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122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22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承畴虽然将吴炳下狱,却也没有为难他,每日饮食都有专人照顾,并未遭受什么委屈,不过他毕竟年纪大了,经受不了折腾,随即便返回葭州静养去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在野的南明战神() 
正午,秋日的阳光煦暖温和,慷慨地挥洒下来,照耀着大地,神木县城外,一处普通的农家院子里,任老三躺在摇椅上,微闭双眼,似是已经睡着,玉娘端来一盆剁碎了的青菜,倒在食槽里,引得一群鸡鸭扑棱着翅膀过来啄食。

    玉娘用手背擦了擦汗,转身看了任老三一眼,又返回屋内,拿出一张毯子,轻轻地盖在任老三身上。

    谁知任老三并未睡着,只见他突然伸出手来,抓住了玉娘的手,随即微一用力,玉娘便跌坐在了他的怀里,任老三哈哈大笑,抱着玉娘就亲了一下。

    玉娘伸手轻轻打了他一下:“老大岁数了,也不知羞!”然而她脸上并无生气的样子,顺势便躺在了任老三怀里。

    那躺椅不大,加上两人的分量,顿时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玉娘听了响,唯恐被邻居听了去,便起身站了起来,说道:“陈国宝将军,前几日送的那匹马,你打算怎么处理?卖了还是自己骑?”

    任老三依旧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说道:“我大腿有伤,是没法再骑马了,赵大人对我也挺照顾,咱家又不缺钱,养着吧,将来给孩子骑。”

    任老三话音未落,狗蛋便进了院子,说道:“父亲,母亲,我回来了。”

    玉娘讶异地问道:“今日先生这么早便放你们回来?”

    狗蛋说道:“先生家中有事,今日半天课,便早早让我们回来了。”

    玉娘哦了一声,说道:“也好,午饭刚刚做好,我这就收拾一下,咱们吃午饭罢。”

    玉娘手脚麻利,不多时便整治出了一桌午饭,三人围着桌子坐下,开始吃饭,狗蛋夹了一块肉,略带兴奋地说道:“今日黄先生说我这名字不好听,给我改了名字。”

    玉娘听了,笑眯眯地说道:“我儿学业一向优秀,黄先生是很赏识你的,前几日路上见了为娘,还夸了你半天,说你聪明,说他再继续教你的话,有点委屈你的才华了。”

    狗蛋说道:“黄先生一向对孩儿很好的,今日放课后,留住孩儿说,你这个名字不太好,不若先生给你取个名字罢。”

    任老三哈哈一笑,说道:“黄先生是有学问的人,给你起的名字,想必是极好的。”

    狗蛋腼腆地笑了笑,继续说道:“先生问孩儿,将来可有何志向,孩儿说,百姓苦于战火,朝不保夕,孩儿希望以后如同父亲一样,拿起刀剑,征战四方,保卫家园。”

    任老三鼓掌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孩子,志向远大。”

    玉娘也慈爱地看着狗蛋,问道:“那黄先生给你起了什么名字?”

    狗蛋微微扬头,目光透露出与其年纪不符的坚定,说道:“先生给孩儿取名定国,字宁宇,希望孩儿如同父亲一样,征战四方,安邦定国,孩儿也觉得,任定国这个名字很好。”

    任老三听了,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不禁叹了口气,说道:“我虽然娶了你娘,但是你父亲那一脉的香火还是要流传下去,你还是跟着你父亲姓吧,姓李。”

    玉娘看了任老三一眼,没有说话,狗蛋,如今叫李定国,想了想,说道:“也好,多谢父亲之恩,孩儿此后,便叫李定国罢。”

    任老三端起酒杯,喝了口酒,说道:“你既然有意从军,陈国宝将军与我向来交好,改日我去找他,看他能不能安排你去赵大人身边做个亲兵,赵大人才华高绝,文武双全,跟着他,你能学会很多东西。”

    李定国说道:“多谢父亲,孩儿一定好好努力,不给父亲丢脸。”

    任老三哈哈一笑,说道:“父亲老了,以后就看你们年轻人的了,对了,你既然有意从军,前几日陈将军送为父的那匹马,以后就给你了。”

    饭后,任老三哼着小曲,牵着官府分给他的两头牛,三只羊,出门放牧去了,玉娘叫过来李定国,给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叹了口气,说道:“孩儿,你怎么想起要从军了?”

