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372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372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福塔话音未落,只听远处铁骑袭来的方向,突然响起了一阵爆豆般密密麻麻的火枪声,那是明军在对空放枪,向着满清军队示威。

    枪声传来后,皇太极身边的文臣武将们,顿时都是浑身一震。

    皇太极的眼中尽是痛苦之色,他看着跪在地上,忠心耿耿的马福塔,禁不住叹了一口气,“起来罢,马福塔,今日,不是雨天……”

    马蹄的声音渐渐清晰起来,预想中的连枷迟迟没有挥动过来,李大牛和陈二狗惊讶地睁开眼睛,却发现刚才站在二人面前狞笑的清兵早已将手中连枷丢在地上,此刻正连滚带爬地向着自己的战马跑了过去,而其余的清兵也都是如此,各个都是一脸的惊慌之色,再顾不得屠杀百姓,开始转身逃跑,很多清兵慌张的连手中的兵器都不要了,直接丢弃在了地上。

    李大牛和陈二狗向着马蹄传来的声音望去,只见远处的天边,突然出现了一片黑色的大潮,无数的明军骑兵,身上披着灰黑色的甲胄,高举手中大刀,正朝着这边拼了命地冲了过来。

    长长的大刀握在手中,冷冷的刀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明军骑兵纵马不断加速,势若怒涛一般,直奔清军而来,明军骑兵队列中,一杆黑色的巨大旗帜,迎风招展,旗手不断用力地摇动大旗,状极豪迈,杀气冲天!

    数以万计的满清将士看到那黑色旗帜,顿时便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惊恐之下,纷纷翻身上马,拼命地打马而走,只是片刻之间,竟然便抛下了这些百姓们而不顾,逃了个一干二净!

    眼看清军纷纷逃走,无数百姓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就反应过来,顿时便是阵阵的欢欣鼓舞,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他们隐隐感到,这些追赶而来的骑兵,应就是专门前来拯救自己等人的大明官军。

    远处如潮水般的大军终于冲了过来,百姓们看得清楚,只见来人正是大明官军,顿时又是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一位年轻的将军,左臂缠着个绷带,冲在官军队列的最前,他一面指挥着手下兵马继续追击逃逸的清军,一面却又留下了几百人在身边,带着他们向着百姓们走了过来。

    这群明军人人都是一身铁甲,手中陌刀冷冽逼人,散发着阵阵的杀气,他们身上的铠甲多有破损,眉宇之间散发的那种锋锐之气让人不敢直视。

    李大牛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这支气势十足的明军。

    左臂上缠着绷带的年轻将军走了上来,在阳光的照耀下,他身上的铁甲反射着光芒,使得他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天上的神袛般,不怒自威。

    年轻将军走到了百姓面前,看到地上的百姓尸首,他的眼中顿时便掠过一丝不可抑制的怒色,随即他又抬起头,环视着场中的百姓们,声音听起来异常温暖,“诸位父老乡亲们,本官赵无忌,忝居大明兵部右侍郎,总督山东兵马,鞑子已被本官杀退,父老们,你们自由了!”

    百姓们顿时再度沸腾了起来,人人都是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哭着喊着笑着跳着,情不自禁,更有百姓便纷纷给面前的将军跪了下来。

    急忙下马扶起这些下跪的百姓,年轻的将军用力挥手,声音铿锵有力,“父老乡亲们,本官会护送你们,回家!”

第六百六十九章又见离间计() 
赵无忌命刘芳亮带着三千骑兵继续向前追击并驱赶清军,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五百多名骑兵,纷纷下马,开始逐一帮这些百姓们解下手上的绳子,获得自由的百姓们,又自发的前去帮其他百姓解开束缚,如此一来,没过多久,所有的百姓都得到了自由,扔掉了束缚自己的绳索。

    随后赵无忌便开始清理清点清军逃跑时丢弃的粮食和辎重,清兵在大明抢了很多东西,而今逃得匆忙,全部都丢了下来,成为了赵无忌的缴获。

    听闻百姓们还没有吃饭后,赵无忌便找了一些健壮女子,开始给百姓们做饭,由于清军逃得匆忙,不但留下了大量的粮食,还留下了很多牲畜和银钱没有带走,赵无忌当即命令手下,杀死一部分牲畜,给百姓们做一些肉食。

