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472章

大国崛起1900-第472章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从小受到心理创伤,家人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是这样开导她的,这给她的人生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老实说,杨潮对她又同情,又感叹,如此身世,能成长到现在这样,真的难能可贵。

    人就是这么奇怪,同样受尽苦难,有人会变成恶魔,有人会变成菩萨,苦难会激发某些人的恶,也会激发某些人的善,但大多数人受过的苦难太多,还是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看法,变成仇视社会的人也很正常。

    “如果我已经爱上你了怎么办?”

    杨潮大言不惭的说道。

    李米勒呵呵笑了起来。

    “老人家,您年纪太大了,嗯,虽然你身体看起来还不错。”

    杨潮也笑了起来。

    年纪大吗?

    确实很大,算上前世,他都八十了。

    但是穿越时空的时候,他的身体年纪已经降到了20岁,在这个世界生活了30多年,实际年纪50多岁,可是外表看起来还不到四十,头发乌黑,没有皱纹,只有浑身散发的成熟气息在告诉别人,他是一个中年人。

    至于老的问题,杨潮还不用考虑,因为他是打算完完全全把他200岁的寿命活完的,他可不打算早死。

    “我是认真的,到中国来,你可以演电影,拍照片,想干什么干什么。在这里,你会得到完全的自由。”

    杨潮是真想留下这个人,不是因为迷恋她的身体,而是真觉得这是一个人才。

    李米勒微笑了一下,然后伸长脖子,在杨潮脸上亲了一下。

    接着一边捡起衣服穿了起来,一边惋惜的说道:

    “不了,我在哪里都是完全自由的。”(。)

第六百七十八节 渤海隧道开通() 
李米勒还是在中国留了

    经过两年多的施工,34年底隧道主体就对接完成,然后又用了两个月时间,将隧道封顶,其实就是在预制的隧道上面,先铺上厚厚一层细密的黏土,接着盖上碎石和细沙,用这种三合土一样的方式封顶可以防止渗漏,直到将基槽填平,与海底一致,这样就不会受到海潮的影响。

    之后才用大型抽水机两头抽水,抽干海水就用了三个月时间,抽干海水之后,有在内部用水泥建筑一圈内壳,彻底防水。

    这时候隧道主体才算完成,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了,下一步施工,其实就是在隧道中铺设一条复线铁轨,而且是载重钢轨,每米钢轨重量75公斤,是现在最高规格的重轨,保证这条复线轨道年通行能力可以达到1亿吨。

    至于汽车通道根本就没有考虑,载客、载货都优先火车,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开通载车平板,将小汽车开到平板火车上固定好,由火车带过去就行,人甚至都不需要走下汽车。

    35年一整年都在进行后续施工,年底基本完成铺轨,然后检查试验、进行后期处理,直到36年3月,才完成最终的施工,在里面铺设了照明设施,通风设备等等,并且通过了试车,达到了通车条件。

    “这是工程学的奇迹!”

    杨潮用赞叹的口气向李米勒介绍道。

    杨潮并没有出息庆典,剪裁是总统的活儿,他可不想抢这个风头,但在第一列挂着红绸的列车上,却一定会有杨潮的一个座位,而且是一个包间。

    李米勒可顾不得杨潮,拿着相机透过窗子,不断的拍照。

    她已经了解过这个工程了,这确实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不止是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隧道,长达123公里的隧道,更因为这个工程,中国人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而国际工程学界的公论是他们一百年都建不成。

    火车很快就通过了隧道,一路上都很平稳,因为这种工程,根本不会在铺轨上省钱,采用了国际最好的技术,德国刚刚研出来的无砟轨道技术,也就是整条隧道没有砟石,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基础,轨道铺在这种几乎一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不但强度够强,而且震动也大大降低,其实无砟轨道是西门子给高铁路研的,因此这条隧道其实有高铁路的潜力,等将来运行起来后,运营时有望过12o公里,理想时是15o公里。

