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

第287章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287章

小说: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行山区本身就不富裕,山区的村庄又普遍都小。整个太行山区除了部分集镇之外,绝大部分的村子,都不可能容下我们一个团级部队驻防。各部队以村庄为据点,分散驻防的态势,将在很长时间之内存在下去。”

    “这莽莽的太行山区,谁知道就究竟有多少相互交连的小路?而且鬼子也知道,就算集中大量的兵力,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捕捉咱们的主力。鬼子的兵力有限,他们集中大量的兵力,也就把自己的屁股暴露给咱们。到时候咱们只要跳出外线作战,想怎么捅就怎么捅。”

    “但如果日军集中小股轻装兵力,加强部分迫击炮或是九二步兵炮,以及重机枪利用山间小路,以及我们分散驻防的态势偷袭我们。他们如果不以一举吃掉我们全部兵力,而是采取多次的分批次偷袭,每次只解决我们一个连。”

    “我们有多少血够这么放的?而且一个战士上战场,牺牲可能会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我们训练一个战士,往往几个月才能达到标准。就算依托军区和军分区,我们可以补充新兵补充。但老兵的损失,却是短时间之内无法弥补的。”

    “老马,我这不是危言耸听。这种扒皮战术,甚至比日军大举扫荡对我们的威胁还大。如果他们采取捞一把就走的战术,我们极有可能会防不胜防。就算我们各部队驻扎的距离很近,但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这世上只有千日做贼,可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咱们与日军下一步的作战模式,应该除了扫荡与反扫荡作战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日军动用小部队,采取零敲碎打的办法,以我们分散驻防的部队为目标偷袭一把之后就走。”

    “咱们依托太行山的老百姓,但鬼子也一样有大量为他们效力的汉奸。这些地头蛇,虽说在战场上,不是咱们的对手。但是私下里面刺探情报,对我们暗中下手,却是防不胜防。这次中毒事件,就是这帮狗汉奸干出来的。”

    “鬼子能用汉奸给咱们下毒,以他们在战场上没有取得胜利,但私下里面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性格。用熟悉本地情况的汉奸,带着从小路避开我们的警戒线,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天住院,我什么都没有想。就想着这次作战的所有经过,通过这几天的琢磨我一种感觉。那就是日军下一步会大量的扩编伪军,尤其是王铁石这样的铁杆汉奸,以及刘开山便衣队一类的地头蛇武装。以加强对我们根据地的渗透,以及对其占领区的控制。”

    “这次的投毒事件,绝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鬼子如果使用汉奸进行投毒,除了利用他们熟悉地形以及民情,甚至在我们根据地还有亲戚的优势之外。估计还有一点,那就是逼着这些伪军与我们彻底的成为死结。”

    “让他们想要被我们策反,都没有机会。因为那些汉奸都明白,他们的血债越多,与我们作战就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这与之前鬼子只是利用他们,充当炮灰和挡箭牌不一样。鬼子这是要采取以华制华,用伪军对付我们方便自己腾出手来。”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部队因为分散驻防,以连为建制单独作战的机会就很大。当我们各部队处在日伪军的分割之下,初一那一战的覆辙能不能避免,就成为我们这些当军政主官首要考虑的。”

    “而且我这个人的脾气你们也知道,别人捅我一刀,我就得捅回去十刀。别人咬我一口,我就得在他们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再说总这么被动应战,也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而不往非礼也,鬼子能来咱们也一样能去。”

    “鬼子不仅有空中优势,也有熟悉本地情况的汉奸可以利用,甚至可以用大量的金钱来收买老百姓为他们提供情报。鬼子为了对付我们,向来都是无所不用之极。这次我们的遭遇,绝对是一个前车之鉴。”

    “明面上的那些特务好办,但是那些潜伏在老百姓之中,领取鬼子薪饷的潜伏汉奸我们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查清。再加上在上党平原那种地形之下,咱们大部队出动容易暴露目标。如果我们想要给日军来一个来而不往非礼也,组织小部队深入敌后更为恰当一些。”

