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190章

大国崛起1900-第190章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份名单争议自然不小,蔡锷好大的名头做总参谋长实至名归,吴佩孚这些年跟俄国人打了两次,战绩辉煌,但问题是段祺瑞和冯国璋的资历太老了,他们手下控制的地盘太大了,可以争总统之位的人,只就任一个副职,别说他们,他们手下人都不服气。

    国会需要讨论三天,但是当消息传出去后,蔡锷第一时间就发表通电,表示同意。

    蔡锷的同意让舆论又一次哗然了。

    大家都以为蔡锷不会接受任何官职,最多是在地方上做督军,做一个地方实力派。

    可没想到蔡锷第一个接受了。

    老百姓可不知道政治幕后的交易和内幕,提交名单之前,杨潮就跟蔡锷频繁的沟通了,杨潮知道蔡锷这个人是有理想的人,否则当年炮哥不顾大局。发动二次战争的时候,蔡锷也不会始终在北京待着不发一言了,如果当年精锐的滇军加入讨袁战争,孰胜孰负还未可知。就是因为蔡锷是有自己想法的,不是李烈钧、陈其美那群家伙为炮哥马首之瞻,所以杨潮知道自己有可能说服蔡锷。

    杨潮告诉蔡锷,如果他不来就任,那么军队国家化。成为现代政府就不可能成功。

    必须用蔡锷的威望,来得到南方实力派的支持,然后才能压制住北洋势力,结束中国分裂割据的现实,杨潮希望蔡锷做中国的大久保利通,而不是做中国的西乡隆盛。

    留学日本对日本维新历史清清楚楚的蔡锷当然明白杨潮的意思,是希望他不要带头作为分裂的地方实力派,当然杨潮也表达了许多诚意,比如发誓维护宪政,支持黎元洪当总统。将宪政推行下去等。

    蔡锷于是同意了。

    杨潮也分别找段祺瑞和冯国璋说过,段祺瑞犹豫再三也答应了,但是冯国璋割据江南,却始终不表态。

    段祺瑞是一个不贪污的人,心里也是有想法的,他愿意自我牺牲,屈居副职,但是冯国璋可不服气吴佩孚,他认为自己也是手握重兵,当总司令还差不多。做副司令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段祺瑞在蔡锷宣布接受任命后,第二个站出来宣布接受任命,舆论已经不止是哗然了,开始静静等待冯国璋的表态。

    国家需要稳定。军事上是第一,北洋军系统和护**系统以及东北军系统是三大军队,护**已经同意了,东北军更不用说了,北洋军一排段祺瑞已经同意,现在就差北洋中另一派冯国璋了。

    杨潮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如果冯国璋不同意,哪怕他是冯大爷他太爷爷杨潮也要跟他开战了。

    这些人的犹豫,也表现在了国会讨论上,这些人都只是地方派上来的棋子罢了,他们可做不了主子的主,因此久拖不决,始终讨论不出个结果来。

    杨潮发起投票。

    蔡锷背后的势力、杨潮背后的势力以及段祺瑞背后的部分势力都表达了支持,票数以7成通过。

    但是冯国璋接下来就宣布了不接受,然后宣布辞职,表示辞去江苏督军下野,他不管不顾了。

    看到冯国璋如此不识大体,或者是不敢得罪手下那些想通过冯国璋升官发财的北洋中层军官,杨潮是好生失望,太没有责任感,太没有担当了。

    杨潮当即提名跟蔡锷一起起兵的李烈钧,这是炮哥的心腹大将,对于北京的国会和新政府,炮哥在国外宣布不予认可,于是他的心腹也发电表示不接受任命。

    杨潮给炮哥一党一个职位,也是为了尽快稳定,结果炮哥果然不愿意老老实实。

    接着杨潮又将副司令任命给北洋大员王士珍,但是王士珍这条北洋之龙硬是不愿意卷入麻烦,他表示自己年老力衰,不堪大任,婉拒了。

    一个陆军副司令竟然没有人肯做,杨潮只能先让这个位置空缺下来,等待蔡锷到来,商议后在做决定。

    海军就好办多了,刘冠雄为总参谋长,萨镇冰依然为总司令,没人争这个位置,顺利通过。

    杨潮就此完成述职。

    接下来是司法部长王宠惠述职,他表示将尽快确定刑法、商法和民法等一些列法规,并且提名了他的部门成员,伍廷芳成为了第一任最高法官,参与审判过陈其美和洪述祖的伍廷芳的专业知识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帮子议员对专业的司法部也完全不懂,就没有干涉,顺利通过了。

