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280章

大国崛起1900-第280章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认为人是应该利他的,没有道理。没有原因,他们就是相信这是对的,这么做了,他们的心灵会很满足。

    这种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而这些在后世,真的很难见到了。

    中国在20世纪下半期,将传统文化彻底的破坏殆尽,又无法建立一个合适的社会伦理道德,这才造成了后世大量的伦理悲剧。虽然清末百姓的平均道德并不是太高,但社会中总有一股道德的力量在约束,这是传承了上千年的道德传统,是儒家、墨家等等抱着善念的学派坚持教化的成果,而这一切不加甄别统统以封建思想为由打倒,真的对吗?

    美国人打跑了英国国王的军队,却没有抛弃英国的民间绅士文化,他们没有贵族文化,但他们的社会中从来不缺道德高尚的绅士阶层,从建国的汉密尔顿、富兰克林那批人。再到后来的威尔逊、罗斯福等人,其实都是带有这种精神的人物。

    这个时代,中国同样不缺乏一些富有良善的乡绅阶层,比如乡下修路搭桥的。办学的,救济孤寡的,这些人其实并不少,还是相当普遍的。所以有人说乡村是心灵最后的避风港,就是因为很多有识之士感觉只有乡村才残留着传统道德文化。

    杨潮相信,心里抱着善意的精英分子。一定很乐意接受这种对社会底层百姓抱有善意的公屋,很多人愿意花费一些时间在公屋做事的。就好像大陆消失了的那种义工、义社文化,却普遍的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中存在一样。

    “我明白了。虽然我不相信她真的有什么经济效益,但是我坚信她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张家傲说道,这才是他同意的原因,而不是因为确信这个项目能够盈利。

    “谢谢。”

    杨潮倒没想到张家傲是这个心思。

    很快寒士公屋项目就对外公布了,将向民间发行债券进行建设。

    杨潮发行第一批债券,怕市场波动太大,只有一千万两,利率虽然只有三厘,但还是抢购一空,倒不是上海金融业对这个项目多么有信心,而是他们对杨潮有信心,杨潮可是把他的名声都赌进这个项目里了。

    同时在报纸上公开招募管理人员,连公屋总董的月薪也只有100两,各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差别很小,最低的社区服务人员也有50两,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社会项目,杨潮希望中国社会的道德能够支撑他运转下去,而不出现一些让人遗憾的事情。

    应聘的人还是很多的,连张謇这样的社会名流对此也很感兴趣,毕竟让居者有其屋这种理想,还是很能刺激这些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的。

    张謇专门写信给杨潮,表示他现在不当官了,愿意身兼这个公屋的大房东。他还询问是否可以捐款,他愿意捐助一百万两。

    杨潮拒绝了张謇,张謇的道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一个比张謇更合适的。

    “就启超公吧。”

    杨潮从一份份社会贤达的来信中选择了一个大名士梁启超。

    之所以选他,不是因为梁启超的名气,而是杨潮想到梁启超的儿子了,梁思成先生可是著名的设计师啊,收了他老爹,还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梁思成还跑得了?这么一个大建筑师坐镇,日后寒士公屋总设计师都有了。

    作为革新人士,梁启超很长一段时间都确信中国的未来出路是学习西方,可是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去了一趟欧洲,发现西方社会许多的问题和弊端。于是认定西方文明已经破产,转而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其实就是因为看到欧洲战争对社会道德的破坏,认为欧洲社会中的海盗、强盗道德不是人类的未来,经过深思开始寻求从中国传统道德中找到社会的出路。

    医者有其医,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其中的精髓,杨潮搞公屋计划,让梁启超十分认同,感觉这就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虽然已经退出政坛,但是做这种社会实践对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总好过无病呻吟的写几篇文章换几个稿费对生命来的有意义。

