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256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56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为何是三条车道,本官打算如此划分,中间为正常行驶车道,右侧为紧急车道,万一有马车坏在路上,便可在紧急车道上修车,左侧为超车道,为那些比较紧急所以行驶较快的马车超车之用,三条车道,各有用途,这样可以大大加强马车的车速。”

    夏允彝点头赞叹,“大人深思熟虑,属下佩服。”

    孙老四与宋应星等人商讨了一会之后,又过来寻赵无忌,“敢问大人,将来所造之船,在哪里航行,又作何用途,小老也好早点准备木料。”

    “哦,”赵无忌闻言不禁怔了一怔,“嗯,本官对造船了解不多,还请孙老为本官分说一番。”

    孙老四扳着指头,如数家珍般说道:“我大明的海船,基本分成三大种类,第一是广船,因造于广东而出名,善破浪,可航行深水之中;此外还有福船,因造于福建而得名,船有四层,同样可行深水,善破浪;最后一种为沙船,平底,不能破大浪,速度快,适用于北方海域,不知大人打算造哪一种?”

    造船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特别耗费钱财和人力,赵无忌如今刚刚起步,人才也需要逐步培养,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想了想之后,赵无忌决定还是先打好根基,徐徐图之比较好。

    看着宋应星和归庄等人也围拢了过来,赵无忌想了想,便说道:“孙老,如今事业草创,本官的意思,初始几年什么样的船都可以试探性地造几艘,先造小船,一点一点地为造大船做准备,经费不是问题,在造船的过程中逐步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四五年之后,一步到位,直接造出铁甲船!”

    赵无忌又对宋应星说道:“宋先生,宝船的图纸和技术都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料,将来可以尝试性地造上一艘中型宝船,积累经验,培养出大量可用的人才,此外,有关造船用的钢材防锈的问题,也要拜托先生牵头研究了。”

    钢铁与木头不同,木头怕烂,钢铁怕锈,既然准备造铁甲船,对钢铁的防锈研究就得早早提上日程,宋应星听了,点头应允下来。

    一切都安排下去后,赵无忌背着手,站在山顶望着大海,海浪上时时有白色的海鸥飞过,波涛中几艘小船时隐时现,正在那里撒网捕鱼,浩渺大海的另一侧,该就是辽东半岛,旅顺口和金州如今也被掌握在后金手中,想起后金这个强悍的敌人,赵无忌的心中有些沉重,即将到来的丙子之役,必然又是一场恶战。

    福建晋江县,安平镇最大最豪华的府邸中,一棵巨大的高山榕郁郁葱葱,茂密的树枝亭亭如伞,这棵树高达十五六米,在它的身下形成了好大一片树荫,此刻,威震东亚海疆的最大海商,同时也是大明海防总督的郑芝龙,正在这棵大榕树下,悠闲地和几个心腹部将喝着茶。

    此刻北方已是寒冬,但是在南方的福建,这里天气却是正好凉爽的温度,让人感觉十分舒服,经过数年的经营,如今的安平镇俨然已成了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

    这位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今年不过刚刚三十一岁,他随手将刚刚看完的书信扔到青竹制成的案几上,看着身边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兄弟,开口说道:“魏国公有书信传来,说道青州知府赵无忌有意与本将见面,据说打算和本将做一笔大生意,你们怎么看?”

    郑芝龙话音刚落,一个满脸大胡子的粗豪大汉便瓮声瓮气地说道:“这姓赵的好大口气,大人富可敌国,岁入岂止千万,他又能有什么样的大生意要和大人谈?”

第五百零四章白云苍狗() 
“甘辉,行军打仗你是一把好手,不过朝堂上的事十分复杂,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大人既然询问我等,定然是有大人自己的顾虑。”郑芝龙身侧一个三十余岁,颇有儒将风度的将领看着粗豪大汉摇了摇头。

    被称为甘辉的汉子似是对此人十分尊重,闻言小声嘟囔了两句,便不再出声,他旁边一个二十多岁的剽悍将领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大哥,既然是谈生意,见他一见他却也无妨,大哥可以回信给魏国公,让那个什么知府到安平来吧,区区一个知府,还不值得大哥亲自去见他。”此人乃是郑芝龙的五弟,名叫郑芝豹。