    “前次长治作战,刘连明的侦察连深入敌后做的就很好。我想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我们对日占区作战,还是应该采取以连排为基干,编入一些加强火力采取渗透的办法,更为恰当一些。这也同样要求我们,需要加强部队的单独活动与作战能力。”

    “但这种方案对我们来说,现在看要求比较高。要求部队既要能撒出去,但又随时可以收回来。不是那种预先制定了方案,指定了集结点的收回,那种做法咱们的部队没有问题。而是在其他友邻部队出现意外的情况之下,得到消息之后主动快速回撤。”

    “甚至能够以两个连为建制,在没有上级指挥的情况之下单独配和作战。也就是说要以连排为建制,不仅能够独立生存和战斗,还要能够壮大和发展。老子要做的,就是放出一群孙猴子,去鬼子这个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面大闹天宫,而绝对不是一只。”

    “连排级部队的独立生存和作战能力,必须要大幅度的加强。之前咱们没有营一级的建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全部怪部队。但既然这次上级已经决定编制营建制,那么类似的情况就绝对不能再出现。”

    “我和老何商议了一下,下一步的训练就以这种模式为主。特别是打乱建制情况之下,混编作战的方面。同时要加强部队的干部,以及班长的培训。你老马的任务就是做好思想工作,要让战士们明白除了自己的战斗班之外,整个部队那个班都是他们的集体。”

    趁着今天马永成来,李子元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都端了出来。对于他来说,这两个人都是他最亲密的战友,也是自己部队的干部。这些东西对于身为政工主官的马永成来说,早一点知道还是有好处的,也更能让他们配合自己下一步工作的展开。

第三百八十三章 刘雁来的婚事() 
李子元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说完后,马永成在仔细考虑一下,点了点头赞同道:“可以,我回去就拿出一个工作方案来。不过,军事训练上,老张一个人好像还差了一些,我们现在可就盼着你们两个能早点出院呢。”

    “现在不管你的想法是什么,都是得回部队之后才能实现不是?所以你和老何早点出院,我和老张的压力也可以减轻一些。原来你在部队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你老兄这一不在,我们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尤其是军事训练上,老张总是给人感觉哪儿差了那么一点点。他这个人圆滑有余,但是我总感觉他的刚性差了一些。再加上他在部队的时间还短,在下面干部和战士之中,没有你那么高的威信,工作起来总有些束手束脚的。”

    “不过,你老兄也得收敛一下你身上的羽毛。我今天来看你,可是看到医院内的护士,看着你老兄的眼神都不一样。听说你老兄的大名眼下在整个医院,甚至是整个军区的女同志之中都成了一个传奇。”

    “医院这个部门,本身就是除了文工团与剧社之外,女兵最集中的地方。女医生不多,可女护士的数量可不少。眼下你小子又是鼎鼎大名,整个军区上到军区司令部的各级首长,下到各个作战部队几乎是无人不知。你小子可别在这里,搞出生活作风的问题。”

    “我看老刘说的很有道理,你还是早点成个家也好少招惹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省的你这左挑、右选的挑花了眼。早点定下来,对你还是有好处的。老兄,这可是我这个当政委的,跟你说的心里话。”

    “对了,老刘要结婚了。这次原本他也要来的,可壶北那里总要有一个人坐镇主持工作,所以他就让常娟同志和我代表他。他让我给你小子带个信,告诉你小子别被这医院里面的花花草草迷了眼。身体差不多了就早点出院,好给他们主持婚礼。”

    “至于他准备迎娶的那个新娘子,跟你也算是熟人。就是你在十字岭突围的时候,抢救并保护下来的那个产妇,也是烈士的遗孀。在丈夫牺牲后,她一个人又要带着孩子、又要工作,娘俩的日子过的挺难。”

