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兵王传说 >

第162章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62章

小说: 抗日之兵王传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能不让我们美国人去流血牺牲,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完全可以武装中国,我们可以与蒋委员长好好的谈一谈军援的事情了。”

    “总统先生,我已经通过史迪威与蒋委员长谈过了几次,史迪威对蒋委员长的印像很不好,他向我提出,要将军援交给真正与日本人战斗的军队,比如中国远征军,比如八路军和新四军,而不是把军援浪费在躲在后方的那些军队上。”哈里说道。

    “史迪威的想法虽然有些道理,但却是不可行的,我们怎么能用美国的军援去援助非政府组织的军队呢?这样的话,蒋委员长必然是不同意的,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只能更糟,我们的军援,要用在能代表中国的政府的军队上。”

    “嗯,中国的战场上,国民党政权还是实力最强的,所以,我们的军援要直接到达他们的手中。”罗斯福说道。

    “是的,不过中国的蒋委员长最近对抗战却有些消极,中国国内的形势很平静,中日双方都没有发起大的战役,只有中国派出了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很好,你去告诉蒋委员长,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三十个师的装备,但前提是,这些师的装备必须用在抗日的战场上,我可不想蒋委员长拿着我们的装备不去打日本人,反而去打八路军。”罗斯福说道。

    “这倒是个难题,总统先生,我已经让人和蒋委员长接触过了,蒋委员长的目标是八十个师的美械装备。”

    “八十个师?老天,那足以武装一百万人了,蒋委员长这是在进行讹诈!”罗斯福寒声说道。

    “谁说不是呢?可是,我们现在需要中国牵制日本人,所以,只能接受他的讹诈。”

    “哈里,这是不可能的,我知道,中国有很多的军阀,你可以尝试和他们联系,如果他们愿意接受美援与日本人作战,那么,我们就可以武装他们,以免遭受蒋委员长的讹诈。”

    “好吧,我这就去联系,只是,那个李学坤怎么办?我们需不需要跟他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机会将他的部队武装起来,与日本人直接交锋。”哈里说道。

    “这个,先看看再说吧,如果李学坤展现出了应有的实力,那么,我倒是不介意与他接触一下,说到底,他与美国有着巨大的利益关系,我们民主党的连任,还是需要洛克菲勒集团支持的。”

    “好吧,那我们就先观察一下再说。”哈里点了点头。

    仁安羌战役,让英美等国重新审视了中*队的力量,美国也开始密切关注起李学坤来,李学坤,第一次进入了罗斯福的视野之中。

二百五十章 大不了一死() 
此时的曼德勒,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原因很简单,西部的英军被日军击溃了,与其说是击溃,还不如说是英军直接逃走,现在的英军,一点战斗的心思都没有,只是在想着,什么时候能逃到印度,这就让曼德勒会战的计划犹如一张纸上的大饼,没有半点的真实性。

    最后,不过是一场虚无罢了。

    在得知英军溃逃之后,杜聿明不由仰仰天长叹,看来,自己是无力回天了,只能靠着中*队与日军硬碰了。

    然而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消息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突然出现在了中国远征军的后方,他们迅速击溃了滇军第六军,滇军第六军无奈,只好撤退回了国内,如此一来,第五军的背后门户大开,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之中。

    而就在这时,日军的第十八师团突然出现在了腊戍,这个远征军最重要的补给基地,经一天激战,第十八师团攻占了腊戍,中国远征军,完全陷入了日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曼德勒会战彻底破产,而且,中国远征军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

    英军人早已离开了曼德勒,退往印度去了,中国远征军该何去何从呢?

