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

第132章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第132章

小说: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就在三十六师团大佐参谋长今村新太郎大佐,赶到壶北县城坐镇指挥,准备对这股土八路实施大规模清剿的时候。李子元所部却好似凭空消失一样,在日军眼皮子底下失去了踪迹,日军出动的侦察机和便衣队多次寻找,就是没有找到李子元所部的踪影。

    为了寻找李子元所部,日伪军出动了大量的兵力,对壶北西部地区展开反复拉网式的大扫荡。但日伪军虽说投入重兵,对壶北西部平原地带方圆五百余平方公里区域,实施拉网式的扫荡,整整折腾了好几天,甚至深入到西面的太岳山脉地区,却是依旧两手空空。

    就在日伪军对壶北西面方圆几百平方公里,进行大规模拉网式的大扫荡的时候。此时已经跳到壶关至壶北公路以南,休整并恢复战士体力的李子元。却是举着望远镜,正在观察壶关至壶北公路上的动静。

    相对于壶北西部平原地区处处狼烟,日伪军反复在拉网扫荡。眼下的壶北南部与壶关交界的浅山区,却是相对平静的很。只不过眼下正值日伪军扫荡期间,公路上来往的行人极其稀少。

    已经在这里隐蔽待机两天的李子元,面对着平静几乎没有任何行人的公路,却是相当的稳重。他将部队带到这里,一个是躲开日伪军对壶北西部地区的扫荡,一方面也是休整一下连续作战,显得相当疲惫的部队。

    李子元算计的很清楚,他知道自己眼下将壶北西部日伪军统治的核心区,搅和了一个乱七八糟。日伪军不玩命的寻找自己,那就真的奇怪了。所以抢在日伪军对壶北西部地区,开始拉网扫荡之前他就隐蔽南下,到壶北与壶关交界处的浅山区进行休整。

    在休整了两天,部队体力基本恢复之后,不甘心就这么待着的李子元。带着部队前出至壶北至壶关县城公路沿线,试图寻找一次战机。不过李子元也做了打算,在捅他一家伙之后,就撤回壶北东部山区的老根据地。

    即便是形势在不利,李子元也从来就没有打算过南下撤入壶关。除了他是壶北县的基干游击队长,那怕是暂时撤入壶关境内,也等于没有打开局面被赶走,实在有些让他直不起腰来之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壶关境内的形势,要比壶北复杂的多。这里不仅有八路军的游击区,日本人的占领区。还驻扎有重庆方面四十军的一部,以及晋绥军的一个团。而壶关境内有没有自己的部队,自己的部队在什么位置,他现在根本就不清楚。

    也就是说这里除了有敌军之外,还有友军不是友军、敌军不是敌军。面上看应该是友军,但随时可能翻脸变成敌军的友军。壶关境内敌我两方、一国三方的局面,远比只是单纯敌我局面的壶北,要复杂的太多。

    自己现在带的部队,兵力不过百余人。而主力又不知道现在撤到那里去了,一旦遭遇到那些似友非友、似敌非敌的友军,结果并不一定会比遭遇到日军好到那里去。那些友军要是翻脸的话,自己连哭都没有地方去哭。

    所以即便是眼下撤到壶北与壶关交界处,但李子元依旧打定主意。轻易不要跨进壶关境内,就在这里隐蔽待机。找到战机捞一把就走人,尽可能的远离壶关这个是非之地。他李子元虽说不怕事,但也绝对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搞出那种给人家送上门的事情来。

第一百七十八章 营救() 
不过因为日伪军将主要有生力量,都集中到了壶北西部地带,对壶北与长治之间地域展开拉网式的扫荡。并将相当一部分的兵力,都用来封锁壶北与潞东、壶北与长治,以及壶北西部平原地带进山通道。

    日伪军调集重兵清剿壶北西部平原地带,使得他面前的这条公路上,显得异常的平静和冷清。整整待机已经两天,除了同样寥寥无几的行人,却是连日伪军一个影子都没有看到。虽说这里的地形很有利,可长时间的等待多少让干部和战士有些焦躁不安。

    但李子元却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很有耐心的在这里等待着。直到待机的第三天,机会终于来了。第三天的上午,一批从壶关出发经壶北向长治方向进发的日伪军,落入了李子元的望远镜内。对于这队日伪军,李子元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的下定决心打。

