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11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1章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羡慕之下,赵无忌却是有苦说不出,他自家事自家明白,这具身体的八股文本领似乎没有给他留下来,以他目前的水准,能不能完整地完成一篇八股文还不知道呢。

    虽然李府尹的暗示他也听明白了,但是这份好意他恐怕无福消受了,想到这里,他对着李府尹躬身一礼:“府尊厚爱,赵无忌感恩在怀。”声音竟听不出什么喜悦之情。

    后世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最熟悉你的人,是你的敌人。

    众人都没看出来,周钟看出来了,他对赵无忌获得李府尹的青睐,是妒火万分,但是赵无忌语气中的萧瑟之意,却被周钟捕捉到了。

    不对啊,换了别人得到府尹的如此青睐,还不得欣喜若狂,怎么看他神情,还有点失落呢。

    莫非,他前面一场大病,并未完全痊愈,一身的学识恐怕已经清空了,所以才专注于商业小道。

    周钟想了想,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分析靠谱,眼珠一转,他又站起来说道:“赵贤弟大才,幸得李府尹慧眼相中,何不赋诗一首,也让我等瞻仰瞻仰?”

    赵无忌心想就你幺蛾子多:“抱歉,在下恕不能从命,在我看来,诗词乃是小道,既不能定国,也不能安邦。”

    周钟差点没给气乐了,这口气好大:“这样吧,赵贤弟如果能赋诗一首,得到在场十个人以上的认可,我周钟捐款二十两银子给城外的难民。”

    钱谦益一想这样好啊,不用把难民招到家里来了,当即也说道:“既然周钟这么恳切,赵无忌你便答应他吧,嗯,你若写出好诗,老夫愿捐款一百两银子。”

    各位士绅都是人精,见状也纷纷表示要捐款,李府尹一看坏了,这风向被带跑偏了。

    自赵无忌进来,郡主徐怡的一双美目就一直盯着他看,理也不理旁边献殷勤的小侯爷张元辰,张元辰心里不甚舒服,此刻见周钟为难赵无忌,心里暗爽,于是也做豪爽状:“我捐一百两!”

    赵无忌眉头一皱:“诗文虽然是小道,但是岂可以金钱论之?不如这样,在下赋诗一首,若能压倒这诗会中的诸位,各位也无需给钱,把城外的四千流民统统雇佣了罢。”

    压倒东园诗会的诸位?赵无忌你好大口气!你不知道四大才子中的三位就在此间就坐么?周钟当场说了句好:“好,赵贤弟好豪气,那愚兄就陪你,若你能做到诗会第一,城外的难民,愚兄认领四百人!”

    小侯爷张元辰紧随其后:“算我一个,四百人!”

    钱谦益想,这样也好,今日诗会人才济济,四大才子中的吴梅村,陈子龙都在场,断然不会让他得了第一去,自己不妨做个空头人情:“钱某蒙府尹感召,若赵小弟能做到,城外难民,某也愿收容五百人。”

    眼看士绅首领钱谦益发话,其他的士绅也纷纷表态,很快就把这四千人的难民名额瓜分完毕。

    吴梅村的诗是早就做出来了,四大才子之中,他岁数是最大的,也最是淡泊,他本也无意争这个第一,只是随性而写。

    方以智的诗也做出来了,正在与吴梅村互相点评彼此的诗作,全神贯注之时,两人都未注意场中发生之事。

    陈子龙就不然了,他与冒辟疆虽是好友,竞争也是最为激烈,他心中已有诗词一首,却没有写出来,还在心中反复推敲,务必做到尽善尽美,与冒辟疆争个高下。

    陈圆圆见惯了勾心斗角,周钟的心事,她一看便知,今日她本应是在秦淮诗会那边的,最近冒辟疆频频流连秦淮,对她和董小宛似乎都有爱慕之意。

    陈圆圆今年二十有四,在大明,这已经不小了,正是恨嫁的年纪,冒辟疆才华既好,人长得也帅气,家里又有钱,风流倜傥,正是女孩子喜欢的类型。

    今日陈圆圆故意没有去秦淮诗会,而是应钱谦益之邀,来了这东园诗会,也隐隐有让冒辟疆在自己和董小宛之间二选一的意思。

    没想到冒辟疆最终选择了董小宛,看来自己还是失败了啊,陈圆圆幽幽地想着,看着场中成为焦点的赵无忌,这个少年心地挺好,不过似乎口气太大了,他不知道三大才子都在场吗?

