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锦绣 >

第74章

大明锦绣-第74章

小说: 大明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啊。”

    谢迁一手指着刘健,摇头苦笑,过了一会,方才叹了口气,道:“让张亚也回来吧。”

    “如今曾毅是钦差,全权处理湖州府那边的案子,而且,曾毅对张亚起了疑心,这种情况下,张亚根本就不可能搀和进查案当中,不妨干脆让他先回来,咱们也好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最不济,也不能让他在那边给曾毅添麻烦了。”

第148章 赞赏() 
“这是曾毅前段时间送来的奏折,刚好也是昨个晚上到的。”

    刘健从书案上拿出了一道奏折,虽说湖州府那边平时算是在李东阳管辖内,可其实,这些东西并非是固定的。

    就像是如今曾毅的奏折,就直接到了刘健这个内阁首辅的手里。

    当然,这奏折也是有专人分门别类之后,然后送来内阁诸位大学士跟前的,可不是随便乱送的。

    “这奏折我也看过了。”

    刘健说这话的时候,双眼带着一丝的笑意:“宾之到是找了个好弟子。”

    “先不说他在湖州府那边的案子,可是,他这道奏折当中,字里行间,并没有提及地方御史等的坏处。”

    “只不过,对于地方官员他可是毫不留情的。”

    “湖州府的地方官员,几乎被他在奏折上一个个批了个遍,而且还真是大小官员全都抓了。”

    “也就除了安吉洲的知州和德清县的知县他没动。”

    “这道奏折送出来的时候,他是准备去归安县的,这上面提及,怕是他要连归安县的衙役都给抓了。”

    “这性子,可是火爆的很啊。”

    说完这话,刘健顿了顿,道:“对待枉法的官员,一个不留,而对待其他官员,并不盲目的扩大追究,这,很是难得。”

    “尤其是他如今的年纪,能懂得这个道理,可真是不容易啊。”

    刘健这话,若是只听前面的话,肯定听不出来什么,可是,听话肯定是要听完的,他最后这一句话,才是最为主要的。

    做人,总是要懂得分寸,知道进退的,可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尤其是面对功劳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忘了分寸,不知进退,只想着更大的功劳,从而导致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情。

    湖州府的案子,已经闹的够大了,如今虽然还没把当地的官员押送进京,可是,京城当中已经有不少位高权重的官员知道此事了。

    而一旦湖州府的大小官员被押送进京,到时候,这个案子绝对是近年来可以轰动整个大明朝的案子了。

    若非是年初的时候,出了一个科考舞弊案,这个案子怕是可以说是近几年来牵扯最广的一个案子了。

    这种情况下,对朝廷的影响到底如何,根本不好判断的。

    所以,这个案子,最好是就圈定在湖州府的大小地方官员,这个范围当中,这是朝廷的一个尺度。

    至于当地的御史等,这可就不算是地方官员了,因为他们虽然在当地,但其实是归都察院管着的,所以不能称之为地方官员。

    而且,御史是言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若说是湖州府整个官场坍塌般的崩溃了,这会让人感觉到震惊,那若是连当地御史都也这样了,只会让人感到惊恐。

    一两个御史出事,这也算是正常。

    但是,若是御史和当地官员一起出事,而且还是如此大范围的,这事情传开了,真会让朝廷威严受损的。

    因为御史代表的是正直,刚硬。

    所以,湖州府这边的事情,哪怕内阁明知道当地御史有问题,也没有提出要深究,甚至,就连刚才李东阳和谢迁两人恼怒之下所说的话,也是换了一个借口针对当地御史的。

    可是,内阁这么想,但是这是因为他们站的足够高,所以才看的更加明白。

    而内阁甚至都想好了若是曾毅把当地御史也给牵扯进去了以后,他们该怎么解决,可没想到,曾毅在奏折上,只是提及地方官员,至于御史,压根就没提,一个字都没提,仿佛是不知道当地还有御史在监察地方官。

