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锦绣 >

第164章

大明锦绣-第164章

小说: 大明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钱塘县那边的案子已经结案,曾大人估摸着也该回京了。”

    “您不妨在耐心等待几日,到时候,让曾大人给您想个法子,指不定能让陛下同意您离京呢?”

    谷大用这个时候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依着他在太子殿下身边伺候这么多年的了解,殿下今个这情况,绝对是非常不对劲的。

    指不定殿下已经想好了怎么离京了,刚才他的这番答话,肯定是让殿下失望了,到时候,殿下离京怕是他都不知道的。

    所以,谷大用这个时候也是没法子了,先要想法子找借口把朱厚照离京的念头给劝下来。

    至于曾毅回京以后怎么办,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难事,毕竟曾毅又没许诺什么。

    “你这话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朱厚照点了点头,嘿嘿笑了起来:“不过,曾大哥暂时是回不来了,父皇让他暂时以钦差的身份留在杭州的,具体还要如何,尚且不清楚,但是短时间内,肯定是回不来了。”

    “也罢,那就在等等吧,反正也不急这一时。”

第298章 条件() 
钱塘县。

    “大人,都今个了,那安康候赵德行还不招供,明日一旦押送至法场之上,他在行招供,若是停了行刑,怕是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杭州知府赵长春满脸焦急的看着曾毅,他如今也算是站在曾毅这边的官员了,自然是不希望看到有麻烦出现的。

    “慌什么。”

    曾毅笑眯眯的开口,道:“带着赵有致,去见一见安康候赵德行,同时,把事情告诉赵有致。”

    “顺便,让赵有致瞧一瞧为他准备的侩子手。”

    “咱们说不动赵德行,他儿子总是能求的动吧?”

    “都到了这个份上,左右是个死了,何苦非要给本官在留些麻烦呢?”

    “为了给本官留些麻烦,宁愿让他儿子被千刀万剐了?”

    赵长春点头,自从安康候府被抄家之后,一直都是分开关押的,安康候父子并未见过面,说上一句话的。

    如今,曾大人这是准备利用他们父子之间的亲情,让安康候赵德行开口的。

    “下官明白了。”

    赵长春拱手,然后退了下去。

    不过两个多时辰,赵长春回来复命。

    “大人,赵德行答应松口,但是,要大人保留侯府一丝颜面。”

    曾毅眉头一挑,这是赵德行提的条件了,倒是不算过分,由此可以看出,这赵德行真是个聪明人,可惜了,摊上这么个儿子。

    “可以。”

    曾毅点了点头,安康候父子怎么个死法,其实都不重要的,对他而言,案子结了,这就足够了。

    “你去告诉安康候赵德行,本官可以让他们父子服毒自尽,甚至让人给他们收尸,埋入他们安康候府的祖坟当中,也算是给他们安康候府一分面子吧。”

    赵长春抬头看着曾毅,拱手,道:“大人慈悲。”

    赵长春这句话,绝对不是在拍曾毅的马屁,而是实话,这年头,如同安康候父子这般的罪行,抄家之后,几乎是没人收尸的。

    而且,安康候府的罪行,其实可以被株连了,可是曾毅并没有对其株连,只是安康候府父子二人,及府中之人。

    “安康候定然会对大人您感恩戴德的。”

    赵长春拱手,退了下去,有了曾毅这话,安康候的口供自然也就到手了。

    “李建胖。”

    过了许久,曾毅大喊了一声,果然在门外不远处的李建胖立时笑眯眯的跑了过来,满脸堆笑的看着曾毅。

    “干嘛呢?”

    曾毅似笑非笑的看着李建胖:“在门外转悠这么长时间了,也不进来,看的本官心烦,怎么?难不成是想来给本官看门,做个侍卫不成?”

    李建胖嘿嘿笑着:“下官来做看门的侍卫,真要是来了贼人,哪有还手的力气,岂不是把大人您给连累了……。”

    说完这话,李建胖又是不住的赔笑。

    “行了,别笑了,说吧,什么事。”

    曾毅可不认为李建胖会闲的发慌,无缘无故的在外面转悠。

    “大人,明个刑场,下官能不去么?”

