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151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51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皇上,首要的任务便是平衡,制衡,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并不是越能干越好,若是臣子能力太过强悍,功高震主,那迟早都是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韩信,岳飞,当朝的徐达都是典型的例子。

    前两者下场都很凄惨,徐达更是在身患背疽的情况下,被朱元璋赐食蒸鹅(据说得了背疽后,吃蒸鹅容易加重病情。),徐达含泪吃下蒸鹅后,当晚就去世了。

    赵无忌治政有方,成绩出色,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府县兴旺发达;他还是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之一,察哈尔部的摄政王,可谓有强援在外;而今他又显示了自己的赫赫武功,以六千乡勇,击破八千精锐贼骑……

    这样一个逆天的存在,目前需要的已经不是提拔,而是适当的打压,否则,这样一个耀眼的臣子,对每个帝王来说,已经不再是助力,反而是威胁。

    崇祯一直以贤明君王自诩,他相信,自己不是那些昏君,手下臣子,越有能力越好,不过,赵无忌如今羽翼已丰,势力已成,确实是不宜再提拔他了,否则再过个几年,恐怕他又是一个朝廷差遣不动的辽东李成梁!

    想到这里,崇祯顿时沉吟不语,温体仁见状,知道自己的言语已经奏效,于是又说道:“赵无忌人才难得,不过年纪尚轻,老臣明白皇上对他的爱护之意,老臣以为,不妨让他在知州之位多加打磨几年,对他本人是大有好处的。”

    崇祯听了,当即就坡下驴,说道:“老首辅所言极是,年轻人还需多多磨炼,这笔功劳,朕记在心中,早晚定有封赏!”

    不过有功将士不能没有封赏,赵无忌立下大功,若是安抚不住他,那也是要出事的,如今既不能给他升官,国库空虚,也拿不出太多钱奖赏他,崇祯一时犯了愁。

    最后还是礼部尚书何吾驺拿出了解决办法,赵无忌本是五品知州,加授他从四品散阶朝列大夫,赵无忌的正妻叶婉儿已经有了五品诰命,再往上封,妻子的品级可要比丈夫都要高了,无法再封,只得破格给了赵无忌的侍妾陈圆圆一个六品诰命身份。

    封赏的事情有些敷衍,崇祯初始的兴奋心情也荡然无存,他意兴索然地遣散了众臣,只留下了他最信任的杨嗣昌。

    众人走后,杨嗣昌迫不及待地说道:“赵无忌升迁太快,皇上此次没有再升他的官,实属明智之举。”

    崇祯言不由衷地说道:“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一些,且让他在西北历练一番,明后年,朕打算将他调来京师。”

    杨嗣昌说道:“看来皇上是打算大用他了?”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赵无忌理财有术,政务精熟,朕打算慢慢培养他入阁,如今户部的收入越来越难看了,年年都是入不敷出,如此下去,如何得了?”

    杨嗣昌听了,也是愁容满面,他虽然在兵事战略上颇有见地,但是治理经济,发展商业却不是他的长处,在这方面,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崇祯如今虽然是四面都是焦头烂额,然而他自己权衡一番后,觉得大明帝国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毕竟兵没了可以募,没了钱可就连手中的兵都会逃跑,皇帝也不能差饿兵啊。

    “嗯,明年就把赵无忌调回京师,替朕理财,赵无忌是出了名的干才,有他在,大明财政定会有一番崭新气象;同时也能防止他在西北坐大,形成藩镇。”崇祯越想越觉得自己这番安排无懈可击,不由得嘴角也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神木县外的张堡,如今已经成了西北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大量的琉璃,香水,毛衣,香皂肥皂源源不断地从这里生产出来,运往大明北方各地甚至是蒙古草原上,换回大量流水般的银子。

    这些银子,相当一部分会作为工匠的薪水和奖金,发放到他们手里,工匠们有了钱,就在附近置业买地买房,短短一年多时间,以张堡为中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异常繁华的地带。

    然而距离张堡十里处,也有一处面积异常庞大的所在,不过他的周遭却是冷冷清清,围墙高高垒起,让人看不清里面的虚实,高大的围墙最终围成一圈,只有前后两个出入口,如果观察的足够仔细的话,还能看到围墙的顶端,镶嵌着无数细碎而锋利的琉璃碎片。

