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77章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77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营级以上单位就可以独立作战了,连是组成营、团的基本单位,一个营或者团可以打散成数个连,还可以根据形势重新组合。至于班、排的建制,是为了将命令更好地传达到每一个士兵,在危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班、排长掌控军队不会溃散。”

    “另外,连队的设置必须包括专业的炮兵连,按照口径的区别,炮兵连分为山地榴炮兵连和野战炮兵连;营级以上单位还得设警卫连。”梁小明补充道,“还有海军,虽然没有团营连等建制,但是舰长、大副、水手长、炮长等常规职务还是要设立。”

    刘烨同意了梁小明的全部提议,最终琼州营的编制为:

    陆军一个班10人,设正副班长各一名;一个排50人,设正副排长各一名;一个标准连2个排,共100人,设正副连长各一名,山地炮兵连配备10门山地炮(12磅山地榴弹炮),野战炮兵连配备6门野战炮(m1857型拿破仑炮);一个标准营10个连,共1000人,包括一个山地炮兵连,9个标准连(其中一个连为警卫连),设正副营长各一名;团设正副团长一名,由三个营组成,共3000人,其中一个营为团直属营,含野战炮兵连,另外两个营为标准营;战时可以根据需要,组建加强连、加强营、加强团。海军则每舰设立舰长、大副、水手长、炮长各一人。

    “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刘烨思索着,“对了,我看欧美战争片都是一口一个上校、中士什么的,得把军衔也一并定下来吧?我可不希望我的军队里弄些什么忠勇校尉、武骑尉之类的品阶。”

    “这个很简单,按照国际惯例,分为军官和士官两种,尉官以上为军官,士兵的上升途径为士官。”

    两人讨论一番,最终确定军衔:士兵分为列兵、二等兵、一等兵,资历足够或者立战功就升士官,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军官最低为少尉,然后是中尉和上尉;校官就是少校、中校、上校。往上还可以设置少将、中将、上将,不过目前没有师旅以上的编制,将官的军衔暂时就空着。

    把军队编制和军衔定下来之后,刘烨想起了早就想和梁小明商量的问题:“现在打战全靠装备比敌人先进,胜仗是打了几个,可是缺陷还是很多。”

    他例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在击败府城卫所军时,石英虽然作战勇猛,但是在取得优势时是否继续攻击犹豫不决,还要看刘烨的指示,这样很容易贻误战机。

    梁小明听完,回答道:“没有人是天生的将军,石英原本只是个猎户,在李家村也只是个盐丁,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说到战场应变和决断,那得靠更多的战斗经验来弥补,如果说能做些什么的话,就是开设军校了,传授基本的战斗知识,培养职业军官,避免出现低级失误——不过现在条件不够完善,我建议可以先考虑开设军官培训班过渡一下。至于士兵缺乏基层军官指挥,配备班长、连长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最好弄本步兵操典之类的册子,把武器操作和保养、突发情况的处置等事项写进册子,让士兵背熟,遇事才不会惊慌失措。”

    “这些法子不错。不过军官培训班谁来上课?步兵操典谁来编?”

    梁小明摆手道:“你别指望我,我也是门外汉,顶多比这个时空的人多些见识。不过我们好歹也打过几仗了,对这个时空的对手有了一定了解,根据我们自己的装备和训练特点,弄一些针对性的东西出来还是没问题,以后随着战争经验的增加,再慢慢往里面添加内容吧。”刘烨摊开双手:“也只好这样了,饭一口一口吃吧。”

    说到培养职业军官,刘烨想起了去年设计的军服,他问道:“咱们弄出了改良版的鸳鸯袄,还没量产配给部队吧?”

