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锦绣 >

第43章

大明锦绣-第43章

小说: 大明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如此,朝廷的命令,就是那些一品二品的大员,也要听令而行的。

    “第二个人选,恩师有意推荐贤弟你去……。”

    杨廷和缓缓开口,同时瞧着曾毅的表情。

    “我?”

    曾毅楞了一下,旋即脸上充满了不可置信之色:“我可不是朝廷命官啊,杨侍讲莫非是在开玩笑?”

    杨廷和摇了摇头,神色凝重,道:“为兄岂敢以恩师的名义开玩笑?”

    至此,曾毅方才神情逐渐凝重了起来,的确,别说杨廷和是东宫侍讲了,就是他日后成了内阁大学士,也不能以李东阳的名义开玩笑。

    这到并非是官职品级或者手中权势的原因,而是这是个尊师重道的年代。

    杨廷和是李东阳的弟子,他岂能以恩师的名义开玩笑,是会被士林所垢的。

    “朝廷那么多的大臣,这等事情,怎么轮到小弟一个区区举人了?”

    曾毅有些不解的开着杨廷和,他算是开出来了,杨廷和肯定是得了李东阳授意,才会来和自己说这些的。

    所以,心里有不懂的情况,曾毅也就直接问了出来,他到不担心李东阳算计他,毕竟他这段时间的表现可是可圈可点的。

    而且,李东阳身为内阁大学士,也没有必要算计他的。

    “湖州府那边的事情,尚且不能确定,若是高官前去,肯定会打草惊蛇的,若是最后无事,岂不是凭白闹了个笑话?”

    “而且,若是高官前去,怕是湖州府那边早得了消息,提前有所准备……。”

    “而朝中派一位御史前去,这是明。”

    “你虽然只是举人功名,并非朝廷命官,可你却是太子身边的伴读。”

    “所以,派你前去,旁人也不能说些什么闲话,而且,你身份最为隐蔽,诸多事情,或许你在民间看的更清楚。”

    “当然,也可能有风险,你毕竟只是举人功名,没有官职在身,若是真发现了什么,湖州府那边狗急跳墙之下……。”

    杨廷和倒是没有隐瞒什么,毕竟只要是入朝多年的,就都该知道下面的官员其实有时候才是最难管的。

第85章 去() 
听完杨廷和的话,曾毅倒是没有太多的惊讶,毕竟他可是知道那么一句话,破家的知县,灭门的知府。

    这句话,足够表达下面官员的一切行径了。

    “阁老是什么意思?”

    曾毅看着杨廷和,轻声询问,其实,他这话问也是白问,杨廷和既然能给他说这些,其实就已经代表了李东阳的意思了。

    “阁老其实是希望你去的。”

    杨廷和开口,道:“毕竟你为太子伴读,若是能多些资历,日后对你也是好的。”

    别看杨廷和有些喜欢溜须拍马,甚至和刘瑾结盟,想要在东宫彻底不用依靠他人而站稳跟脚,可是,对曾毅,他却没什么恶意的。

    说完这话,杨廷和顿了顿,道:“不过,恩师也说了,这事对于朝廷命官而言,其实没有任何的风险,可对你,却可能有风险。”

    “但是,若你愿意去,恩师会想法子解决这个问题的。”

    “破格让你为官,这自是不可,会毁了你的前途,但是,却可以想别的法子。”

    “当然,去与不去,还是曾贤弟你自己决定。”

    杨廷和的话虽然是这么说的,可曾毅心里却明白,李东阳是希望他去的,若去了,自然好说,可若是不去,哪怕李东阳明面上不会说什么,可是心里肯定是会落下一个芥蒂的。

    而如今,自己不过刚刚站稳跟脚,的确是该积累资本的时候,而且,就算是去湖州府,也不会太过耽误他研究经史子集,不会耽误他明年的科考。

    而且,曾毅相信,所谓的风险,其实不大,只不过是有那么几分可能罢了。

    毕竟,真要有风险的时候,他亮明了太子伴读的身份,还敢动他的,怕是没几个,若不然,贪墨朝廷银两的罪名,可是远远不及迫害太子伴读的罪名来的大。

    “去。”