    之所以目前还达不到,不是铁轨的问题,问题出在牵引动力上,西门子目前还没有解决引电弓跟高压线在高状态下的稳定接触问题,时过15o公里,就有可能脱弓。

    即便这样,从烟台到大连,也不过用了一个半小时。

    在大连,同样有热闹的庆功会,这里还有特殊客人,朝鲜相金九。

    对这条隧道,金九可谓期盼已久了,但是能这么快通车,着实让他欣喜若狂。

    朝鲜的纵贯线早在去年中旬就已经从南方的釜山港,一路纵观朝鲜半岛,连接了汉城、平壤等各大城市,最后到达了大连,就等着隧道修通,就可以开着火车直接到山东半岛了。

    朝鲜原本的铁路,是日本人当年修建的,日本的铁路系统是窄轨,规矩是1米,日本人修建铁路之初,出于成本考虑,选择了米轨,结果到现在为止,日本的铁路度都很难过时4o公里。

    后来日本修建新干线,就选择了1。4米的标准规矩,其实也未必米轨就不能实现高,而是因为这不是标准轨道,没人愿意在这种轨道基础上进行展罢了,日本新干线采用了德国的无砟轨道、意大利的摆式列车、法国的动力等,全部都是欧洲人研究出来的技术,日本人进行了整合,而这些新技术,全都是基于标准轨道开出来的,在窄轨上用不了,在宽轨上也用不了。

    所以朝鲜人修建铁路,也选择了标准轨,并且这条路修通之后,还会将日本人修建的窄轨进行更改,让朝鲜的铁路都成为统一规格,只有深山之中的运木材的铁路,才维持窄轨。

    这两年通过从中国引进投资,朝鲜经济飞展,城市化率大大提高,中国的投资,虽然赚走了利润,但却带动了朝鲜资本的展,引入1亿中国资本,能带动3亿朝鲜资本,这就是吸引投资展经济的最大好处。

    高展的经济,不但没有让金九自满,反而让他感到更加紧迫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赶日本的好机会,不趁着大危机期间弯道车赶日本,以后再想越,就不那么容易了,金九很清楚日本人的积累远不是朝鲜能比的,明治维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o年,积累的技术、资本和知识,远不是才刚刚d立还不到2o年的朝鲜能比的。

    因此金九还不满足,他希望快点,再快点。

    可是交通是最大的制约,虽然跟中国海路相通,货物往来便利,但是人员往来就太慢了,坐火车绕渤海湾一圈,比跨海远了两千多公里,渤海隧道修通之后,会减少至少12oo公里,大大缩减中国,尤其是山东到朝鲜的时间,会让更多的中国资本家更方便的往来朝鲜半岛,会让他们更愿意到朝鲜投资。

    所以隧道修通之后,金九是要参加的,是必须要参加呢。

    但渤海隧道可不是给朝鲜人修的,主要是为了便捷中国国内交通,准确点说,就是为了沟通东北和山东两地,两地都是中国经济达地区,虽然这几年被上海越,并被广东仅仅追赶,但东北地区,还是力压江浙,位于中国重工业第二的位置,仅次于山东。

    所以东北政要更是等在了大连,迎接米青、杨潮乘坐的第一列火车开来,见证这个新的时代。(。)

第六百七十九节 重工业基地() 
山东人口已经到了七千万,成为仅次于四川的第二大人口大省,而且工业发展比较早,人均收入颇高,城市化程度也最高,已经到了35%,经济危机之前,城市化速率很高,要不是这次大危机恐怕都快到一半了。

    巨大的城市人口,这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东北轻工业品的最重要的市场,渤海隧道通车之后,东北到山东距离缩减一千多公里,这对于单价本就不高的东北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东北正要对渤海隧道极为重视,奉天、吉林、黑龙江以及乌东和黑北五省省长全都到位。

