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264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64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他想了一想,问道:“此事跟赵无忌有关?睿亲王可有证据?我大清离倭国甚远,赵无忌所在青州府,离倭国也不近,他又是如何联系上倭国幕府将军的?”

    “启禀大汗,赵无忌如今是青州府知府,而倭人割头党的活动范围,恰好也是以青州府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圆形,是以臣笃定,袭击我大清的倭人,其基地就在青州府,至于赵无忌用了什么手段联系并说服了幕府将军,这个臣就不清楚了。”

    代善听了,也出言说道:“睿亲王的判断,有几分道理,睡梦之中被人悄悄潜入,取了首级,确实很像倭国忍者所为,众所周知,倭国的忍者如今都掌控在幕府手中,听从幕府号令,忍者参战,也就意味着倭国官方的态度。”

    “嗯,睿亲王所言,确有一定道理。”皇太极摸着下巴说道,“不过,明国和倭国不是一向不睦么?这次倭国出兵,明显是在帮着明国,这倒是怪了。”

    “臣以为,虽然明国和倭国关系一向不好,但以赵无忌的手段,他能交好幕府将军,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此人号称大明第一才子,号称全能全才,听说还很善于赚钱,此人无论做出什么事情,臣都不会感到惊讶。”范文程也出列说道。

    皇太极的眉毛深深地拧在了一起,“倭寇防不胜防,这又如何是好?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任由他们这样闹下去,极易扰乱我大清的民心。”

    “大汗勿忧,”范文程轻摇羽毛扇,做出一副睿智之态,“倭人喜穿木屐,和服,身材矮小,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大汗可令各地官府严查属地的倭人,甚至可以发现一个,杀掉一个,一律格杀勿论。”

    “也好,”倭人与后金平时也没什么贸易往来,杀了也就杀了,范文程说得对,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想到这里,皇太极点了点头,“便按范先生说的去做罢,济尔哈朗,此事便交给你了。”

    “臣遵旨。”济尔哈朗急忙站出来领旨,还好大汗新近登基,心情不错,没有责罚自己。

    “倭人乃芥藓之疾,无伤大雅,就先不要提他们了,”皇太极环视手下众臣子,问道:“关于征讨朝鲜,诸位卿家可有何良策?不妨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有用的意见者,朕不会吝惜封赏。”

    皇太极话音刚落,便听见书房门口处传来声响,众人举目望去,书房大门徐徐打开,一个二十出头的美貌女子,满头珠钗流光溢彩,带着几个侍女,一步一摇,款款走进了御书房。

    正在商议国朝大事,居然有人擅入干扰,皇太极一时心头火起,就要发怒,待到他看清来人的面孔时,怒气一下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爱意,只见皇太极含笑问道:“庄妃,朕正在与诸爱卿议事,你却为何来此?”

    这美貌女子正是庄妃,皇太极的侧福晋,本名布木布泰,科尔沁部贝勒布和的次女,她的姐姐正是皇太极最为宠爱的宸妃海兰珠,海兰珠为四妃之首,号称独宠后宫,爱屋及乌之下,皇太极对宸妃的妹妹庄妃,平时也是宠溺非常。

    庄妃轻轻弯腰施礼道:“姐姐得知大汗在与诸位大人议事,命臣妾送来御膳房刚刚做好的点心,为诸位大人充饥解乏。”

    “哈哈,宸妃当真是朕的贤内助,果然细心体贴,诸位爱卿,不要辜负了宸妃的一番好意,请随意取用吧。”皇太极颔首笑道。

    庄妃亲自取了一盘点心,恭恭敬敬地呈到了皇太极面前的案几上,她身后的侍女也纷纷上前,把点心给这些大臣们一一奉上,庄妃回身又取了两盘点心,第一盘她呈给了代善,略想了一下之后,她端着另一盘点心,向多尔衮走去。

    珠钗欢动,叮咚作响,美人未至,香气已然袭来,庄妃来到多尔衮面前,轻轻将点心放在多尔衮身边的案几上,巧笑嫣然,艳光四射,“睿亲王,请用点心。”

    多尔衮在椅子上微微欠身,伸出双手虚扶了一扶,“臣多尔衮,多谢庄妃好意。”