    甚至,就连之前也是去湖州府查案的御史王华,曾毅在奏折上也是一个字都没提,甚至是连牵扯到王华的事情,都是没有的。

    这种情况下,在联想到之前曾毅给李东阳的那封私信上的内容,内阁的诸位大学士自然不会认为是曾毅忘了提地方御史,或者是刻意不提同去查案的御史王华,而想独自争功。

    有了之前曾毅的那封私信,如今这奏折上他不提任何一个御史,这就是他顾全大局了。

    毕竟,之前的那封私信是曾毅给他未来的恩师李东阳的,信上写什么,自然是随心了。

    而这奏折,是让皇帝甚至是百官看的,有些话,自然就不能写在上面了。

    如此一来,才能看的出来,曾毅的顾全大局。

    这种事情,若是出现在一些为官多年的官员身上,这就很正常了,可是,出现在曾毅的身上,可就是让人惊叹了。

    毕竟,曾毅可是从未为官的,而且,他还十分的年轻,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过多的阅历的。

    “希贤这话要是让那小子听到了,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

    李东阳笑着,一手捋着下巴处的胡须,心里很是满意曾毅在湖州府的行为,从曾毅到湖州府的时候开始,直到现在,可以说曾毅的表现就一直在给他增光。

    所以,如今李东阳对曾毅这个内定的弟子,可是十分的满意的。

    若是曾毅现在回朝,他立马就会把曾毅收入他的门下。

    “你算是捡了个便宜。”

    谢迁在一旁笑着,道:“这曾毅拜入咱们几个谁的门下都成,当初陛下把他指在你门下的时候,那还不怎么乐意。”

    “若不然,现在给换一换?”

    谢迁这话,自然是开玩笑了,毕竟这事情已经定了,而且,曾毅的表现虽然让他们感到十分的满意和赞赏,但也不至于因此就让几个内阁大学士去抢着做他的恩师。

    不过,谢迁有一句话没说错,那就是之前当今圣上把曾毅指给李东阳做弟子的时候,别看他点头应下了,其实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的,毕竟谁都知道太子是什么德行,能和太子关系那么要好的,怕也和太子德行差不多。

    所以李东阳才会说要考校曾毅一番,可现在看来,曾毅虽然和太子是好友,但是他的德行和太子却是大不相同的。

第149章 考验一番() 
“不提这些,不提这些。”

    李东阳满脸笑意的摇了摇头:“如今那边的案子还没结束,谁知道这小子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这小子惹乱子的能耐可是不小的。”

    “成了太子殿下的伴读,先是在东宫查了案子,如今去了一趟湖州府,咱们是让他查修桥的案子不假,可他这倒好,等于是把湖州府的大小官员给连窝端了。”

    “涉及到修桥的几个县还好一些,还留下了那么几个小吏和衙役,可反倒是没有涉及到修桥的归安县,被他上至知县下至衙役,一个不剩的全都抓了。”

    “你们说,这小子惹事的能耐大不大?”

    说完这话,李东阳又咧嘴笑了起来,他这话听起来似乎是在抱怨曾毅太能惹事了,走到哪,案子查到哪。

    可其实,还是一种炫耀,毕竟曾毅太过年轻了,这种年纪能有这些个功劳,可是实在不容易的。

    刘健笑着摇了摇头,道:“他连归安县的衙役也抓了,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说完这话,刘健的脸色就彻底的拉了下去,阴沉了起来:“归安县征收苛捐杂税,可不都是下面的衙役们去做的?”

    “而且,他们虽然是尊了知县的命令,可是,他们的猖狂……。”

    谢迁叹了口气,有些不认同刘健的话,道:“这些个衙役们,其实也是冤枉,毕竟他们是衙役,不可能不听知县的话吧?”