    郑芝龙叹了口气,说道:“魏国公世代尊贵,在军中也很有影响力,本将不能不给魏国公一个面子,再者赵无忌此人,我略有耳闻,他号称大明第一才子,又是当今皇上的心腹爱将,虽然不过是个知府,却是前程远大,于情于理,本将都应该见一见他。”

    那儒将风度的将领想了一想,说道:“大哥名义上是海防都督,实际权柄胜过王爷,跑去见他,不免堕了威风,以某之见,既然是魏国公提议,大哥不妨回信给他,答应魏国公见他一面,见面的地点就定在南京罢,这样离双方都不远。”此人叫洪旭,号九峰,乃是郑芝龙的得力助手喝左膀右臂,为人仔细,极有韬略。

    郑芝龙眼中掠过一丝亮色,“九峰此言甚善,不过,老五说的也有道理,他虽然是知府,本将也没必要亲自去见他,老五,不如你就代我跑一趟吧。”

    郑芝豹听了,慨然拱手说道:“请大哥放心,小弟这几日便前去南京,见一见那赵无忌,听听他要说什么。”

    郑芝龙点了点头,又说道:“听闻那赵无忌才学极高,为人聪慧的紧,五弟年纪尚轻,九峰你陪他跑一遭罢。”

    洪旭听了,当即说道:“属下最近正闲的发慌,去领会下陪都的风土人情也好。”

    这时突然有个稚嫩的声音响了起来,“父亲,孩儿也想陪五叔去南京看看,听说那里花花世界,繁华非常,孩儿想去见见世面。”

    众人望去,正是郑芝龙的大儿子,郑森。(‘成功’这个名字乃是南明隆武帝所赐,在此之前,郑成功的名字一直是郑森,本书为了描述方便,在下文统一以郑成功称呼。)

    郑成功今年刚刚十一岁,机灵活泼,郑芝龙也非常喜欢这个既勇敢又聪明的大儿子,他心想此行乃是在大明境内,又有五弟在旁照顾,安全无忧,让孩子去见见世面也好,想到这里,郑芝龙开口说道:“你若是想去就去罢,不过路上一定要听你五叔的话,不可顽皮捣蛋,否则家法侍候!”

    “谢谢父亲,多谢父亲。”听得父亲同意了自己的请求,郑成功非常开心,他早就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作为郑家的长子,郑芝龙也有意历练历练他。

    粗豪大汉甘辉闻言,起身拱手说道:“小公子既要去南京,甘辉愿陪小公子同去,一路保护公子的安全。”

    洪旭和甘辉都是十八芝中的老兄弟,有他们一文一武相随,郑芝龙也就放心了,当即颔首笑道:“也好,如此有劳两位兄弟了,”

    再度拿起魏国公的书信,郑芝龙环顾左右,“橡胶树,三片树叶,可开花,种子和树叶有毒,以刀割树干,有乳白色液体流出,凝固后形成固体乳胶……赵无忌要这个做什么?你们谁见过这种植物?”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做声不得,片刻之后洪旭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去岁在苏门答腊岛,属下见过一种树,与大哥所说的橡胶树颇为相似,当地土人说道此树叶子有毒,以刀割之,可流出似牛奶般的液体,不过那液体看似牛奶,却不能吃。”

    “这就对了,”郑芝龙频频点头,“赵无忌要的就是那个液体凝固成的胶,他愿出一担一两银子的价格收购这种胶,却不知那种树是否好生长?”

    洪旭一面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一面说道:“那树漫山遍野都是,似是不难栽种。”

    郑芝龙作为东亚海疆的霸主,堪称是富可敌国,凡是航行在这片海域的船舶,每艘大船必须缴纳三千两银子,换取一面郑家的令旗,得到安全的保证,否则,就会有遇上海盗的可能,一旦遇上海盗,丢了钱货还是好的,更可怕的是连命都没了。

    郑芝龙靠着强大的舰队一面经商,一面在东亚海域收费,他每年的入账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天文数字,这笔钱他会拿出来一部分,去交好那些朝堂上的官员,换取他们对自己的庇佑,所谓功不唐捐,就在前些日子,一位在朝堂上颇有影响的大佬级人物就秘密地给他写了一封信,说道皇上有意派遣赵无忌督造大海船,实行海上贸易之事。

    心中还说道,皇上已经下令,将南京的龙江宝船厂迁址青州府,以便利赵无忌造舰之事,龙江宝船厂在当年可是赫赫有名,三宝太监下西洋乘坐的宝船就是由他们督造的。

    在这些朝廷中的大佬有意无意的遮蔽下,当今皇上虽然对陆地领土非常敏感,然而他并不在意这片浩渺无际的海疆,也不知道赵无忌是用了什么方法说动了皇上,让皇上支持他的计划。

