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

第576章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576章

小说: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参谋兼他的工兵营长,甚至在最需要的时候,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对于李子元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其实李子元并不想在自己部队中,搞成一个围绕着自己转的小圈子。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这一点谁都是知道的。在部队之中搞小圈子,很容易被人抓到小辫子的,也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马永成与何三亮先后调到分区工作,之后又一直在一起工作,这并不是李子元主观愿望造成的。尤其是对于何三亮来说,李子元反倒是认为他,一直在自己身边工作,并不有利于他的发展。圈子太小,会对何三亮今后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子元的重视() 
作为李子元见过的最好军师两级参谋长人选,李子元一直都认为何三亮应该去上级机关多锻炼一些。与解放军很多的军事主官,并不重视参谋的职责和业务培养,只是将参谋人员当做后备军事干部梯队。

    甚至压根就当一个摆设,纯粹是的用来打杂理解不同,李子元和看重参谋长和参谋的工作。他每年都要举办参谋训练班,专门培训参谋业务。除了在一分区只待了两个月,没有来得及执行之外,其余的部队只要他担任军事主官,哪怕只有半年都会严格履行。

    李子元甚至按照日军师团一级,与南京那边中央军参谋长以及参谋的职权规则,对旅参谋长和参谋的职权,以及职责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为了培养出来合格的参谋,李子元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了最大的努力。

    为此他在已经编入九纵的那个旅,当旅长的时期。在与被那个山西王收编的日军残部,组成的第十总队作战中。专门留下了一个被俘的日军陆军大学毕业,参谋出身的原日本军官作为教官,专门为自己培训参谋人员。

    日军虽说侵略成性,甚至可以说是一支由野兽组成的军队。但谁也不能否定,这支军队从军官到士兵的军事素养,尤其是步兵的素养绝对是超一流的。无论是陆军士官学校,还是陆军大学,你无论怎么评价都可以。

    但你不能不对这两所日军培养初级军官,以及将佐的摇篮培养出来的军官,战场指挥以及军事素养能力有所怀疑。日军有着世界上最出色,但也是野心最大的战术参谋。李子元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让自己身边所有的参谋都要明白,他们是作为指挥员的大脑在运转。他们需要做的,是为最高军事首长制定和实施方案,提供各种理论和数据上的协助,而绝对不是指挥员身边的后备干部培训班。

    当然,日军那边见官大三级,一个参谋甚至敢将旅团级支队长撤职。军队中的事情,就没有他们不敢插手的。日军之中的下克上这种习惯,不能说百分之百,但至少有百分之七十,都是这帮参谋搞出来的作风,李子元是绝对不敢让自己培养出来的参谋也学到的。

    也正是因为对正确参谋体系的重视,李子元才更认为何三亮,应该到高级军事机关摔打一下。掌握真正的大兵团作战精华,才更有利于他在军事方面的成长。而且以何三亮稳重的性格来说,无论走多远都不用担心他。

    在野战军组成之后,现在担任野战军参谋长的原太行军区司令,曾经点名要过何三亮担任野战军作战科长。原本司令员和政委都已经同意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最终还是搁置了下来,反而一直都留在了军区工作。

    军区留守部队在编成独立旅,由李子元指挥转战晋南、豫北的时候,何三亮先是一直潞东分区担任参谋长。后来原独立一旅被编入了九纵队,成了九纵的三个主力旅中的一个。

    李子元奉命调任一分区司令员,又被留在了太行军区。

    何三亮则被调到了第三次重组的军区,担任作战处处长的职务。只是这次还没有等李子元屁股坐热,又奉命重新组建太行军区独立一旅的时候。为了加快这个全部由新编成地方武装,编成的旅战斗力形成。

    何三亮又奉命从军区作战处长任上,被调任到新编旅担任参谋长,两个人才重新走到一起。老战友的重新聚在一起,李子元自然是高兴不已。不过何三亮一直未能有机会融入更大的空间,李子元多少有些遗憾。

