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120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20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承畴面色阴沉地看着吴炳,说道:“吴炳,你不得朝廷命令,擅自指使赵无忌出兵蒙古,嚣张跋扈,无法无天,本官今日暂且将你打入大牢,并将此事上奏皇上,请皇上定夺,到时自有刑部勘定你的罪责!左右,把他押下去!”

    当即那几名护卫,如狼似虎一般,将吴炳押走,马懋才见吴炳从身边经过,一口痰便吐在了吴炳身上,说道:“老匹夫,自有官法治你!”

    吴炳浑身一震,停了一下,而后才似是没看到马懋才的举动一般,若无其事地低头跟着护卫走了出去,洪承畴看着吴炳的背影,阴沉着脸,不发一言。

    马懋才见状,赔笑对洪承畴说道:“大人,如今赵无忌私自与察哈尔部联姻,罪责已然落实,您看,是不是该派遣下官与左将军将他缉拿归案,治他的罪?”

    洪承畴听了,猛地站起身来,一步一步走到马懋才身前,双眼紧紧盯着他,不发一言。

    马懋才被洪承畴盯得浑身发毛,只得小意赔笑说道:“大,大人,这是何意?”

    洪承畴积攒已久的怒气突然爆发,他怒视马懋才,大声咆哮说道:“马大人,你莫非是傻的不成!我且问你,他若真的与察哈尔部联姻,成了林丹汗的女婿,本官去抓了他,那察哈尔部盛怒之下,必然兴兵来犯,蒙古大军犯境之时,你去迎击他们吗?”

    马懋才见洪承畴突然发怒,顿时被吓得一言不发,竟似真的傻了一般,洪承畴继续怒道:“如今西北匪乱猖獗,尚未平息,本官这里尚嫌兵力过少,剿匪无力,若是察哈尔部又率军入侵,内忧外患,局势必然不可收拾,到时,皇上那边,百姓那里,你去交代吗!”

    马懋才被洪承畴骂的哑口无言,只得呐呐地说道:“可、可是,万一赵无忌没有与察哈尔部联姻呢?”

    洪承畴更加生气,大声吼道:“他既然没有联姻,自然无罪,为何要抓他!他出兵蒙古,不过是受了吴炳指使,错不在他!”

    马懋才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洪承畴哼了一声,用力一甩袖子,转过身去,冷冷地说道:“来人,送客。”

    洪承畴的奏折,经过八百里快马加急,很快便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崇祯皇帝紧盯着面前的三份奏折,摇了摇头,而又叹了口气。

    第一份是赵无忌的请罪折子,说道自己不该妄自进军蒙古,又娶了林丹汗嫡女,协助林丹汗征讨四部,向皇上请罪。

    第二份是吴炳的折子,与赵无忌的折子同时上奏,说道为了避免皇太极一统蒙古,增强实力,吴炳假传命令,指使赵无忌出兵蒙古,吴炳在折子里把一切罪责都揽了过去。

    第三份是三边总督,太子少保洪承畴的折子,内容与前两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洪承畴在折子里说道,及时发现了吴炳的奸谋,已经将其下狱,等待朝廷下旨处分。

    崇祯吩咐一旁的太监,将这三份奏折给殿中的诸位阁老传看,待到他们都看过之后,这才说道:“诸位爱卿,此事,你们怎么看?”

    吏部尚书李长庚出列说道:“葭州知州吴炳,无视国家法度,妄自兴兵蒙古,相助察哈尔部,要知林丹汗前年还曾入侵我大明,劫掠财物,罪行累累,吴炳此举,当属资敌,请皇上严惩。”

    礼部尚书何吾驺也出列说道:“神木知县赵无忌,虽不是主犯,然其迎娶林丹汗嫡女,与敌国通婚,居心叵测,其心当诛,也请皇上严惩。”

    刑部尚书冯英出列说道:“赵无忌乃是受了上官命令出兵,联姻一事,也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再者赵无忌年纪轻轻,人才难得,臣以为,皇上可下旨申斥一番,使其不可再犯。”

    冯英之言,正合崇祯之意,那日张天师虽然说得含含糊糊,却也暗示了赵无忌将来会大有作为,征战四方,稳住汉家江山,是以崇祯也有心保住赵无忌,于是便接着冯英的话,顺势说道:“冯卿所言有理,赵无忌虽然有罪,然朕怜其才华,他又是年纪轻轻,为吴炳所蔽,情有可原,便依冯卿家之意处置罢。”

    听闻崇祯如此安排,一旁的首辅温体仁急忙站出,急道:“皇上,不可,赵无忌既已与察哈尔部联姻,共为一体,神木县乃边陲重镇,万一有朝一日,赵无忌起了谋逆之心,勾结蒙古,可轻易放察哈尔部入境,则我大明西北危矣!”

