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213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13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今日来到六部,取了来自各地的官员给皇上送来的奏折,如以往一样,将厚厚一摞奏折放在盘中,又和一些小吏们说笑了几句之后,这才转身离去,然而此时他的内心,绝不像看起来那么平静。

    从刚才六部的一些官员有意无意的谈话和动作中,他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情报,居然有人弹劾恩公赵无忌!而赵无忌的自辩折子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赵无忌掌握着他的秘密,不但没有看不起他,反而替他保守秘密,又资助他银两,暗中帮助他,才让他有了今天的地位,而今日,他不得不,也必须要出手相助恩公!

    如以往一般,在路过一处寂静无人的宫殿群之时,用眼角的余光瞥见四处无人之后,李应星瞬间便以非常熟练的动作蹲了下来,将托盘放在膝盖之上,双手迅速翻动,很快便翻到了赵无忌的那一份奏折,他想了想,把这份奏折放在了第五位。

    这个位置既不引人注目,看上去也不像是被人动了手脚,他很清楚,李懋芳的折子在第十位排着,只要让赵无忌的折子先于李懋芳的折子,被崇祯看到,他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李应星重新起身,依旧是不紧不慢的向着乾清宫走去,只是不知不觉间,他的步伐似是比刚才已经轻快了很多。

    “李公公这是要去哪里啊?”眼看就要到了乾清宫,突然一个声音在李应星身后响起,李应星回头一看,正是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为人阴狠,睚眦必报,且又手握大权,李应星可不敢得罪他,当即便也很恭敬地说道:“原来是温首辅,小人这是要送奏折,去皇上那里,刚才没有看到温首辅,还请首辅恕罪。”

    “哪里哪里,”温体仁故作豁达地笑道,阴冷的眼光犹如毒蛇一般,盯着李应星,慢慢走近,“哦,这些便是给皇上的奏折?不知可否给老夫一观?”

    温体仁身为大明首辅,位居文臣之首,李应星不过是个小太监,两者地位相差悬殊,于是他也只能乖乖地将手中托盘向前递了过去。

    温体仁面带微笑,双手快速地在托盘上的奏折中翻看起来,他很快便翻到了赵无忌的那份奏折,微微地皱了皱眉,随后他再次翻动奏折,很快便找到了李懋芳的奏折,心中不禁连叫侥幸。

    李懋芳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此次他不但上奏给崇祯皇上,更是同时修书一封给温体仁,禀报此事,温体仁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兹事体大,不容有失,熟知各种宫中猫腻的他,不得不亲自前来,于李应星的必经之路上守候着,就是担心李懋芳的折子会被放在后面,从而被赵无忌先入为主,在崇祯面前占了上风。

    温体仁拿出李懋芳的折子,随后便放在了最上面,然后笑着将托盘推回李应星的方向,说道:“老夫也正要前去面见皇上,李公公,不如我们同去罢。”

    李应星眼看他把李懋芳的折子放在了最上面,不由得心中暗自叫苦,只是面色却是不变,故意做出一副诚惶诚恐之态,“小人乃是阉人,安敢跟首辅大人并肩而行,大人好意,小人心领了。”

    温体仁仰天打个哈哈,说道“李公公太谦了,都是为皇上做事,哪有那么多讲究,一起走罢。”说罢,便拔脚先行。

    李应星不敢得罪温体仁,知道他要监视自己,怕自己再度更改折子的顺序,只得心事重重地落后温体仁一步,两人各怀心思,一前一后,冲着乾清宫而去。

    乾清宫的书房内,崇祯用力揉了揉自己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让自己疲倦的头脑稍稍清醒了一些,他刚刚用完晚饭,按照惯例,一会就要开始他夜间的工作了,开始批阅来自大明各地的奏折,并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或是下达旨意。

    没多久,房门响动,崇祯抬头一眼,进来的不仅仅有递送奏折的小太监,首辅温体仁也来了,崇祯眉毛扬了扬,心中有些疑惑,“温首辅来此,可是有事?”

