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

第125章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25章

小说: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一句无心之语,硬生生让隆武抢得了先机,完成了南明形式上的统一,而没有鲁武争立之举;至于同盟会这样有明确纲领的政治组织,也被他从清末搬到了清初,而且由于契合江南各阶层民众反抗剃发令的怒潮,顺应了民心,竟然发展得水起风生。

    对于同盟会蓬勃的发展,高旭惊喜之余,也越发谨慎起来。所谓其勃愈速,其败亦疾,仅仅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十六字粗放式的纲领,最终使得参加同盟会的成员鱼龙混杂,泥沙俱全,有数量,却没有质量,正如没有牢固地基的高楼大厦,万一将来遇到什么挫折,便是轰然倒塌的下场。

    一直以来,高旭都在筹建同盟会的组织框架,积极招募各种人才,以同盟广场上的英雄记念碑这样的形象工程来增强同盟会的凝聚力。但这些还不够,对于同盟会的发展规划,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可循。所以,高旭一直花费了极大的心力来撰写《同盟会章程》。

    在起草章程时,高旭也是想到一点写一点。在章程之中,高旭首先引入了后世义务和权利的概念。这两个的概念对于时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比如在同盟会的控制区,无论家庭是贫还是富,只要是适龄儿童,同盟会就给予完全免费的义务制教育,在对于明代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由于在高旭的设想中,同盟会的组织架构上设参议堂,下设吏政司、民政司、宣政司、军政司和律政司这五个部门,几乎是相当于内阁与五部的小型执政机构,那么在同盟会的控制区,高旭又在同盟会会员的基础上提出了“会民”的概念。

    如今在崇明岛上,几乎每家每户都算是同盟会的会民家庭。要成为同盟会会民家庭,很简单,作为户主,你只要在同盟广场的英雄记念碑下,对于着刻有同盟会十六字纲领的血盟碑上滴血宣誓,然后到同盟广场一侧同盟会总部的宣政司登记所在家户的详细资料,领取一块刻有“同盟会会民家庭”的铁牌,回去之后,挂在家门之上,你的家就是同盟会会民家庭了。古人重血誓,除非别有居心,一般没有人弄虚作假。在同盟广场那般肃穆的氛围之下,慕名而来的民众很容易被其感染。

    成为同盟会会民家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成为会民家庭,便会受到同盟军的保护,在这种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一直惶惶不可终日的崇明岛民,极其需要一支军事力量增强自己的安全感。除此以外,同盟会会民家庭的子女能享受同盟公塾的九年免费教育,一般穷苦人家都读不起书,这种义务制教育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而且成为会民家庭,已经成为同盟会旋风下的时尚行为。

    同盟会,顾名思义,就是共同盟誓的集会。在高旭设计的各级同盟会会员之中,最初级的自然是滴血盟誓式的。只要你盟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便是同盟会中的一员。

    但这些初级会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盟会会员,充其量也就是同盟会的“会民”而已。时到如今,同盟会经过数月蓬勃的发展,初级会员式的会民覆盖率,随着徐玉扬第一镇推进到浦东地区,已经从江阴、崇明普及到浦东,至于在清军控制区暗中盟誓入会的,也是不可数计。

    在章程之中,高旭明确了同盟会会员的级别体制,从一星到三星,每一级会员都有相应的星级徽章,而且每个星级又细分为三个等阶,总共九个级别。想要取得同盟会会员资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在所在领域取得相匹配的贡献,比如军功,工坊里的技术发明,当然,如果你是商人,可以通过大笔的捐献成为同盟会星级会员,但通过捐献取得的会员资格是荣誉性的。

    此外,为了体现同盟会的民间组织性质,避免隆武朝廷的过度猜疑,高旭又把同盟会一堂五司中的官员称之为“会务员”,并在律政司下设廉政处之类的监督部门。

    在同盟会章程之中,除了明确同盟会的组织框架和会员星级,权利与义务的阐述,“会民”、“会员”与“会务员”三个概念的提出之外,高旭力所能及地把想到的东西填充其中,比如保障妇女权益,确实女子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废除女子裹脚的陋习,诸如此类。另外,也起草相关相当律法形式的“会民守则”。