    李定国说道:“如今这天下乱世,因为兵灾,造就了多少人间惨剧,孩儿的父亲便死于乱军之中,任大叔的妹妹也在战火中失散,他自己更是因后金入侵,参加敢死队受伤后,导致现在走路都一拐一瘸的,那日多铎入侵,赵大人号召敢死队的言语,孩儿也听到了,孩儿希望能像赵大人那样,以战止战,打出一个太平盛世,让天下老百姓俱欢颜!”

    玉娘久久地看着李定国,似是已不认识自己的孩儿一般,良久方才说道:“孩子,你长大了,就按你的心愿去做罢,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为娘都会支持你。”

    赵无忌浑然不知,未来的南明战神已出现在自己的城县,此时,他正在府谷县,面色凝重地看着士卒们的操练。

    慕容先遵照吩咐,新近募集了两千兵马,一千陌刀手,一千火枪手,日夜训练不停。

    随着庆记生意的不断铺开,利润稳稳地每月都有提升,也正因此,赵无忌才有源源不断的财源用来养兵,赵无忌的部队,没有大明军队那种吃空饷的现象,饷银都能实实在在地下发到士卒手中,所以赵无忌的部队士气很高。

    养兵颇费钱粮,仅仅以关宁铁骑而论,这支十几万人的部队,每年耗费的饷银都高达七八百万两银子之多,几乎耗尽了大明帝国一年的税收,可谓是真正用钱堆出来的军队。

    赵无忌为了提高士卒的战斗力,除了严抓士卒平时的训练外,伙食方面也非常有讲究,为了给他们增添营养,增强身体素质,饭食几乎是顿顿有肉,主粮更是敞开了吃,这在西北连年大旱,饥民遍地的背景下,更显得尤为珍贵。

    是以士卒们感恩主帅,作战,训练都是十分卖力气,这批士卒虽然是新人,进步却很快,不到一个月便已经面目一新,看起来有模有样,相比赵无忌麾下原本的老兵,也不遑多让。

    士卒的铠甲和武器,赵无忌也舍得下本钱,庆记的铁匠工坊日夜开工,顾炎武又组装了一台蒸汽机,两台机器不断轰鸣,发出巨大的响声,将烧的通红的铁块不断捶打,冲压,制作成铠甲,陌刀的原料。

第二百四十六章炫技() 
唐维主管的火器工坊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气象,日夜不停地打造火枪,以供这新募集的一千火枪兵使用,由于产能有限,倒是把火炮的制造给推后了。

    夏允彝,陈子龙等人俱都陪在赵无忌左右,陈子龙见士卒们队列整齐,军姿威武,不由得也赞叹了几句,说道:“慕容将军果然是练兵有方,这才不到一个月,这些新兵就有这番气象,望之已有雄兵之姿。”

    赵无忌摇了摇头,说道:“只是训练了最基本的队列和口令,阵法和武器的使用还未开始训练呢,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成军。”

    夏允彝目光闪动,说道:“察哈尔部如今已由大人一手掌控,额哲对大人言听计从,西北边疆一片祥和,却不知大人如此急切地练兵,是为了什么?”

    赵无忌叹了口气,说道:“若本官所料不差,明年开春之时,皇太极必会派遣强军,再度征伐察哈尔部,本官如何能坐视皇太极一统蒙古?这一战,避无可避!”

    顾炎武在一旁说道:“大人,皇太极征战多年,早已师老兵疲,士卒皆尽懈怠,兵无战意,又有我大明关宁军虎视一旁,皇太极想要出兵,却也没那么容易,不知大人何以如此笃定后金开春后便会来攻?”

    赵无忌心想,若是历史不变的话,明年三月,皇太极便会派多尔衮率领精兵,进行统一蒙古的最后一战,只是这话又如何能跟他们说出口。

    他想了想,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总不会错,若等到敌军打到近前,再训练士卒,那可就晚了,对了顾先生,唐维那边的火枪进度如何?这边火枪队等着武器训练呢。”

    顾炎武说道:“昨日他还和我诉苦呢,说人手已经安排的满满的,日夜赶工,就这样,这几天也就能勉强赶出第一批五百支火枪,下一批枪就得一个月后了。”

    赵无忌听了,点点头,说道:“唐先生最近辛苦,本官也是知道的,你转告他,不要吝惜奖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把这批火枪生产出来,士卒们等着枪械训练呢,如今差了五百支枪,看来只能让一部分士卒先用木枪训练刺杀了。”

    赵无忌又问道:“顾先生,府谷县的冶炼工坊建设的如何了?”

