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兵王传说 >

第131章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31章

小说: 抗日之兵王传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了!

    我们胜利了!

    凤阳打下来了!

    骑兵营与特战大队的士兵兴奋的高呼,自一九三八年起,凤阳就处于日军的控制之下,李学坤打了两次,不过却也是无功而返,而今天,凤阳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

    打下了凤阳,下一个目标,就是蚌埠了,如果真的打下了蚌埠,那将是一场振奋国人的一场大胜,李学坤在积极的做着准备。

    此时,正在扫荡肥东的日军第103山下梅二旅团得到凤阳失守的情况后不由大吃一惊,山下梅二知道,蚌埠屯积着日军大量的战略物资,自己必须马上撤兵,否则,蚌埠不保,那自己这个旅团长也就快当到头儿了。

    山下梅二立即集合所有能集合的力量,自己亲自带队,火速向蚌埠增援。

    定远,位于滁洲的西北,原由桂系所控制,然而自山下梅二的大扫汇之后,定远,落到了日军的手中。

    此时,山下梅二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兵力回师蚌埠,而定远,只留下了一个中队的的守军,大约有二百多人,另外配上了一个伪军营,这就是定远全部的兵力。

    定远是战略重地,一直以来,新四军都适图向这里发展,可是都没有成功,而桂系虽占有定远,但是实力不强,让定远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

    定远城外,一队身着黑衣,背着突击步枪的汉子悄悄的溜到了城下。

    用力向上一抛,几根飞爪抓到了城墙之上,随后,几条人影飞速向着城头之上攀爬。

    城头之上,一个鬼子兵端着三八式步枪走来走去,他叫中村俊明,来自日本仙台,今年才只有十八岁,几个月前,在国内狂热的从军气氛之下,中村俊明参军来到了中国。

    一来到中国,中村俊明的心仿佛跌到了谷底,原来,从军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在中国,他看到的不是鲜花与笑脸,而是一张张仇恨的脸庞,那一刻,中村俊明知道,自己上了当。

    可是,现在已容不得自己后悔了,自己必须坚持下去,回到日本,回到自己的故乡。

第一百九十八章 横扫皖东() 
就在这时,中村俊明看到前面仿佛有一个黑影在动。

    “谁!”中村俊明凝视向前望去,然而,一把冰冷的匕首下一刻已抵在了他的脖颈之上,轻轻一划,一股鲜血喷涌而出,中村俊明只觉眼前一黑,这个世界离他远去了。

    “再见了,妈妈”中村俊明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之中。

    一声口哨从城头响起,随后,一队身着黑色劲将的汉子来到了定远城的城门口。

    咯吱咯吱

    定远城的大门被打开了,随后,早已等候在城门口的特战队员如旋风一般杀进了城中,直扑日军与伪军的军营。

    由于一枪不发,守城的日伪军根本没有丝毫的防备,绝大多数日军在睡梦中被突击步枪点名,而对于伪军,这些人还是留了情,将伪军全部俘虏,缴械解散了事。

    定远沦陷之后,李学坤部又攻占了空虚,几乎无人把握的肥东等县,至此,整个皖东,大部分已在李学坤的掌握之中。

    至于攻占蚌埠,那不过是李学坤虚晃一枪,目的就是调虎离山,不如此,定远与肥东自己又如何才能光复呢?

    当103山下梅二旅团狼狈不堪的回到蚌埠之后,立即开始加固城防,然而,随后他就得到了消息,肥东和定远被李学坤的铁血抗日军占领了。

    山下梅二仰天长叹,自己辛苦一番,最后还是为李学坤做了嫁衣,时也,运也!

    立煌,当李品仙得知李学坤占了肥东和定远、凤阳之后,眉头一皱说道:“凤阳倒也算了,原是日本人的地盘,不过定远和肥东原来为可是我们的地盘,向李学坤发电,我部将即刻接收肥东和定远。”

    李学坤很快接到了李品仙的电报,他冷冷一哼说道:“肥东和定远是我们打下来的,他李品仙失地有责,竟然来好意思管我们来要地盘儿?”