    李建胖哭丧着一张脸看着曾毅,声音里甚至带着一丝哭腔:“大人,那可是砍头啊,血淋淋的,下官原本就胆小……。”

    曾毅挑了挑眉头,他倒是没想到,李建胖竟然是为了这事来找他。

    “行。”

    曾毅很是痛快的点了点头,道:“其实,原本入朝为官,就未必会见到这等情景的。”

    曾毅说的不错,朝中有些大臣,从年轻开始入朝为官,至如今已经是白发苍苍了,可却仍旧未曾见过此景。

    毕竟这砍头的事情,除非是上法场,若不然岂会看到?

    而朝中的那些个大臣,若非必要,岂会闲的没事去法场?

    “多谢大人了。”

    李建胖松了口气,冲着曾毅拱手道谢。

    “客气。”

    曾毅摇了摇头,笑着道:“如今这案子也算是结了,咱们之间就不必如此生分的称呼了。”

    说完这话,曾毅才又笑着,道:“其实我很想问一件事,若是你碰到钱塘县这般的案子,你会如何处置?”

    李建胖楞了一下,似乎不明白曾毅为什么会这么问他,不过还是沉吟了一会,开口道:“若是下官碰到此案,怕是不如大人您的。”

    “毕竟此案牵扯甚广,而且还牵扯到了一位侯爷,在时隔数年,且无足够证据的情况下……。”

    “一旦一个不慎,怕是还要被安康侯府反参一本的,到时候可就是……。”

    李建胖说的也都是实话,而且他的处置方法是倾向于保守的。

    “不错,不错。”

    曾毅赞赏的看了李建胖一眼,若是他没有太子和内阁大学士的恩师作为仪仗,他也肯定是不敢如此的。

    所以,李建胖的方法,曾毅也是十分认可的,有时候,不是冲动就能解决问题的,冲动很可能是鲁莽,而鲁莽行事,就很容易把自己陷入到危险当中。

    只有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行事,那才是最为明知的选择。

    “鲁莽行事,不可取,可遇事畏首畏尾,心存胆怯,同样不可取。”

    曾毅笑着开口,道:“只有适中的把握这个度,才是最好的。”

    曾毅说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劝李建胖,想要他一起去监斩。

    当然,以李建胖的身份,并无官职在身,虽说曾毅看重他,可他没有官职在身,只是翰林院庶吉士,同样未曾领了圣命,这是事实。

    但是,李建胖不能监斩,哪怕是站在曾毅身边,这日后也是一个资历。

    曾毅这也是为了李建胖好,若非是李建胖和伦文叙关系极好,而且表现上佳,曾毅才懒得管他。

    “我明白了。”

    李建胖十分聪明,自然听的出来曾毅话里的意思。

    所以李建胖也明白,曾毅是为了他着想。

    “你可以回去考虑下。”

    曾毅笑着摆了摆手:“时间还早着呢。”

    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有些人觉得监斩没什么可是,有的人天生畏惧,这和李建胖是否为官,并无什么太大区别,所以,曾毅也能理解李建胖的害怕。

第299章 官职() 
第二天一大早,安康侯赵德行的供词就送到了曾毅的跟前。

    这供词可以说是十分的详细,于此同时,送到曾毅跟前的,还有安康侯赵德行的一封绝笔信,内容是愧对皇帝等等。

    而安康侯赵德行和赵有致父子两人,并未选择服毒,而是选择了上吊。

    “哎。”

    曾毅叹了口气,苦笑着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安康侯府内所有人如何处置,你看着办吧。”

    曾毅满脸不忍之色的冲着赵长春吩咐道:“安康侯父子二人是罪魁祸首,如今已经服刑,其余之人,若无行恶之事,就从轻处置吧。”

    安康侯赵德行就一个独子赵有致,可偏偏,赵有致虽然有过一个儿子,可却夭折了,时至今日尚无子嗣,可以说,安康侯府算是绝后了。

    赵长春点头,冲着曾毅拱手,道:“大人宅心仁厚,”