    城外,传来了一阵阵的枪声,杜聿明知道,那是廖耀湘在围剿缅甸独立军。

    这些该死的缅甸土著,将日军视为解放者,拼命与中英军队作对,甚至成立了缅甸独立军,廖耀湘已经围剿了几次,然而,缅甸独立军却从四个营发展到了三个团外加一个支队,他们到处找中*队的麻烦,看来,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在这里并不得民心。

    杜聿明知道,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条是撤退,一条是反攻腊戍,如果在短时间内拿下腊戍,那么一切尚有可为,如果拿不下腊戍,那就只有撤离缅甸了。

    想到这儿,杜聿明立即命令,全军挥师北上,不惜一切代价攻打腊戍。

    此时的李学坤,正在曼德勒城内的兵营里,不得不说,从缅甸华侨里招收兵员这一招儿真的很有效果,只不过几天时间,李学坤的二百师就招收到了两千人,由于缅甸华侨普遍素质较高,所以,这些人只要稍加店练,就可以驾驶战车,到时,二百师就会实力大增。

    不过李学坤也知道,现在缅甸的情况很是不妙,日本人快占领腊戍了吧,只要日本人一占领腊戍,那么,中英大溃退的形势将不可避免。到了那时,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是跟着杜聿明去翻野人山,还是跟着孙立仁和廖耀湘退到印度呢?

    从内心来讲,李学坤两条道路都不想选择,在他看来,不论选择哪一条道路,都是失败,翻越野人山将会损失惨重,而去印度将会寄人篱下。

    李学坤前思后想,这两条路他都不想走,他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那就是,在缅甸与日军血战到底!

    只是这只是一个想法,具体怎么实施,李学坤心中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还需要好好的考虑。

    不过李学坤也留了一手儿,那就是,他在腊戍失守前,已抢先将原二百师的武器装备全运到了曼德勒,这其中包括五十辆坦克和七十辆装甲车,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足够李学坤装备一个装甲团的了。

    李学坤不由暗自庆幸,还好,自己的动作够快,把这些坦克和装甲车都弄了出来,如此一来,如果加上之前从英国佬手里弄来的装甲车和坦克,自己手里,就有一百多辆坦克,如果加上装甲车,已经接近三百辆战车了,这完全是一个加强的装甲团啊,再加上那个150毫米的重炮营,三百多辆福特红头卡车,自己完全是一个机械化师的架子。

    有了这个机械化师,自己完全可以与日本人拼一拼,总比沈回国内或是逃往印度好,不过,自己的兵力并不充足,如果能说服新三十八师的孙立仁与新二十二师的廖耀湘一同行动,那么,将有力量与日军决一战死,否则,力量还是太过单薄了一点儿。

    腊戍失守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命令第六军全力反攻腊戍,可是此时的第六军,早已在退往国内的途中,又怎么可能回来找日本人作战呢?所以,反攻,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不过,接到反攻的命令后,杜聿明还是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这次作战会议,包括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新九十三师和新九十六师,杜聿明在会议上讲明了作战任务,那就是,夺回密支那和八莫,最后夺回腊戍,依托缅北,准备反攻。

    李学坤不由一皱眉头,这明显是一项纸上谈兵的计划,日本人是那么好打的?真要那么好打,抗日战争也不会打八年之久,腊戍的一个师也不会只抵抗了一天就被击溃。

    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如二百师一样英勇善战。

    就在这时,滇军第六军撤回云南的消息传来,杜聿明如同晴天霹雳,他知道,反攻计划是不可能实现了,现在,远征军只有撤退一途了,到底怎么撤退呢?

    孙立仁与杜聿明产生了分歧。

    以杜聿明的意思,是从野人山翻过去,回到中国去,而孙立仁的态度要务实的多,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从野人山回国,最终只能损失惨重,因为,远征军不具备支持他们走过野人山的物质保障,现在,只有退到印度,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而且,英国人已经退到印度去了,史迪威参谋长和罗卓英司令也已下令,让他们退到印度去,所以,孙立仁坚持己见,要退到印度,直接在会上与杜聿明顶了起来。

    说起来,孙立仁与杜聿明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孙立仁属于六十六军,而杜聿明属于第五军,两个人的军衔都是中将,所以,杜聿明并不能对孙立仁直接下达命令。

    现在,杜聿明命令孙立仁断后,在孙立仁看来,这是杜聿明为了保全第五军而排除异己的作法,刻意牺牲新三十八师,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两个人立即激烈的争吵了起来。