    无论如何,同盟会是高旭一手创立的,如同一张白纸,凭着他如今在崇明如日中天的声望,只要掌握同盟军这支枪杆子,想要在同盟会章程上如何涂鸦,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他。

    高旭知道,要创立像同盟会这样的一个组织,是一具宏大的系统工程,并非朝成夕就。而且,同盟会的很多条例与规章都已经在九月份开始实践了,高旭起草的《同盟会章程》大部分是对实践的总结与归纳。

    现在,一切都是初创,但是任何核心的东西,往往在开创期就明确下来的。当高旭合上花费无数心血起草的《同盟会章程》时,沉思了一会儿,又在翻开来,又加上这么一条:“团结在以高旭为核心的会务中枢,高举十六字纲领的伟大旗帜……”

    高旭写罢,不由嘿嘿地笑了笑,自嘲地摇摇头,又把这一条删了去,然后,扔下笔,再合上了章程草稿。

    高旭又望着草稿封面上那“同盟会章程”五个字,出神了好一会儿,然后拿起笔,把“会章程”三个字划掉,改成“宪章”两字,再又扔下笔,自言自语道:“似乎改为《同盟宪章》更顺口一点。”

    “笃,笃,笃。”

    听到敲门声,高旭抬起头,道:“进来。”

    夏完淳推开门,走了进来,道:“督帅,晚宴的时候到了。”

    “哦。”高旭应了一声,望了望窗外,只见落日西下,天空中满是鲜红的晚霞。日月如梳,一天时间,高旭只觉眨个眼就去了。

    自从九月二十八日刘中藻、郑森到达崇明之后,作为地主,高旭不能过于怠慢,花了半天全程陪同,中午又在崇明城县衙与本地的乡绅宴请刘中藻等人。到了下午,高旭就以军务繁忙为由,只让高老头这个大闲人以及沈廷扬作陪,自己溜回高老庄的书房定下同盟会章程的最后修正稿。同盟会章程改名为《同盟宪章》之后,高旭打算十月一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因为在十月一日,同盟会总部的主体建筑已经竣工,高旭的办公地点将要从高老庄的书房搬到同盟会总部三楼的会长室。

    “晚上在哪里宴请?”

    高旭一边问,一边想起宴会上繁琐的礼节与诗会,脸色不由沉了沉。

    夏完淳捕捉到高旭脸上的烦燥,但高旭是宴会的主角,他是不能不出席的。夏完淳答道:“今晚是在庄内的锦绣楼。”

    高旭问:“锦绣楼?我怎么没听过?是妓院还是酒楼?”

    夏完淳道:“这个锦绣楼是半个月前才在庄内开张的,是一群流亡到崇明的秦淮名妓开的酒楼。酒楼开张时,凭着歌艺、刺绣、厨艺就一举成名,轰动高老庄,甚至整个崇明城。”

    高旭一听到所谓的名妓就头痛。他只是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他如今忙得不可开交,自然不去关注这些酒色之类的东西。高旭把起草完毕的《同盟宪章》交给夏完淳,道:“今晚你拿回去誉抄三份,明天给顾先生一份,许理事一份,沈大人一份。”

    作为高旭的亲兵型秘书,夏完淳是最先接触高旭各类文书初稿的,大都数的稿件都经过他的润色之后发布。甚至高旭有时候想到什么,就随时叫夏完淳记录下来。而有些文书,高旭只要说个主题,具体的行文都依赖于夏完淳的起稿。以夏完淳之文才,无论各种典故与阐述,都能用文字给以最好最恰当的表达。

    也正因为此,夏完淳成为最了解高旭所思所想的人。对夏完淳来说,了解高旭越深,对高旭思维中那天马行空式的开创性就越发敬服。所以,夏完淳在高旭的耳濡目染之下,大到异于常人的政见与军略,小到有事求见时的敲门习惯,都在向高旭学习与靠拢,同时,他行事也变得越来越精干,务实。

    当高旭刚走出书房准备去赴宴的时候,却见邬含蓄匆匆赶来。高旭不由转身又回到了书房。

    在以刘中藻为首的隆武朝廷来使随员之中,对高旭来说,郑森不是他最为期待的。

    因为现在郑氏家族挟制隆武朝廷,坐拥福建一省地盘,拥有数十万的郑军,数百上千艘战船,自己的家当与对方比起来,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只要郑氏家族没有破败,这个郑森是不可能被自己招揽的。而且,以郑森那志向高远、争强好胜、杀伐果断的性格,就算郑氏家族像历史上受到博洛的重创,凭着郑氏经营数十年的海上贸易商路,且以国姓爷之尊,郑森也不会屈居人下,肯定是自谋东山再起。

