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235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35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晌,崇祯方才长叹一声,“处置赵无忌是小事,若是西北乱了,又该如何?”

    崇祯是顾忌察哈尔部,担心他们入侵大明,毕竟赵无忌是林丹汗的女婿。

    温体仁阴冷的声音传来,“皇上勿忧,西北那里连年天灾不断,早已糜烂不堪,又有什么打紧。”

    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西北之地,乱民四起,朝廷每年不但收不上来税赋,还要花钱赈济灾民,更何况西北流贼四起,察哈尔部当真入侵,正好让他们与流贼斗个两败俱伤,以毒攻毒之下,没准朝廷还能获利呢。

    场内又陷入了一阵沉默。

    良久,崇祯终于做出了决定,“传朕的旨意,命卢象升,高起潜,杨嗣昌三人巡视山东,查清事实真相。”

    此言一出,李长庚顿时便有些大失所望,没想到崇祯如此信任赵无忌,这么多证据都没搞倒他,自己还得另想他法。

    还好高起潜与赵无忌有深仇大恨,高起潜又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史可法与东林党颇有渊源,他又与卢象升一向交好,这样一来,三位钦差有两位可以站在赵无忌的对立面,至于杨嗣昌,他只忠于皇上,想来会保持中立。

    青州的那把火,还要烧得更旺一些,李长庚暗暗想道。

    山东,青州城内,请愿活动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了,商家们正暗自庆幸省了一笔钱的时候,慢慢地有人开始觉得情况变得有些不对。

    街道很久没有人打扫了,随地便溺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商家,一早上刚开门,便看到门口有一泡不知道谁拉的屎,气得跳脚大骂却也无可奈何。

    青州城内的公厕由于好几天没有清掏,里面的屎尿已经满溢了出来,臭气熏天,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让那些想如厕的百姓,只好跟以往一样,随便找个地方解决了事。

    曾经被城管大队压制的死死的地痞流氓再度有蠢蠢欲动的迹象,听说前两天城中最大的胭脂铺子,半夜被人给砸了,损失惨重,据说是地痞勒索银钱不成,半夜便偷偷带人砸了他家铺子。

    没了城管人员每日的打扫,早已消失了很久的臭水沟重现江湖,路过之人无不掩鼻屏息,匆匆而过,再无去道路两旁店铺购物的兴趣,令臭水沟附近店铺的销售额一落千丈,老板愁眉不展。

    也有商家前去请求那些城管人员重新开工,清扫清洁街道,但是被他们婉言拒绝,原因是卫生费已经废止,他们也没有了收入,没了钱,也雇不到人前去打扫。

    于是,轰轰烈烈的请愿活动之后,青州府的市容和商业慢慢回到了赵无忌来临之前的样子,市容脏乱不堪,商业奄奄一息。

    街头巷尾的民众情绪,由喜悦变成了抱怨。

    “唉,我家店铺生意越来越差了,从前一天能卖一两多银子,如今每天只有二三百文,昨天什么都没卖出去。”

    “你家那条街臭烘烘的,水沟里不是屎尿就是死老鼠,老百姓躲都来不及,哪有心情去你家购物。”

    “我知道那条臭水沟,我打算和一条街上的商家一起,凑钱雇人打扫,不过很麻烦,要串联商家,又要组织雇人,购买清洁工具,花钱不说,还麻烦。”

    “更何况那些商家也各有心思,有的人纯是不想出钱,就等着享受现成的,唉,心中不甘啊,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直接交了卫生费爽快,省心省力。”

    “是啊,咱们好像上当了,让李员外那帮人当枪使了,听说李记茶馆的老掌柜,天天拿着拐杖追着他儿子打。”

    “这是为何?”

    “他儿子不听他爹的劝,硬要出去游行请愿,收费取消了,城管大队也不管事了,结果现在他家茶馆附近的那条臭水沟又出现了,并且比以前更臭,熏跑了不少茶客,他家的生意越来越差,听说快要开不下去了。”

    “臭小子该打!”

