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160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60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他在,赵无忌只要给出一个思路,剩下的具体细节,如何实施,顾炎武自会与唐维等人沿着赵无忌指定的方向安排下去,最终实现目标。

    “若是后金贼酋皇太极全力来攻的话,四千确实太少了,不知大人此番打算再募集多少兵马?”

    “再翻一倍罢,如今已有四千,全部扩大一倍,共计八千兵马。”

    顾炎武倒吸一口冷气:“大人,如此一来,咱们手头的资金可就所剩无几了。”

    身为赵无忌最亲密的助手之一,他当然知道赵无忌手头这四千兵马有多费钱,募兵只是第一步,士卒的饷银,日常训练的开销都要花费许多——仅仅火枪手每天训练所消耗的火药和铅子,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为了提高士卒的身体素质,就是在极度缺粮的西北,赵无忌的乡勇们每天也至少吃上一顿肉或是鱼,还好窟野河就在附近,按照赵无忌发明的捕鱼方法,每天都能捕到大量的鱼,总算是能省下一些采购伙食的银钱。

    骑兵更费,赵无忌按照一起双马的标准编制骑兵,这马匹吃的东西,比人吃的都贵,马的食量还大,这养马的费用也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也就是陌刀队最便宜一些,一把陌刀闯天下,士卒每日只需挥刀不停,训练阵法和刀法便可,既不需要养马也不需要耗费火药铅子,练起来也最快。

    此外还有士卒的铠甲,都是用蒸汽机冲压出来的钢铁板甲,防护力固然是高得惊人,可是价格也是一样的感人,可以说,赵无忌这支乡勇部队就是几乎用钱堆出来的。

    顾炎武皱着眉头算了半晌,方才摇了摇头说道:“不够,大人先前要研制的燧发枪、火药、手榴弹,这些就需要不少钱,新增四千人的武器装备,战马的费用和草料,大人,咱们目前没有这么多钱。”

    赵无忌想了一会,说道:“李自成和咱们有和约,张献忠应该也被本官打怕了,高迎祥在洪大人和卢大人的夹击下,自顾尚且不暇,无力觊觎我葭州,本官想来,近期应无战事降临。”

    “所以募集的士卒以训练为主,马匹暂时一人一马,铠甲也可待日后再说,省下这些开销的话,应该可以了罢?”

    顾炎武侧着头又想了半晌,方才说道:“这样一来的话,应该便无问题,最近草原上运来的矿石越来越多,原有冶炼工坊处理能力已经饱和,塞外堆积了大量的矿石,属下以为,可以再多建两个冶炼工坊。”

    赵无忌嗯了一声,说道:“便按你的意思办罢,再有一段时间,本官便会进京,到时这里这大事小情,宁人,本官可就拜托你了。”

    “请大人放心,顾炎武必全力以赴,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务。”

    “对了,宋先生最近可有信件传来?蒸汽机的改进型,研究的如何了?”

    宋应星与顾炎武情同师徒,他们二人之间书信来往最多,听了赵无忌的话,顾炎武摇了摇头,说道:“暂时还没有什么突破,宋先生也很着急。”

    “蒸汽机虽然很重要,不过短期内,眼下的蒸汽机已经可以满足工坊的要求,让宋先生慢慢研究,不必着急。”

    “大人,咱们这里产出的琉璃,清澈剔透,比南京所产琉璃品质还要高上一筹,十分畅销,属下以为,可以将琉璃工坊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既能招募那些逃难的饥民,也能为大人募集兵马筹集银钱。”

    “可。”

    赵无忌随后又去了生产商品的琉璃、香水、肥皂等工坊等地,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加班加点生产的景象,显然是形势一片大好。

    此时天色已晚,趁夜回到葭州显然不妥,好在赵无忌走后,他在县衙内的住所陈政和一直没动,于是赵无忌便索性前去神木县衙休息一晚。

    赵无忌拖着疲惫的身躯进了县衙,陈政和此时还没回来,唤来一个下人一问,才知道陈政和是去田间监督检查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情况去了,今天多半也是回不来了。

    赵无忌摇了摇头,叹口气,暗忖自己这几个手下还都是勤勉之人,也给自己分担了不少压力。

    赵无忌穿过县衙的前院,缓缓步入后院,未走几步,突然发现自己那间屋子隐隐约约,有光亮透出,一时不禁奇怪起来。

    赵无忌走得近了,这才发现屋内燃着烛火,显然是有人在内,他轻轻推开房门,吱嘎一声响后,面前出现的是淑济那张温柔恬静的面孔:“相公,你回来了。”