    接着其他部分纷纷来述职,也都邀请了一些有名望的官僚进入自己的部门,比如张謇邀请了实业家周学熙加入农商部,外交部则邀请了曹汝霖分管对外交涉,财政部则邀请中国银行的张家傲来监管财政,这些部门不甚敏感,都比较顺利的通过了。

    12月,新政府已经完成组建,新中国终于诞生。

    此时蔡锷从四川坐火车,从宝成铁路先到宝鸡,然后到西安,沿着铁路到了郑州,转京汉铁路到了北京。

    杨潮亲到火车站迎接,却看到蔡锷苍白的脸,手帕捂着嘴巴不断的咳嗽,连日的操劳,加上长途旅行,让他的肺结核恶化了,身体极度虚弱。(。)

第二百五十四节 整编军队() 
“蔡兄辛苦了!”

    杨潮穿着青衫,走上前去,立刻扶住蔡锷,身边一群精锐护卫紧跟不离,一时间还让蔡锷的手下颇为紧张,蔡锷费力的抬抬手安抚住他们。

    蔡锷坚持要立刻工作。

    “还是先治病吧。”

    杨潮劝他道。

    蔡锷摇摇头:“我熬不起了,治病是浪费时间,我的身体我知道。这病没得治!”

    肺结核在这个时代可是绝症,原本的历史上,蔡锷病情恶化后,到日本治病一个多月后就不治身亡了。

    “没有不能治的病。在下还要跟蔡兄把手共建国家军队呢。”

    杨潮坚定的说道,他有这个信心。

    蔡锷苦笑着摇头,他看过多少医生了,那些留洋的,甚至直接就是洋人的一声也束手无策,这是绝症,这是命。

    还不如用这即将油尽灯枯的性命,最后为国做一点事呢。

    “放心吧,蔡兄大概不知道,伍连德博士在东北可是研究出了一种新药,对很多奇病有奇效。”

    蔡锷疑道:“伍连德?”

    他是知道伍连德的,因为伍连德曾经就在北洋陆军医院任职总医官,蔡锷去住过院,伍连德还给他医治过,但是那时候伍连德也说他的病只能缓解是没法根治的。

    不过如果伍连德发明了新药,那倒是有点希望,毕竟伍连德的学识背景,别说中国了,放在全世界也都是顶尖的,剑桥的医学博士,自然不是浪得虚名的。

    “没错。你大概不知道,伍博士的药不但根治了东北的鼠疫,还在欧战中救了千千万万的洋人性命呢。”

    蔡锷点点头叹道:“我们这些人啊,眼光都只是在国内,不像杨先生你,总是有世界意识。”

    对于杨潮的所作所为。蔡锷也是了解的,以前没有见过杨潮,但也是心向往之,作为一个弱国、穷国。没有国际地位的国家,能跟洋人正面打上几仗,不提输赢,光是这份勇气,就值得他钦佩。更何况杨潮不但敢打,而且能赢。

    安排蔡锷在载沣当年赏赐给自己的宅子住下,杨潮立刻电令伍连德带着医疗团队到北京,并且嘱咐他们带上相关的药品和研究设备,告诉伍连德是来救蔡锷的。

    伍连德第二天就到了北京,坐着军用飞艇。

    蔡锷的病情继续恶化,都开始咳血了。

    伍连德从他的吐血样本中提取肺结核病菌,然后用青霉素溶液进行融合,在显微镜下发现没有什么效果,接着用链霉素来试验。效果出奇的好,蔡锷有救了。

    伍连德很兴奋,不是因为可以救蔡锷,而是他又发现链霉素对一种疾病有治疗效果了,已经琢磨着可以**文了,他相信肺结核这种这个时代的绝症都能治疗,一定能引起外界对链霉素的关注的,此前可是没有多少人关心这种药物,让他很是郁闷。

    “这药可金贵啊。还没有办法量产,就这么一点。至少得一千美元!”