    温体仁摇了摇头,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老臣并没有事,只是想到这么晚了,皇上还要批阅奏折,心中有些担心皇上的龙体,于是便前来拜见皇上。

    皇上乃是天下之主,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勤于国事固然很好,但也要注意休息,万万不可过于劳累,损伤了龙体。”

    崇祯听了,心中有些感动,便说道:“朕晓得了,来人,给温首辅赐座。”于是便有小太监上前,拿了个锦凳过来,让温体仁坐了。

    李应星将一摞奏折轻轻摆放在崇祯面前的书桌上,转身便出了御书房,他在门口心慌意乱地想了半晌,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得叹了一声气,祈愿赵大人吉人自有天相,便依旧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兼听则明() 
崇祯一边随口和温体仁说着话,一边拿起了最上面的那一份奏折,见是山东巡抚李懋芳的折子,不禁皱了皱眉头,“李爱卿的折子?昨天朕记得刚刚批阅过,如何这么快便有第二封折子了?”

    “莫非是山东有了什么紧急之事?”温体仁在一旁似是随意地说道。

    崇祯心忖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这些年来,他批阅过的奏折,坏消息几乎占了绝大部分,少数的好消息,也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弄虚作假,当不得真的,他皱着眉头,翻开了李懋芳的折子。

    饶是崇祯早有心理准备,待他看完这份折子也是吃惊的目瞪口呆,李懋芳在折子里,弹劾赵无忌目无国法,飞扬跋扈,私自带手下家丁包围同知王廷锡的府邸,并栽赃陷害大臣,丝毫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形同谋逆之举。

    崇祯看了一会,只觉得心口隐隐作痛,疲倦感如潮水一般的淹没了他的全身,这大明的官员们,就没有一个能让他放心省心的,赵无忌这才去山东没几天,就捅出这么大的一个篓子。

    他随手将奏折往桌子上一扔,身子向后一仰,觉得脑袋嗡嗡作响,眼角的余光瞥到首辅温体仁正在一旁开口说着什么,只是不知为何,自己却一句也听不清楚。

    崇祯烦躁地冲着温体仁无力的摆了摆手,王承恩见他状态有异,急忙上前倒上一杯热茶给他,崇祯几口暖呼呼的热茶下肚,这才感觉好了点,浑身也精神了一些。

    温体仁的话这才传进他的耳朵,“皇上,山东可是出了什么事?”

    崇祯指了指桌上的奏折,说道:“山东出事了,李懋芳弹劾赵无忌,赵无忌把同知王廷锡给抓了,首辅也看看吧。”

    温体仁上前拿起奏折,看了半晌,也做出吃惊之状:“这赵无忌私下对朝廷命官用兵,破坏朝廷法度,当真是无法无天!更何况这理由也是极其荒谬,王廷锡一介文官,便是当真杀人,也不会采取这种粗暴拙劣的方法。”

    “这赵无忌行事如此跋扈,”温体仁小心翼翼地看着崇祯的脸色,试探地说道:“莫非已有了谋逆之心?”

    崇祯又觉得心中一痛,赵无忌能打仗能做官能赚钱,才能极高,他对赵无忌是又爱又怕,爱的是他的才华,怕的是担心他造反,而此时,温体仁的话犹如一根毒刺一般,深深地扎在了崇祯的内心深处。

    擅自动用军队,抓捕与自己级别差不多的官员,无论是哪朝那代,都是罕见的嚣张跋扈之举,此举代表着此人对朝廷法度的蔑视、无视,这也难怪温体仁会怀疑赵无忌有了谋逆之心。

    能力越强的臣子,若一旦造反,破坏力也是越强,崇祯开始后悔自己把赵无忌放出京师的举动了,他一个没在自己眼皮底下,就捅出这么大一个篓子。

    “老臣以为,应把赵无忌与王廷锡二人皆都召回京师,当面查清事情原委,事情结束之前,青州府仍由前任知府张祥暂时代管。”

    崇祯听了,微微点头,他心里虽然是相信赵无忌更多一些,但是赵无忌抓捕王廷锡的理由实在过于荒谬,无法让人信服,赵无忌与王廷锡都是山东一地的重臣,两人的位置皆都是举足轻重,让两人同时回京,弄清事实真相,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崇祯想到此处,正要开口赞同温体仁的提议,便听到身后王承恩轻咳了一声,崇祯扭过头去,看着王承恩说道:“大伴,你可有话要说?”