    赵无忌点了点头,随后关上房门,走了两步,便一下瘫在了椅子上,说道:“今天事情繁杂,一直忙到如今,可累死我了。”

    淑济微笑着走了过来,站在他身后,轻轻帮他揉着肩膀,说道:“相公还未吃饭罢?妾身早已让厨子将饭菜温着,等待大人回来。”

    赵无忌闭着眼睛,享受着淑济公主的按摩,叹了口气说道:“不吃了,太累,不想吃,对了,你为何来到这里?”

    淑济在他身后柔柔地说道:“姐姐们说了,相公的性子,一旦忙起来,今日必然不得回葭州,怕你独自一人,身边没个体己的人照料,这才让我来了。”

    赵无忌闭着眼睛,轻轻抓住淑济放在他肩膀上的手,触手滑腻,如若无骨,不禁心中一荡,便拽过淑济,便坐在他的腿上。

    淑济脸色绯红,低下头去,却说道:“夫君,听说皇帝要调你入京?”

    赵无忌嗯了一声,淑济又说道:“徐怡姐姐说了,我和苏泰身份敏感,若是陪你前去的话,只怕麻烦颇多。”

    赵无忌沉默了一会,这才说道:“嗯,你俩一个是额哲汗之母,一个是林丹汗之女,身份是敏感了一些,进京的话,恐怕会有点麻烦。”

第三百二十一章临行会议() 
淑济嗯了一声,头更低了,脸上红红的,轻轻将身子依偎进了赵无忌的怀中,赵无忌顺手抱住了她,贴着她的耳朵说道:“我们要个孩子罢,将来我外出征战之时,也好有个人,在身边陪你,让你不那么寂寞。”

    淑济身子轻轻一震,把头埋进他的胸口,笑着说道:“好啊好啊。”

    她转念一想,却又说道:“若是生了男孩,你会不会把额哲……”

    赵无忌哑然失笑,轻轻揉了揉她的脑袋说道:“想什么呢?额哲是察哈尔部的大汗,这一点不会变的,你这小脑袋瓜,整天胡思乱想,你以为你相公是曹操那样的坏人吗?”

    淑济嗯了一声,没有说话,赵无忌微一用力,将淑济抱了起来,向榻上走去,顺势吹熄了蜡烛……

    次日上午,赵无忌召集手下众人,在张堡的会议厅内议事,赵无忌在葭州的核心之地便是神木县,而军工火器工坊等俱建设在张堡,对赵无忌而言,张堡又是神木县的核心之地。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赵无忌的心腹之人,今日,夏允彝,顾炎武,陈子龙,陈国宝,慕容先,商敬石等人皆都是正襟危坐,聚在一起,等待赵无忌开口。

    看着在座的众人,赵无忌也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年来的点点滴滴一时涌上心头,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说起。

    赵无忌环顾众人,徐徐说道:“皇上有意调本官进京,应是有意重用于我,旨意不日便下,本官心忖,临行之事,总要把这里事情一一安排妥当才好。”

    赵无忌要进京的传闻,在座诸人也已听到风声,此刻听到他亲口证实,倒也不是感觉特别惊讶。

    “不知大人此番进京,接任者是何人?”问这话的是喻文州。

    “本官已上奏皇上,推举吴炳吴大人接替葭州知州一职,本官已和吴大人谈妥,一切事务,照旧进行,吴大人不会干涉。”

    “本官走后,民事不决问夏先生,兵事以陈国宝为首,慕容先为辅,本官也已上奏皇上,请授陈国宝葭州守备一职,总揽葭州兵马,工坊之事,顾炎武一言而决。”

    任命陈国宝为葭州守备,是赵无忌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李定国年龄尚浅,商敬石、韩勇都是武力强悍之人,然而谋略方面有所欠缺,韩林头脑聪明,但是尚缺一些磨炼,杨延虎驻扎塞外,震慑蒙古,无人可以替代,这样一来,余下的人选,也就是陈国宝和慕容先二人了。