    “若是他们不遵命,怕是他们衙役的位置也保不住,到时候,不在是衙役了,怕是他们家中和当地百姓一模一样,这些个种类繁多的苛捐杂税,一个都少不了。”

    刘健和谢迁两人看似是在说这些,可其实已经是在商量如何定这些个衙役们的罪了。

    毕竟他们的行为虽然可恶,可其实只算是爪牙,而且,他们也是奉命行事罢了。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竟然探讨几个衙役的命运,这一行为看似不可思议,可在本朝却又在情理之中。

    自从当今圣上登基以来,陛下勤政爱民,内阁大学士更是忠君爱国,体恤百姓。

    也正因为此,种种仁政施行,这天下百姓才得以逐渐的富裕起来,也才有了后世所谓的弘治中兴。

    也只有在如此的朝局之下,才会出现内阁的几位大学士竟然会讨论几个衙役的命运。

    这若是放在其他朝代,这几个差役的命运根本就没人去管,甚至他们会随着作恶多端的知县一起被判同样的刑罚,这都是极有可能的。

    “若是不追究这些个衙役,怕是威慑不足。”

    李东阳沉声开口:“虽说这些衙役也只是听命行事,他们也没有什么不从的能耐,可是,毕竟事情他们也做了。”

    “若是不予处置,会失去了威慑,日后可能在出现类似的事情。”

    李东阳说这话,也是有几分道理的,不过,其实他们心里也明白,就算是处置了这几个衙役,日后别的县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知县吩咐了,下面的差役也不敢不遵命的。

    “那你倒是说说,到底该如何是好。”

    “总不能这些个衙役也和知县同罪吧?”

    谢迁眉头皱了起来,这几个衙役的罪名如何,其实对他们内阁而言,并不重要,但是,既然提起了,就必须要论个公正,而不能是因为对方的身份低下,就随意定了罪。

    “罚银,杖刑。”

    李东阳皱眉,想了一会,方才开口道:“不妨就罚他们一些银子,然后杖刑,扒了他们的公服。”

    其实,这种事情内阁不可能有太多的争执,只要是差不多就成了,而且,也不可能因为此事浪费太多的事情。

    所以,谢迁不同意之后,李东阳即刻退了一步,说出了这个处置方法。

    “可。”

    谢迁点了点头,李东阳所说的法子,并不为过,毕竟他们虽然也是遵命行事,可毕竟他们也为恶了,所以,肯定是要对他们进行处置的。

    这种处置对于这些个衙役而言,已经算是不得了。

    毕竟,罚银,不说让他们从此无米下锅,但也绝对会把他们手里的民脂民膏给拿走了,同时,杖刑这个也足以让他们涨涨教训。

    最为主要的,是扒了他们的公服,这也就是不让他们在做衙役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往日里仗着衙役的身份欺压的百姓,自然是不在惧怕他们了。

    到时候,可想而知,他们这些个差役自然会成了过街老鼠了。

    不过,虽然下场不好,但最起码也留了他们一条性命,至于他们的困境,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而他们若是真能改邪归正,日后自然也都能活下去。

    所以,这个处罚其实很是适中。

    “不过,他们的口供之类的,肯定是要先审问清楚的。”

    “到时候,直接就不必让曾毅在把他们押送回京了,直接在那边审问清楚,然后签字画押即可,剩下的处置,就交给曾毅去做也就是了。”

    谢迁补充了几句。

    刘健沉默了一会,方才点了点头,道:“可。”

    这也就代表刘健赞同了这个方法,内阁三位大学士全都赞同的事情,自然也就毫无疑问的通过了。

    只不过,刘健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兴致,笑着道:“我这还有一个建议,两位不妨听一听。”

    “如何处置那些衙役,咱们这边是定过了。”

    “但是,此次去湖州府,曾毅那小子才是钦差,咱们内阁可是管不着他的。”

    “不妨不理会他这道奏折,让他自行处置,瞧瞧他是怎么处置的。”

    “毕竟他是太子伴读,且如今表现的可圈可点,不妨继续往下瞧瞧,看看他的能耐,如何?”

    刘健这话,自然不会是刻意为难曾毅,他既然这么说了,那也就意味着,他是真想看看曾毅这个年轻人到底有多少的聪明才智。

    但是,若是曾毅真的所做能让刘健这个内阁首辅满意了,那结果可想而知,现在或许看不出什么来,可一旦曾毅入朝为官,到时候,内阁大学士当中有他的恩师,还有对他满意的首辅,他的前途自然光明。

第150章 狡辩() 
“归安县,你这可是真不容易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