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369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369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崇祯想拿下赵无忌的原因,还真没那么复杂,在崇祯的眼里,赵无忌就是个孙猴子,能力很强,但必须给他按上个紧箍咒,这样他才会老老实实地听崇祯的话,替崇祯去降妖除魔,扶保大明。

    将赵无忌调回京师,崇祯也深思熟虑了很久,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的,则是以下这么几个因素。

    首要的一点当然就是赵无忌太过于桀骜不驯,练兵打仗还很厉害,这么不听话又特别有能力的臣子,崇祯担心他会造反,威胁自己的统治。

    满清的军队战力很强,山东局势已经糜烂到不可挽回,赵无忌部众虽然锋锐,但人数太少,依旧难以与清军主力相抗衡,而今山东这边的局势,崇祯已经做好了放弃的打算。

    反正满清这强盗如今已经祸害得差不多了,吃饱喝足还打了个大包裹要带走,既然如此,便随他去罢,随着各地勤王的兵马陆续来到,清军已经开始撤退,先送走这尊瘟神再说,至于找皇太极算账,那是以后的事了。

第六百六十五章昆山你怎么看() 
清兵实力之强悍,就连拥有十几万西北悍卒的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对其也是十分忌惮,与皇太极作战,两人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他们麾下的两员大将左良玉和贺人龙,也并不情愿去与清兵交手。

    赵无忌手下不过万余兵马,他头脑一热,脖子一梗,非去和皇太极硬拼,他自己死了也就死了,他死了后,崇祯再找谁来赚钱敛财,填补户部财政的大窟窿?

    到哪再去找来这么一个能干的理财小能手?

    没有钱就养不起兵,没有兵就要挨打挨揍,这个账,崇祯还是能算明白的,把赵无忌调回来,放到自己身边,好好地调教一番,让他乖乖地听话做事,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性降职’罢。

    既然山东已经打算放弃,战斗已无意义,把赵无忌调回来,换上看上去稳重保守的高起潜,岂不是很正常的操作么?

    更何况,如今山河残破,局势岌岌可危,人心动荡不安之时,崇祯更是需要在臣子面前树立自己说一不二的威严和威信。

    大明的将军们虽然如今已经日渐嚣张跋扈,便是对顶头上司,都有些不放在眼里,但面对皇上的旨意时,每个人多多少少还是会做上一些面子功夫,阳奉阴违之类,找出种种理由推脱塞责,这样一来,虽然最终崇祯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但至少在表面上,崇祯还抓不住这些将军们的把柄。

    但赵无忌就不同了,他可是公开抗旨不遵,皇上让他去救德王,他偏偏就一根筋地追着皇太极不放,尤其是这一点还被皇太极加以利用,把赵无忌抗旨不遵的事情在大明的民间宣传的沸沸扬扬,就差没派人拿个大喇叭天天去紫禁城门口喊了,这让崇祯在面子上实在是下不来台。

    今番清兵入侵,明军大败,锦绣河山糜烂数千里,无数黎民百姓惨遭荼毒,济南城更是遭受屠城之痛,这种情况下,是必然会有人要为此负责的,朝臣们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出来,清兵撤走之后,必会有大批官员,因此事而丢了脑袋。

    于是凡是与此有关联的官员,纷纷上奏朝廷,褒扬自己功绩的同时,纷纷将败战的责任推到同僚,下属甚至是上司的头上,死道友不死贫道,祸水东引。

    一片揽功诿过的大潮之中,屡次抗旨不遵,特立独行的赵无忌,便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一般,显得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

    在满朝文武和民众百姓的面前丢尽了面子的崇祯,无论他想不想,都必须对赵无忌做出惩罚,以免被其他的官员有样学样,损伤朝廷和天子的体面,动摇大明统治的根基。

    但赵无忌手中毕竟掌握着一支可以力抗清军的雄兵,面对一纸罢免的命令,谁也不知道他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是乖乖从命,还是再一次抗旨,又或是愤而起兵谋反。