    慕容先文韬武略无一不精,陈国宝武力更强一些,然而若是论起忠诚度,还是陈国宝更高一些,交给他的话,赵无忌是比较放心的。

    崇祯皇帝好不容易调虎离山,把自己自西北调走,断然不会轻易再放自己回来,想来在今后很久的一段时间里,自己都不会再回此地任职了,正因如此,留守此地的大将人选才需格外慎重,既要能掌控局面,若是有了战事,也要能独当一面,想来想去,留下陈国宝,慕容先二将,乃是稳妥之计。

    夏允彝、陈国宝、慕容先、顾炎武四人齐齐站起,拱手说道:“属下必不负大人所托。”

    赵无忌看着他们,坚定地点了点头,又说道:“如今流贼势大,劫掠四方,肆虐西北,以至大量百姓家园毁于战火之中,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如今葭州之地难民数量又有逐渐抬头之势,本官打算在已有四千兵马的基础上,将士卒数量扩大一倍,再募兵四千,募兵、练兵之事,便由慕容先具体实施。”

    “如此一来,即可消减难民数量,也可增强我葭州的军事力量,乃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至于士卒的武器装备,顾炎武、慕容先你二人商量着办。”慕容先、顾炎武连忙应承下来。

    “粮食乃是民生之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今春耕已经结束,土豆、红薯都得到了大量种植,葭州百姓今年是否能丰衣足食,便在秋收一举,农业之事,一定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范仲平那里也就罢了,葭州,府谷,神木三地的农耕一定要狠抓不懈,争取今年全部丰收,万万不可有所闪失。”

    陈政和、陈子龙二人也皆都答应下来。

    “粮食充足,则府县安稳,百姓就乱不起来,只可惜西北连年大旱,且又土地贫瘠,便是有了水利灌溉和高产粮食,产出也只是能够保证基本温饱,与江南那边的鱼米之乡,却是无法相比,这西北的难民,暂且也只能先顾一头,葭州之外的百姓,本官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陈子龙说道:“大人悲天悯人,拳拳之心,我等俱已知晓,天灾非人力所能左右,偌大西北之地,岂是大人一力而能解决,大人不必自责。”

    赵无忌叹了一口气,心想后世的后金当真是好运气,灭亡了明朝之后,小冰河期没多久也结束了,困扰大明多年的西北旱灾,居然就这样轻易解决,想想后金也真算是运气逆天。

    陈政和这时恍然大悟般说道:“大人再募兵马,想来是要为剿匪做准备?”

    赵无忌摇了摇头,心想自己手下大部分都是步兵,这些流贼来去如风,哪里追赶得上?也就曹文诏这样的纯骑兵部队能做到这一点。

    “流贼本官以前便说过,非是兵事问题,乃是政治问题,农业问题,只要缺乏粮食的局面不改变,流贼就永远灭绝不了,如今西北,少数富户,官员富得流油,贪得无厌,搜刮百姓,家中粮食宁可放着发霉也不肯拿出来赈济,而大部分百姓都是吃不饱甚至是没有粮食吃,两极分化之下,必然导致尖锐的矛盾,产生种种问题。”

    “葭州之外的地方,本官管不到,也就罢了,只是此地日益繁华之下,必然会招来贼人觊觎,诸君与本官一起,辛辛苦苦建设葭州,可不是为了让他们来打家劫舍,抢夺胜利果实的,喻文州。”

    “属下在。”

    “本官会想方设法,运作你官升一级至锦衣卫千户,到时你利用锦衣卫的资源,于周边府县广布人手,搜集情报,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报与夏先生,流贼来去如风,防不胜防,定要早做提防。”

    “属下领命,请大人放心。”

第三百二十二章组建参谋部() 
“此外,本官打算建立一个参谋部,负责参议兵事,为主帅出谋划策,提供可行的作战策略和建议。”

    陈国宝讶然问道:“大人,何谓参谋部?属下从前从未听说这个称谓。”

    赵无忌说道:“参谋部,顾名思义乃是为主帅参谋兵事之部门,既要有熟稔兵事的人才在内,也需有善于统筹粮草后勤之人才,更需擅于搜集情报之人才、熟悉山川地理,天气水文之人才,精通算学计算之人才……,最终,参谋部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做出分析,统筹后勤,向主帅提供最优的作战策略之所在。”

    “作战,其实最终打的都是后勤,再精锐的士卒,若是粮草跟不上,武器弹药跟不上,在不利于己方的地形和气候下作战,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