    庄妃放下盘子,雪白的玉手似是无意一般,轻轻在多尔衮的手背上摸了一下,她背对着皇太极,趁着无人注意,偷摸对多尔衮抛去了一个甜的不能再甜的媚眼儿。

    多尔衮面色如常,似是没看到庄妃的媚眼一般,他很自然地伸出右手,看着像是要去取点心,却不动声色地也轻轻摸了一下庄妃的玉手。

    庄妃脸色一红,微微低下头去,在旁人看来,却似她向多尔衮致意一般,待到她转过身来,面色早已恢复正常,她笑吟吟地自侍女手中又取了一盘点心,想了想,便去呈给了岳托,岳托也急忙谢过。

    不一会点心便已分发完毕,庄妃对着皇太极深深弯腰施了一礼,便带着手下侍女,头也不回地姗姗离去,多尔衮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庄妃的靓影,心中想着这几日是不是该找个什么借口,进宫去和庄妃幽会。

    嗯,这两人早就有一腿了,庄妃正是豆蔻年华,貌美如花的时候,多尔衮也是英雄年少,属于很受女人欢迎的那种人,皇太极一向专宠宸妃,不免疏忽了其他妃子,结果被多尔衮钻了空子。

    众人吃了会点心,又喝了些热茶,都有一种吃饱喝足的满足感。

    吃饱了,也该谈正事了,代善作为大贝勒,便开口说道:“关于出兵朝鲜,臣以为,时间在冬日最佳,最好是在十二月左右,对我大清最为有利。”

    “哦,出兵的日子定在冬天,可有什么讲究吗?还请大贝勒为朕解惑。”皇太极问道。

    满清最喜欢出兵的时候是秋天,这个时候正是粮食收获,牲畜正肥的季节,正方便他们去纵兵抢劫,并且秋天气候凉爽,也利于行军和作战。

    关于出兵的时间,代善在自己家中已经推演筹算了十数次,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大清向来没有冬天出兵的习惯,所以敌人在这个时候也必然懈怠,此时出兵,可以达到奇袭的效果,出其不意方可收到奇效。”

    “其二,臣以为此战应速战速决,我朝的目标是快速打击敌人,迫使对手投降,而不是谋求完全征服朝鲜,陷入耗时弥久的长期战争中,所以臣以为,此战的重点就在朝鲜王室身上,只要能迫使朝鲜王室投降,成为我大清的藩属国,便是最大胜利。”

    皇太极沉思了半晌,点了点头,“大贝勒深思熟虑,果然是老成谋国之言,收朝鲜为藩属,全力以赴,合力攻打明国,乃是上上之策。”

    在场众人也都是纷纷点头,暗想大贝勒果然老谋深算,若是把朝鲜比作一条鱼,那明国就是熊掌,收服朝鲜后,集合朝鲜的力量攻击明国,正是这些满清权贵一直以来的战略思想。

    “冬季天寒地冻,江水结冰,届时江华岛将无险可守,朝鲜国君臣便只能束手待毙,这也是臣打算冬季出兵朝鲜的原因之一。”代善说道。

    原来九年前皇太极刚刚继承汗位时,便曾派遣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为主将,入侵朝鲜,阿敏率领清军精锐,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义州,定州,郭山,平山等地,朝鲜国王眼看不敌,于是便弃了都城,逃往江华岛。

    江华岛水文条件复杂,潮水落差大,并且暗礁密布,有水域为天险,阿敏一时也奈何朝鲜王不得,其后朝鲜各地的勤王援军纷纷到达,与清军形成对峙之势,于是阿敏只得见好就收,和朝鲜国王签订了不平等盟约,约定朝鲜每年都要给后金岁币,这才带着劫掠来的财物和奴隶返回了后金。

    此后,满清的权贵大臣谈起此役,常常觉得可惜,觉得未尽全功,若不是江华岛天险阻挡,阿敏早已抓获朝鲜国王,将朝鲜变为大清的藩属国,所以代善苦思之下,便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冬季江水结冰,清军可以直接踩在冰面上登岛,江华岛的天险也不复存在,朝鲜王室躲无可躲,便会被清军轻易抓获,这样也就基本征服了朝鲜。

    冬季出兵的提议很快便被众人所接受,出兵的时辰便这么定了下来。

    随后多尔衮出列禀报,他这几日有些感冒,说话时带着很浓重的鼻音,“大汗,臣以为,用兵朝鲜之前,有必要先拔掉皮岛这颗钉子。”

    皇太极听了,大感诧异,眉毛不禁也挑了起来。

第五百一十七章大鳄出手() 
“睿亲王,分兵可是兵家之大忌,九年前正是因为朝鲜军队大部分主力都在南方防备倭寇,阿敏贝勒才能轻易得手,在朝鲜勤王军赶到之前,逼迫朝鲜王室签订城下之盟,而今若是我等提前攻打皮岛,让朝鲜王有了准备,将军队调往北方提前戒备,岂不是会增大我方进攻的难度?”岳托也是能征惯战的骁将,他一眼就看出了多尔衮提议中的不足之处。

