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262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62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蚂蚁多了咬死大象,重赏之下,这些倭国人纷纷各显神通,在后金境内,不断收割着壮年鞑子的性命,忍者趁着夜色大搞暗杀;浪人武士三三两两为一组,随时等着狙击落单的鞑子;更有些倭人,装成普通百姓,在鞑子失去警惕后,突然出手袭击,成功率也是高的惊人。

    随着日子的不断推移,小岛茂手中的鞑子首级也越来越多,这一个月来,他已经收到了七十多个鞑子和蒙古人的首级。

    于是小岛茂决定见好就收,带着这批倭人返回大明青州府,目的之一是为了去赵无忌那里领取赏银,顺便让手下休息放松一下,然后他们会再度出发,换个地方继续割鞑子人头。

    小岛茂对这些手下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从事,时机不成熟时,宁可不得手,也不要强行动手,此外,万一失败被擒,就一定要把锅甩到幕府身上,说道是幕府的德川将军派他们来的。

    嗯,不但要杀鞑子,还要把黑锅甩到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身上,此为一石二鸟。

第五百一十三章神出鬼没割头党() 
赵无忌很开心地接见了小岛茂,同样开心地收下了七十多个鞑子的人头,这些人头都被商敬石拿去一一检验,虽然小岛茂不太可能造假,但是也要以防万一。

    “一共是七十八个人头,算你八十个人头好了,一共四千两银子,小岛君,稍后你可去找夏先生,去拿这笔钱。”赵无忌看着小岛茂,温言说道。

    小岛茂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地说道:“多谢大人恩典!”

    “嗯,其实这种事,本官手下也多得是人可以做,之所以让你去,本官是有更多的考虑在内的。”

    “你们将来要推翻幕府,一统倭国,一定要有一支强力的军队才能达到目标,深入后金境内,袭扰鞑子,乃是本官给你们的试炼之一,小岛君,这样你的那些手下才会快速地成长起来。”

    后金的男子数目只有八万人,其中还包括老弱病残,如此看来,真正的壮年男子不会超过六万,小岛茂他们一个月就干掉了七十多人,按这个数字算下去,一年能干掉一千多个女真人,也算是不错的战绩了,相比伤亡的人数,更大的作用乃是激起了后金国内的种种恐慌情绪,让后金鞑子惶惶不安。

    小岛茂五体投地跪在地上,面前这个明国的年轻大人,虽然话语温和,笑容和蔼,小岛茂却是深深地知道这个年轻大人背后的恐怖实力,目前自己的一切,也多半是拜他所赐,没有他的支援,北条家或许维持不到今日。

    “能上阵厮杀的汉子,你手头有多少人?”赵无忌坐在太师椅上,望着跪下的小岛茂问道。

    略一沉吟后,小岛茂开口答道:“有赖于大人的强大支援,如今北条家可战之士已有五百。”

    “五百,”赵无忌自言自语了一句,随即说道:“小岛君,你起来吧,不用这么拘束,坐。”小岛茂依言起身,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

    “五百人想要推翻幕府,难度大了点,这样吧,本官再给你两万银子,你拿去招募浪人武士和购买兵器,本官希望你们北条家能扩军到两千人以上,今年下半年,本官尚有用你们之处。”

    今年下半年,正是皇太极大举入侵朝鲜的日子,罗格里德斯的商队不断将后金各地的地形和驻军数量等情报发回青州府,待到下半年,也该能摸清楚后金境内的具体虚实了。

    再配合王喜为首的情报网络,皇太极出兵朝鲜之日,也便是赵无忌在他背后凶猛插刀之时。

    东江镇总兵官沈世奎驻扎皮岛,赵无忌最近与其频频联系,前几日更是委派张名振,通过战船,运输护送白银一万两,粮食两万石运往皮岛,支援沈世奎。

    一旦皇太极对朝鲜发动攻势,首先,赵无忌将会亲率两千重甲骑兵,一骑双马,秘密地自朝鲜某处港口登陆,随时准备袭击落单的后金部队,或是袭扰后金的运粮通道,或是直接与后金某一只部队决战,总之就是一点,不能让皇太极安心地全力对付朝鲜王。