    崇祯听了,也觉有理,于是便问道:“那老首辅可有何计?”

    温体仁沉吟片刻,说道:“洪大人在折子里,也曾说道,不可对赵无忌轻易下手,以免触怒察哈尔部,兴兵犯我大明边境,既然如此,不如依旧保留赵无忌官职,将其调入京师,任一闲职。”

    崇祯听了,微微点头,说道:“首辅这也是老成谋国之言,那就……”他正要下旨,忽然看见杨嗣昌在下面对着他微微摇头,心中疑惑,于是便说道:“那就暂且再议罢,诸位爱卿且先散去,杨侍郎,你留下。”

    众人走后,崇祯问杨嗣昌道:“刚才首辅之计,甚为稳妥,为何爱卿在下面摇头?”

    杨嗣昌说道:“草原之人,与我大明行事方式大相径庭,如今我大明局势,实乃一片危机,外有后金如狼似虎,内有流贼四处破坏,察哈尔部在草原上素有威望,实力犹存,不可轻视,外交之事,须得慎重从事,不可贸然决定。”

    崇祯听了,也是深以为然,微微点头。

    杨嗣昌继续说道:“臣以为,吴炳,赵无忌两人,皇上可以暂时搁置此事,着锦衣卫查明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再做决定,并且,此事尚有蹊跷之处……”

    崇祯问道:“爱卿所指为何?”

    杨嗣昌缓缓说道:“此事从头分析,以流言而起,这股流言十分蹊跷,短短时间便在山西,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似是有人暗中推动,这才逼得吴炳不得不去寻洪大人,自认其罪,而赵无忌亦不得不上书请罪。”

    崇祯听了,悚然而惊,沉吟半晌,方才说道:“爱卿之意,此乃敌人的离间之计?”

第二百四十二章君臣议事() 
杨嗣昌说道:“正是如此,皇上请想,吴炳命赵无忌,自西北出兵蒙古,此事按常理推测,消息泄露,也应从西北逐渐向京师扩散,自陕西,而山西,最后才到京城。”

    “而奇怪的是,据锦衣卫的报告,消息是先在京师,山西传开,最后才传到西北,这也导致执政西北的洪大人,得知此事,反倒比皇上知道的还晚,其中必有缘故。”

    崇祯频频点头不已:“爱卿分析合情合理,此事十分古怪,必是有人暗中推动此事传播。”

    杨嗣昌说道:“此事很有可能就是后金的离间之计,吴大人派赵无忌出兵蒙古,挫败了皇太极一统草原的图谋,那后金便使了这一招离间之计,意图使我大明自毁良将。”

    崇祯恨恨地一拍桌子,说道:“皇太极当真狡诈多端,竟然使出这等毒辣计谋,企图毁掉朕之良将,若不是爱卿提醒,朕险些就中计了。”

    杨嗣昌喃喃说道:“不过臣还有一些疑惑,赵无忌不过一文官知县,所率兵马不过一队乡勇,战力孱弱,怎么就能帮着察哈尔部逆转形势,自穷途末路之中,连破叛逆四部,东山再起呢?吴炳又怎么知道赵无忌一定会完成交代的任务呢?”

    君臣两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深深的疑惑之意。

    两日后,大朝会上,当秉笔太监用尖细的嗓音喊出“有事上奏,无事退朝。”时,以敢于直言进谏的御史路振飞当即出列,说道:“皇上,臣路振飞,弹劾西北神木知县赵无忌,目无君上,妄自出兵蒙古,协助察哈尔部征伐草原,更是私下与林丹汗嫡女成亲,妄称摄政王,大逆不道,意图谋逆不轨。”

    崇祯听了,不动声色地问道:“路爱卿,赵无忌之事,你是从何而知?”

    路振飞慨然说道:“启禀皇上,延安府知府马懋才乃是下官同年,是他向下官提供的消息。”

    崇祯皇帝打了个哈欠,似是还未睡醒一般,哦了一声后,说道:“马知府的折子,朕已经看过了,道听途说之语,不足为凭罢?”