    这队日伪军让李子元下定决心打的原因很简单,这队日伪军虽说兵力不多,也没有押运任何的物资。但是在他们的刺刀之下,却是五百多日伪军此次扫荡之中,被俘的友军人员、八路军战士,以及一批应该是重做劳工的青壮年。

    这些被俘人员被用绳子捆着串在一起,在日伪军的刺刀和*之下艰难的行走着。很多人的脚上,连一双鞋子都没有。而且这些被俘人员,在日军虐待俘虏的习惯之下,一个个面黄肌瘦、嘴唇干裂。

    从东渡黄河与日军真正交手开始,李子元就很清楚日军对待俘虏的政策。最早日军基本上是不留俘虏的,被俘的中国军人基本上是充当苦力之后杀掉。这一两年形势到有些改变,除了伤员基本上全部都杀掉之外。大部分的俘虏,一般都集中起来送到矿山充当苦力。

    很多时候,也被日军用作训练新兵勇气和血性,说白了就是将新兵从人培养成魔鬼,用作刺杀训练的对象。这些被俘人员现在虽说还留着一条命。但是落入日军手中,如果见死不救的话。就算不被日军当做靶子刺杀掉,也早晚会活活被折磨死。

    所以这一战李子元不能不打,尤其还是在眼下周边敌情很薄弱的情况之下。这一仗如果不打,不将这些被俘人员解救出来,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看着这些被俘人员,之前史今遇害的那一幕,就好像电影一样出现在李子元眼前。

    这几天的休整下来,李子元对周边的地形早就心中有数了。在看到日伪军押送人员数量之后,这一仗该怎么打他的心中马上就有了计较。在下定决心之后,他带着部队快速的隐蔽到山脚下,距离公路不足一百米处,此时已经开始发黄的灌木丛之中隐蔽。

    在考虑这里一响枪,自己的休整地点将会暴露。周边的日伪军,将会在第一时间向自己合围过来,如果战斗拖延下去会对自己相当的不利,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速战速决。所以李子元还是决定采取近战,集中优势的火力先打后边坐在马车上的那二十多个日军。

    日军是这股押运兵力的骨干和主力,至于那些穿着警备队服装的伪壶北县警备队,也就是那一回事。所以李子元绝对集中自己可以集中的火力,先在第一时间打掉日军,剩下的伪以近战解决。

    李子元这么做,是从那些被俘人员角度考虑的。如果枪战拖延的时间太长,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后续行动。而且双方对射的火力,也会给被俘人员带来很大的伤害。子弹不长眼睛,分不清那些是中国人,那些是中国人中的败类。

    要是这些被俘人员解救出来的时候,损失过多那么这场战斗也就失去了意义。既要尽可能的以最短的时间解决战斗,又要尽可能的保证夹在中间的被俘人员,不能在两军交战时候损失过大。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枪响的第一时间,就冲上去与日伪军搅和在一起。

    山西的伪军战斗力有限,如果进行防御还有一定的能力。像是这种野外的伏击战,其战斗决心和战斗意志,包括真正的战斗力都很差。只要部队能在第一时间贴上去,应该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问题,避免流弹误伤太多的被俘人员。

    李子元将现有的兵力分成两个部分,自己带着四挺机枪和贺会章的掷弹筒,以及两个班的战士,打坐在后面马车上的日军。李子元的战术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集中火力先解决掉后面的日军。

    而曾生则负责指挥其他的兵力,在枪响的第一时间就上刺刀冲锋与伪军搅到一起,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打垮伪军,或是将伪军缴械。为了尽快的结束战斗,李子元将手中的晋造*,除了自己留下两支之外都调给了曾生。

    同时,让郭老三父女两个人瞄准那个带队的日军军曹,以及伪军的一个军官。在亲自为郭老三指出目标之后,李子元告诉郭老三一定要做到第一枪就致命。这次全军以他的枪声为号,他这边枪声一响就是战斗打响的信号。

    而他自己则端着一支捷克式轻机枪,与身边的操纵三挺歪把子的战士组成交叉火力,将枪口小心翼翼对准了后边坐在三辆马车上,那二十几个日军身上。贺会章也按照他的命令,将掷弹筒对准了最后一辆马车。