    这里便是令无数俘虏和降兵闻风丧胆的神木县第一男子监狱。

第三百零三章接受劳改的日子() 
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照在监狱大门上面的巨大黑色牌匾上,映得上面的一排金色大字闪闪发光,“神木县第一男子监狱”,据说这是现任葭州知州,赵无忌赵大人亲笔手书。

    大明其实一直都有牢房,不过那都是关押一般犯人用的,关押那些强盗小偷谋杀犯强奸犯什么的,赵无忌近来南征北战,战功累累,颇是俘虏了一些敌军的士卒,数目惊人。

    这些被俘的士卒是不可能关押在县城之内的牢房内的,既不安全,也没那么大的空间去容纳他们,于是赵无忌便在距离张堡十里的地方,选了一块荒地,建了一座专门用于容纳降兵和俘虏的所在,并将其命名为神木县第一男子监狱。

    据说进了这所监狱的人,只有两种下场,第一种永远无法离开,在这里干苦力干到死;

    第二种积极接受思想上的改造,表现良好后,出狱获得新生。

    此时这座监狱里,目前关押的大部分是闯军和孙可望军投降、俘虏的士卒,人数大约三千多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原本亲密无间,称兄道弟的袍泽,到这里却泾渭分明地分成了若干股势力,其中有三大帮派。

    实力最强的是闯军俘虏,号称闯帮,他们人数最多,声势最大;实力居次的是孙可望军的俘虏,他们自成一派,桀骜不驯;第三个帮派是鞑子帮,他们人数最少,只有三四百人,虽然凶悍,但是却最被打压,地位也最低。

    后金鞑子在这里基本没有什么人权,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前去铁矿和煤矿干活,监狱里其余的帮派都不待见他们,若是有后金鞑子与他人起了争执,往往会遭到其他帮派不约而同的群殴。

    据说刚开始时,后金鞑子的数量还是很多的,监狱里大约有一千多名鞑子,不过给他们安排的工作,都是挖煤挖矿这种最累最苦的活,吃的伙食也很差,不到一年,鞑子的数目就锐减到了如今的三四百人,按照这个衰减速度,估计再有两年,这监狱里就没几个鞑子存在了。

    后金鞑子落得如此下场也是他们咎由自取,他们在皇太极率领下,来到大明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而今有此遭遇,也算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至于闯军和孙可望军的俘虏们势同水火,互相看不顺眼,原因其实很简单。

    当日赵无忌率军夜袭,一举击破了李过、孙可望联军,失败之后,闯军认为是孙可望军的溃兵冲乱了自己的大营,是已方战败的罪魁祸首,是以对他们颇为不待见。

    孙可望军俘虏则认为对方这是在甩锅,在推卸责任,在找替罪羊,两派大小摩擦天天都在发生,时间长了,这仇怨渐渐日积月累起来,这梁子也是越结越深。

    双方都是年轻气盛的热血汉,之所以直到今日,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群殴,只是因为,在所有的囚犯之上,还有一派超然的存在——狱卒。

    狱卒们每人身上都带着令囚犯们望而生畏的皮鞭子,一旦发现有滋事的苗头,便会立即上前分开对方,若是还有一方不依不饶打算打架的话,便会抽出皮鞭,劈头盖脸地一顿抽打,将主动滋事的一方打得抱头鼠窜。

    但是只要囚犯们不闹事,狱卒便仿佛隐形人一般,并不干预这些俘虏囚犯的生活。

    刘文秀一身布衣,混迹于一群普通士卒之中,他原来被单独关押在一座小院子里,吃用平时都有专人供应,不知怎地,昨天开始便被放了出来,跟普通俘虏吃住在一起。

    今日中午,吃饭的时候,刘文秀看到了李过和刘芳亮,他们二人也和刘文秀一般打扮,规规矩矩地站在一群俘虏中间排队等待打饭。

    刘文秀惊喜地上前跟他们打了个招呼,李过勉强笑了笑,刘芳亮则面无表情,理都没有理他,似乎根本没有看见似的。

    刘文秀身边的士卒见状,怒气冲天,就想上前找刘芳亮理论,替长官找回场子,却被刘文秀给拦住了,“大帅请他们来相助我等,结果反而是我军的溃兵冲垮了他们营寨,导致他们兵败被俘,被人怨恨,也怪不得他们。”

