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254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54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无忌拥着怀中的美女,嗯了一声。

    北条兰稍稍用力,挣脱了赵无忌正在她身上不断摸索的魔爪,头发散乱,眼神迷离,脸上一片潮红之色,“夫君有事请说,妾身万万不敢误了夫君的大事。”

    赵无忌看着她丰满而又娇小的身形,犹如熟透蜜桃一般的媚态,心中猛然腾起一股熊熊烈火,他怔了一下,随手关闭了屋中的窗户,随即大步上前,拦腰将北条兰抱了起来,向着榻上快步走去。

    北条兰身子瘫软的像水一样,她闭上眼睛,伸出双手也紧紧抱住了赵无忌……

    不知过了多久,屋子里终于恢复了宁静。

    北条兰依旧如同一只八爪鱼般缠在赵无忌身上,眉宇间春光无限,“夫君,现在可以说正事了吗?”

    “怎么?传宗接代就不算正事吗?”赵无忌有心逗弄逗弄她。

    想起刚才的羞事,北条兰啊了一声,再度把头紧紧埋进赵无忌的胸前,只是双手依旧紧紧抱着自己的男人。

    她等了半晌,也不见赵无忌开口,讶然抬头望去,只见赵无忌闭着眼睛,已经睡得熟了。

    看着赵无忌有些清瘦的面庞,北条兰的眼中尽是浓的化不开的爱意。

    自家夫君有多辛苦,北条兰十分清楚,外人看似他大权在握,日进斗金,无比的风光,而她却知道,在这一切风光的背后,自家夫君曾付出了何等辛苦的努力。

    昨日已是半夜夫君方才归来,还当做宝贝似的自外面运回来十几个箱子,听李定国说,夫君乃是马不停蹄一路从高苑县回来的,到家之后,才睡了几个时辰,天还没亮的时候他又早早起床,前去南阳学院巡视,待到午时方才回来。

    也难怪他会如此疲惫,以至会不知不觉地睡着,看着面前少年俊秀的面孔,北条兰决定让他尽量多睡一会。

    赵无忌连续奔波了数日,早已疲惫不堪,这一觉他一直睡到日头西斜,夕阳的光辉照在了他的脸上时,方才悠悠醒来。

    身边玉人已经不见踪影,榻上却犹有她留下的阵阵幽香,赵无忌闭上眼睛又躺了一会后,这才穿衣起身,推开窗户,一阵刺骨的寒风吹了进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好冷。

    冬天已经来了。

    晚饭后,赵无忌再度找来北条兰,问道:“小岛茂那边,最近形势怎么样?”

    “小岛君在那边进展的很顺利,前些日子他还曾来信告诉妾身,他用大人给他的经费,购买武器,募集了三百多名武士,如今我们北条家,已经是倭国最大的几股反抗势力之一了。”

    三百多人就成了最大的抵抗势力,你们的实力是该有多弱小啊,赵无忌暗自吐槽了一句,随即他又正色对北条兰问道:“小岛茂那边,目前可曾有什么困难?”

    北条兰皱起好看的眉毛想了一会,才说道:“听小岛君的语气,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不足,毕竟我们是地下抵抗势力,残暴的幕府竭尽全力地打压我们,我们又不能随便劫掠百姓,很难获得稳定的财源。”

    赵无忌听了,面色不变,心中却是大喜,小岛茂缺钱就对了,他不缺钱,自己如何开展下一步的行动?

    看着北条兰柔美的脸,赵无忌说道:“你一会替我给他去封信,就说本官为他寻到一个稳定的财源,具体则是如此如此……”

    不知不觉中,夜色已深,黑沉沉的暮色笼罩了整个青州城,白日里喧哗无比的街道上如今空无一人,寂静冷清,青州府衙中,赵无忌的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两只粗大的牛油蜡烛熊熊燃烧,将屋子里映得如同白昼一般,赵无忌倚在红木制成的书桌旁,正在挑烛夜读。

    赵无忌平时没什么讲究,穿的衣服,吃的东西并不特别挑剔,但是唯独书房被他布置的异常整洁与典雅,就连书架和书桌也都选用的上等红木,精心打造而成。

    知识无价,赵无忌觉得,对待知识的载体——书籍来说,典雅的家具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别样尊重。