    而这个新编旅组建的时候,也许是上级为了加快这个从战士到编制,都是清一色崭新。甚至大部分县大队,甚至是区中队出身的干部,都只有游击战时期经验的新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将旅长李子元在抗战时期的老搭档,都给调了回来。

    就在这个旅组建的时候,马永成也同时从三分区政委的职务上,奉命调任该旅政委。结果三个老搭档分别不到两年的时间,还是重新调到了一起工作。这个结果,并不是李子元刻意为之的。唯一让李子元走到那里都带着的,就只有刘连明和王均两个人。

    这两个人,只要李子元一句话,宁愿不去主力部队,也跟着李子元。从分区到独立旅,再重新回到分区武装,又到这个新编的旅,一直随着李子元的调动而调动。哪怕是暂时降级使用,也从来没有过怨言。

    至于周同,是因为陇海路战役期间,担任某纵队炮兵副营长的他,因为身负重伤转回后方休整。等到伤愈时候,野战军主力已经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已经无法追赶主力的周同,只能暂时留在大后方等待重新分配。

    李子元去邯郸开会,正好遇到了无所事事的周同,就找到军区政治部把他给要了回来。先是担任副参谋长兼炮兵教导队队长,统一指挥全旅仅有的一门山炮,以及几门迫击炮。后来随着临汾战役和晋中战役的胜利,在缴获晋绥军火炮的基础上组建炮兵营后。

    周同就担任副参谋长,兼旅直属山炮营的营长,依旧负责指挥全旅的炮兵作战。至于在三分区担任基干团长的董平,则是在原任团长在临汾战役中牺牲后,带着基干团一同补充进入到部队的。

    抗战时期的老战友,又重新聚集到一起,这是李子元之前压根就没有想过的。这些一同走过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战友,虽说不是刻意的调到一起,但一起走到今天,李子元每个人都很珍惜。

    尤其是在一线作战部队,一个担任旅作战科长兼工兵营长,身兼两职的王均。一个担任副参谋长兼炮兵营长的周同,李子元一直都相当的珍视。刚开始得知王均牺牲的消息,李子元心里面相当的难过。现在知道王均居然挺了过来,又如何不让他欣喜若狂?

    而相对多少有些激动的李子元来说,那边的何三亮却是冷静的多。在记录完毕李子元的命令后,看了刘翠和两个孩子一眼,尤其是又仔细看了一眼刘翠的儿子之后,拽着还想要缩说些什么的政治部主任离开了。

    只是两个人在回去时一路上,这讨论的问题可并不是李子元交待的问题。何三亮与这位老资格的政治部主任谈的事情,是与李子元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也注意到那个男孩子,与李子元长得很像的政治部主任多少有些恍然大悟。

    在回头看了刘翠的家一眼之后,虽然多少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两人分开之后,政治部主任返回政治部,找到了负责政审的干部关门谈了很长的时间。至于谈的是什么,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没有人知道。

    两个人离开后,并不知道分手之后,何三亮给自己搞出这么一出来的李子元,坐在凳子上不知道在想着什么。而刘翠就在那里默默的教着两个孩子学习,四个人就像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一样。这种异样的平静,直到这个家庭的另外一个成员回来才被打破。

    见到李子元回来了,刘翠的那个小姑子瞪了李子元一眼后。想说什么,但看了看两个孩子又犹豫了。直到两个孩子都完成了预定学习任务,手拉手出去找警卫员叔叔玩。刘翠也去忙着给两个孩子,外加明显打算赖自己一顿的李子元做晚饭。

    这个自进来见到李子元之后,脸色一直不好看的姑娘才开口道:“你究竟想要拿她们娘俩怎么办?当年,你做了事情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留下了我怀孕的嫂子一个人,要面对当初的夫家人,以及已经有家不能回的娘家。”

    “你一走之后,又是这么多年没有消息。那几年,我嫂子天天以泪洗面。当时你的名字,隔三差五的就能在日伪军的报纸上看到。鬼子整天宣布你被打死了,再不就宣称你被活捉了。就算他们的报纸连篇都是谎话,可我们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谁能辨得清真假?”