第四百六十六章巡视青州() 
京师中的动静,通过和记的信息渠道,很快便传到了青州府,赵无忌这才知道是谁想要对自己下手。

    “还好皇上对本官还是信任的。”沉思了许久,赵无忌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大人行事光明磊落,自是不怕卢大人来查,只是也要小心宵小的奸计。”夏允彝说道。

    赵无忌嗯了一声,不知怎地,一瞬间他突然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难道我忽视了什么不成?”赵无忌暗暗想道。

    事情好像有点太简单了,前来巡视的三个人,卢象升乃一代名将,精明过人,杨嗣昌应该也能看出自己没问题,高起潜虽然憎恨自己,但他一个人翻不了天。

    自己所作所为无愧于心,这三个人便是来到青州,也挑不出自己什么毛病,最终只会向崇祯再度证实自己的忠诚。

    李长庚作为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条,应该不会把希望都寄托在卢象升等三人身上,肯定还会有极其厉害的后手,以求一步到位干掉自己。

    正沉吟间,赵无忌想起了前些日子的民女失踪案,于是便扭头看向夏允彝,“夏先生,这几日那采花淫贼可曾还有行动?”

    夏允彝摇了摇头,“最近几日,再无民女失踪的案子出现,应是城管大队加强了对青州城街道的警戒巡逻,贼人不敢妄动。”

    “嗯,继续保持这种警戒强度,此外也要抓紧对淫贼的缉捕力度,早日解救那些失踪的民女回家。”赵无忌对这个淫贼痛恨不已,居然敢在自己治下的府城犯案,若是拿住,定要千刀万剐,不能轻轻放过。

    “三位前来巡视的大人到哪里了?”

    “卢象升大人与高起潜率天雄军精锐共五千人,前日已经到了济南府,据说要在那里等待杨嗣昌杨大人,然后一同前来。”夏允彝沉声答道。

    “大人,既然钦差即将到来,是否可以动手了,把这些可能闹事的宵小一网打尽?”这里所说的宵小,夏允彝指的是李员外。

    曾经发誓打死也不会泄露兵械去向的王廷锡,受到了禁止睡觉的酷刑,在他连续四天四夜没有合眼后,精神终于完全崩溃,招供了这批失踪的兵械,乃是被运到了李员外那里,至于李员外再运往何处,他便也不知道了,他还交代,李员外是山东巡抚李懋芳在青州城的代言人。

    这批兵械,也是在李懋芳的指示下偷偷运走的,原本高煜打算把这些兵械采用虚报,遗失,破损等手段,做成一笔烂账,这样便无人追究,但高煜一死,这事就没能遮盖住,最终被张名振发觉。

    供出了李员外后,王廷锡终于如愿美美地睡了一觉,听李定国说,他足足睡了两天两夜才醒来。

    李员外是个关键人物,隐匿兵械有他份,煽动游行也有他份,提前把他拿下,是比较稳妥的行为。

    赵无忌想了半晌,最终还是摇了摇头,“紧密监视就可以,他蹦跶不到哪里去,再等等看。”赵无忌打算利用李员外,钓出李懋芳这条大鱼。

    在济南府停留了五六日之后,五省总督卢象升终于等到了杨嗣昌,于是大军再度开动,向着青州府缓缓而行。

    这位明末杰出的将领,天雄军的核心人物,是崇祯年间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将帅。

    卢象升,字建斗,天启二年进士,兵部左侍郎,总督五省军务,身材高大强健,善射,武器乃是一把沉重的关公大刀,武功高强,战场之上,常身先士卒率先冲杀,无往不克。

    崇祯二年,皇太极大军包围京师,天下震动,崇祯下旨令各地勤王,当时尚是大名知府的卢象升,于是募集了一万精兵,应诏勤王,这一万人,便是天雄军的前身。

    天雄军,招募的士卒都是兄弟,朋友,同族,彼此之间同气连枝,战场上配合默契无间,战力极强。

    天雄军起兵以来,屡战屡胜,鲜有败绩,卢象升也以军功不断晋升,天雄军的队伍也慢慢扩大,到如今已有两万余人。

    卢象升的本意其实不打算来山东的,在他看来,赵无忌谋反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去青州府并没有什么意义,奈何圣意难违,接到旨意,他只得点起五千精兵,并监军高起潜,一同前往山东。