    曾毅根本就没多加思考,毕竟杨廷和可是李东阳的学生,自己这会多犹豫几分,那就是对李东阳的不信任。

    哪怕最后自己还是答应了,可杨廷和在李东阳跟前说后,不知道李东阳会怎么想。

    但是,自己这般利索的答应了,在李东阳那边,绝对是满分。

    反正左右都是要应下此事的,还不如痛快一些。

    “好。”

    杨廷和根本就没想到曾毅会这么痛快的答应,毕竟这事对于曾毅一个没官身的人而言是有危险的。

    只不过,杨廷和不知道的是曾毅的思想并非是他们这个年代的人所能比的。

    所以,曾毅看的更开,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比李东阳这个内阁大学士看的更透彻,这并非是学识原因,而是思想足够奔放。

    曾毅的思想,根本就没有被禁锢。

    “这事既然贤弟愿意前往,不妨亲自去见恩师。”

    杨廷和开口,虽然他和刘瑾结盟了,可是刘瑾毕竟是内臣,所以刘瑾厌恶谁,不代表杨廷和就要如此。

    结盟只能代表刘瑾和杨廷和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却不可能让双方在所有方面都共同进退。

    甚至,在许多的时候,因为利益而成的结盟其实是很脆弱的关系。

    甚至,杨廷和其实更倾向于和曾毅搞好关系,毕竟他们两个日后指不定就会成为师兄弟的。

    而且,最为主要的是他和曾毅年纪的差距太大。

    俗话有老不与少争。

    因为年纪原因,杨廷和肯定是要走在曾毅前面的。

    甚至,可以说他们两个是两辈人也不为过。

    这种情况下,杨廷和同曾毅自然不可能产生大的矛盾。

    既然没有利益关系,为何不和曾毅这个太子跟前的红人搞好关系呢。

    虽说杨廷和也想在太子身边站稳位置,但是因为年纪原因,这和他和曾毅搞好关系没什么太大的冲突。

    “这是自然。”

    曾毅笑着开口,道:“正好这些日子都没去阁老府上拜见了,小弟这也有不少疑问要求解阁老的。”

    别看曾毅在李东阳跟前的时候以学生自称,可是平日里在旁人跟前,他还是要几分脸面的。

    “正好同去。”

    杨廷和哈哈笑着。

    曾府。

    曾毅不在府上,整个府上也就剩下伦文叙一人了。

    而且以伦文叙和曾毅的关系,平日里一些登门拜访的人,伦文叙自己都可以决定如何处置的。

    “伯虎兄,曾贤弟真不在府上,你还是回去吧。”

    伦文叙看着门外站着的唐寅,不由得眉头皱在了一起。

    这个时候他倒是有些怀念之前唐寅的那种傲气了。

    “唐某此次前来,只是为了报恩,当面谢过曾贤弟。”

    唐寅皱着眉头,不善的看着伦文叙,冷声道:“莫非伦兄这都要拦着?”

    “这里似乎是曾府吧?”

    面对唐寅这幅模样,伦文叙嘴角也浮出了一丝冷笑,毕竟这事情他也已经准备了许久了,如今经常内也有消息已经传开了。

    所以现在伦文叙倒是不惧和唐寅翻脸的。

    “当初科举之前,你已经和曾贤弟割袍断义了。”

    “科举后,你被圣上责罚,囊中羞涩曾贤弟不计前嫌帮你,但,这并不代表什么。”

    “如今你以无忧,曾贤弟不愿见你,实属正常,日后你也没莫要在来曾府了。”

    伦文叙开口,声音冷淡,这几日他算是看明白了,唐寅这次登门,绝对不止是所谓道谢这么简单。

    一旦曾毅见了他,指不定就是麻烦。

    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话说清楚,反正曾毅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如今不在见他,没人会说什么的。

    “曾贤弟曾在唐某离京之时说过,待唐某……。”

    唐寅并没有因为伦文叙的话就真的离开,毕竟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伦文叙冷笑连连:“那只不过曾贤弟念你当时落魄,不忍你就此沉沦罢了。”

    说完这话,伦文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以只有他和唐寅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低声开口道:“怎么?唐大才子难不成真以为旁人都是傻子不成?”