    “我嫂子即担心你被鬼子给打死了,又因为怀了你的孩子,感觉无颜见我们家人。你知道她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吗?要不是肚子里面的孩子,她早就崩溃了。现在既然老天爷开了眼,让你们两个在太原城下相遇。你也该给我们家人,还有她们娘俩一个交待了。”

    “我不管你老婆是怎么想的,也不想知道她答应不答应。我知道你们解放军不许三妻四妾,可这总得讲究一个进门的先后吧。当年你们日本人整天的扫荡你们,你们正处在难处的时候,我们想找你也没有地方去找。”

    “可现在不一样了,别说整个山西省,就是这太原城都眼看就是你们的了。现在你们的环境早就已经不是当年了,这个交待你总该给一个吧。至少那个孩子,你得认下来吧。难道你就真的忍心,看着孩子一辈子没有爹?”

    “我是一个女人,刘翠虽说是我嫂子,可在我心里面一直将她当成亲姐姐一样看待。我爹也没有将她当成儿媳妇,一直都当成亲闺女,甚至比我这个亲生女儿还要亲。孩子,我爹一直都当成亲孙子,亲手将他给带大。”

    “就是为了这个父不祥的孩子,不受人家的歧视。在知道她怀了身孕之后,才匆忙的搬离了家乡。先是到了临汾,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又担心被熟人看到了,传出去会对嫂子名声有影响,才想方设法搬来了太原。我们可以说,现在就是她们娘俩的娘家人。”

    “我们家人,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不是我那个短命哥哥的,有任何的歧视或是欺负。你现在既然回来了,我们作为她现在的娘家人,就有权利为他们娘俩讨一个公道。而你作为孩子的父亲,也应该负起责任来。”

第七百六十七章 咄咄逼人() 
这位姑娘说到这里,看了脸上因为有很大一块伤痕,显得有些丑陋。一条腿因为负伤还有些跛,走路总是一拖、一拖的。尽管没有听过他骂人,也没有什么粗鲁的动作,但根据自己对这支军队的了解,文化水平好像也不太高。

    听她的部下说,他们旅长十四岁就参加红军了,是一个什么老革命干部了。就算他在家乡读过书,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能有多少的文化水平?估计撑死了,也就是一个高小的毕业生。甚至搞不好,高小都没有毕业。

    除了现在当了旅长这样在老百姓眼中不小的官之外,几乎是一无是处的李子元。这个丫头多少心里面有些为自己嫂子叫屈。自己嫂子虽说只是读完了简易乡村师范,文化水平与大学生比自然算是不高的。

    可自幼家学渊源的她,写的一手好字不说,国文水平那些学中文的大学生,都不见得能够比的上。毛笔写的,就连自己老父亲都有些自愧不如。现在到学校当老师之后,又在自学英语。论人才和文采,那里都比眼前这个家伙强不知道里许。

    嫂子当初怎么就相中他了,多少让人有种凤凰配了草鸡的感觉。不仅弄出来未婚先孕,搞的全家为了避开流言蜚语,不得不两次搬家不说,娘家父亲在知道这件事情后,也不肯认她这个女儿了。关键是这么多年,为他吃了这么多的苦,这实在有些不值得。

    真不知道这个除了能打仗之外,几乎是一无是处的家伙,到底哪点让嫂子倾心了。他能打仗,是一个合格的军人,可这算什么优点?就算是优点,但这仗总不能打一辈子吧,他这个兵总有当到头的那一天吧。

    等到有一天不打仗了,这个家伙要文化没有文化,要别的本事没有别的本事,难道真的跟他回去农村种地去吧?嫂子不仅在娘家的时候,就是嫁到自己家以后,可从来都没有下过地种地。

    心中有些为嫂子不值的这未姑娘,沉默了一下,又摇了摇头之后才道:“我嫂子虽说一直都不肯说那个人是谁,我爹知道但也从来都没有说起过。可你别看我当年年纪小,我对你的印象很深,还一直都记得你的长相。”

    “而我又不傻,你那天走后我嫂子就有些魂不守舍的。我爹和我嫂子两个人,那几年整天更是都关注着你们的消息。你当初自报的名字,我人虽小可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