    此时高迎祥,李自成等人在河南被卢象升打败,向西北逃窜,眼看河南即将安定,卢象升这才放心前来山东,不过谨慎的他依旧留了一万五千精兵在许昌,以作防备。

    午后的官道之上,一行长长的队伍走过,卢象升今日没有骑马,而是坐着轿子,他和杨嗣昌的轿子齐头并进,两人边走边聊。

    这回前去青州的兵马,换成了山东总兵刘泽清手下的山东士卒,共计七千人,他带来的五千天雄军,则被留在了济南府。

    原来卢象升自到了济南以后,见过了巡抚李懋芳和布政使张秉文,随后便前去拜见封地在济南府的德王朱由枢。

    朱由枢见到天雄军兵强马壮,十分欢喜,拿出了五千两银子用于劳军,随即又提出打算让天雄军在济南府驻扎修整几日的要求,卢象升本欲拒绝,没想到监军高起潜抢先开口,答应了德王。

    于是卢象升只得向山东总兵刘泽清调兵,调来了七千精锐,带着这些人前往青州府。

    而高起潜则以监军为由,留在了济南府,至于青州府之事,他就全部托付给了卢象升,杨嗣昌两人,说道一切任凭两位大人做主。

    高起潜被赵无忌坑过一次之后,便有了心理阴影,他不愿意去青州,卢象升也不勉强他,总之不过是一次例行公事的巡视,便由他去了。

    “留下高公公在济南府,想来卢大人也认为,赵无忌并无谋反可能。”杨嗣昌坐在轿子里,含笑看向一旁的卢象升。

    两人的轿子齐头并进,轿子上的窗帘卷起,二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表情。

    卢象升嗯了一声,“赵无忌要降后金,早就降了,何必等到如今,当初神木弹丸之地,城小兵寡,面对多铎的后金强兵,他都没降。”

    杨嗣昌点了点头,“卢大人所言极是,本官虽然没见过赵无忌,却看过他的诗,人生若只如初见,写得何等飘逸出尘,非品行高洁之人,写不出这等诗,是以本官也觉得,赵无忌图谋造反,真乃无稽之谈。”

第四百六十七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杨嗣昌一边与卢象升说着话,一边暗自松了口气,三人之中,他最受崇祯信任,崇祯额外又给他一道密旨,说道只要赵无忌没有谋反的迹象,就尽量回护他。

    听得卢象升也认为赵无忌不会谋反,杨嗣昌稍稍放下了心,皇上交代的任务总算可以完成了。

    崇祯的意思,杨嗣昌心知肚明,当初就是他举荐赵无忌前来京师,为崇祯解决大明的财政缺口,赵无忌在京师的所作所为,他虽然不在京城,却也略有耳闻。

    通过皇家指定产品这个办法,轻而易举便得了五十万两银子,如此高明的商业手段,简直闻所未闻,令杨嗣昌叹服不已。

    崇祯受到温体仁,李长庚,国丈周奎等人的蛊惑,当局者迷,才对赵无忌产生了怀疑,杨嗣昌如今不在朝堂之上,退下来之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朝中的大事反而看得更加清楚。

    赵无忌与后金作战,与流贼作战,未尝一败,在西北治政理民也是成绩斐然,而皇上对他也是有功必赏,一路升迁提拔,这样一个人,很难想象他会谋反。

    更何况,赵无忌与察哈尔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察哈尔部在西北与大明接壤,他若有心谋反,在西北起事不是更好。

    西北乱民四起,正适合浑水摸鱼,有察哈尔部强援在外,洪承畴又被流贼张献忠,罗汝才等人牵制住,他在西北也是深得民心,若是在那里造反,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反观青州,他刚刚到此不到两月,立足未稳,接连下令征收税费又得罪了当地的士绅豪族,山东总兵刘泽清的五万大军就在济南府,登莱巡抚陈应元的四万大军驻扎在青州的右侧,他以区区六千兵马造反,岂能讨到好去?

    既无人和,又无地利,左右尽是朝廷大军,除非赵无忌脑子进水,才会想起在青州造反。

    杨嗣昌对崇祯的心情,是比较能理解的。

    皇上也不能差遣饿兵,自魏忠贤死后,人死政消之下,宫中派往各地的征税太监皆被召回,初始内库中还有魏忠贤早先存下的银子,及到几年之后,税源不足的恶果慢慢显现,户部财政年年亏空。

    代表着地主士绅阶层利益的东林党人充斥朝堂,竭力阻止着皇上‘与民争利’。

    这种情况下,商才了得的赵无忌能够得到崇祯皇帝的百般爱护,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毕竟现在无论是剿匪,还是养兵对抗后金都需要用钱,没钱什么都干不了,在大明财政问题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