    此刻,他正在看那本得自于孙承宗的书——《车营扣答合集》,书中撰写了火器与战车、步卒、骑兵、辎重结合运用的作战方法,让他看得如痴似醉,沉溺其中而不自知。

    果然不愧是大军事家和文坛领袖编撰的书籍,便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本书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烛光下,赵无忌如饥似渴地看着书,夜已深,人未眠。

第五百零一章渗透后金() 
次日一早,王盈儿又来赵府蹭饭,今日她穿着一件鹅黄色的长裙,一头秀发随意散落,映得她的皮肤白皙胜雪,看着她捧着大海碗吃得正香的样子,赵无忌心中有气,啪的伸手在她头上轻拍一下,说道:“王盈儿,本官看你年幼无知,偶尔来此蹭饭也就罢了,没想到你居然得寸进尺,连早饭都要到本官家中蹭吃!王盈儿,你这一日三餐都在本官家中解决,是不是,这个,得向本官缴纳点伙食费了?”

    叶婉儿以美目狠狠瞪了赵无忌一眼,转头含笑看向王盈儿,温言说道:“盈儿,你若喜欢就常来便是,不要听他胡说八道。”

    王盈儿对赵无忌递上一个得意的眼神,这才对叶婉儿说道:“婉儿姐姐最好了,盈儿最喜欢婉儿姐姐了,不像赵大人,凶巴巴的动不动就要赶人。”

    赵无忌无奈地翻了个白眼,王盈儿天真活泼,很多人都喜欢她,叶婉儿,陈圆圆平时都护着她,赵无忌拿她也没办法。

    喝了一口皮蛋瘦肉粥,赵无忌突然想起一事,便对王盈儿说道:“对了,今日让万达茶楼和报纸散布广告消息,和记商行要招聘一批有经验的造船工匠,只要有能力有经验,待遇从优。”

    王盈儿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李定国吃饱了,放下碗筷,问道:“师父,要开始造船了吗?”

    赵无忌嗯了一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师准备先把造船的船坞先安排好,待到工匠到位,第一步是把船坞的地点确定下来。”

    “师父准备让谁来主持造船呢?”

    “嗯,先让归庄做罢,宁人实在太忙,抽不开身。”赵无忌说道。

    “归庄师弟从未造过船,此次对他也是个考验,最好再有一经验丰富之人陪他一起做,就好了。”李定国隐隐有些担心,怕归庄没经验,把事情办差了。

    赵无忌听了,没有说话,依旧慢条斯理地喝着粥,让归庄去做,他也不是很放心,但目前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先让归庄做着,到时再说便是,谁让他手头暂时没有合适人才呢,光是工坊那边的事就够顾炎武忙的了,否则顾炎武才是最佳人选。

    “哦,宁宇,一会替为师寻杜百户过来。”赵无忌吩咐李定国道。

    半个时辰后,一袭红衣,面上蒙着黑纱的杜红儿姗姗进了府衙,熟门熟路地来到了赵无忌的书房中。

    “大人寻我有事?”杜红儿摘下面纱,含笑问道,随即找了个椅子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喝了一口。

    “嗯,本官最近比较忙,也没联系你,最近有什么情报吗?”

    “你还是要爱惜身体,不要太过辛苦。”杜红儿热切地看着赵无忌说道。

    赵无忌被她火辣的眼神看得有些发慌,只得侧过头去。

    “近期有两件事,其一是青州左卫都司张名振,最近和史可法史大人走得很近,听说两人脾气投契,经常来往。”杜红儿想了想,开口说道。

    “张名振,史可法,”赵无忌喃喃念道,陷入了沉思,二人都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名臣,最终都是双双战死殉国,志向相同,脾气投契也是应有之意,点了点头之后,赵无忌说道:“此事本官知晓了,红儿不必担心。”

    “再有一事,虽然大人在青州府各个府县成立了城管大队,使得各个府县的面貌都是焕然一新,然依旧有少数民众百姓不理解大人,认为大人在借机敛财,不过这样的百姓还是少数。”

    “哦,”赵无忌略一沉吟便说道:“本官知晓了,清者自清,相信很快他们就会改变对本官的看法。”

    杜红儿眼放异彩,颇有些崇拜地看向赵无忌,大人的办法就是多,大人说能做到,就一定能做到。

    “红儿,我有件事需要人去做,我想来想去,还是交给你去办,最适合。”赵无忌说道。

    “大人请讲,妾身洗耳恭听。”

    “所谓知己知彼,我打算在后金内部,也建立一条秘密的情报组织,红儿你以为如何?”

