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

第98章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第98章

小说: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这崇德殿中,大将军何进自不必说,他打一开初就与'白虎山'走得挺近,麾下'辅政阁'众人还经常去往'白虎仙乡'交流'仙术'、'异能'。

    余者,如出身弘农杨家的太尉杨赐、汝南袁家的司空袁逢,甚至于宗亲刘广等人,都不免有一二分“长跪于大王祠前,求一份‘长生久视、青春再来’福泽”的心思。

    至于天子,则有些不同。

    “燕大王”初扬名、设'白虎大比',天子设'异能大比'对之,并立'异能署'、异郎将,招揽天下人物。

    后大王纳董卓入山门。董卓,乃'仙门'中唯一一位身在荣涂、手握兵权的弟子。天子先“责其怠政、令其返治所定陶”,后索性授其“代郡太守”一职、调离兖州。

    再后来,袁绍“井陉伤'仙门'张燕”。袁家一众耆老长者,特令族中子弟前往'白虎仙乡'拜山、请罪,以求平息“小大王”的怒火。然袁绍却无视族中所有人的反对,硬要“蚍蜉撼树”,直面'仙门'的讨伐。

    在所有人看来,'异郎将'袁绍突如其来的执拗,定然与天子的默许脱不了干系。

    此外,数日之前皇甫义真赶赴中丘城,名义上是“运载药材、'异兽'”。但若真如此,怎至于领三千虎骑,还携百余蹶张弩?

    由此种种观之,天子对'仙门'、对“燕大王”的忌惮、排斥,不言自明。

    而今日,“'仙门'弟子掠杜氏女”之奏禀,呈于朝堂之上。天子又当如何处置?

    众目睽睽,倾耳以待命。然刘宏却自始至终声色未动。

    九月初三的朝议,也便在这份忽然而至的静谧中,草草而终。

    同日午时,鄄城官道。

    一驾马车自西面驶来,在御者轻轻的吆喝声中,入了“白虎仙乡”地界,汇入往来如织的车流中。

    御者年近四十,自认为走南闯北、见惯世面,然一入[仙乡],便如“懵懂不知人间事”的稚子一般,左顾右盼、满是好奇。

    这鄄城,虽号称是“颛顼遗墟,尧舜故里”,但自春秋至今时,从不以繁华荣盛称道。城池都显得破败老旧,更不用提县邑中的几条大道。

    三年前驾车路过此地此路时,漫天飞扬的沙尘迷人眼,更呛得他几天都没吃下半碗麦饭。

    然今日一行,大不相同。除去偶尔一两坨牛马遗矢、三五片杨柳枯枝外,这一路可称得上无垢无尘。

    另外,车马、行人,分道往来。密而不乱,井然有序。

    轺车、轩车、驼车、牛车,以其速度缓疾、方向同异,分行在大道中央。其数量之繁多,洛阳、长安都不能及。

    锦衣玉饰的富家子弟、佩绶带剑的高冠文士、衣衫褴褛的成群流民,于大道两旁同行。虽不免有穷富的比较、身份的歧视,却终究未起骚乱、不见争执。

    更让御者觉得稀奇的,还属车轮之下这条宽约十丈的大道。

    在他看来,这大道应是由碎石、砂砾填筑,再粘以灰浆,最后用重物压实。其修筑方法,大概与秦驰道相同。

    但是,论起平整、坦阔,即便是他曾策马驰骋过的“九原抵甘泉”的秦直道也远远不及。车马行其上,由道路本身低洼不平造成的颠簸近乎于无。

    “若行程皆是此道,袁某人岂不是一日就可返回京洛了?”御者忍不住畅想着。

    “叮铃铃!”

    马铃声响,前方的车驾纷纷减速。御者忙止住思绪,轻轻勒马缓行。又行数里,干脆下马停车。

    “袁兰,何事驻足?”马车中,有人开口问话。

    “禀小郎君,前方设一关卡。”

    “竟有人敢在白虎地界设卡?”