    在押运的日伪军进入伏击圈之前,李子元再三交待曾生,他们那边不要使用*。尽可能的瞄准伪军的押送人员。同时除了机枪手之外,所有的人都上好刺刀,只要枪一响立即就冲出去。

    也许是在这条公路上,从来没有遭遇到过袭击。这股押送被俘人员的日伪军,一路上谈笑风生,警戒做的很是松懈。尤其是那二十多个坐在马车上,一边吸着烟一边不断谈论什么的日军,几乎是毫无戒备。至于前边的押运和看管,都交给了那几十个伪军去做了。

    此时那个带队的不知道谈到什么,但脸上笑的很是猥琐的日军曹长,还不知道他的脑袋已经落入一支水连珠步枪的准星之内。哈哈大笑一顿之后,就在他掏出一支香烟刚要点上的时候,一声清脆的枪响直接在他脑袋上开了一个天窗。

    随后连续两枪,直接又撂倒了两个日军士兵。一百米之内的郭老三几乎是弹无虚发,每一枪都能找到他的目标。而且射速之快,让即便是部队之中的神枪手,也有些甘拜下风。那支不知道已经几手的水连珠步枪,在他手中几乎可以说做到了出神入化。

    只要在他射程内的目标,很难逃过一劫。只可惜水连珠步枪射程远、威力大、操作简单,但毕竟郭老三手中的这款水连珠,是水连珠中比较老旧的一款枪,尽管保养的很好。但受制于结构和直拉枪机的设计,在射速上与新式的中正、捷克式相比,多少还是有些慢。

    不过虽说只撂倒了三个日军,但郭老三第一枪打响,就好像信号一样。还未等他所乘坐的这辆马车,还有后边马车上的日军,从这声枪响之中反应过来,李子元手中的捷克式率先打响。

    他身边的几个机枪手,也在第一时间扣动了板机。几挺机枪交叉火力打出的密集的子弹,将这些措手不及的日军成片的撂下马车。同时李子元带着的两个班战士,也将纷纷的扣动了手中步枪的扳机。以眼下已经准确得多的排子枪,将子弹打向了日军。

    而几乎与第一声枪声同时打出的,一发近距离打出来的掷弹筒*,则将第三辆马车上的七八名连枪都没有来得及出的日军,连同马车一起炸成了碎片。贺会章的手相当的快,掷弹筒使用的越来越熟练的他,直接做到了首发即命中。

    李子元以极快的速度,打出几个连发将第二辆马车上的日军士兵,撂倒一片之后。在打光一个弹匣后,李子元也没有更换弹匣。而是将手上的那挺捷克式机枪,直接丢给了原来的机枪手。

    自己则拔出快慢机,在投出一枚*作为掩护后。冲到五十米的距离,放平枪身打出一个连发,将几个反应快一些从马车上被赶下来,正准备寻找掩体还击的日军打倒。而他身边的战士,也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了上来。

    在李子元身边的郭老三父女两个,则以精确的步枪点射,为冲出去的李子元提供火力掩护。这两支交叉射击的步枪,让对面的日军吃足了苦头。可以说几乎每一声枪响,对面的日军都要倒下一个人。两支步枪,压的残存的几个日军几乎抬不起头来。

    担负押运俘虏的这二十多个日军,刚一与李子元照面,就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的日军慌不择路,则被郭老三父女两个再加上李子元手中的快慢机,还有几挺机枪密集火力打的连头都抬不起来。

    虽说这些幸运逃过一劫的日军,第一时间跳下车以马车作为掩护。但死盯着这些日军的贺会章手中掷弹筒,也让残存的几个日军想要找掩护的努力落空。而郭老三手中的水连珠步枪,与机枪相互配合也让残存日军试图还击的愿望落空。

    而这边李子元发起了冲锋,前边的曾生已经带着几十名战士,向着被打的目瞪口呆,乱成一团的伪军冲了过去,并已经与伪军搅和到了一起。此时日军自顾不暇,失去了主心骨的伪军,面对着冲上来的曾生所部,当场就乱成了一团。

    李子元则带着十多名战士,集中了两支快慢机、两支晋造*。杀向了在自己打击之下,还残存的六个日军那里。他带着的都是更适合近战的武器,因为他并没有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