    两派俘虏的大佬们被放出来后,凭借威望,各自约束住了手下士卒,一时间两派俘虏慢慢也就相安无事。

    监狱里的生活比较单调,每天定时起床,定时休息,白天是例行的劳动时间,所有的俘虏都要出去干活,如今是农忙时节,他们的工作就是耕地。

    俘虏们以二十人为一组,每人腰间都缠着一根粗大的麻绳,二十个人被绳子连在一起,不影响劳动,却是无法逃跑,周围更有手持火枪的士卒巡视在旁,看他们那股跃跃欲试的眼神,估计他们很期待能有几个不长眼的俘虏逃跑,来让他们练练枪法。

    奈何这些俘虏们在神木城下早就领教了官军火器的厉害,那铅子打在身上,非死即残,可不是好玩的,谁也不会主动给官军提供开枪的借口,倒是让这些新近募集的火枪手觉得一膀子力气无处发泄。

    每一组俘虏,还会有一个明军士卒担任他们的教导员,刘文秀这组的教导员是个刚刚二十的小伙子,年纪虽然不大,却很喜欢装老,他姓杨,俘虏们便都投其所好,叫他老杨。

    教导员和这些俘虏们吃住在一起,并未有什么特殊的待遇,这倒是让刘文秀暗自称奇。

    上午和下午都是劳动时间,晚饭后的一个时辰内,则是各个组的小组讨论,通常就是会有一个或几个俘虏,出来说说自己以前的遭遇,以及忏悔自己犯下的罪行。

    劳动中表现积极,忏悔真诚的俘虏,会被视为可以改造的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便可以出狱了。

    俘虏们都是穷人家吃不上饭的孩子,不想被活活饿死,无可奈何之下加入流贼谋生的,小组讨论时,往往会发现大家的遭遇都大同小异,基本都是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又被官府、土豪、劣绅欺压,活不下去不得不加入了谋反的队伍。

    说着说着,大家就会产生共鸣,说到动情处,一群人抱在一起痛哭的场景更是屡见不鲜,几日后,待到所有的俘虏都说完了自己的经历,指导员老杨,这才开口说道:“我知道你们很羡慕我,觉得我跟你们不一样,实际上,一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张大帅麾下的士卒,其实我们原本是袍泽。”

第三百零四章难得糊涂() 
看着众人惊讶的眼神,老杨笑了笑,继续说道:“我曾是张大帅麾下,侦察营的一名普通探马,我和你们一样,从小也承受过不公,委屈,受到土豪劣绅的欺压,饥不果腹,万般无奈之下,逼上梁山,成了大帅军中一员。”

    “当年,我曾跟随任大哥,遵照大帅的吩咐,来此做一场大事……”

    “失败的过程我就不细说了,挺丢人的,被俘后,我也曾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铁骨铮铮的好汉子,宁可丢了性命,也不向这万恶的朝廷屈服,直到那天,我遇上了大人……”提起‘大人’两个字,老杨的眼神闪闪发亮,似是想起了什么神圣的字眼似的。

    “我不过是个普通的士卒而已,那天,大人却把我们十几个被俘的士卒集结在一起,说了一番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话。”

    老杨清了清嗓子,直起了腰杆,尽量模仿那位大人的语气,说道:“任老三跟本官坦白了,他也谈起了你们,说你们并没有做出那些杀人越货,奸淫妇女之事,都是一些很纯粹的士卒,说实话,我很佩服你们,你们都是好汉子。”

    老杨激动地说道:“自我参加大帅的军队以来,虽然吃穿不愁,却总是觉得抬不起头,因为,我变成了一个贼。”此言一出,在场众人俱都是低下了头。

    “然而,大人并未看不起我们,他反而夸我们是好汉子!他说道,当你们拿起了武器,站在了强势的一方,你们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武力而为非作歹,而仅仅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当兵吃饷,这一点上,就比那些仗势欺人的土豪劣绅、腐败官吏要强上不知多少倍,所以,本官才说你们是好汉子。”

    “但是,贼终究是贼,做人还是要走正路的,本官愿意给你们提供一个走正路的机会,就是加入本官的部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老杨正说到这里,忽然旁边传来一阵鼓掌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