    “司令,李品仙到底是安徽省主席,他要是想要回肥东和定远,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刘向辉说道。

    “吃到嘴里的肉哪有吐出来的。”李学坤微微一笑。

    “那我们总得想个借口才好。”

    “让定远和肥东的老百姓写联名状,控告桂系在肥东和定远*堕落,让士兵不让桂系的军队入城,我就不信,双管齐下,他李品仙还能把我怎么样!”李学坤寒声说道。

    “可是司令,这样一来,我们就与李品仙闹掰了。”

    “掰就掰吧,他李品仙想要和我翻脸,也要看看自己的实力,就算他桂系把第七军派来,又能怎么样?”李学坤轻蔑的一笑说道。

    “呵呵,也是这么回事,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他李品仙还真拿我们没有办法,更何况,这几个县是我们从鬼子手里夺下来的,又不是从他李品仙手里抢的。”刘向辉说道。

    “好,就这么办吧,反正吃到嘴里的肉,我是不会吐出来的。”李学坤微微一笑,两道淡雅的圆弧浮现在唇角之上。

    “司令,要小心日军的反扑啊,山下梅二吃了这么大的亏,恐怕不会善罢甘休的。”刘向辉说道。

    “嗯,只要山下梅二有这个胆,随他来好了,我就不信,他一个旅团,还能把我怎么样!”

    刘向辉心中一动,心道,现在司令是底气十足啊,一个甲种旅团可是一万多人,根本对滁洲根据地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真是想不到,只几年光景,滁洲根据地会发展到这种强大的地步。

    立煌,李安徽省政府所在地。

    李品仙觉的很是憋屈,明明是自己的地盘,现在却让李学坤占了,而且,李学坤还发动士绅给蒋委员长写了联名信,状告桂系在定远和肥东*横行。

    娘的,这年头儿,谁不捞两个钱儿花?桂系还是好的,很多中央军,比自己捞的更凶,可是这事放不到台面上,这一放到台面上,就成了一件大事,自己也没有理由理开进肥东和定远了。

    更何况,就算自己想把部队开过去,他李学坤能让自己占这个便宜吗?

    正面与李学坤冲突,自己实在没有这个把握,可是如果就这么把两个县城让给李学坤,自己又有甘心,李品仙一咬牙,决定派保安二团去接防定远,保安五团去接收肥东。

    保安二团一到定远,就看到定远大门紧闭。

    “你们是哪个部分的?”定远城墙上的守军问道。

    “我们是省保安二团的,奉命来接防定远!”

    “对不起,我们没有得到撤退的命令,你们谁也不许进城,否则,我就下令开枪了!”

    “你们要敢开枪,就是影响团结,我们要到蒋委员长那里去告御状!”

    “娘的,竟说些没用的,给我开枪!”

    城头上,密集的枪声响了起来,吓的保安二团连滚带爬,远远跑开。

    “他们真开枪啊,快跑啊!”保安二团欺压老百姓还行,真要是打起仗来,个个都恨爹妈少生了两只脚,一路狂逃而去。

    定远城头,赵大海嘿嘿一笑,娘的,老子就是往天上放了几枪,就把这帮狗杂种吓的屁滚尿流的,就凭他们,怎么可能是小鬼子的对手?

    与此同时,肥东的城门口也出现了相同的一幕,不过保安五团并没有保安二团的胆量,敢强行进城,见事不可为,只好灰溜溜的逃了回来。

    远在立煌的李品仙在得知这种情况后,不由长叹一声,他知道,李学坤是不会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的,看来,这两个县城自己是要不回来了,如此一来,整个皖东,也就都成了李学坤的天下了。

    李学坤,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实力与自己分庭抗礼,他的铁血抗日军虽然人数少,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真的打起来,自己桂系的军队绝对不是对手。

    李品仙知道,这口气,自己必须咽下去了,如果把官司打到蒋委员长那里,人家李学坤是蒋委员长的学生,天子门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岂是自己一个杂牌军将领所能比拟的?