    同是未时,与青州隔海相望的一片土地上,新任'乐浪郡'太守公孙度接到麾下禀报——

    “高句丽王‘高男武伯固’,领一千扶余卒,与辰韩中的‘新罗部落’发生了械斗冲突。”

    “细究其冲突的缘由,乃是一枚尚未破壳的卵。此卵甚大,高有二尺、周需一人环抱。其上,有羽翼之纹络。”

    “高句丽将其奉为‘神兽三足金乌’之后裔。而新罗人则认为,此卵乃是其先祖‘赫居世居西干’的血脉。”

    “两族为此卵频起争端,虽死伤数百人,犹各不退让。”(。)

【041】袁胤见闻() 
白虎城外三里处,有关卡设立。om行人驻足,车马限行。

    “胤郎君。”御者袁兰上前一番打听后,回禀车上“郎君”道,“此卡设于白虎城新近发布的'八月新政'后,不昧赀货,不敛税费。过往行者,只须表明身份来意、滞留时限,即可过关入城。”

    “来之前不曾听叔父说过‘城外设卡’之事,兄长也未在信中提起。袁兰,你可问过别人,缘何有此一关?”胤郎君疑惑地问道。

    “旁人也不知晓。”袁兰说罢,小心翼翼地看了'胤郎君'一眼。

    他说了谎话。

    方才的一番打听中,有人曾怒气冲冲地告诉了他设卡的原因——

    “还不是因为白虎城中某些忘记‘小大王’恩义的家伙,竟暗通某个不识时务的袁姓人,将咱们'仙门'的讯息尽数泄漏出去!呸!要我说,陈城守就该把他们全都斩喽!你是不知道,这些”

    或许是因为身份的敏感,也或许袁兰本身就是个心思通透的人物,他一下就猜出了“某个不识时务的袁姓人”指的是谁。不过,这些“设卡真相”不好向自家的小郎君说起,只得推说不知。

    又说了几句有关“八月新政”的话,袁兰开口道:“胤郎君,你且在车中安坐。待次序轮至你我时,我再唤你下车。”

    “不用了。”车上少年拒绝了御者的好意,“车中枯坐时久,乏味得很。我正想下车走走,顺便看看这'仙乡'景色。”

    说罢,一个面色白净、不足弱冠的少年郎,掀开束帛、跃下车来。

    “胤郎君,可要去道旁'汤饼亭'中稍歇?”御者又问。

    杨柳遮荫的道旁,约摸每半里路,即筑一石亭。亭中设明火锅灶,有专人做着热汤、熟饼,以飨旅人。不过,眼下这一座座的石亭里,多是从交益二州乞食至此的流民,虎咽狼吞、吃得正紧。

    少年见状,摇摇头道:“我们就不与流民争食了,且在这儿侯着吧。”

    袁兰点点头,忽听小郎君问道:“不都说‘[仙门]赈灾,全仗红鱼’的吗?怎么这些流民的吃食都是谷禾粟米?”

    袁兰答道:“据[白虎丞]陈晨在[八月新政]中所言,[红鱼肆]中的[红鱼]虽多,却仅能供给五万人食用。眼下不提流民,单白虎城的居民数量已逾十万,红鱼远不足用。故值此黍黄稷熟、新米入仓之际,立下新规………唯家有黄口垂髫之幼子、花甲持杖之长者,或鳏寡孤独废疾者,方可凭相应铭牌领取红鱼。余者若要食鱼,自行购去。”

    “你看那几位做汤饼的,腰间挂着一式的铜牌。可是有什么说法?”小郎君又问。

    袁兰仔细一望,又答:“'八月新政'后,白虎城统一颁发金、铜、竹三种铭牌。'金牌'为'白狼谷'、'飞凤寨'中所产的'麟趾金'打制,乃是'仙门'弟子的标识。'铜牌'为白虎城'仙家秘境'中的'青铜'铸成,发放给城中的数万居民。而普通竹枝刻就的'竹牌',则单单为暂居白虎的旅人而设。”

    “那这些流民呢?”

    “流民无牌,暂不入城。om过此关口后,都会去往白虎城西北新建的简易居所。”

    “简易居所?”

    “上月月初新搭的许多屋舍、粥棚,虽说简易,但足以救济数万灾民。刚才我听人说,流民中有那识文断字的落魄文士,将此居所唤作‘望仙坪’。”

    “望仙坪?倒也不差。”

    “郎君可知这脚下坦阔大道,是如何修成的?”

    “如何修成?难不成是仙术?”

    “胤郎君果然聪慧。”御者笑着赞了一句,却没解释仙术修路的事,反而又问道,“郎君可知如今的[仙门]诸子中,几人的名头最盛?”

    “难不成有我公路兄长?”

    他这话有点自夸门楣的意思。不过,来的时候他确实听叔父袁逢说起,自己的从兄袁术得了[仙术。土遁],配合着[仙兽。土拨鼠]可一日遁地数百里,实在匪夷所思。

    “非也非也。”

    “莫不是[执掌雪雨]戏志才?”