    高旭期待的是施琅。 

第163章 蝴蝶效应() 
第163章 蝴蝶效应

    在历史上,施琅先是随郑芝龙降清,隶属李成栋部,后来李成栋在广东反正之后,又受到排挤,最后投奔当时已起兵反清的郑成功,他的军事才能才得到发挥。但最终因为俩人因为性格上的冲突,比如施琅的气度偏狭、持才傲物,郑成功英迈果断有余,而豁达恢宏不足,一生遇事容易冲动发怒,将帅不和以致最终反目,郑成功尽杀施琅的父亲兄弟,使得施琅再次降清。自此施琅为报私仇,十年磨一剑,矢志为满清收复台湾,剿灭郑成功身死之后的台湾郑氏政权,覆灭了最后的一处大明衣冠之地。

    高旭从情报处收集的资料看来,现在二十四岁的施琅在郑氏将领之中,虽然由卒伍积功为偏将,但他年轻尚轻,资历不足,就算他有才能,也不过是杀了些山盗海匪而已,声名不显。但其人雄心勃勃,天下大乱之时,正是大展抱负之机。

    为了与耿仲明的镇江水师争夺长江的制江权,高旭可谓是求才若渴啊。

    在同盟舰队的将领之中,以“箭鱼”史战史必达的能力为最。他当初对付官军的围剿、海盗间的倾轧纷争游刃有余,算是崇明东海海域的地头蛇。但同样有着丰富水战经验的耿仲明,也算得是一条来自辽东的过江龙。

    虽然同盟舰队在实力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同盟军战舰虽然火力犀利,由于主力舰是海船,比如西班牙战舰同盟号,在江流之中移动不便,无法发挥战力。又因为地处下游,同盟舰队要从江阴进攻镇江需逆流而上,而镇江水师的进攻江阴只需溯流而下。

    虽说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但与耿仲明的镇江水师在长江上形成相峙局面,史战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敌我双方水师在长江上相持越久,以清军可支配的巨大资源来说,对同盟军是不利的。要说陆战,可以打持久性战,但论水战,只有速战速决,摧毁清军唯一的一支镇江水师,取得长江水路的制江权,这一战略是同盟军能否致胜的关键性因素。

    所以,高旭迫切需要打破水路上的僵局。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史战史必达也是难得的水战人才,但他擅长于在海上游击、骚扰、奔袭,而长江上这种内河水战,双方在沿岸都布满了哨探,一有风吹草动,就为敌所知。每次史必达的逆流偷袭,都在耿仲明的严阵以待下无功而返。

    但要论明末清初的海战,高旭怎么不想起大名鼎鼎的施琅?

    无论将来的施琅在降清与复明之间如何反复无常,后世的评说如何褒贬不一,但这个时期的施琅声名不显,他既然来到崇明,高旭怎能不去设法借用其才?

    但是,号称连每一次如厕都被邬含蓄打探得清清楚楚的施琅,在上午郑氏船队进入崇明港时,却不见他的踪影。

    既然施琅是在崇明附近海域消失的,高旭当即命令邬含蓄再次打探施琅的下落。

    对于施琅有意避开邬含蓄的情报眼线,当时邬含蓄是如此作出解释的:“大约那郑森明面上随着刘中藻出访崇明,暗地里却又分派出人马到处打探各地的虚实,消失的施琅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大都数人来说,同盟军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实在值得怀疑,比如盛传已久的刘良佐部一镇数万人马在江阴的全军覆没,比如满清在江南已折损了督师尼尔康兄弟、蒙古固山额真富喇克塔、悍将图赖这些战将,以及满蒙旗兵数千人马的折损。在明末来说,这些战绩着实骇人听闻。

    郑森就第一个不相信。

    所以,以郑森看来,要打破同盟军的神话,只有暗中查探才能知道到那浮夸背后的真相。

    但是,在江南,邬含蓄的情报处的触角也遍及了每一个角落。

    一天时间,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