饿死,要不被杀死,我儿子身体强壮,白天还能去做工赚钱养我,这里好多人,儿女都养不活,只要谁能给自己的孩子一口吃的,把孩子白送给他都行,可就这样还没有人要。”

    赵无忌看着这一片片的窝棚,估计能有两三千人在此生存,看着这些简陋的窝棚,和里面瘦骨嶙嶙,目光麻木的流民们,赵无忌心里真的是很可怜他们,可是自己刚刚穿越过来,无权无势,暂时还没法为他们做什么。

    叶家庄内,叶府客厅之中,叶家庄庄主叶修文正在和一个中年文士以及年轻书生交谈,只见这中年文士说道:“修文贤弟,这位乃是我家兄弟,周钟,前年考上秀才,去年加入了复社,我兄弟的学问,便是复社首领张溥也曾夸赞过的。”

    这人名唤周镳,曾经任南京礼部主事,后来因触怒了皇上,被免职,但是他的声望还是很高的,年轻书生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周钟,他们这次来,是想替周钟提亲的。

    周钟几个月前,偶然见过婉儿一面,惊为天人,他家境优越,他的伯父曾是大明尚书,叔父曾是大明御史,他自己也是才华横溢,去年刚刚应邀加入了张溥的复社。

    周钟见了婉儿之后,回去后便多方打听,才知道婉儿早有婚约,心里甚觉遗憾,前些日子听说叶婉儿的未婚夫生病变成了傻子,便感觉机会来了,于是央求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周镳前来提亲。

    只见周镳说道:“修文贤弟,我这兄弟前些日子见过贵女一面,便茶饭不思,神魂颠倒,故我今日特来,为我这兄弟做媒。”

    叶修文见周钟一表人才,家世显赫,一时也有些心动,本来他是很欣赏赵无忌的,不然不会让女儿和他定下婚约,但是没想到赵无忌生病之后变成傻子,他自然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嫁给一个傻子的,此时见堪称后世的高富帅周钟前来提亲,一时间就打算答应下来。

    突然这时门帘一掀,叶婉儿一身红妆,走了进来,:“多谢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