    半晌之后,饭食便做好了,这次做得可是实打实凿的干饭,而不是以前的那种清水稀粥,此外还有香喷喷的马肉和羊肉管够,赵无忌让老百姓们敞开了吃。

    这些百姓自从被清军抓获以来,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被迫强行走很远的路,并且经常遭受鞭打和侮辱,而此时此刻,他们吃到了热乎乎的饭食和肉菜,不禁感动的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吃,一边哭,喜悦的泪水一滴滴地滴落在饭碗里。

    赵无忌也带人在百姓中穿梭行走,查看这些百姓是否还有别的需求,有时看到生病的百姓,他也会吩咐士卒们将其妥善地照顾起来。

    赵无忌只有五百兵,兵力远远不够,而这些百姓中多得是健壮男女,赵无忌打算等百姓们吃过饭后,组织起一支近万人的民夫队伍,负责运送辎重和驱赶牲畜,再组织一个由女子组成的卫生营,专门负责照顾受伤患病的百姓们。

    赵无忌几乎是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自发地前去他面前,哭着喊着下跪表示感谢,赵无忌见状,是必然要匆忙上前将百姓们一个一个地扶起来,如此一来二去,连续看望了数万人之后,由于总要弯腰搀扶百姓,赵无忌的腰都累酸了。

    于是赵无忌便放弃了继续看望百姓的打算,实在太累,太累腰了,腰受不了。

    花费了半个时辰,百姓们终于吃饱了饭,于是赵无忌便开始当众宣布自己的决定。

    赵无忌向百姓们说明,自己打算挑选部分健壮的百姓充作民夫,此外还需要一些女子出来,建立一个卫生营,照顾病人和伤者。

    赵无忌宣布,在今后的路途中,只有民夫和卫生营的女子能吃到肉,其他的百姓,每日只能吃到普通的饭菜,没有肉食可吃了。

    这年头的老百姓,生活条件普遍不好,就算过年都未必能吃上一顿肉,所以民夫的征集非常踊跃,不到一会,赵无忌便得到了一万人的民夫队伍和女子卫生营。

    于是民夫们运送清军的辎重粮草,驱赶清军留下的牲畜,而赵无忌则带领手下的重骑兵,开始护送百姓们转身向着济南城而去。

    一想到很快便能回到自己念念不忘的家乡,百姓们的劲头非常足,半天居然一口气便走了四十多里,看这速度,明日应该就能抵达德州了。

    眼看天色已晚,赵无忌便命百姓们利用清兵留下的辎重,扎下了营寨,准备休息一晚,明日再行动身,同时又命刘芳亮派出侦骑,四处巡逻警戒。

    之后赵无忌便带着人在营寨内四处巡视,五十万人可不是小数,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出现一些传染病,清兵是无所谓这些百姓的死伤和健康,但赵无忌却不能不考虑到这些因素。

    所有的百姓都只能喝烧开过的水,营地内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烧水和清洁的任务,也由这些民夫完成,刘芳亮则带着骑兵们,在附近数十里地的范围内,来回梭巡,以防清军杀一个回马枪。

    太阳落山之前,陈国宝,韩勇二人带着步卒,以及徐怡手下来自江南的骑兵,也终于赶到了这里,和赵无忌汇合,也幸好他们及时赶到,否则光凭赵无忌手头这点人手,想要面面俱到地照顾好这些百姓,却也是一件难事。

    胡国柱带着他手下的辽东铁骑也跟了过来,见了赵无忌之后,胡国柱表示了投效之意,

    用他的话说,吴三桂在那时抛弃了他们,他们此后便与吴三桂再无瓜葛,而如今他们也不想再返回吴三桂的麾下,愿意跟在赵大人手下做事。

    胡国柱手下这五百人都是辽东铁骑的精锐,得知他想投效自己,赵无忌便很高兴地收留了他们,不过这其中也有七八十人,感念当初吴襄,吴三桂父子的恩惠,表示不愿意留在这里。

    赵无忌并不勉强他们,给他们带上一些盘缠和粮草之后,便客客气气地把他们给送走了。

    这些辽东的士卒前脚刚走,后脚夏允彝便匆匆忙忙地来寻赵无忌,待到他听说那些辽东士卒已经离开时,脸上不由得现出了焦急之色,禁不住跌足叹息。

    “夏先生为何如此?”赵无忌讶然问道。

    夏允彝环顾赵无忌的左右,没有说话。

    赵无忌见状,便挥手屏退了身边的亲兵们,只留下商敬石一人护卫在他的身旁,夏允彝这才开口。

    “大人,属下今日一早,才得知多尔衮将德王尸首送回之事,待想要和大人分说此事,却没想到大人已经先去追击皇太极,以至与大人失之交臂,大人,多尔衮这计谋,甚毒啊。”夏允彝低声说道。