    于是崇祯便派出了东厂提督,兼提督京营的曹化淳亲自出马宣旨,又命西北军中的骁将左良玉率领五千铁骑随行。

    一旦赵无忌再次抗旨,以曹化淳的威望,足以让赵无忌麾下的吴三桂和虎大威乖乖听令,再有左良玉的精兵在侧压阵,崇祯准备强行让赵无忌低头接旨。

    曹化淳接了旨意之后,也是连夜赶路,一路急行,直到前几日到达了冀州,方才不再前进。

    再往前,就进入了清兵侦骑的活动范围,左良玉这五千铁骑虽然也是西北的精锐,但在满清的数万大军面前,依旧是有点不够看,于是曹化淳也只得在这里暂时停留几日,躲避清军的锋芒,他又命左良玉日夜派出侦骑前去打探消息,只待清兵散去后,便立即急赴山东,去寻赵无忌。

    就在昨日,左良玉已经探知消息,皇太极如今正在德州一地驻足不前,似是有回师与赵无忌所部决战之意,消息传来,曹化淳顿时便是忧心不已,今日一早,更是情不自禁地在纸上写上了‘德州’两字,并陷入了沉思之中。

    就在这时,只听得门帘响动,战甲上甲叶撞击的清脆声音和脚步声一同传来,曹化淳扭头看去,原来是跟随他前来的总兵官左良玉走了进来。

    左良玉见了曹化淳,当即恭敬地抱拳一礼,道:“末将手下刚刚探知的消息,鞑酋皇太极已经再次分兵,他亲率主力部队驻扎于德州一带,对赵大人以逸待劳,而遣其长子豪格,率两万精兵,继续押送劫掠来的百姓北上。”

    其实左良玉的侦骑只探知了豪格率军北上,至于豪格到底有多少兵马,因清军侦骑厉害,明军侦骑不敢过于靠近,所以便远远地目测了一下,粗略估计了一个五千到一万的数字,而左良玉便索性把这数字说到了两万。

    一来绝了曹化淳可能派自己前去救援百姓的心思,清兵那可是连卢象升那样的猛将都能灭掉的存在,对付他们,左良玉心中实在是并无把握。

    二来若是万一今后左良玉与这支清兵交手而战败,他自己也有借口可说,方便减轻战败的责任。

    五千骑兵败给两万清兵,并非左某无能,实在是敌方兵力庞大,远胜我军,情有可原,这样一来,便是崇祯也不好处罚他的败战之罪。

    其实这也是大明官场上常见的伎俩了。

    无数的将领和官僚们,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睁着眼睛胡说八道,把大量或真或假的情报给崇祯送了上去,他们对大明王朝的危害,并不次于满清对于大明的伤害。

    “两万?”曹化淳听了,禁不住皱了皱眉,“怎会有这么多?皇太极既然打算去和赵无忌决战,他在后面留这么多军队做什么?”

    左良玉一时语塞,他怔了一怔,方才说道:“也许是鞑酋觉得此战必胜,所以……”

    曹化淳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点了点头,他想了一会,便起身向着外面走去,左良玉也急忙跟上,到了门口,曹化淳停了一停,扭头对身后的两个小太监说道:“杂家不过随便走走,你们两个便不必跟来了。”

    待到曹化淳和左良玉出了门,这两个小太监顿时便放松了起来,两人各自活动活动了胳膊腿,又分别找了椅子坐下,其中一人这才说道:“你发现了没?自从出京以后,曹公公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年龄稍长那人也是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这次宣旨非同小可,对方可是赵无忌,有名的大将,连满鞑子都打不过他,咱们这是去剥夺他的兵权,你说,曹公公能不担心么?”

    “赵大人对鞑子连战连胜,却会被皇上免职,皇上的想法,当真让人猜测不透。”小太监想了想说道,“不过到时赵大人恐怕不会束手待缚,乖乖地交出兵权,你说,他会不会一怒之下,起兵造反,再把咱们捉拿起来,统统杀了?”说到后面,小太监的语气中已经带上了几分惊恐。

    “这个……,不能罢,”年龄稍长的太监犹豫了一下说道,“咱可是听说他一向爱民如子,官声很好,这次又是为了救百姓才会屡次违抗万岁爷的旨意,咱们不过是奉命行事,他应该不会为难咱们罢。”

    “如此最好,都以为咱们是天子家臣,其实也不过是看似风光而已,对了,你说,皇上为什么会免赵大人的职?”小太监问道。

    年龄稍长的太监顿时便是一阵左顾右盼,在确定营帐里只有他二人之后,他这才压低了声音,看向面前的同伴,“卢大人、高公公的十万大军都败在了满清的手下,而赵大人凭着一万人就能屡次战胜清军,赵大人这是功高震主啊,我猜啊,皇上这是担心他会谋反!”