    “她又舍不得把孩子寄养给老乡,一直都在自己带着。咱们潞东的地委书记,曾经是她和前夫的媒人,对她很是熟悉。这次政委去北方局开会,见到她的日子有些不好过,便将孤儿寡母要到了潞东来。”

    “又跟同样已经达到标准的老刘谈了一下,想要促成两个人的事情。老刘毕竟也算是他的老下级,对老刘的为人他还是了解的。他这么一提,老刘得知是烈士的遗孀,那孩子是烈士的遗孤,就啥也没说同意了。”

    “别看老刘平日里面嘻嘻哈哈的,可到了关键的时刻,还真的有那么一股子劲。他和那个女干部只在这段时间,去开会的时候见过两面。就同意与人家结婚,估计还是照顾烈士的遗属起了主要原因。”

    听到马永成提起刘雁来的婚事,李子元倒是真的有些佩服。刘雁来他知道,参加革命之前在老家也没有结过婚,整个一个黄花大小伙子。虽说不是那些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可大小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

    参加革命之后虽说在地方工作,但是在生活作风一向都是相当严谨的,从来没有惹过花花草草,可以说绝对是一个正人君子和模范党员。对于刘雁来,李子元虽说一向嘴下不留情。可对于他的为人,李子元内心之中多少还是有些佩服的。

    原本自己还以为,刘雁来脾气里面是有点知识分子的清高,看不上那些农村姑娘,想要找一个大学生一类的家属。却没有想到,刘雁来在这件事情上,居然还这么高风亮节,远比自己想象的高尚。

    不过虽说对刘雁来有些佩服,但内心里面李子元并不赞同他的这个做法。照顾烈士遗属是必须的,你可以想办法给一些帮助吗。就是可这并不意味着非得要娶回家?就算是真的想要娶回家,两个人也得处处,看看是不是有缘分不是吗?

    两个之前没有半点交集,甚至只见过两面的人。这一下子就要组成一个家庭,这让李子元很不能接受。一旦结了婚,也就意味着两个人就要一起走完后半辈子的。李子元一向认为,人在婚姻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这刘雁来两个人只见过两面就同意结婚,就算几十年后的速食爱情也没有这么快吧。就算是现在大部分的地区,还停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之下。可毕竟在部队里面,还是没有这种事情。

    毕竟参加革命以来,绝大部分的人基本上都与自己家庭断绝了联系。就算再孝顺的儿子,想要在这种事情上听父母的,也找不到或是联系不到不是?现在承担父母方面工作的,是组织的决定。

    只是李子元想想自己身边或是认识的,那些已经结婚的上级不都是这个样子吗?组织撮合,只要双方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当然主要是男方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见过几面就结婚的比比皆是。甚至男女之前没有见过面的,也不是一个都没有。

    战争年代的人,那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再说部队的干部,尤其是军事干部文化底子普遍低。想要找一个文化水平高一些的妻子,除了组织上做工作之外,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

    字认识的没有几个,除了少部分知识分子干部,对于大部分干部来说,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于能说会道,会哄女孩子高兴的根本更是没有。所以给这些征战了十几年的大龄男人,组成一个家也就成了各级政治部门一个重要工作。

    过去在家是父母包办,到了队伍上就是组织包办。除了手续要繁琐一些,对女方审查严格一些之外,其他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记得自己在后世还看过一本书,那里面写的更夸张。参军的女兵组织部门考核过或是学习一些专业后,在向各部门、部队分配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用意的。

    分配到师以下作战部队的,基本上都是给各级够标准,但还没有成家的干部当老婆。自己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还说纯粹是编造的。可自己那位开国将军后代的同学,直接告诉他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而且他自己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就是这么结合的。

    他那位太爷爷当时是来自东北某野战军一个团长,某天接到上级电话说有第二天有一个女兵过来与他结婚。结果等到第二天,一个清秀的小女兵也就是他的太奶奶来报到后,两个人就当天晚上就结婚了。

    两个人之前别说不认识,就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