    梁小明回答:“不仅仅是军服,藤甲也做出了样版,可是你一去山东,就都搁置了。这一去就是小半年,等你回来没多久又碰上打仗,所以一直没有列装。”

    “既然要办军官培训班,那就把军服的问题一并解决了吧?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军官要与士兵进行明显的区分。”

    梁小明赞同道:“这个是必须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必须让士兵有进步的动力,除了完善的晋升机制,这门面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近代军队的四大标志:独立的炮兵、专业的军官、绝对的纪律、线列战术,哪一样都不能少。”

    “还有这说法?还好这四样,除了军官这块,我们都初具雏形了。那咱们顺便把军官的军服探讨一下吧。”

    梁小明想了想:“除了款式设计有所区分,肩章或者胸章等徽章可以做做文章。”

    “恩,这也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图案你来设计如何?”刘烨试探道。

    梁小明抗议道:“这个怎么也让我做,应该是你做,你是大当家。”

    “好吧,我们一起设计。不过关于肩章我有个建议,士兵和军官的肩章颜色要有区别。另外,士兵用绑腿,军官用皮靴。”

    梁小明考虑了一下:“这个可以有,能凸显军官和士兵的区别。不过皮靴这种专业活你得找专业的人,我可不会。你得从府城甚至广州找工匠鞣制。”

第143章 建制() 
“没问题。改天我们一起去趟广州吧。”

    “你不怕广州官府对你下黑手?”

    刘烨笑道:“我都招安了,是朝廷的人了。就算新总督要下黑手,他也得考虑好不容易招抚的‘博辅海贼’会不会再反。不过,出于万全的考虑,到时还是低调点入城吧。”

    说到肩章等图案,梁小明图省事,提议道:“干脆照搬后世的解放军的吧。”

    “借鉴一下吧,照搬太无耻了一点吧。”刘烨呵呵笑道。

    在两人的讨论下,确定了肩章等图案:士兵的肩章为红底金边,军官的肩章为黑底金边,图案都是金色。列兵的肩章下部一道折杠,二等兵为两道折杠,一等兵为三道折杠;下士为中间一颗五角星外侧一道折杠,中士一颗星两道折杠,上士一颗星三道折杠;尉官以上为肩章,少尉一道横杠中间一颗星,中尉一杠两星,上尉一杠三星;少校两道横杠中间一颗星,中校两杠两星,上校两杠三星。

    按梁小明的设想,很长的时间内都不会设置师旅以上的编制,与职务对应的军衔也就到上校为止了,不过考虑到军衔的荣誉性质,为了给将来封赏留下上升空间,还是把将官的肩章一并设计出来了,山寨了后世解放军的橄榄枝加五角星的图案,仅仅把橄榄枝改为祥云图案。

    “陆军搞定了,还有海军呢?”

    梁小明一拍头,“差点忘了!海军就沿用陆军的制式吧,不过衣服颜色改成白色,袖口缀以蓝边。”

    刘烨点头道:“军服和徽章都设计出来了,帽子呢?或者说头盔怎么定型?”

    梁小明道:“得看是直接用布帽还是用钢盔。”

    “你先告诉我两种材质帽子的优劣,我才能判断。”

    “钢盔的优缺点都很明显,防护能力远强于帽子,冷兵器时代可以防弓箭的射击或者刀剑的劈砍,火器时代能够防弹片,缺点是制造的难度和成本也远远高于布帽。布帽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而且制造简单——你拉来几个裁缝就能开工。”

    刘烨仔细想了想,问道:“现在的工艺能造钢盔吗?成本如何?”

    “有点麻烦。我们现在能够大规模冶炼的只有碳素钢,而且是低碳钢。如果直接用低碳钢作材料,制造钢盔的工艺倒是相对简单一些,硬度却不太够,或许能够抵挡轻箭,但是面对后金的重箭和肉搏兵器时,就算没被打穿,产生的变形也会对士兵造成不小的伤害。这样的盔甲效果不佳。”

    刘烨被梁小明科普过碳素钢的知识,知道低碳钢俗称软钢,优点是塑性和韧性较好,用来卷制枪管是不错的材料,但是缺点就是强度和硬度较低,因为使用的是黑火药,射时膛压较低,这种材质制造燧枪没有问题,但是用来抵挡后金兵的近战劈砍砸显然不合格。

    “其实沿用刺刀的制作工艺也是一个办法,经过渗碳处理后,外表为硬度和强度都不错的高碳钢,内芯还是韧性较好的低碳钢。不过这样做的难度显而易见:钢盔的形状比三棱长条形状的枪刺复杂得多,曲面结构很难均匀进行渗碳处理。做一两个展示品还成,想大规模地量产难度不是一丁半点。”梁小明摊手说道。

    刘烨起身来回踱步,梁小明说的困难显然很难克服,钢盔要么大批量装备部队,要么就干脆放弃,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题目。

    他停下脚不如回过头来想一想头盔的实用价值。面对孱弱的明军,我们的士兵戴上头盔除了增加头和脖子的负担之外没有多少价值;面对后金的冷兵器部队,头盔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弓箭的伤害——我记得蒙古人射箭是抛射,女真人也差不多吧?”