    李品仙泄了气,而李学坤也并没有穷追猛打,继续到蒋委员长那里告桂系贪污*,息事宁人了,说到底,都是抗日的队伍,不好逼人太甚,只要李品仙不惹自己,他爱干嘛干嘛,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蚌埠的山下梅二也有些窝火,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几个县城,除了明光,最后都成了李学坤的地盘,自己白白为李学坤做了嫁衣。

    可是山下梅二却也无可奈何,在刚刚进行的大扫荡中,第103旅团消耗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已经无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了。

    更何况,以李学坤部的实力,只自己一个旅团,是根本没有什么作用的,对付李学坤部,最少要四到五万精锐的皇军协力共同才可以,可是现在滁洲的周围,哪有那么多的皇军。

    连南京的守军,都只有自保的力量,而没有攻击的力量,自己只能咽下这口气了。

    其实,在滁洲的周围,日军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但是,经过几次大战,日军对于李学坤部已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在很多日军的眼中,李学坤部甚至是不可战胜的。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很多日军将领不敢冒险与李学坤一战,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失败,那将是身败名裂,追愧莫及。

    蚌埠的山下梅二没了脾气,远在立煌的李品仙对李学坤也没了脾气。

    此时的李学坤,真是春风得意,滁洲根据地蓬勃发展,百业俱业,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这为李学坤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让他的实力更加的强大起来。

第一百九十九章 兴旺的巢湖农场() 
金教授找到了李学坤,向他汇报了巢湖农场的情况,现在的巢湖农场,经过一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原计划开垦五万亩耕地,结果,由于人人努力,最终开垦出了十万亩良田。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三年之内,巢湖农场开垦出三十万亩良田不是问题。

    随着秋粮的征收完毕,不论是巢湖农场,还是整个滁洲根据地,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

    这一年,整个巢湖农场和滁洲根据地得到了大丰收,各个库房都堆的满满的,李学坤让刘向辉计算了一下,这些粮食,足够滁洲根据地吃一年之用。

    而与此同时,皖中的桂系统治区则发生了旱灾,粮食欠收,民有菜色,急需粮食的救济。

    李品仙无奈之下,只好向李学坤求助,同是**系列,如果见死不救也不好,所以,李学坤还是拔出了一部分粮食救济李品仙。

    不过,李学坤的援助不是无偿的,而是需要李品仙用子弹机,铜,火药,油等战略物资做交换的。

    如此一来,李学坤利用得到的子弹机提升了子弹与手榴弹的产量,实力更加的强大起来。

    巢湖农场。

    李学坤走在巢湖农场的稻田之中,这里,原来是一片荒滩,可是现在,却变成了鱼米之香,金教授在这里传授给农民全新的种稻方法,在种植水稻的同时,还利用稻田水养鱼。

    稻田中鱼的粪便反过来成为了水稻的养料,使水稻生长的更好,这样的稻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绿色环护之外还能增加产量,即有稻子收,还有鱼可吃。

    这种方法推广之后,水稻大幅度增产,而且,还收获了大量的淡水鱼,让所有的部队每顿饭都可以吃上新鲜的鱼和大米,部队的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与此同时,巢湖农场的工作的水活水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粮食多了,李学坤建议金教授,办几个酒厂,这样,一来可以消耗多余的粮食,二来可以利用酒来挣得资金,三来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举多得。

    金教授听了李学坤的想法之后,立即拍案叫绝,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此一来,巢湖农场就可以不用根据地政府每年补贴,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可以上缴大量的公粮。

    金教授很是高兴,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在为巢湖农场缺钱发愁,如此一来,巢湖农场只需先期投资酒厂就可,后期就不需要投钱了,未来还有可能补贴滁洲根据地的财政。

    金教授与李学坤说了许多,现在的巢湖农场,已经有十万人口,未来,还将容纳十万人口,将成为一个大的农场,可以期待的是,用不了多久,巢湖农场会变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富有。

    金教授向李学坤展示了巢湖农场的规划图,在这个规划图上,有果园,有鱼塘,也有稻田,以及人们居住的村落。

    这些村落都是两层建筑,道路笔直,全部由沥青辅就,村落的房屋都是砖瓦结构的二层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