    顾炎武说道:“好叫大人得知,按大人的吩咐,冶炼工坊已经建成,工匠也已招募完毕,这几日便会开工,冶炼大人自蒙古带回来的银铅矿。”

    赵无忌说道:“好,这也是咱们养兵的重要财源之一,宁人你可要多费费心。”

    韩林上前说道:“昨日有蒙古信使前来,说道囊囊太后看到咱们的骑兵后,也想要一些精铁铠甲,给他们的骑兵装备上。”

    赵无忌思忖了一会,说道:“先推辞了罢,就说咱们这边新募两千兵丁,也正缺少铠甲,让他们再等等。”

    夏允彝笑道:“看来大人对察哈尔部还是留有戒心啊。”

    赵无忌嗯了一声,说道:“忠诚方面倒是不用质疑,只不过本官尚未物色到合格的蒙古将领,这些铠甲我们尚且缺少,若是误给了哪位庸才,反而白白浪费物资。”

    韩林闻言,说道:“末将看那多隆统领,武艺娴熟,也颇通谋略,似是不错。”

    赵无忌赞许地看了韩林一眼,说道:“多隆是不错,不过还要再看看,明年的战役,他若是表现出色,本官会大用他的。”

    赵无忌等人正在这里说话,忽然听到操场另一侧传来阵阵喝彩之声,赵无忌微微一笑,说道:“又有士卒在炫技了,走,去看看去。”

    这些士卒们,日常的训练完毕后,休息时总有一些士卒喜欢额外加练本领,本事高强的,更是在众人休息之时,在众目睽睽之下,炫耀自己过人的本领,以期引得上官的注意,得到提拔。

    赵无忌知道这些炫技士卒的用意,每每也很是配合,若有闲暇,经常带人前去观看,一旦发现了难得的人才,便会破格提拔重用,或是向慕容先,陈国宝等人推荐任用,于是久而久之,在赵无忌的军中,炫技,逐渐成为了一种风气和习俗,被很多人默认为是快速得到提拔的捷径。

    赵无忌等人来到操场上,围观的士卒们见是上官来到,很自觉地给他们让出一条通路来,众人走上前去,只见一人,弯弓搭箭,正在瞄着远处一个靶子射箭,拉弓姿势,沉稳有力,再看靶子上,红心之中已有十余支箭紧攒之上,赵无忌见了,也不禁赞了一声好。

    那士卒一口气又射了十余支箭,这才放下弓来,面不改色,向周围围观之人微微躬身示意,又惹来一阵喝彩。

    这人随手将弓背在背后,又取了一把长枪,练了一套枪法,只见枪尖如梨花般寒光点点,上下翻飞,枪身不断抖动,时而白蛇吐信,时而蛟龙摆尾,端的是虚虚实实,变化莫测,众人见了,又是一阵叫好之声。

    赵无忌笑吟吟地看着此人表演,心中大慰,回顾左右说道:“未想到今日,又得一猛将。”商敬石,韩林等人看了,也是两眼放光。

    那人枪法越使越快,将大枪护住全身,舞得滴水不漏一般,及到最后,使得性起,忽然单手擎住枪杆,在空中将长枪用力挥舞一圈后,脱手将长枪猛然掷出,正中一百步外的箭靶之上,顿时便在那箭靶上破开一个大洞,穿靶而出。

    赵无忌见了,也不禁悚然动容,暗想:“此人天生神力,看似不次于韩勇。”

    围观众人顿时暴起喝彩,那人略有些腼腆地抱拳做了个罗圈揖,韩林不待赵无忌吩咐,早已上前,将这个士卒带了过来。

    赵无忌远处看着这人身材十分健壮,离近了才发现,此人面容略带稚嫩,脸上稚气未消,看样子也就十五六岁,想起此人的神力,不禁暗自称奇。

    那人见了赵无忌,虽然流露出一丝拘谨,但很快便消失不见,上前不卑不亢地施礼说道:“小人见过赵大人。”

    赵无忌见了,更加喜欢,便说道:“你刚才的箭法和枪法都是不错,不知是哪位高人传授?”

第二百四十七章登庸大将() 
年轻人拱手抱拳施礼说道:“箭法乃是小人自行摸索习得,枪法是小人父亲传授。”

    赵无忌和蔼地笑了笑,说道:“你父亲又是何人?”

    这人恭敬地说道:“小人的父亲,名唤任老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