    梁小明点点头:“除了近距离用重箭是平射,中远距离一般是抛射覆盖杀伤,尤其是我们这样的火器步兵阵,遭受更多的是远距离抛射。”

    刘烨分析道:“近距离肉搏的话,我觉得头盔很难抵挡后金士兵钝器攻击造成的伤害,哪怕你是硬度足够的高碳钢,大棒子砸下来照样脑震荡。而且我们有火器优势,更多的是远程攻击,非到不得已,不会选择肉搏战,所以,不妨忽略近距离肉搏的因素,只考虑轻箭抛射的伤害。”

    “你是说,放弃高强度高硬度的头盔,退而求其次?”梁小明若有所思。。。

    “反正无法彻底防御近身攻击,不如就只防弓箭好了。”刘烨继续踱步:“头盔的弧度可以弹开弓箭,只要不受致命伤,士兵生还的几率也大些。”

    “就算用低碳钢做头盔,难度也不小,打造一体式的钢头盔显然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而用铆钉拼接的话,防护能力肯定不如一体式的。”

    “既然钢盔制造难度大,为什么不用铁盔呢?我记得你说过,枪管用卷制的方法,就可以用低碳钢作材质,而大炮没法用这样的方法,只能铸造,为了寻找合适的炼焦煤得到灰口铁,我差点连小命都搭上了。铁盔用铸造的方法,不就和大炮一样,是一体式的吗?”

    “铁盔?”梁小明摸了摸脑勺。他想了想,告诉刘烨:“铸铁的硬度不错。不过铁的机械性能终究比不上钢,哪怕是灰口铸铁,也没法做的很薄,这样做出来的头盔很笨重——士兵们戴着走路都成问题,别说打仗了——所以古代的铁盔都是用锻打的铁片铆接的。铸铁更适合铸炮,而不是铸头盔。”

    “那还是算了。”刘烨一听连连摇头,“既然低碳钢造价想对便宜,技术难度也低,那就用低碳钢。硬度可能差点意思,但至少有柔韧度好的优点,锻打起来也容易。”

    梁小明点点头:“说的也是,铁盔还是不考虑了。这样,一体式的钢盔我们做不了,还是用铆接的方法做钢盔,尽量想办法减少钢板的数量,控制在两到三块钢板左右,正前方的钢板尽量做宽一点,保护正面不受箭矢伤害。这样至少比一体式铸铁盔能做得更轻薄,比拼接式铁盔防护力更高。”

    “也只能这样了,头上有顶钢帽子,总比没有强。这个你慢慢弄没事,反正我们目前不需要,短时间内我们是不会与后金接触的。”

    刘烨结束了钢盔的话题,伸手蘸了些茶水,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平顶帽的图案,对梁小明说道:“钢盔只是一种强化装备,日常使用可以用布帽,我觉得平顶帽不错,比什么三角帽或者船型帽要好一些。”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的军队就没用过船型帽,三角帽也就17、18世纪的欧洲用过,平顶帽很中庸,是个不错的选择。”梁小明端详了一番,赞同了他的观点。“而且这种平顶帽和作训服差不多,和某些特种部队的帽子也有点像,很耐看,比奔尼帽好看一些。”

    “奔尼帽?”

    “奔尼帽是特种部队的标配之一,尤其是丛林作战。简单来说,就是这种平顶帽的帽沿由前端一片变成一整圈,奔尼这个词就是英语圆边的音译。”

    “那种圆边帽啊?电视中常看到,不过不喜欢,哈哈。”

    “行,你是老板,你说了算,平顶帽就平顶帽。不过帽子上得有个徽章或者标识,光秃秃的不好看。”

    “其实弄个五角星挺省事的,不过这样一来就完全成了了。不如这样,就用个圆形,中间一个南字,和肩章一样,红底金边金字。”

    梁小明脑中想象了一下,好像还不错,点点头道:“中间一个南字乍一看还像是一种徽章的图案,挺像那么回事的。”

    “军服定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