    “哦?他把德王尸首送回,无非是履行他当初私下与本官的约定而已,这又有何奇怪?”赵无忌想了想,一时也没想出来这里面有什么毒计。

    “大人,多尔衮杀了德王,却留了德王的诸多子嗣和宾妃性命,这便是他的狠毒之处,这些人迟早会把消息泄露出去,一旦皇上听闻这些人居然是满清睿亲王多尔衮亲自派人送回,皇上到时必会对大人起疑心,怀疑大人勾结满清,勾结多尔衮。”夏允彝望着赵无忌说道。

    赵无忌一想,好像也是这个理,自己虽然问心无愧,跟多尔衮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但是两人之间的瓜葛,若是传了出去,确实很难澄清,而偏偏崇祯也是个多疑之人。

    当初崇祯也曾怀疑袁承焕私通后金,而袁承焕当初似乎也怀疑毛文龙与后金私通,想到这里,赵无忌突然觉得皇太极和多尔衮两人,也都是用反间计的高手,自己先是坑了这两人一把,没想到多尔衮很快便也坑了自己一回。

    赵无忌皱起了眉头,这个问题确实不太好解决,遮掩也是遮掩不住,这些妃子世子,人多嘴杂,迟早会把事实真相透露出去。

    夏允彝靠近赵无忌,低声说道:“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人不妨把这些人给,”说到这里,他右手下压,做了一个斩首的手势,“这些人落于清兵之手,多尔衮断然没有只杀德王,却单独留下他们性命的道理,多尔衮之所以留下他们性命,正是为了陷害大人。”

    赵无忌闻言,抬头瞥了夏允彝一眼,没有说话。

    “大人把这些人杀了,再派人将脱离我军的那几十个辽东士卒也追杀掉,将责任都推托到清军身上,到时死无对证,再无后患,此事便可轻易消弭于无形之中。”夏允彝望着赵无忌,目光炯炯地说道。

    赵无忌踌躇了半晌,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本官手中武力,乃是为了保家卫国,保护百姓,却不是用来屠杀无辜百姓的,此事休要再提,夏先生勿忧,皇上一向贤明,应不会因此事怀疑本官。”

    夏允彝闻言,顿时便急的又是一阵的跌足叹息,他待再要苦谏,却见赵无忌只是对他笑笑,便带着手下士卒离开,继续巡视百姓们去了,望着赵无忌远去的背影,夏允彝一时也是无可奈何,也只得深深地叹了口气,心想自家大人实在太过心慈手软。

    夜色已深,距离赵无忌和皇太极的战场百里地左右的故城县外,吴三桂正率领手下的辽东铁骑驻扎在这里。

    营帐里灯火通明,吴三桂焦灼不安地走来走去,心神不宁。

    那日的突围之战,吴三桂虽然率部成功脱出,然而在阿济格的阻击下,却也损失了三四百名手下士卒,之后他再不敢回头,不知不觉中,便率领手下部众来到了这里。

    营帐的门帘突然被人掀起,随后吴三桂手下的大将马宝走了进来,几名亲兵抬着两个巨大的食盒,以及几坛酒,紧跟在马宝的身后。

    “少将军,末将刚才前去故城县,采买了些酒菜,给少将军送来。”马宝恭谨说道。

    那几名亲兵将食盒中的菜肴取了出来,摆在了营帐的案几之上,又把酒坛放在了地上,这才退了出去。

    菜肴诱人的香气在营帐里弥漫,但吴三桂此刻却并无半分的食欲,他颓然坐在了椅子上,长长叹了口气。

    马宝见状,便走上前去,也坐在吴三桂的旁边,想了想,便说道:“少将军,请恕末将直言,此时此刻,少将军应尽快想个章程出来。”

第六百七十章奉国将军朱恩赏() 
吴三桂闻言,抬起头瞥了马宝一眼,随即却又低下了头去,“马宝,你又有何事?说来听听罢。”

    “少将军,”马宝看着吴三桂,一副苦口婆心状,“此战赵无忌被清兵大军包围,九死一生,他若是当场战死,也就罢了,若是他也突围而出,逃得性命,末将担心他会向皇上参上一本,把战败的责任推给少将军,少将军不可不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