    路振飞说道:“皇上,如今京师坊间,此事沸沸扬扬,早已传遍大街小巷,早已众人皆知了。”

    崇祯皇帝并不答话,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马知府莫非是与赵无忌有仇不成?不但给朕上了折子,还委托路御史上书弹劾。”

    路振飞急忙说道:“皇上,下官弹劾赵无忌,纯属尽一份言官本分,与马知府无关。”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说道:“你不必多说了,洪承畴也给朕上了折子,其中也谈及马知府举报赵无忌之事,朕只是好奇,蒙古反叛四部乃是皇太极的帮凶,赵无忌帮林丹汗打击皇太极,正间接帮助了我大明,不知为何你们却要和他过不去。”

    吏部尚书李长庚听了,心中一惊,却也不明白自己这女婿为何一定要和赵无忌过不去,只是听皇上这口气,分明不善。

    路振飞强辩道:“臣子本分,当遵守号令行事,无故自作主张,妄自兴兵,不是为臣之道。”

    崇祯冷哼一声,随手拿起一份文书,说道:“你们看看罢,这是察哈尔部额哲汗给朕的国书,今早刚刚送达,额哲汗感恩我大明出兵助战,而今主动献上国书,自命臣属之国,愿为我大明拱卫西北边境,世代友好,永不背盟。”

    说罢,便给一旁的太监使个眼色,那太监便拿起国书,念了下来。

    群臣听了,国书的内容与崇祯所言一般无二,听完之后,温体仁面露喜色,急忙出列说道:“恭喜皇上,有此国书,只要察哈尔部不灭,几十年之内,我大明西北边疆无忧矣!”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片刻之后,笑声一停,厉声说道:“你们这些听话的臣子,真的很好,朕登基这七年,无时无刻不在忧虑中度过,每日不是这里出事,便是那里出事,你们虽然听话,但是又有什么用?只是唯唯诺诺,毫无自己的见解!”

    “相反,吴炳吴知州,主动出击,派赵无忌征战草原,既打击了皇太极,又为朕争取来了察哈尔部这样强力的盟友,而此时,你们又在做什么?你们在攻击朕的功臣,要把他置于死地!想要朕自毁长城!”

    “朕也听说过一句话,‘主辱臣死’,朕每日勤政不休,日日批阅奏折直至深夜,你们可有谁主动想起要为朕分忧?你们可真是好臣子,真听话,有了你们,这大明的每一处地方,朕都不放心,生怕出了什么乱子。”

    “吴炳,赵无忌两人,他们看似不太听话,但是,他们主政的西北,如今却是朕最放心的地方,朕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不必为西北边境而担心。”

    “朕希望你们,都学一学他们二人,做一个让朕放心的臣子,至于那种唯唯诺诺的泥塑木偶,尸位素餐之辈,朕,不需要!”

    “传朕的旨意,马懋才诬陷大明功臣,革去官职,永不录用!吴炳审时度势,及时派遣赵无忌出兵蒙古,劳苦功劳,升任延安府知府!赵无忌以文官之身,率一众乡勇,毅然入蒙参战,重挫后金锐气,又争取来了察哈尔部为我大明盟友,加以击破多铎之功,升任葭州道知州,授阶正五品奉政大夫,其妻叶氏,封五品诰命夫人!”

    崇祯最后环视一眼大殿中的诸臣,眉眼中掩饰不住的轻松,说道:“今日朝会,便到这里罢,退朝。”

    朝会后,在御书房内,崇祯再度召见了兵部侍郎杨嗣昌,见到崇祯后,杨嗣昌当即说道:“皇上,赵无忌虽然有功,但其毕竟已是察哈尔部摄政王,皇上重用他,恐怕不妥。”

    崇祯听了,叹了口气,说道:“爱卿所言极是,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朕其实也是没有办法,若我大明无内忧外患,朕必将其调至京城,放在朕的眼皮底下,将他牢牢盯死,如今匪患不平,又有皇太极屡屡入侵边境,朕既没有粮饷,也没有士卒,去迎接再一场战争了,不管他是何身份,只要能为朕稳住西北边境,便是大功。”

    杨嗣昌听了,也叹了一口气,说道:“皇上圣明,为今之计,也只得如此了。”

    崇祯微微点头,又说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西北边境既已安定,杨爱卿,你说说看,而今是应该与后金决战,还是全力剿灭流贼?”

第二百四十三章初见洪承畴() 
杨嗣昌想了想,说道:“臣以为,皇太极受挫于蒙古,一统草原的计划落空,必不会心甘情愿,明年后金的主要目标应是蒙古,而不是我大明,而今我朝正可趁此良机,集中兵力,一鼓作气,平定流贼匪患,内部平定后,在伺机与皇太极决战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