    随后,与沈世奎搞好关系的赵无忌,也会把小岛茂的两千人军队送往皮岛,以皮岛为基地,根据葡萄牙人提供的地图情报,在后金腹地烧杀劫掠,背后捅刀,让皇太极首尾不能兼顾。

    赵无忌就不信了,自己的老巢起火,皇太极还有心情在前线征伐朝鲜,若是他惊慌之下仓促而退,那正是赵无忌率铁骑突击敌军的大好时机。

    后有倭人捅刀,前有赵无忌袭扰,朝鲜大军不断赶来勤王,三方合力之下,皇太极便是再逆天的气运,也只能是个铩羽而归的结局。

    这便是赵无忌设计的援朝战略,只要朝鲜不倒向后金,皮岛犹存,后金的背后便始终有把利剑悬着,让皇太极不敢大肆入寇大明,此战只要皇太极不能得手朝鲜,便是明军的最大胜利。

    看着小岛茂千恩万谢远去的背影,赵无忌若有所思,倭人用得好是手中一把快刀,用得不好就会反噬自身,割伤手指,不过,只要自己手中的兵力足够强大,倭人是不敢背叛的。

    倭人这个民族,畏威而不怀德,他们向来只对强者屈服,所以在赵无忌的有生之年,倭人蹦跶不出什么浪花来。

    盛京,大贝勒代善带着长子岳托,谋臣范文程、宁完我,在多尔衮三兄弟的迎接下,徐徐踱入多尔衮的府邸中,多尔衮将众人带到自家客厅,代善地位最尊,所以坐在正中,多尔衮等人则分别坐在代善的两侧。

    代善此来是为了商议明日就要举行的登基大典的,明日对于大金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日,大金将正式改名大清,并且皇太极也会正式登基称帝,皇太极盼着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如今一切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多尔衮三兄弟是后金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多铎战功最著,多尔衮、阿济格也是对明军屡战屡胜的名将,多尔衮颇有谋略,精明强干,平时有什么事,代善总喜欢来和多尔衮商量。

    众人谈论了一些明日登基的事项后,代善猛然想起一事,便向多尔衮问道:“近期我听闻,咱们大清境内,出现了一群匪徒,号称‘割头党’,行事多以我大清的年轻勇士为目标,一向神出鬼没,到现在已有数百名我满族的勇士惨遭毒手,遇害之人都丢了首级,不知睿亲王可曾听说此事?”

    如今虽然还没有正式改国号为大清,但是代善等后金权贵已经开始屡屡以大清国自称了。

    多尔衮听了,眉头紧皱,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实在是此事他也没有什么头绪,只得开口说道:“有所耳闻,不过本王得到的情报也是有限,只是听说这些贼人十分狡猾,一击不中便远走高飞,很难找到与他们有关的线索,并且死状也是千奇百怪,有的的是去找女人丢了性命,有的是去吃酒死在外面,还有的好好的在家睡觉,就死在了床上,首级也没了。”

    “睿亲王想必还不知晓,”坐在代善左边的岳托开口说道,“前日两名割头党企图袭击一名我大清的勇士,幸被他及时发觉,当场杀死一人,重伤一人,此次可谓是割头党的首次失败,这也是我们首次得到割头党的线索。”

    多尔衮顿时便是眼前一亮,“可曾拿到活口?”

    岳托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对方伤势太重,没多久就死了,是两个倭人,死前供认是受了倭国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指使,前来祸乱我大清的。”

    饶是多尔衮一向机智敏捷,心思缜密,此刻却也觉得自己的脑袋犹如一桶浆糊般,迷迷瞪瞪的。

    什么?割头党是倭人派来的,目的是为了搅乱大清?幕府将军莫非是疯了不成?大清到倭国,相距七八千里之遥,扰乱大清,他又能落到什么好处?

    再说,大清与倭国无冤无仇,也无利益交集,幕府将军费这么大的劲,千里迢迢派人来到大清境内搞破坏,这是图的什么?

    多尔衮觉得,这件事无论怎么看,最大受益者都是大明。

    多尔衮心念转动之际,突然升起了一个念头,禁不住就是脱口而出,“莫非是大明朝廷收买了幕府将军?”

