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129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29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善的两个儿子中,萨哈廉一直是豪格的坚定支持者,岳托则相对中立,眼看多尔衮和豪格闹僵,岳托咳嗽一声,说道:“这个,这些人杀了也无妨,兵贵神速,杀了他们之后,也不用担心他们回去向额哲告密示警。”

    多尔衮听了,一时也有些意动,他犹豫地说道:“可是杀俘不祥……”

    萨哈廉也站了出来,不阴不阳地说道:“睿亲王,既然大汗有令,我们当然应该遵循大汗的命令,你说呢?”

    多尔衮看着萨哈廉,眼中精光一闪即逝,他哼了一声,说道:“留几个活口,拷问额哲下落,传我命令,今日在此休息一晚,明日一早,便出兵征伐额哲小儿!”说罢掉转马头,看也不看众人,转身便走。

    豪格见多尔衮走远,便大声宣布了命令:“男人凡是身高高于车轮的,一律处死,女人留下,今晚不封刀,儿郎们随意狂欢罢!”

    不一会,营地之中便传来了阵阵的女人哭喊声,求饶声,惨叫声,和后金士卒得意的笑声……

    夜已深,大帐中,多尔衮仍未休息,岳托也坐在他的大帐中,两人面前摆着一壶茶,正在聊天。

    突然,帐门被掀开,进来一个士卒,单膝跪地,说道:“大帅,一些浩齐特部的士卒已经招认了,额哲就在离大明白石口关一百里处,就在乌兰木伦!”

    多尔衮沉思着点点头,说道:“白石口关外一百里……,赵无忌也曾把那里作为交易物资之处,看来额哲就在那里没错了。”

    岳托打开地图,看了几眼后,说道:“距离不远,我军骑兵长途奔袭,一日可达。”

    那士卒又说道:“此外还得知了阿苏特部的消息,首领是多隆,原是苏泰福晋的部将,如今为阿苏特部统领,他们驻扎在乌兰木伦北边不远处的纳林陶亥。”

    多尔衮想了想,说道:“无需理会多隆,我军的目标是额哲,通令全军,留下五百兵马看守浩齐特部的余党,等待后援部队的到来,其余人马,明日一早随我突袭额哲,成败在此一举,如有不遵号令,贻误战机者……”

    多尔衮停了一下,而后杀气腾腾地说道:“斩!”

    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多尔衮便已号令全军出发,豪格知道此战关系重大,也不敢再起事端,乖乖地带上本部兵马,一万三千名后金精骑,旌旗招展,气势如虹,带着浓厚的杀意,向乌兰木伦奔腾而去。

    当天傍晚,多尔衮的大军终于杀到了乌兰木伦,望着面前一片空阔无边,白茫茫的原野,岳托等人不禁面面相觑,皆都是心中茫然。

    早有经验丰富的后金探马,上前搜索查勘,片刻之后便前来禀报说道:“大帅,前方发现察哈尔部留下的痕迹,显示他们曾在这里活动过,不过如今他们已不在这里,以留下的痕迹来看,他们离去已久。”

    多尔衮听了,心内也是震惊无比,他回顾身边三人,说道:“浩齐特部众,不是说额哲就在这里吗?”

    苏克萨哈闻言说道:“奴才询问了浩齐特部众,据他们所言,前几日还曾来此地,领取过节的物资呢,想来是额哲狡猾,提前逃遁了。”

    萨哈廉冷笑一声,说道:“林丹汗就善于逃遁,他这个儿子别的没学会,逃跑的本是却是精通。”众人闻言,都是一阵哄笑。

    多尔衮沉思片刻,说道:“暂且扎下营寨,今日在此歇息一晚,派出侦骑,四处搜索额哲下落!”他想了想,又补充说道:“也派人去查看下阿苏特部,多隆的动静。”

    片刻之后,多尔衮的大帐之中,岳托,萨哈廉,豪格,鳌拜,苏克萨哈等人俱都云集于此,商议兵事。

    多尔衮命人将一张大幅地图高高挂起,然后指点了地图,说道:“我军如今在乌兰木伦,南下一百里处便是大明的白石口关,向北五十里处为纳林陶亥,阿苏特部驻扎于此,额哲究竟身在何处,诸位谈谈看法罢。”

    苏克萨哈说道:“察哈尔部人数众多,便是提前逃遁,也逃不了多远,属下以为,可以广撒侦骑,前去四周查探,总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多尔衮听了,微微点头,说道:“这个法子可以,他们人多,走不了多远。”

    萨哈廉说道:“察哈尔部与大明关系密切,摄政王赵无忌又是大明的官员,或许他们已经进了白石口关,乞求大明护佑。”

    豪格闻言说道:“有道理,额哲胆小如鼠,这也符合察哈尔部一贯作风。”

    多尔衮听了,眉头紧锁,半晌方才摇了摇头,说道:“察哈尔部躲进大明境内……,这似乎不太可能。”

    岳托在一旁问道:“何以见得?”

