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

第512章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512章

小说: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那就绝对没有一个好。

    一个加强中队的日军,就这么连八路的面还没有见到,就伤亡了将近三分之二。在后有大火、左右都是*,前进无门、后退无路的情况之下。秉承着大日本皇军一贯的进攻观念,日军干脆沿着县城内唯一的街道向前攻击。

    其实,倒不是这股日军真的有那么大的勇气,也不是真的不怕死。残存的日军,早就被搞的心惊胆战,心中早就已经了无战意。从所有的军官到士官、再到士兵,都巴不得越快退出去越好。

    但身后的大伙,以及从城墙上还在不断落下的柴禾,以及*,让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退路。继续向前进攻,也是这些日军无奈之举,更是为了能够活下去。至少对他们来说,向前冲还有那么一丝希望。

    结果面对着大量的交叉火力,几乎未能前进一步。而且分散开来的日军,同时要面临八路从地面、房顶,甚至是地底下的攻击。北门周边的房子里面,为数不少的屋子里面,都挖掘了一个不大的地洞。里面藏着的八路,只要日军一进屋子就往外扔*。

    现在他们中队的全体成员,现在都在这里了。只不过大家都是站着进去的,现在出来的时候都是躺着的。而且躺着的这些人,没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还喘气的,加在一起也不到二十人。

    听完伤员的描述,中岛德太郎少将恨的牙根都直痒痒。连城都没有能够进去,就损失将近三个中队,外加上一部分的炮兵。这在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历次攻城作战之中。面对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县城,损失这么重还是第一次。

    被气得不轻的这位中岛德太郎少将,尽管也是被气得暴跳如雷,但是他却并没有像自己那位部下一样丧失了理智。他火速的重新调整的攻击方案,并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他将重点攻击的目标,由原来的东门改为了北门。

    不知道这位少将究竟是怎么考虑的,也许是打算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或是认为北门此时的八路守军,招数基本上已经用尽了,再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北门也许是现在八路防御的一个关键点,从这里下手还是比较容易的。

    甚至也有可能这位中岛德太郎少将,心中还盼望着原来城内的守军,在全军覆灭之前将城内的弹药都销毁了。之前八路守城战的时候,已经消耗了他们绝大部分弹药。只要自己突进去,也许不会遭遇到太强的抵抗。

    很明显这位中岛德太郎少将,虽说并没有彻底的丧失理智,但是却是失去了耐性。他在壶北县城的其他三个方向,只放了必要的监视兵力。将包围壶北县城的大部分兵力,都调集到了北门。

    按照中岛德太郎的部署,日军主攻城门方向。伪军则集中大部分的兵力,强攻城门两翼的城墙。为了能一鼓作气拿下壶北县城,这位中岛德太郎少将调集了此次几乎所有参战的炮兵,全力掩护对北门的攻击。

    随着中岛德太郎总攻击的命令下达,七门日军山炮、两门野炮,外加剩余的一门一百零五毫米*炮,以及四门九二步兵炮并七门迫击炮组成的,对于壶北这个不大的县城堪称豪华的炮群,对壶北县城的北城墙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炮击。

    密集的炮弹,将整个壶北北城墙给彻底的洗礼了一遍。等到按照中岛德太郎少将,将壶北县城夷为平地的命令,炮火开始向城内延伸之后。在你中岛德太郎攻击命令之下,日军两个中队一马当先,在身后轻重机枪和步兵炮的掩护之下,对城门一线发起了攻击。

    而城门的两翼,则各有三百名伪军在日军两个步兵小队,刺刀和枪口就顶在后背的情况之下,扛着绑好的梯子向城墙发起了攻击。虽说这些伪军战斗力不算强,可在枪口的威逼之下,倒也是发挥出了一定的水平,至少声势上挺唬人的。

    看着部队全线展开攻击,中岛德太郎少将发誓,在夺回壶北县城之后。他要将那个李子元的脑袋拧下来,做成标本放到自己住处的马桶里面。将他一再对大日本皇军的羞辱,一并的彻底还给他。