    不过这个少年长相也算俊俏,虽然没有什么锦衣华服,只是一身青衫,人倒也是蛮精神的,李府尹也很看重他,似乎他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呢,嘻嘻。

    魏国公徐文爵当即便唤人取来笔墨,赵无忌铺开纸张,略一思忖,下笔就写。

    周钟站在赵无忌身后,等着看笑话,待到赵无忌写下开头两句,周钟一看之下,如遭雷击,嘴里嘶的一声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的笑容凝固,整个人目瞪狗呆!

第二十一章一代神作() 
赵无忌下笔如飞,片刻之后,诗作已经写完,他签下落款,吹了吹墨,这才转身,对着李府尹作了个揖:“诗作已成,学生尚有事情在身,暂且先告辞了。”说罢,又对众人团团作了个揖,便告辞下楼了。

    钱谦益便说道:“宗子兄,你来读一下罢。”于是便有人取了赵无忌的诗作,送到张岱面前。

    张岱拿起诗作,念了起来:“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两句一出,满座俱惊!

    陈子龙推敲了许久,诗作终于定稿,于是伸出手去拿笔,准备把诗作写下来,手刚伸出去,便听到张岱念了两句诗,唰地就把手缩回来了,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有把诗先写出来,心里只是想:诗会有高人啊,刚才那两句诗太吓人了。

    柳如是年龄最小,心里默念着这两句诗,眼前浮现出一幅春江向大海流去,海上升明月的美丽画面,一时间也痴了,嘴里不由得说道:“好诗啊好诗!”

    钱谦益到底是文坛泰斗,气度宽宏,笑着说道:“如是姑娘说的对,确实是好诗,宗子,你继续念下去吧。”张岱点了点头,继续念了下去。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首诗念罢,全场沉默,一时无人说话。

    吴梅村首先发言:“果然好诗,此诗可做诗会第一。”

    钱谦益也说道:“此诗意境优美深远,空灵迷茫,真乃神作也。”说罢站起身来,对着李府尹躬身施礼:“钱某说到做到,明日便使人前去收容难民四百名。”

    钱谦益一表态,各位士绅也纷纷跟进,表示要履行承诺,收容难民。

    张岱也说道:“此诗以月为主题,以江为场景,境界深沉寥廓,恐怕以后数百年间,也再难以出现如此神作了。”

    冒辟疆坐在秦淮河上一艘巨大精美的画舫之中,欣赏着美丽歌姬的表演,偶尔看一眼不远处的美丽的董小宛,心里却挂念着东园诗会那边的消息。他对董小宛一见倾心,这次为了她,没有去参加东园诗会,而是来到了秦淮河上,就是为了给董小宛捧场。

    冒辟疆出身于仕宦之家,容貌俊美,风流倜傥,年少气盛,顾盼自雄,文坛泰斗董其昌曾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说他才华横溢。

    来之前,他花了几个月写了几首诗,带了过来,在他想来,方以智,吴梅村水平和他相差无几,但是应该没有他准备的充分,只有陈子龙被他看作劲敌。但是今天他带来的这几首诗,他有信心和陈子龙一较高低,讨得美人欢心。

    忽然,他的好友陈贞慧匆匆而来,边走边喊道:“辟疆,东园出消息了。”

    “哦?可是陈子龙有新作问世?”

    “不是,东园那边诗会的第一已经定下来了。”

    “啊?”冒辟疆惊讶异常,往年诗会都是到晚上才能确定第一归属的,难道今年陈子龙又出了什么佳作不成?不禁心中隐隐有种不妙的预感。“陈子龙又写了什么好诗?”