    不过他没想到他真的被聘用了,杨潮很快就给他发了电报,邀请他立刻来上海就职。

    梁启超此时在清华研究会,即刻辞职,赶往上海,跟杨潮会面。

    杨潮跟梁启超一番交流,向他介绍了公屋的模式,梁启超很容易就弄明白了,他也是走遍世界的人物,对美国这种非盈利性机构的模式还是很欣赏的,不过杨潮向他强调了信用的重要,让他务必要重视财政问题。

    这些梁启超不懂,但是有大批懂的人帮他做事,工程师、设计师和审计人员,上海这里都不缺,所以将公屋的总部放在上海是十分合适的,梁启超只是一个决策者,对这种非营利性机构,决策者的个人道德至关重要,在维持运转的情况下,最大的提高公屋的社会效益,而是过多的考虑经济效益这才是最重要的。

    “梁先生见谅,工资低了些,又是您的身份。”

    谈完后,杨潮开玩笑道。

    梁启超笑道:“挺好,管吃挂住否?”

    杨潮笑道:“管!”

    接着将所有的文件交给梁启超,包括任命他为总董的文件,除了他还有十八个副董,负责每一个省的公屋项目,杨潮让张謇在山东和江苏选一个地方,张謇思量后选择了山东,其他各省也都由当地名望之辈担任,而且基本上都是传统人士。

    就这样一个,传统富有传统道德良知的一批士绅人士,组成了公屋的管理阶层。

    当然也不是光有道德就可以,像梁启超这样的政治人物,他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是不会差的,加上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会给这个项目注入新的信用。其他的副董,也大都是张謇这样的人物,至少证明过他们的管理能力,而不单单是名士就行。

    这么大规模的建设,对市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资本家才不管什么社会效益呢,他们很清楚钢材要涨价了,水泥要涨价了,建材要涨价了,于是相应股票大涨。

    但这都是虚的,只要一天订单没有下去,实体经济就无法滚动起来。

    于是杨潮抓的很紧,工程师已经进驻各地,一项项数据正在收集上来,设计师也开始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建筑方案,两个月之后在上海、和山东的大城市建设就将率先开展起来。

    不过建设还没有开始,订单还没有出来,已经有一群资本家如同闻到腥味的饿狼一样,想尽办法开始图谋这个大蛋糕了,甚至李富安都亲自来找杨潮游说了一次,他想将公屋的钢筋订单交给东北的钢铁厂。(。)

第三百九十节 繁荣时代() 
东北的三十家钢厂还是三十家,规模还是一千万吨,占据现在中国钢铁产量的一半。

    这三十家都是战前投建,战争中才投产,赶上了战争的红利。

    这三十家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全都是富强党中的资本家。

    富强党中的资本家集团,已经跟李富安结成了紧密的同盟,成为一个小团体,李富安为他们游说一点都不奇怪。

    杨潮也没有责怪他,政治游说而已,虽然有些不好看,但也证明了李富安成熟了,如果他还像以前那么清高,是坚决不会来的,这说明他已经开始学到了政客无耻这个良好品质。

    杨潮也没有答应他,现在公屋总董可是梁启超,让他去找梁启超去。

    梁启超也没有答应他,哪怕李富安表示可以用最低的价格供应钢筋也不行,梁启超坚持公屋有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大规模的物资采购必须进行竞标,公屋将组成评价委员会,根据标书来进行选择。

    别说李富安游说了,连日本人都来游说,这波战后经济危机,日本的影响也很大,刚刚有了起色的经济,还没好几天就又遇到危机,也真够倒霉的。

    日本看重的是公屋的水泥供应,他们也提出了极大的优惠,希望可以向公屋建设提供水泥建材。

    由于日本派来了他们的公使,杨潮才跟他见了一面,自然不会答应他,但也没有拒绝,同样告诉他去找梁启超。

    日本人的竞争对手很不简单,不是欧美的水泥公司,而是中国本土的水泥产业,尤其是周学熙旗下的启新洋灰公司。这个公司现在的水泥产量已经达到了300万桶,占据中国水泥产量的三成以上,但是这几年各地建设太猛,自从八年前对日经济封锁开始。中国市场被中国水泥企业独占后,各地都纷纷投建水泥厂,启新也没法像原本的历史上那呀,占据九成的产量。