    今天的壶北县城争夺战,不仅仅是对六十二师团是一个耻辱,对他中岛德太郎少将来说更是一个天大的耻辱。对面的八路指挥官所作所为,深深的羞辱了他作为一名大日本皇军少将的尊严。不将对面那个八路指挥官千刀万剐,都难解他的心头之恨。

    在这位中岛德太郎亲自督战之下,日伪军这次攻击架势可谓拉的十足。一次性投入的兵力,几乎超过了李子元在城内的兵力总数。只是等到日伪军爬上城墙的时候,却发现城墙上空无一人。而以炮火为先导,从城门冲进壶北县城的日伪军,也没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

    也就说是,发起攻击的日伪军卯足了劲,狠狠的一拳头打出去,却打在了空气之中。还没有等到登上城墙的日伪军,以及冲进城的日伪军欢呼。伴随着一阵密集炮弹砸过来的同时,整个壶北县城的北城墙,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足足上千公斤的*,外加大量的*爆炸威力,将在日军猛烈炮火之下还在勉强支撑的壶北县城北城墙,给彻底的全部炸掉。登上城墙的六百多伪军,外加在他们登上城墙之后,随后跟进准备沿着城墙布放的日军两个中队,一个重机枪中队几乎无一幸免。

    被炸的四处横飞的碎砖乱瓦,甚至飞到了几百米外。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几千米外的人都能感觉得到。整个壶北县城周边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之内,都感觉到了忽悠一下。很多老百姓,都以为发生了地震。

    不仅攻上城墙的日伪军,被掀起的碎石瓦砾不是给活埋,就是被炸上了天。甚至就连日军炮兵阵地,以及新的指挥所也被剧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给冲击的七零八落。各种火炮被冲击波和强烈的震动,给搞的乱七八糟。

    就在日军还没有从爆炸声中清醒过来,城内又一次响起的密集炮声,随着炮声的响起成片的炮弹,砸到了日军炮兵阵地上。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日军炮兵阵地,被城内打过来的炮弹,给炸成了一片火海。

    对面的八路根本就不考虑自己火炮的使用寿命,几乎以超过射速最高标准的速度在开火。至于城内向自己打过来的火炮,所有的日军炮兵都清楚的听到了,九四式和四一式山炮,以及九一式*炮的弹道声音。

    只是听清楚归听清楚了,但问题是对面八路趁虚而入的本事太强了。北城墙的爆炸就像是一声信号一样,城内八路炮兵立即开火。而且第一轮炮弹,就打到了炮兵阵地上。还没有等到日军炮兵反应过来,炮弹已经落在阵地上。

    日军不知道对面的壶北县城内,八路早就将县城以及县城周围,所有的目标都设定了标尺。尤其是按照李子元的命令,周同将所有可以设置炮兵和重机枪阵地的地点,在目标选择上更是作为重中之重。

第六百八十一章 周同的战术() 
参战的炮兵战士,除了迫击炮手之外,其余的都是周同一手培养出来。再加上原来一直实际上负责部队的培训,在炮弹有限极少能进行实练的情况之下,周同制定了一套相当有效的战术。

    按照他的战术规定,只要战前准备时间充分,他会将整个战场制成一张简易地图。并将这张地图平均分为多少个区域,并分别标上号码。在战斗开始之后,只要按照标图上划分的区域,按照周同的命令打几号区域、几发急速射,将炮弹打出去就完事了。

    这种战术虽说有效,但其实有些浪费炮弹。可这对周同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部队整体文化素质太低,对于炮兵技术学习太费力气。你让一个大字都不识的普通战士,去在短时间之内学习坐标方位计算这可能吗?