    多尔衮指着地图说道:“其一,察哈尔部去年讨伐我奈曼等四部成功,士气高涨,如今若是躲入大明,那明显便是怕了我后金,必然士气大损,再也无胆量与我部交战,额哲虽然年幼,但赵无忌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其二,听闻额哲早已上书给明国皇帝,自称臣属,愿为大明拱卫西北边境,若是我大军一到,他便遁入大明境内,那还如何为大明拱卫边境?大明皇帝又如何肯依?”

    “其三,阿苏特部尚在北方纳林陶亥,大敌当前,丢下部众,逃入大明,这消息传将出去,又有谁肯为额哲效力?只怕无需我军攻打,其部众便会自行溃败,所以本王以为,额哲一定还在草原之上。”

第二百六十章懵逼的多尔衮() 
后金大军来犯的消息,其实多隆是第一个得知的。

    多隆亲眼见过赵无忌讨伐奈曼四部时的雄姿,而又亲眼看到佛陀降下神迹,使得赵无忌空手入热油而不伤,白纸能够显现孔雀,此后便对赵无忌乃是神明转世深信不疑。

    所以赵无忌对他的吩咐,他不但照做了,还做到了百分之二百,即便是春节当天,整个阿苏特部也只允许少量饮酒,过了初一便严禁饮酒,一切按战时的制度来安排,人人警戒,随时准备作战。

    多隆四处派出大量侦骑,尤其是后金来犯的东北方向,更是加倍派遣人手,时时派人侦查。

    阿苏特部的侦骑第一个发现了后金的大军,随后便把消息传送了回去,待到多隆打算通知安满尔小心应对时,第二批侦骑带回了浩齐特部被后金击溃的消息。

    浩齐特部拥兵一万,绝非弱者,然而半日便被后金得手,多隆自忖自己这五千兵马,怕是抵挡不住对方全力一击的。

    多隆第一时间向驻扎在乌兰木伦的察哈尔部大本营,发出了警报,同时急忙摸出赵无忌给自己的锦囊,打开一看,里面有张纸条。

    看了纸条后,多隆一拍大腿,说道:“摄政王料事如神,原来一切早有安排!”

    于是多隆立刻命令全军速速拔寨起营,向着西方急行而去……

    待到第二日一早,后金探子来到纳林陶亥,却发现阿苏特部也已远遁而走,于是只得将消息原原本本地回报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听了探子的回报,扭头又看了一眼地图,眼眸里尽是迷茫之色:“多隆向西去了?西方是叶尔羌和鞑靼土默特,没听说这两部与察哈尔部有交情啊。”

    叶尔羌和鞑靼土默特部都是颇具实力的汗国和部落,他们的领地不比后金少多少,多尔衮不想横生枝节,招惹强大的对手,只是多隆的行动,让他琢磨不透。

    多隆身为察哈尔部的大将,按道理,会护卫在额哲身旁,只是多尔衮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何额哲会往西去,叶尔羌和鞑靼土默特历来对察哈尔部并不友善,鞑靼土默特更是曾与林丹汗有过战争,向西而去,只会前后受敌。

    多尔衮想不明白,索性就不去想,他一面派人联络后续而来的孔有德部与敖汉,科尔沁两部,一面继续派出侦骑,四处搜索额哲的下落。

    只是草原如此之大,便是几万人的部落,进了草原,也不过犹如大海中一根针而已,多尔衮搜索了数日,不出意外地一无所获。

    此时岳托献计,说道草原之上,游牧的大小部落千千万万,额哲势众,所过之处,定然不会毫无痕迹,总会被人所看到发觉,应该把重点放在草原上的各个部落中,由他们口中探听情报。