    他嘴角浮起一丝轻蔑的笑容,可笑,大象会在意一只蚂蚁吗?我郑芝龙战舰数千,能征惯战的海上骁卒数不胜数,龙江宝船厂也早已今非昔比,这些年一直在濒临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自己的船厂也曾从那里招聘过工匠,如今那里剩下的,只是一群老弱病残罢了,有能力的年轻人早就走光了。

    不过赵无忌偌大名气,想来绝非浪得虚名,此人的造船之举却也不能不防,想到这里,郑芝龙看着自己的五弟郑芝豹,开口说道:“橡胶谈判的事情交给洪旭去办,你可以探探赵无忌的口风,为兄得到情报,皇上有意让赵无忌督造海船,实行海贸。”

    郑芝豹应了一声,嘴角也浮现出一丝嗤笑,“造船哪有那么容易,造大海船更是非有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与源源不断的银钱花费不可,如今天下最好的造船厂和最好的工匠,都在我们郑家,不是弟小瞧他赵无忌,靠着龙江宝船厂那些人,给他十年也造不出宝船来!”

    郑芝龙心中也是如此想,不过嘴上却说道:“五弟不可小觑赵无忌,此人号称大明第一才子,是我大明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其商业上的才华更是惊人,要不为兄也不会派你前去见他,与他合作,多半会有利可图,他造船之事,你探探他的口风就好,却也不用太过紧张。”

    郑芝豹点了点头,“大哥放心,小弟省得了。”

    无论是橡胶的生意,还是赵无忌打算造船之事,在郑芝龙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大事,既然已经安排了人,他也就不再去想此事,最近红毛鬼在澎湖一带频频生事,似是有入侵台湾之意,相比刚刚起步的赵无忌,以荷兰人为首的东印度公司显然才是郑芝龙的心腹大患。

    二弟若是还在就好了,想起四月在征讨刘香的海战中丧身的郑芝虎,郑芝龙只觉得心中一阵隐隐作痛,郑芝虎勇猛果敢,武艺过人,当初兄弟二人闯荡江湖,向来有‘龙智虎勇’之誉,郑芝虎屡立战功,在几位兄弟中,与郑芝龙的感情也是最好,正是靠着这个悍勇的弟弟,自己才打下了如今的江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初刘香也曾是和郑芝龙一道出生入死过的好兄弟,两人关系亲厚,知交莫逆,只是自从自己接受招安以来,官匪立场不同之下,自己与刘香的关系也是愈发地疏远乃至于反目,几年过去,不知不觉更是形成了水火不容、你死我活之势。

    望着碧空上的片片浮云,郑芝龙的思绪不知飘散到了何处,眼中露出感伤之意。

    白云苍狗,世事无常。

第五百零五章再回南京() 
凛冽的寒风自空中呼啸着吹过,雪花自空中飘飘扬扬地洒下来,给大地铺上了白茫茫的一片,街道上行人稀少,偶有几个身影,也都是裹紧了身上棉衣匆匆而行,这样风雪的天气,实在不是出门的好时候。

    透过清澈透明的玻璃窗,赵无忌望着外面的美丽雪景,看着窗外洁白无瑕的世界,玻璃窗前是赵无忌的红木书桌,玻璃窗下面传来阵阵热气,片片雪花落在玻璃上,瞬间便是不见了踪影。

    虽然说官不修衙,但是赵无忌还是在青州府衙内,把几乎每个房间都装上了暖气,如今赵无忌也是家里有矿的人了,临淄的高炉每天都能冶炼出大量的精铁,浇铸一些暖气片只是小事一件,惠而不费,再者赵毅才一岁多,婉儿和陈圆圆都是南方人,担心她们怕冷,这也是赵无忌安装暖气的原因之一。

    赵无忌本是舍不得安装玻璃窗的,这样的一扇窗户,在外头可是值几百两银子,整个府衙也只有书房这一处有玻璃窗,乃是婉儿强行命人安装上的,婉儿说道赵无忌整天忙于政务,待在书房的时间最长,总要有一个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赵无忌也只得依她。

    红木书桌上,镇纸下面是一封刚刚打开的信笺,那是徐怡给他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