    王承恩急忙跪了下去:“皇上,国家大事,老奴本不应插嘴,事情远在千里之外,老奴也不敢妄自推测,请皇上恕罪。”

    崇祯释然地笑了笑,王承恩这人,一向就是这个谨慎小心的样子,崇祯最欣赏的就是他这一点,从不干政,自从亲身感受到魏忠贤曾经一手熏天的滔天权势后,崇祯最警惕的就是太监干政的事情了。

    “大伴,朕知道你一向不偏不倚,你要是有话想说,就说罢,朕不会怪罪你的。”崇祯笑着说道。

    王承恩跪在地上,眼睛也看着地面,低着头说道:“那老奴便放胆说一句,俗话说,兼听者明,偏听则暗,老奴并不知此事谁对谁错,但是皇上为什么不听听赵无忌那边的说法,再做决断呢?”

    崇祯略一沉吟,便点了点头,“大伴你说的有道理,朕差点忽略了这一点,这么大的事,想必赵无忌也会给朕一封折子,解释缘由,大伴你先起来,帮朕找一找,这些奏折里,有没有赵无忌的折子。”

    温体仁眼看崇祯差点就赞同了自己的意见,结果被王承恩给打断,不禁暗道可惜,不过表面依旧是一副不动声色的样子,笑眯眯地看着崇祯和王承恩两人在那里翻找折子。

    “找到了,在这里。”王承恩很快地就翻到了赵无忌的折子,他拿起折子,瞥了温体仁一眼后,便把奏折双手呈给了崇祯。

    与大明的所有官吏都不同,赵无忌的奏折写的很短,这一点尤其符合崇祯的口味。

    很多官吏在给皇帝上奏折的时候,都喜欢洋洋洒洒写上很多篇幅,有的故意炫耀自己的文采,有的讲一堆空洞的大道理,有的则是一些溜须拍马之词,崇祯每次都要很费劲地在这些折子中,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时间长了,每天都要批阅大批奏折的崇祯实在受不了,于是便给这些大臣下了一个命令,要求奏折尽量精炼短小,言之有物,不要写那些没用的废话。

    然而这似是徒劳无功,按照崇祯要求改正的官吏们少之又少,大部分人依旧是喜欢长篇大论,似乎不这样,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文采和能力。

    身为穿越众大军中的一员,赵无忌的奏折自然遵照后世的文风,挑选重点写,简明扼要,相比之下,崇祯非常喜欢他这种有事说事的风格。

    崇祯打开赵无忌的奏折,只见开头的内容几乎和李懋芳所说相差无几,无非就是王廷锡意图谋反,其后他担心事情败露,便携带毒药,前往高煜府中,亲自毒杀了高煜,意图杀人灭口。

    崇祯看到这里,皱了皱眉。

第四百二十四章是谁的借口() 
崇祯心中有些不高兴,不过还是继续往下看,赵无忌在奏折里说,他发现了王廷锡的罪证,因为担心王廷锡狗急跳墙,提前发动谋反的计划,所以赵无忌来不及禀报上级,便当机立断,调遣两千精锐家丁进城,分别包围了王廷锡和高煜的府邸,当场抓获王廷锡,并查获了他谋反的证据——一件龙袍。

    看到此处,气的崇祯差点就想把这份奏折给撕了,通篇简直是胡说八道,正如李懋芳指出的,王廷锡一介文官,如何能强迫武将高煜喝下毒酒?再说王廷锡若是要杀害高煜,犯得着自己亲自动手吗?

    崇祯心中气愤,啪的一声,就把手中奏折拍在了桌面之上,怒气勃发之际,眼光却无意中落到了赵无忌奏折后面的几句话上,他立刻就是一怔,眼神一凝,于是又伸手轻轻拿起那份奏折,接着看了下去。

    崇祯越往下看,眼神越是奇怪,看到最后,他才轻轻放下奏折,低头思索了一番之后,再度站起,猛然一拍桌子,脸上一副怒不可遏的神情,“无法无天,无法无天!”

    见到崇祯的举动,温体仁不禁心中一喜,于是便轻咳一声,做出一副凝重的表情,似是有些痛心疾首的样子:“皇上说的不错,赵无忌虽有小才,却实在是太无法无天了!”

    崇祯听了,扭头看向温体仁,脸色让人捉摸不定,“哦?赵无忌?首辅误会了,朕气愤的是王廷锡,没想到此人如此无法无天,居然意图谋反,还好被赵无忌及时发现识破,并果断出手抓获此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啊?”温体仁的嘴张的像是能放下一个鸭蛋,这,这有些不可能啊,这还是那个精明过人的皇帝吗?赵无忌那么拙劣的理由和证据,他居然就相信并采纳了?

    崇祯看着温体仁,一脸的气愤之色,“王廷锡胆大包天,不但辜负了朕对他的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