    “曾贤弟对你可算是仁至义尽了,至于旁的不该有的想法,唐大才子你不妨尽数收起的好。”

第86章 条件() 
杨廷和虽说是和曾毅一起去的李东阳府上。

    可是,今个毕竟曾毅才是主角,而且曾毅要去湖州府那边,且他自身有没什么为官查案的经验,所以李东阳肯定是要有话交代的。

    杨廷和也不是不通世故的人,毕竟能在翰林院呆这么些年,早年时期的菱角也早就磨平了,从如今他为人处世及说话的方式,就能看出他这些年来的变化。

    在朝堂之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多少个刚开始初入朝堂雄心壮志的才子,最终沉沦。

    或许有真正坚持下去的,但是,这类的官员官职一般都是越来越低的。

    朝堂之上就是如此,你可以清正,但是,却不能不懂人情世故。

    朝堂之上,能够容许清正廉明的官员呆下去,可是却不能容忍不懂人情世故的官员呆下去,其实,不只是朝堂,就是普通百姓当中,那些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也不容易和人相处的。

    所以,只是在李府呆了一小会,杨廷和就起身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如今屋内只剩下李东阳和曾毅两人。

    “你答应的倒是痛快。”

    李东阳笑眯眯的看着曾毅,刚才杨廷和说的几句话,看似是在吹捧曾毅,可其实已经等于是把事情的经过变相的告诉了李东阳。

    “这等事情,岂能匆忙就答应了?”

    李东阳看着曾毅,脸上带着考校之色,道:“老夫虽然推荐你去湖州府,可是,你也必须要能表现的让老夫满意方可。”

    “若不然,这人选如今可是没定呢,随时都能换了。”

    “你不妨说一说,到了湖州府后,你该如何?”

    李东阳虽然意属曾毅去湖州府,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不管曾毅的能力了,他之前虽然认为曾毅有能力担当此任,但是,还是要考校一番的。

    曾毅面带笑意,略微沉思了一番,笑着道:“事情的大概,之前来的路上,杨侍讲也已经给学生说过了。”

    “所以,依着学生之见,此次前往湖州府,其实很简单,就是明察暗访。”

    “所谓明察,就是去湖州府各地,查看其各地所修桥的年代等。”

    “除此外,还可以询问当地百姓……。”

    “既然湖州府那边上奏折请求修桥,肯定要有原因的,所以,以此去寻桥的位置,并不难,总不会修到荒山野岭当中去吧?”

    曾毅这番说辞,虽然听起来似乎是废话,可其实却很实用,这个年代的桥,一般而言,都是修在城内的。

    城外虽然也有桥,可那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城外的河流都是有人摆渡的。

    所以,想要查明情况,其实很简单的,这就等于是送功劳没什么区别。

    李东阳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有时候,其实事情很简单的,只是许多人喜欢把他复杂化了。

    就像曾毅刚才说的这般,其实,这个案子想要查下去,也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派人去瞧一瞧,这就足够了。

    只不过担心拍下去的官员会和当地官员联合起来糊弄朝廷,所以大多数时候才会在这种并非是正式钦差的情况下,派去两个不同的官员。

    若是钦差的话,那肯定只有一位了。

    “此次前去湖州府,你这边是知道都察院那边也去了御史的。”

    “但是,都察院那边可是不知道你也去了的。”

    李东阳说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的告诉曾毅,谁才是自己人了。

    而且,之所以如此告诉曾毅,不为别的,曾毅是太子身边的伴读,有些事情,肯定不能像是对待普通朝臣那般对待的。

    “你去湖州府的事情,内阁这边已经定下了,所以老夫才让介夫询问你的意思。”

    “毕竟你是太子殿下的伴读,殿下那边也要点头才行。”

    “既然你愿意去,那殿下那边,你自己去解释吧。”

    “那都察院的那位御史,这一两天内就该出发了,至于你,则不必那么着急,晚上几天也成。”

    “此去,最好是你们两人不相见,毕竟你并无官身的。”

    “而且,他也不知道你的存在。”

    “此案你只管查你的,查完了之后,回京来就是了。”

    曾毅点头,已经明白了李东阳的意思,这是求稳。

    “学生明白。”

    曾毅点头,道:“阁老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