    但不仅仅如此,另一个原因,就是东北经济实在是不景气。

    东北是第二大重工业基地,但是跟山东的重工业相比,却显得粗放了一些,他们规模庞大的钢铁工业,可是主要以生铁和粗钢为主,不像山东早就转向造船用钢和特种钢铁了。

    这种粗放式的重工业,在繁荣时期,效益还算丰厚,一旦遭遇经济危机,抗风险能力太差,经济危机一爆发,几乎所有的钢厂都开始亏损,接着就是减产和破产。

    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东三省的几个省长统统换了一茬,但谁上台接手的都是一个烫手山芋,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见到总统米青和总理杨潮之后,东三省官员一个劲的哭诉,显然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而他们哭诉的也十分有道理,因为全国各地都得打了国家项目的支持,唯独东北没什么动静,就算改造旧城项目,东北得到的照顾也最少,因为发展的晚。反而方便统一规划,加上东北富庶,所以东北的城市基础设施本就比较好。

    而国家投资兴建大西南水电项目,一举就能让西南三省成为电力工业重地,在江西修建粤赣运河,大运河改造工程更是能惠及从山东以南直到长江的整个江苏。以及大半个浙江,从苏北徐州到长江这一段,改造完成后,直接可以通行2000吨级船舶,轻松组编一万吨的驳船没有问题,等于是给江苏在修建一条纵观铁路,还是最高标准的铁路,而对于浙江则让宁波海港跟运河相连,江海互动前景广阔。

    其实东北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都很好,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土地肥沃,同时还有渤海湾、日本海的漫长海岸线,还有沙俄时代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当年杨潮除了建设山东外,东北是第二个建设的地区。

    但是劣势很也明显。海岸线漫长,但是每年有半年日本海方向的港口是冰封的。别说庙街的港口,就是海参崴冰封时间也长达半年。而且孤悬关外,自身几乎就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无法跟内地联动,发展后劲乏力。

    所以东北正要想得到更大的支持,希望国家能给他们投建大型项目。

    国家的大项目可不是胡乱砸钱。那是杨潮设计的国家整体效率提高的大局,大西南是人家有那个条件,江西水系跟广东水系在分水岭只有十几公里距离,这些都是自然条件,是老天爷给的。东北可羡慕不来。再说,东北的水运其实并不落后,他们不需要修建什么运河,从康熙那会儿,辽河就是黄金水道,直接从营口能逆流而上到达吉林。选择则有600公里可通轮船的水道,通过浑河和太子河,奉天、本溪、铁岭、抚顺和辽阳城市带都能通过轮船直达海口,河海联运极为通畅。

    另外黑龙江、乌苏里江的通航条件也都比较优良,只有冰封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水运也不是东北正要争取的,他们争取的是类似山西那种火电项目。他们认为东北煤矿资源丰富,也有条件发展火电。至于水电,东北虽然有辽河等大型河流,可是水电开发条件却不好,第一是平原落差太小,无法拦河建坝,第二是每年都有封冻季节,对电力供应要求稳定的特点不符合,所以东北水利建设最合理的是防洪和灌溉,没有发展水电的条件。

    东北的煤炭资源倒是可以建设火电,可问题是买给谁?距离上距离关内太远,不如山西位于中部,方便向周边省份送电。因此东北火电应该立足自给自足,就像他们的地理位置一样,自成一体。

    “东北人口现在还不到1亿吧?”

    杨潮叹道。

    东北人口高峰期已经超过了1亿,可是大都是移民,经济危机爆发后,大量移民都迁回老家去了。

    “东北目前的经济,除了奉天周边的重工业地带外,其他城市主要以轻工业,尤其是食品工业为主,我没说错吧?”

    杨潮又问道。

    东北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条件太优良了,因此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这种条件太适合发展食品工业了。所以食品加工业极为发达,大连经济危机之前有榨油厂100家,安东这方都有30家,资本额以千万计算,每年东北豆油出口100万吨。哈尔滨的面粉厂有30多家,整个东北更是多达300家以上,东北面粉供应了北方大城市三分之一人口的口粮。

    而且东北有利的一点是,不是某一个城市发达,而是整体发展都不错。

    作为经济中心的奉天,经济体系比较完善,火柴、酿酒、食品、饮料、服装、制革、机械、肥皂、蜡烛、印刷、烟草、建材、造纸、电力等工业都有。

    单像安东这种小城市甚至小县城,都有自己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