    “睿亲王此言差矣,此事绝无可能!”众人定睛看去,说话之人正是皇太极的得力谋臣,宁完我。

    听了宁完我的话,坐在多尔衮侧方的多铎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双眼紧盯宁完我,眼中怒意纵横。

第五百一十四章皇太极登基() 
多铎神色不善地看着宁完我,心想你一个汉人尼堪,居然胆敢质疑我阿哥说的话,当真是不懂什么是上下尊卑,狼一样的眼神盯着宁完我,冷笑一声,“怎么,宁大人像是另有高见?”他心中却想,若是宁完我一会说不出什么道理,少不得要上去对其拳打脚踢一番,顺手再治他一个妄言之罪。

    宁完我属于汉军正红旗,虽然同是谋臣,他与范文程的性格却迥然不同,范文程的城府极深,善于隐忍,为人做事十分圆滑老到,宁完我资格很老,性格却比较直爽,遇上事情敢说话。

    “倭人犹如豺狼一般,生性凶悍,当年倭寇频频在大明东南沿海一带登陆,抢劫杀伤百姓,令当地的大明官员十分头疼,此后万历年间,倭人进攻朝鲜,引得大明官军入朝作战,双方战事激烈,均是死伤惨重,两国仇恨如此之深,倭人如何肯助大明?此事必然另有隐情。”宁完我不慌不忙地说道。

    代善听了,也是连连颔首,“宁先生所言有理,倭国大明乃是世仇,此时断然无出兵相助大明之理,但,宁先生,这割头党的所作所为又该作何解释?他们又为何要杀害我大清壮士,还要取走死者的人头?”他注意到刚才多铎的脸色,有意缓和气氛。

    “这,”宁完我楞了一下,停了一停,方才有些不太肯定地说道:“可能是他们的某种宗教仪式吧,割头党可能是一个来自倭国的邪教。”

    原来是邪教,要是这么说,倒也能解释得过去了,有些邪教确实有拿活人献祭的习惯,并且信仰邪教的人各个阶层都有,这也符合割头党下手时花样手段众多的特性,这样的邪教分子往往是丧失理智,难以理喻的人,以常人的思维,想要判断他们下一步的行动非常困难。

    众人又商议了一会,谁也想不出太好的建议,也只得就此作罢,毕竟手头可供分析的线索太少,只能是传令下去,让各地官兵保持警惕,不给割头党以可乘之机。

    此刻天色将晚,代善便吩咐众人散了去,也好早些休息,养足精力,准备明日的登基大典。

    次日一早,天还没有亮,皇太极便已出发去了太庙,祭祀列祖列宗,目的是告知祖宗自己要成为新的天子,祈求列祖列宗的护佑,随后,按照范文程等汉族文官的安排,皇太极再度前往南郊的祭坛祭祀天地,希望皇天和厚土保佑大清国以及大清国的子民们。

    随后,在一天中阳光最盛之时,庄严肃穆而又充满喜庆的乐声响起,在两排脑袋剃得铮亮的粗壮的大清勇士仪仗队的引导下,在崇政殿里两侧肃立的群臣热切的目光里,皇太极缓缓前行,最终拾阶而上,坐上了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龙椅。

    随即,文武百官齐齐跪下,高呼‘万岁’,在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中,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

    按惯例,成为皇帝的皇太极,次日便会对手下诸位大臣加官进爵,各有封赏。

    大清的文臣武将们一个个都是激动万分,有的人甚至流下了热泪,尤其是那些汉人的臣子,更是觉得自己在这里得到了在明朝得不到的东西,金钱,地位,官职如此等等。

    一片热切的狂欢声中,角落里有二人静静地站立着,如同局外人一般,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与身边的狂热气氛格格不入。

    此二人的衣着打扮,与大明的官员服饰极为相似,细节处却又有所不同,原来这两人便是此次前来观礼的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

    朝鲜当时极为仰慕大明,自称小中华,自居大明藩属,所以他们的服饰,也基本照抄大明的服饰,尤其是官服,几乎与大明官员的官服一模一样。

    皇太极改国名为大清,族名满洲,要求朝鲜王劝进,消息传到朝鲜,顿时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朝鲜原本就看不上这些粗俗而又野蛮的女真人,更何况他们还保留着部分的奴隶制度,喜欢外出抓捕异族百姓为奴,朝鲜数年前被后金入侵的血泪历史还犹自在目,如何肯主动上表劝进?更何况此举也会极大地激怒自己的上国——大明,所以在朝堂上两派官员的反复磋商下,朝鲜王最终决定只派使臣观礼,并不上表劝进。

    看着这些梳着老鼠尾巴一样的后金人在一起像模像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