    小太监顿时便是一脸的吃惊之色,他一时激动,嗓门情不自禁地就高了点,“啊?皇上怎么如此的昏庸……”,

    小太监还没说完,大太监便急忙一把捂住了他的嘴,低声道:“禁声!你不要命了?小心隔墙有耳!”

    此时在明军的营寨之中,曹化淳背着手,步伐轻快,一副云淡风轻之态,随意地走在明军的营寨里,左良玉在他的身后,左手扶着腰间佩剑,紧紧跟随着他。

    左良玉个子不高,他今年三十余岁,脸色有些黑,体型略有些肥胖,此刻,他便带着数十个亲兵,紧跟在曹化淳身后,亦步亦趋。

    左良玉虽然体型肥胖,平时接人待物,未曾开口便带上了三分笑容,为人十分圆滑世故,但他之所以能走到今日,还当真大半是凭借他在战场上建立的军功而来。

    左良玉,字昆山,他从小就不识字,是个大老粗,但是他的武艺确实非常不错,最擅长在马上以双手左右开弓,射术如神,并且与他外表的粗莽形象不符的是,他作战时其实很喜欢用计谋,不论其他的方面,单纯以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他其实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

    左良玉和虎大威,猛如虎等人差不多,他也是自基层一步一步起来的,不过相比心思单纯的虎大威等人,左良玉的心思更为复杂一些。

    曹化淳一边走着,一边扭头随意地左看看,右看看,他貌似无意地随口说道:“关于此次前去山东宣旨之事,昆山,你怎么看?”

    如何让赵无忌乖乖地接旨,这几日左良玉也着实暗自在心中掂量筹谋了一番,毕竟崇祯命他与曹化淳随行,此事若是失败,他也脱不了干系。

    此刻听曹化淳发问,早已打好了腹稿的左良玉,当即便是快走一步,来到了曹化淳的身旁。

    “末将以为,如今皇太极与赵无忌正在两军对垒,我等可在此静观其变,若是皇太极取胜,赵大人身死,这宣旨一事自然也便万事皆休,若是赵大人惨败之下,实力大损,则我等宣旨便会减轻不少力气。

    倘若赵大人居然能取胜清军,那我等便继续前行,待到了山东之后,曹公公可遣人命赵无忌前来我军大营接旨,赵无忌势必不得不来,到时大人便可借宣旨之机,在营寨中趁机将其拿下,

    而若是赵无忌拒不前来,便证明此人已有反心,曹公公可速速上书一封,禀报皇上,命洪大人亲率十万大军,前来山东平叛!”

    曹化淳听了,不由得便停住了脚步,他转过身去,挑眉望向左良玉,正待说话之时,却突然听到一旁的营帐中,传来一阵阵男子放肆的笑声和女子哭喊的声音。

    曹化淳先是一愣,随即便是脸色一变!

第六百六十六章苦难行程() 
听到动静的曹化淳一阵错愕过后,顿时便反应了过来,他怒气冲冲地快走几步,循着声音来到了一处营帐门前,只见他唰地一声,掀起了营帐的门帘,便闯了进去。

    只见里面一个明军士卒正脱得赤条条的,露出黑黝黝的一身肉,压在一处白生生的身子上面,正打算行那禽兽之事,那下面的女子不住地哭喊着,一双腿胡乱踢着,再细看,地上还有一个用女子衣服随意卷成的包袱,包袱的缝隙里露出了一些锦缎和细软,想是这士卒不知从哪里抢掠来的。

    那士卒听得动静,扭头一看营帐里进来个人,他被人撞破好事,顿时变怒气冲天,正待破口大骂之时,他便看到了左良玉的身影也匆匆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顿时便住了口不敢出声。

    “这,是兵?是匪?”指着面前的明军士卒,曹化淳回首望着左良玉,淡淡说道。

    左良玉脸色变得铁青,他冷冷地看着这士卒,大喝一声道:“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敢淫辱良家妇女,你胆子可是不小!来人,把这厮拉出去,重重打上二十军棍!”

    他身后的士卒当即便如狼似虎般上前,抓住这士卒的两个胳膊,便将他拖了出去,这女子此时早已匆忙在身边抓过一件衣服,堪堪地遮住了自己的身子,又捂着脸低头只是哭。

    曹化淳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