    杜红儿皱起好看的眉毛,低着头沉思了半天,方才抬头嫣然一笑,“大人算无遗策,想必心中早已有了主意对吧?”

    “嗯,”赵无忌点了点头,“你不必亲自前去,深入敌后,危险极大,非有大勇敢大智慧之人不可,本官打算设置明暗两条线,齐头并进。”

    “敢问大人,何谓明暗两线?”

    “明面上,你可以组织一条商队,从事大明与后金的贸易,当然,钢铁这种战略性物资不能对他们出售,只能向他们出售香水,玻璃这些奢侈品,敌人的钱也是钱,有钱为什么不赚。”奢侈品无助于后金的民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售给他们,赵无忌想要利用奢侈品,把后金抢掠而去的钱财再赚回来。

    “至于暗线,当然就是秘密的派人潜入后金,慢慢地在那边扎下根来,时机成熟后,再一点一点往大明传回情报。”这就是赵无忌的双管齐下之策。

    “哦,大人原来是这个意思,”杜红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大人有令,红儿自当遵从,待红儿回去便开始筹备此事。”

    “从长计议,不必着急,时间还来得,无论明线还是暗线,一定要以不能暴露自己为第一要务,非万分紧急之时,不要动用暗线的力量。”赵无忌说道,“此外,明线的商队,以弗朗机人或是倭人为首最佳,这样也能比较容易地取得后金那边的信任。”

    杜红儿嗯了一声,开始在心中斟酌前去后金的人选,赵无忌的手指轻轻敲着案几,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数日之后,庆记、和记属下的所有店铺,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在青州府的各个府县内发售蜂窝煤和配套的煤炉子,蜂窝煤一文钱可以买三块,煤炉子五十文一个,凡购买煤炉子赠送十块蜂窝煤。

    与此同时,各个府县的城管大队也纷纷贴出告示,凡是家庭困难无力购买煤炉子者,凭当地里正提供的证明材料,可以免费领取两个煤炉子,每户只能领取一次,必须是青州府本地民众方可领取。

    告示一出,顿时城管大队门庭若市,各地的城管大队门前,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拿着证明材料在排队,然后欢天喜地带着两个崭新的煤炉子回家。

    用过蜂窝煤的百姓互相传告之下,慢慢地几乎整个青州府的民众都喜欢上了这种既好用价格又不贵的取暖工具,往年花费不少钱购买柴火,不抗烧,还占地方,如今换用蜂窝煤,两块煤就能让一家人暖暖和和地睡一宿觉,炉子上面平时还能烧开水,又没有木柴那种滚滚浓烟,可谓优点多多。

    庆记、和记雇佣了大量的工人,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生产煤炉子与蜂窝煤,以满足来自青州府各地民众的需求,临淄的工坊内,雇工们流着汗,将运到此处的煤块砸成小块,然后再将煤粉与黄土混合,加上水,最终制成蜂窝煤。

    往年的这个时候,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们只能愁容满面地待在家中坐吃山空,今年冬天的青州府,庆记、和记两大豪商拼了命的招人,工钱给的足,还包班上的饭食,雇工们虽然干得辛苦,心里却都是甜滋滋的。

    看青州府今年对蜂窝煤的需求,自己这份工能一直做到明年开春,不但整个冬天一家人的吃用有了下落,还能攒下些钱来,听说开春之后,赵知府还要修一条老长老长的水泥路,到时雇的人只多不少,那工程大的,干到明年夏天都未必能干完,怀着对将来的期待,雇工们劳累并快乐地不懈工作着。

    自从赵大人来到青州,百姓们都感觉日子越过越好了。

第五百零二章老骥伏枥() 
青州府衙,赵无忌的书房内,顾炎武坐在赵无忌对面,身子挺得笔直,眉眼间隐隐有疲倦之色,但依然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

    “遵照大人的命令,为了满足整个青州府百姓的供暖需求,属下特别在煤矿那边加雇了一千人,夜以继日地开挖煤炭,此外蜂窝煤、煤炉制作工坊那边也额外雇佣了八百多人,加班加点干活。”

    “嗯,宁人,辛苦你了,民众百姓冬季的供暖是如今青州府头等大事,天气如此寒冷,若是煤炭煤炉的生产速度跟不上,百姓们可就要受冻了。”赵无忌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