    尽管在组建炮兵连的时候,李子元已经尽可能的将有文化的战士调给炮连。但学习掌握炮兵知识,可不单单是会识字那么简单。炮兵观察员和一炮手,都要有一定的数学底子。前边能够迅速的测算出需要的坐标,后边的炮手要能根据坐标调整好炮的目标。

    部队的文化底子太薄,尽管很多战士入伍之前虽然不认识字,但至少数数都会。可关键的问题是,这还需要一套复杂的计算。这无疑对那些文化底子薄的战士,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眼下部队战士不缺,但合格的观瞄员是相当缺乏的。

    至少在部队基本素质达到周同要求之前,周同得拿出一套变相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冥思苦想,周同最终拿出了这个办法。其实这也不怪周同,后世的解放军真正炮兵底子,除了一些留苏的干部培养之外。

    大部分的底子,都来自内战时期的重庆方面军队。不仅炮兵,绝大多数的技术兵种部队,人员连同装备都来自那边。要不怎么后世一直在说,那边的最高领袖是解放军的运输大队长,以及最好的兵种学校校长外加训练总监部长。

    但现在,八路军没有这个条件。虽说也有相当的摩擦,但是像几年之后,各部队中充满解放战士的情况,现在不可能出现。炮兵人才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在教导队或是中央工作。这些人都是宝贝,在炮都没有几门的情况之下,也不可能放到前线。

    为了加快学习进度,周同就搞出了这么一套办法来,而且是下了苦功练习的。当周同下达了对准日军炮兵阵地所在区域,以最快的射速打出十发急速射之后,所有的炮兵都在超水平发挥。日军炮兵阵地,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可以说,这段时间这些炮兵感觉到压抑坏了。一打壶北的时候,三炮没有打开一个城门,让这些炮兵感觉到在步兵面前抬不起头来。步兵战士可不知道晋造炮弹,与日造炮弹有什么区别,他们还是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炮兵三炮没有打开一座城门,步兵老大哥说话就有些不中听。因为除了侦察连之外,炮连的待遇是全团最好的。平时倒是无所谓,但是战时要是拉稀的话,那就很容易招来一些非议了。一打壶北战斗,让这些炮兵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压力。

    二打壶北的时候没有用上他,到了转入防御的时候,虽说之前也出了一些力气。但对于这场战斗,毕竟还没有起到关键性的,这些炮兵眼中一锤定音的作用。好不容易等到周同的这道命令,这些炮兵还不打疯了?

    尤其是周同直接告诉炮兵,出了原来装备的四一式山炮之外。其余的火炮不用顾忌身管寿命,以最快的速度将规定炮弹打出去。这道命令让感觉到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炮连,犹如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

    有的战士甚至大冬天,将身上的棉袄都脱了下来。根本不顾及眼下正在寒冷的天气,赤膊直接抱着炮弹往前送。战士们忙的是热火朝天,炮弹成群的飞往了日军炮兵阵地。尤其是那门负责压制日军炮兵阵地的九四式山炮,周边的炮兵几乎都要打疯了。

    十发急速射之后,周同根本就没有去看炮击的结果。接着他根据之前通过日军炮兵打出的炮弹弹道,判断的日军迫击炮阵地的位置后。下达了向北门五号地区偏东位置,六发急速射的命令。调转了炮口的山炮和*炮,又是一阵急速射。

    在日军主力转向西门之后,周同对各种火炮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九一式*炮,以及那门九四式山炮负责压制日军山炮兵阵地。其余的九二步兵炮、四一式山炮负责打日军的迫击炮阵地。

    所有的迫击炮,则沿着之前制定的标尺,打进城的日军步兵。尽管以两门炮对付西门的日军炮群,多少有些过于敌众我寡。但周同也没有办法,他能够到日军炮兵阵地的火炮,就这么两门。即便是那门四一式山炮,都够不到日军山野炮兵阵地。

    四一式山炮,只是日军联队一级的火炮。日军师团一级现在除了少数后组建的师团之外,其余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九四式山炮,三八式野炮和九零、九五式野炮,甚至还有的装备了九一式一零五*炮。

    用日军本世纪初研发的老爷级的团级火炮,去对付日军师团一级的火炮,那明显不是对手。这种四一式山炮对付军事强国的山炮那是找死,但在炮兵火力更加薄弱的中国,却还是相当的有效。所以周同也只能用两门炮,去对付更具备优势的日军。

    但周同的想法很明确,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最大的速度将炮弹打出去。在你组织起来有效的反击之前,就算打不垮你,也要彻底的将你折腾成残废。所以,他上来全部都是急速射。

    还没有等这六发急速射打完,那边的观察员回来汇报,进城的日军两个中队已经抵达了预定作战地域。对于这个汇报,周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