    多尔衮听了,深以为然,于是改变了派出侦骑侦查的策略,改为频频联系四处的部落,从他们口中探听情报。

    帖木儿是个典型的蒙古汉子,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晒得黝黑的脸上,总是不拘言笑,只有那灵动的眼睛,暴露出了他的机敏和狡黠。

    此刻,帖木儿正在多尔衮的大帐中,他是个只有不到一百户的小部落头领,站在后金的大贝勒多尔衮面前,他感觉十分窘迫。

    帖木儿是多尔衮今日接见的第四个附近部落的首领。

    多尔衮很温和地请他坐下,毫无亲王的架子,与帖木儿聊了聊今年部落的收获,和附近的一些情况,不得不说,多尔衮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说话也很有艺术。

    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在多尔衮亲切的问候和话语引导之下,两人很快便熟悉了起来,似是很久以来便相识的朋友一般。

    帖木儿也慢慢消除了自己的拘谨,两人甚至还开起了一些无关大雅的玩笑,最后,多尔衮才话入正题,询问帖木儿最近有没有看到一支数万人的部落行军。

    帖木儿面露疑惑之色,他仔细思索了半天,才充满歉意地对多尔衮说道:“这天寒地冻的天气,又是正值佳节,我们整天都在帐篷里,谁会无故出门,从来没见过,也没听哪个族人说过,曾见过大军行军的。”

    多尔衮听了,遗憾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又送了一些小礼物给他,便很客气地请帖木儿离开了,完全没有留意到帖木儿眼中划过的一丝笑意。

    是的,帖木儿没有说实话,他其实是看到了额哲大军行动的,但是他却隐瞒了这个情况。

    帖木儿不像浩齐特部的安满尔一般,对黄金家族有着深切的归属感,作为一个小部落,他对后金和察哈尔部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谁赢谁输,原本与他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参加那日在乌兰哈达的盛会,摄政王展露的神迹,让他敬服不已,草原上的人,得罪谁都可以,但是万万不要得罪神明,更何况那个摄政王手持长刀,气势凶恶,一看便不像什么好人。

    赵无忌那日极其凶残地砍下了扎布喇嘛一条胳膊的情景,深深地印在帖木儿的脑海中,从此以后,他便默默发誓,此生此世,绝不与这个男人有一丝一毫的对抗。

    然而使得帖木儿对多尔衮隐瞒情况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是,帖木儿的部落人数虽少,但是领地却不小,他的领地里,恰好有大量那个摄政王想要的石头。

    帖木儿对照过摄政王给的石头样品,而在自己领地的北部山中,恰好有个洞穴,洞穴里全都是这种石头,取之不尽。

    帖木儿也曾派人前去询问过摄政王,得到的消息让他欣喜若狂,摄政王对这种石头给了一个很高的价格,有多高?据帖木儿测算,整个部落只需要挖两个月这种石头,然后卖给摄政王,就足以供应部落一年的开销了。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他们不再需要辛辛苦苦地在烈日下,或是暴雨中,甚至风雪中放牧了,只要去挖一两个月石头,换回来的粮食就够他们吃一年了。

    正因如此,帖木儿对多尔衮隐瞒情况就有情可原了,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没了察哈尔部,帖木儿不认为这位后金尊贵的贝勒,肯花大价钱买下那些无用的石头。

    所以,为了整个部落今后的幸福生活打算,帖木儿不得不隐瞒了自己看到的一切,并且,以他特有的狡黠,他悄悄地给了多尔衮一些暗示,把多尔衮导向了完全错误的方向。

    十天后,依旧是毫无所获的多尔衮终于大发雷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赵无忌真的会法术不成?有人看到额哲向东而去,还有人看到额哲向西而去,甚至还有人看到额哲向北,向南而去?关键是人人都说的诚恳十足,似是亲眼所见一般!本王该信哪个?本王算是明白了,这边草原上的部落,就没一个好东西!”

第二百六十一章有凤来仪() 
然而后金侦骑不懈的搜索,终于有了收获,又过了三天之后,传来消息,有人四天之前,在托克托看到额哲的大军,正在向东北疾行。

    得知消息的多尔衮急忙找来地图,一看之下,大吃一惊,猛地一拍桌子,说道:“不好,他去了归化城!”

    于兴殷勤地端着个大铁水壶,挨个房间地前去给客人添热水,他是归化城内最大的客栈,悦来客栈的一个跑堂的小二,他虽然年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