    “不是和你说了,不是陈子龙。”“哦,那难道是吴梅村?”“也不是,诗在这里,你自己看罢。”

    说着陈贞慧递过来一张纸,冒辟疆接过来,看了一眼,赵无忌?没听说过,又是何方神圣?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一首诗看罢,冒辟疆心中渐冷,今天的焦点,注定不会是他了,不知道这赵无忌又是何方神圣,这首诗,写得太好了。

    陈圆圆美目流盼,心想,自己倒是看走眼了,这小秀才的才学实在惊人,三大才子在场,都压不住他,若是他尚未婚娶,倒是个可以托付的良偶呢。

    徐怡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张元辰,又看了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周钟。心里对赵无忌的兴趣越来越大了。。这还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呢。

    她伸出手去,摸着那块赠品肥皂,手感柔软圆润,既然是他的作品,想必也不是凡品,等会回家,或许该和管家徐叔再商议一下了,这肥皂的制作方法,似乎也可以买过来……

    两天后,紫禁城内,御书房中,批阅了一天奏章的崇祯皇帝,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起身走了两步,揉了揉有点发胀的双眼,头也不回地说道:“王大伴,最近可有什么新闻吗?”

    自他执政以来,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他已经习惯了坏消息,对坏消息的反应,也麻木了。

    太监王承恩的声音响起:“启禀皇上,锦衣卫从从南京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情报,倒是有个有趣的事情。”

    “哦,有趣的事情?”崇祯来了兴趣,“且说来听听。”

    “在魏国公的别业,东园诗会中,府尹李诚德成功地说服了众多士绅,让他们把城外的四千多名流民统统收容起来。。”

    “哦,想不到李诚德倒是个干才。现在这样能替朕分忧的大臣不多了。”

    “但是最大的功劳,应该归于在场的一位十七岁的秀才。”

    “哦,何出此言?”

    “这少年秀才,曾收容了四百多名难民,诗会当天,李府尹借夸赞这位秀才之机,希望南京士绅效仿,把城外的四千难民也给收容了。”

    “各位士绅纷纷推脱,这时在场有一人邀这秀才写诗,秀才便与他们打个赌,若是能写出一首压制全场的诗,在场众人须得把城外四千难民收容了。”

    “哦?难道这秀才居然压制全场了吗?莫非江南四大才子都不在场?”

    “非也,据锦衣卫禀报,当时江南四大才子除了冒辟疆外,其余三人都在场。”

    “啊?那岂不是他一人就力压三大才子?”

    “这首诗非常厉害,四大才子的吴梅村自愧不如,陈子龙没有作诗,钱谦益称这首诗是神作,张岱说这首诗恐怕以后几百年都不会被超越。”

    “哦?这秀才的才学如此惊人?大伴,你且把这首诗给朕读一下。”

    王承恩将春江花月夜给崇祯读了一遍,崇祯听后,说道:“果然好诗,才气纵横,是个人才,他如今是个秀才么……明年乡试,他若能高中,朕必给他一个大好前程。”

    “皇上圣明。”

    (震惊!唐代的诗为何会在明朝被抄袭?少年神童涉嫌剽窃为何未被揭穿?背后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请读者老爷们前往第22章观看。)

第二十二章有人蹭热度()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唐朝是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候,名家名作辈出,璨若星河。

    春江花月夜的原作者张若虚,在赵无忌那个时空的历史上,只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一首。

    但是春江花月夜在诗坛的地位,素有‘孤篇盖全唐’的说法,就是说张若虚这首诗,压制住了唐朝所有的诗歌。

    后世诗人闻一多,也称这首诗是‘诗中的诗,诗中的巅峰。’

    不知道为什么,赵无忌穿越而来的这个时空的历史上,并没有张若虚,而这首绝世名篇,也没有现世。

    所以赵无忌就让这首绝世名篇出世了。

    赵无忌之所以抛出这么一颗重磅炸弹下来,是有他的考虑的。

    第一他同情难民;

    第二他目前事业草创,急需扬名以招揽人才;

    第三他的名气大了,对产品的销售也是一种变相的宣传。

    春江花月夜这枚重磅炸弹,不但把南京城里的文人骚客震的晕乎乎的,也震惊了南京城的普通老百姓。

    两位文坛泰斗钱谦益,张岱给这首诗的评价是‘神作’,是‘几百年内之内也难以出现的神作’。

    两位大佬的高度评价,犹如给春江花月夜本已璀璨的光芒之上,又增添了几圈光环,这光环是如此耀眼,晃得所有的人眼花缭乱,仿佛看到一轮巨星正在冉冉升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