    启新之所以厉害。不是他的产品有多好,价格多有优势,而是收购了这个管办企业的周学熙政治能量太大,他是周馥的儿子,过去的洋务派官员都会给他面子。哪怕一代老洋务官员退出了政坛,可是他们的二代还活跃着。

    启新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工厂设备都是最新的,产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而且周学熙将自己的产业打造的比张謇的大生还要庞大,涵盖了纺织、采矿和水泥行业,已经是中国有数的大财团,加上周学熙的官僚身份,这是一个强大的官僚财团。就是周学熙本人,也取代了张謇正在担任农商总长,这个权力让他的企业横行无忌。

    不过周学熙竟然没有动用政治权力来给自己谋利。毕竟是一个要脸的人啊。

    如果周学熙真的动用自己的官僚身份来游说,日本人还真的未必争得过他。

    杨潮不干涉,其实就是给日本人一个机会,一个公平竞标的机会。

    对于水泥这种高污染的企业,杨潮并没有太多好感,尽管她可能盈利丰富,但只有盈利的话,她又不像纺织厂那样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作为化工工业,这是十足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必要太支持。

    所以这些年,在东亚关税条款的优惠之下,日本的水泥才又打开了中国市场,水泥行业再次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日本人跟梁启超沟通之后。信心满满,因为梁启超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公开公正,日本人有信心竞争的过中国的水泥企业,虽然日本的水泥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没有启新那种大型工厂。但是他们的工资低廉,原料便宜,因此是有价格优势的。

    甚至必要的时候,他们的政府还会给这种可以大规模出口创汇的产业大额补贴。

    日本实在太需要出口创汇了,经济危机几乎摧垮了他们数量众多的家族式机械加工厂,失去了战争订单后,这些家族工厂根本就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完全竞争不过山东的大型机械厂,目前日本可是中国最大的机器市场。

    尤其是大型机床和精密机床,日本根本就制造不出来,不是机床生产有什么特殊秘密,其实就是一个技术积累问题,日本人自己生产的机床,每一个零件都跟山东的一样,可是他们的机床震颤严重,根本就无法加工稍微精密的零件。

    而山东的机床工业,早期直接就是全部雇佣德国或者美国的老技术人员,然后慢慢的才培养中国工人。这种精密仪器,不是你拆开了,仿造出来就能使用的。牵扯到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加工时候的精度,安装时候的精度,都会影响整机的性能,一个零件微不可查的精度差,组成一台机床后,误差就大了去了。

    日本人必须慢慢摸索,慢慢积累,以日本人那种性子,肯定能摸索出来,但是得十几二十年后了,甚至在中国竞争之下,能不能发展起来都是两说呢。所以现在的产业是,日本轻工业,中国机器制造业,相互互补,所以杨潮也不想把日本的轻工业给掐死。

    而且也掐不死,这轮经济危机一两年就能过去,全世界的大繁荣,没道理让日本人享受不到,所以还不如让日本人觉得是靠着中国的扶持,他们才得以繁荣,以后只会更听话,现在就看他们自己争不争气,能不能通过竞标了。

    另外一边,随着跟英法贷款的顺利进行,两国间的谈判也顺利结束,经过激烈的谈判,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同意将目前的关税壁垒降低到正常水平,对主要商品的税收降低到30%以下,双方只可以对不超过3个重点产品进行保护。

    英国人选择保护他们的钢铁业、煤炭业和染料产业进行保护,法国人选择保护他们的丝织业、钢铁业和机床工业,中国保护汽车业、造船工业和毛纺织业。

    英国人最强的是纺织业和化工,这两项产品都是大规模出口的,因此不需要保护;法国的丝织、钢铁和机床业不算薄弱,但是相比中国的这些产业还不行,所以需要保护;中国汽车业才刚刚起步,而这个产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