    “成亲王言之有理,睿亲王,快速征服朝鲜才是头等大事,在此之前,还是不宜节外生枝比较好。”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贝勒也附和岳托说道。

    “嗯,皮岛易守难攻,很难攻陷,并且提前攻打皮岛也会惊动朝鲜王,打草惊蛇,睿亲王,你为什么想要提前攻打皮岛呢?”皇太极皱着眉头,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起身走向御书房的左墙,那里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军用地图,多尔衮拿起放在地图下面的木杆,在众人的注视下,将木杆指向皮岛,“大汗请看,皮岛的位置在这里,此地位置冲要,南下可取朝鲜,北上可达我大清的金州,旅顺,而皮岛如今在明国东江镇总兵沈世奎的控制之下。”

    “若是我军南下之时,明军自皮岛出兵,趁着我朝后方空虚,北上袭扰我大清腹地,又该如何?若是我方进军遇阻,在朝鲜与敌方勤王军形成对峙之势,而皮岛明军自我背后出兵,腹背受敌之下,又该如何应对?”说到此处,多尔衮目光炯炯,看向刚才出言反对的岳托和阿巴泰二人。

    岳托嘿嘿一笑,一脸的不在意,“睿亲王多虑了,沈世奎可不是毛文龙,他没那么大的魄力,此人稳重有余,进取不足,本王可不相信他真有这个胆子,敢袭扰我大清腹地,以他东江镇那一万多残兵败将,到时可在盛京留下五千人的精锐之师,再留一猛将坐镇,皮岛明军,翻不起什么浪花!”

    皇太极听了,微微颔首,这些年来,清军与明军交战,几乎百战百胜,早已打得明军闻风丧胆,沈世奎一向用兵保守,若是说他敢出兵与清军一战,皇太极也是不信的。

    多尔衮似是早已预料到岳托会如此说,他微微一笑,将木杆指向了地图上另一处,“沈世奎或许不敢出兵与我对敌,但成亲王不要忘了,这里可是还有一人有这个胆量,也有这个能力。”

    众人举目看去,木杆指向之处,正是大明青州府。

    “赵无忌!”想起这个名字,岳托不禁也倒吸了一口凉气,“睿亲王是说,赵无忌可能会派兵驻扎皮岛,伺机对我大清用兵?”

    多尔衮点了点头,他把目光投向了孔有德,“据恭顺王得到的消息,上个月赵无忌往皮岛运去了粮食两万石,白银一万两,是也不是?”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孔有德,孔有德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有一可靠之人给我传来情报,赵无忌最近与沈世奎过从甚密,来往频繁,皮岛近期也接收了大量来自青州府的物资。”

    孔有德原本就是驻守皮岛的明军,众人并不奇怪他在那里留有眼线,如此看来此事十有八九为真。

    皇太极摸着下巴,有些牙疼似的说道:“赵无忌这个小贼真是阴魂不散,哪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若是他出兵皮岛,倒是不可不防。”

    “大汗所言极是,”多尔衮说道,“臣以为,朝鲜军队战力孱弱,不足畏惧,再者如今大汗登基称帝,朝鲜王早已对大汗警惕在心,哪来打草惊蛇一说?”

    “只要拿下皮岛,明军便再无力威胁我朝领土,也无法再增援朝鲜,没了皮岛这个据点,赵无忌也无法干扰到我军的行动,所以,臣以为,欲攻取朝鲜,必先攻皮岛。”

    多尔衮一席话说完,场中一片寂静,代善眯着眼睛不说话,岳托,阿巴泰,济尔哈朗等人抬头看着墙上的地图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其余众人也都是皱着眉头,在心中思量着多尔衮的计略是否可行。

    片刻之后,老将扬古利站起身来说道:“大汗,睿亲王言之有理,赵无忌年轻气盛而又兵甲锐利,行事一向疯狂大胆,不排除他可能以皮岛为跳板,袭击我大清本土,此次出征,断不容后方有失,臣以为,为稳妥计,先攻皮岛是最佳选择。”

    扬古利是清军有名的宿将,当年曾跟着满清太祖努尔哈赤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今年虽已六十四岁,却是老而弥坚,用兵稳妥老辣,在清军中威望很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