    杨潮一边给蔡锷治疗,一边感慨着。

    蔡锷笑道:“让杨先生破费了。”

    “蔡兄客气了,为国留一个人才,倾家荡产又何妨。再说了区区一千美元。对我这个世界首富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杨潮的玩笑让蔡锷也笑了笑。

    给蔡锷打完针,他慢慢就睡去了,好久没有睡的那么香甜了。

    伍连德一直守在他的身边,记录着,这对伍连德来说。是绝佳的研究机会。

    第二天蔡锷的病情就好多了,这让伍连德感到神奇,也是他日后不解的地方,因为这样的治疗速度,只在蔡锷一个人身上出现过,他不知道的是,杀死蔡锷体内那些病菌的,可不仅仅是链霉素,更多的还是杨潮的手段,飞船从地底释放了一种强磁,将蔡锷体内绝大多数的肺结核菌都灭杀了,蔡锷只需要恢复身体机能就好了。

    一个星期后,蔡锷就可以上班了,容光焕发的走进国防部。

    “当务之急是整编军队,这是首要要做的,也是最难做的。我手下的军队还好说,一句话全部裁撤都没问题。袁世凯组建的模范军和北洋军,就比较尴尬了。”

    杨潮对蔡锷叹道。

    蔡锷也叹道:“是不容易。别说北洋军了,就是滇军也不是想撤就能撤的。”

    他太知道他手下那些军官了,虽然有热血,有激情,但是也恋权,别的不说,唐继尧就绝对不会轻易放弃云南的权位。

    “实在不行就只能讨伐了。但是一定要快,不能破坏了。在破坏下去,中国也就完了。别的不说,就说云南,要不是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这些烂事,铁路早就修通到了云南了。哪里会像现在这样,从北京到云南没有三两月都到不了。”

    蔡锷苦笑:“还有这次战争也算上。我支持杨大人的讨伐令。滇军一定会拥护。我相信只要我活着,滇军也会接受整编。但是其中的军官安排,杨大人是怎么考虑的?”

    蔡锷关心手下那些军官,不是关心他们的私利,而是怕他们会不满,会造反。

    杨潮摆摆手大方说道:“滇军中还是有一批称职的军官的,统统官居原职。但是你们过去那种做法不行了,我军发放军饷都是有专门的部门的,绝对杜绝军官染指和克扣。军官吗,只管好打仗就好。”

    蔡锷点点头:“正合我意。”

    杨潮又道:“而且滇军如果接受了整编,日后也不用像现在这样,打仗的时候,还带着烟土,没有军饷就发烟土,这哪里像一只军队?”

    蔡锷继续苦笑,全国也就杨潮这里能做到正规化了,哪里不是这样子,云南不种植烟土,哪里能养那么多兵。

    “我只能抽调50万大军南下。东北哪里至少是要留100万人的,否则挡不住日本人。山东也需要30万人守卫那些工业基地。能动的,其实也就是北京这50万人。我从北,你从南,两路对进,不求跟北洋军打仗,只希望他能接受整编。”

    蔡锷点点头:“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第二百五十五节 全国归一() 
国会述职完成后,杨潮就向黎元洪负责了。

    杨潮立刻拿出了他的全**队整编方案,原则是汰弱留强,将全**队整编为300个师,共三万人。也就是要将200万模范军、100万北洋军和十几万南方护**收缩为100个师,东北军是不能动的。

    黎元洪原则上同意了,立刻签发总统令,他已经得到了国会的授权,拥有改编军队的权力,虽然江南督军反对,但是国会还是通过了,毕竟江南也只是三个省而已。

    杨潮有了黎元洪签发的命令,立刻就以国防部大臣的名义,立刻先对北京留守的50万北洋军进行整编,军官位置不变,军衔、军职都不变,但是他们的手下全部打散,跟东北军进行混编。

    同时军官手里也没有了过去的财权,军官必须是专业化的军官。

    在段祺瑞的弹压下,袁克定也从中不断的说和,北京北洋军波澜不惊的先全部送到了东北,然后打散编制进东北军,接着慢慢裁汰老弱,每人发一笔军饷,然后在让火车送他们回乡。

    接着绕过江南,先从北方着手,河南、陕西步步推进,杨潮的军队以火车为运载工具,凡是铁路所及之处,统统收编,河南军队很容易就整编了,但是到了陕西却遇到了麻烦,陈树番负隅顽抗。

    “我们的原则是,不要顾惜伤亡,也不要顾惜对方的伤亡,甚至是百姓的伤亡。最快、最短时间结束战争才是最能保住元气的。”

    在杨潮的指导思想下,东北军猛打猛冲,北洋军这种军队,欺负欺负老百姓和炮哥的会党乌合之众还可以,但是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