    [仙门]诸子,指的是[仙门]一众真传、内门这些“已得[仙宝]塑灵根”的人物。若评比名望、实力,自然是关羽、夏侯惇等几位真传最为出众。

    但自[小大王]出海后,关夏侯、潘李巫五大真传潜修[仙术],甚少露面。新晋真传燕云,除偶尔率众扫荡[飞凤寨]外,大部分的时间也是闭门谢客。据说是在研究一种名为“公共汽车”的“仙家机械”,可载数十人、可趋万里路。

    袁胤之所以猜测戏志才,是因为叔父袁逢前不久说过的一件事…………

    八月初,鄄邑内连绵阴雨。农户恐谷粟减产,齐齐求助于白虎城。戏志才奉命出行,只一时三刻,便使全邑云散日现、雨歇天晴。

    在袁胤看来,真传不出的当下,戏志才可变天候、掌晴雨,论起盛名,当属第一。

    “非也非也。”

    “是那‘三岁得[人机榜首]’的诸葛家幼子?”

    诸葛亮,三岁雄踞[人机榜]。一月之内,无人能夺其榜首之位。[小大王]甚喜之,还赐了[仙宝]一枚。

    “非也非也。”袁兰依旧摇摇头,“虽说此子早慧状项橐、颖异似甘罗,又名列[仙门十三少]之末,但毕竟不是最富盛名者。”

    “仙门十三少?”

    “有‘好事者’择[仙门]中岐嶷颖悟、迥越伦萃的聪惠幼子十三人,以年岁作序,号为[十三少]。”

    “都有谁?”

    “刘辩、周瑜、孙策、关平、黄叙、杨修、曹休、曹昂、袁耀、夏侯充、杜洛洛、诸葛瑾、诸葛亮。”

    “耀侄儿也在此列?”

    “在。”

    “我本以为耀侄儿讷于言行、难有成就,没想到他的天分竟应在[仙途]中。是我错了。”袁胤感叹。

    袁兰低头不应话。有一点他没对袁胤说起,所谓的“好事者”,也即[十三少]的命名者,其实就是他们袁家的嫡子………人称“土中仙”、“地行猿”的袁术袁公路。

    “袁兰快说,到底谁的名头最盛?”

    “暴龙三兄弟。”

    “可是那‘悦来三结义’的方、穆、武安三人?”

    “正是。”袁兰点点头,很是向往,“[白虎仙乡]大道二十三条,条条如脚下这般,皆是由他们三兄弟修成。”

    “如何施为?”

    “[地泉术士]方悦、[赤焰术士]武安国,以水火碎山石并填塞于道。而后,[巨石术士]穆顺召万钧滚石反复碾之。二十三道、三千馀里,遂于一月成行。晴不飞尘,雨不泞泥。商贾、旅人、乡民,颇受其惠。由此,三人名头大盛。”

    袁胤听得神往不已,不住问些[仙术]的细节,可惜袁兰也是一知半解。两人一问一答,牵马走走停停,渐至关前。

    说是关卡,其实就是一座矮亭。

    亭中,放着一筐筐刻好的空白竹牌。亭外,有三人身配[金牌],专司关卡事务。

    “姓名?”

    “袁胤、袁兰。”

    “来意?”

    “访亲。”

    “滞留时限?”

    “一个月。”

    出乎意料的顺利。只简单的一席问话、车载赀货查验后,两人便各自得了一面竹牌。

    四指长宽、半寸厚薄,前刻“袁胤,九月初三”、后附一“卅”字。

    “莫丢了。”发放[竹牌]的年轻男子,温声叮嘱着,“入住客舍、求购'红鱼',都需有此牌的。”

    袁胤拱手致谢,就要转身离开。忽然见关卡三人齐齐站直身子,向排队等待的旅人告了声歉,即舍开手上事务,大步迎着白虎城的方向走去。而原本还算安静的人群,遂在一瞬之间骚动起来。

    大道尽处,黑压压的人群自雄伟的'白虎城'中涌出。行在最前的,是一群身著制式道袍、意态昂扬的人物。

    龙象随侍左右、飞禽盘桓半空,间或云烟为骑、缭绕四周,满满的仙家做派,惹得人心驰神动。

    “长髯的关仙长、披剑的李二郎,巫罗、夏侯、潘求凰,还有'赤甲燕云'在一旁。咦,今天是怎个情况,六大真传全都现身了?”

    “你再往后看,方穆武安、公孙黄张,'内门'的仙长也是一个不差,就连庞娥那些女仙长都到齐了。莫不是”

    “莫不是什么?对了!北上伐袁!终于要去了么?”

    “若非'小大王'吩咐‘赈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