    这个断后,是个九死一生的活儿,孙立仁自然是不想干的,李学坤思考了片刻,看来,历史的悲剧不可避免,杜聿明是执意要翻越野人山了,自己已无法阻止他,那么,如果想改变些什么,自己只有留下来,做最后的努力。

    想到这儿,李学坤站了起来,口中说道:“还是我们二百师断后吧。”

    “你?”杜聿明诧异的看了李学坤一眼,眼神之中有些感动,他当然知道,断后意味着什么。

    “既然如此,那么我将上报委员长撤退的序列,二百师最后断后。”杜聿明动容的说道,眼眸之中闪过感激之色,李学坤这是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廖耀湘与李学坤的关系还算可以,他也很是感动,口中说道:“学坤老弟,这次,让你受累了,你要多加小心啊。”

    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廖师长,你放心,我们二百师,必然掩护大部队安全撤退,大不了一死而已。”

    李学坤的话让现场的气氛凝重了起来,是啊,大不了一死而已,李学坤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多少将军无地自容。

    杜聿明很是感动,口中说道:“学坤,有困难尽管提,我一定会力支持你。”

    李学坤淡淡一笑,口中说道:“武器弹药我就不要了,太保贵,你们一路突围,没有补给,所以,我一颗子弹,一颗米都不要你的,但我要人,我的二百师现在缺的就是人,特别是有战斗经验,会开车的士兵。”

二百五十一章 让鬼子尝尝重炮的味道() 
杜聿明二话不说,直接从新二十二师和九十六师抽调了四百名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三百名战车操作手归李学坤指挥。

    反正其它两个师的战车已在腊戍全部损失了,这些战车操作手也没有了用武之地,给李学坤正好,人尽其用了。

    李学坤也很是高兴,二百团原有一千多名老兵,虽然补充了两千新兵,但是会操控战车的人却没有,老兵也很是缺少,有了这批人的加入,二百师的两个坦克营,三个装甲营就可以建立起来,战斗力将大大提升。

    杜聿明第一时间将撤退的计划上报给了军委会,他本以为,李学坤是蒋委员长看重之人,蒋委员长应该不会同意他去冒险断后,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蒋委员长却很快给杜聿明回了电,同意了他的作战计划与撤退序列。

    杜聿明心中不由一动,暗想蒋委员长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会同意李学坤冒这么大的危险呢?

    杜聿明不明白,但即然上峰已做了批示,事情也就算定了下来,不能再改动了。

    大军源源开拔,向着北方如潮水般的撤退,回想三个月前,他们初到缅甸,是那么的意气风发,而现在,他们的心里,却只剩下了撤退二字了。

    李学坤心中很是感慨,自己提醒过杜聿明,让他小心八莫和密支那,然而杜聿明却充耳不闻。

    其实,与穿越野人山相比,去印度是一个更好的选拔,最起码不会有大的损失,然而,杜聿明是不会同意的,蒋委员长也是不会同意的,在他们看来,面子很重要,中国虽然败了,但绝对不会托庇于他人,这是民族精神问题,这是大国之魂!

    远征军的大部队已经撤退,而李学坤的部队并没有停留在原地,他们的卡车拉起了所有得自梅苗的大部分物资,包括粮食与弹药等等,至于余下的物资,他统统交给了杜聿明。

    这对杜聿明是一个惊喜,杜聿明正愁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撑第五军翻过野人山,现在有了这几千吨的物资,杜聿明知道,第五军有救了。

    不提杜聿明对李学坤的感动,李学坤的特战大队,将曼德勒向北通行的公路布成了一个巨大的雷场。

    到处是地雷与诡雷,前后长达一公里,宽度占据整个公路,这几乎用光了李学坤部三分之一的手雷和所有的地雷。

    李学坤相信,日军如果硬闯这片雷场,必然会遭到惨重的损失,而如果不从这片雷场经过,他们又无法追上远征军,如果日军排雷,等他们排完了雷,相信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