    “此次监斩,就由你前去吧。”

    曾毅开口吩咐,安康候赵德行父子已经上吊,只是监斩一个管家罢了,曾毅身为钦差,是不可能前去的。

    “是。”

    赵长春点头,又说了几句之后,退了下去。

    至于李建胖会否前去,曾毅倒是不那么在意的,毕竟许多事情,都不是那么肯定的,曾毅想让李建胖前往,也只不过是曾毅自己的意思罢了。

    但是,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李建胖最终去或者是不去,曾毅是不干涉的。

    “湖广。”

    曾毅嘴里轻声念叨着,皇帝的圣旨让他在钱塘县暂时呆着,可是,却也给了他一道密旨,让他去湖广查案。

    湖广,是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和浙江布政司司中间隔了一个江西布政司。

    可以说是路途遥远。

    至于什么案子,密旨上并没有说,或者说,皇帝让传旨太监给他的,也并非是什么密旨,只是告诉他,让他暂且在钱塘呆一段时间,之后随时准备聆听圣命,前去湖广查案。

    “难不成是贪墨银两的案子?”

    曾毅眉头紧皱,也不怪他这么想,类似于钱塘县这般的案子,能有几个?若是朝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案子,那这大明朝也就该结束了。

    而除此外,大多数的案子,其实都是贪墨银两的案子,只不过,案子有大有小罢了。

    而且,湖广可是富庶之地,一旦出现贪墨的案子,那肯定就是巨贪。

    “这是准备往死里折腾啊。”

    曾毅叹了口气,这是不准备让他歇口气了,他可以肯定,虽说是让他在钱塘歇息,可是,这个歇息能有多久?

    之所以让他在钱塘暂且停留,应该是朝廷该对他进行论功行赏了。

    曾毅所猜并不错,与此同时,京城那边,正在商量给曾毅的官职。

    “原本,他如今不过是刚刚入了翰林院,还需要些时日磨砺,不该这么急着给他封赏的。”

    次辅谢迁轻声开口,道:“只是,陛下对他另有用处,若是没有官职在身,仍旧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怕是有些不方便。”

    “无妨。”

    李东阳笑着,捋着下巴处的胡须,虽说如今把曾毅从翰林院揪出来,他也是有些不乐意的,可毕竟曾毅如今已经算是翰林出身了,这种情况下,日后真熬够资历了,是有资格进入内阁的。

    既然这进入内阁的潜在通行证已经拿到了,其余的,李东阳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陛下所提之事,乃是大事。”

    李东阳沉声,缓缓开口,道:“而且,陛下能让曾毅去,这是对曾毅的信任,万不能因一些私利而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说完这话,李东阳停顿了一下,端起桌子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方才缓缓开口,继续道:“既然陛下要给曾毅官职,那就给吧。”

    “这事,我可就不掺合了。”

    说完这话,不等首辅刘健和次辅谢迁两人开口,李东阳已经闭目沉思了,很显然,他这是在避嫌。

    其实,李东阳是完全没必要这么做的,但他这也叫做以退为进,陛下既然把给曾毅议功封赏的事情交给了内阁。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内阁这边定出来了结果,皇帝是肯定同意的,这其实是有些偏向曾毅了。

    当然,也并非是因为这个案子的偏向,而是因为之前曾毅对太子的功劳,所以皇帝才会偏向。

    但是,许多事情,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李东阳身为曾毅的恩师,若是他也搀和进去,反倒是不好开口,与其如此,不妨把这事交给刘健和谢迁两人。

    李东阳相信,他的这两位老友,是肯定不能坑了曾毅的。

    果然,见李东阳这模样,首辅刘健不由得苦笑了起来,一手指着李东阳,来回点了几下:“你这老货,倒是会躲清闲。”

    “于乔兄,你觉得该给这曾毅个什么官职?”

    首辅刘健看着次辅谢迁,开口询问,他毕竟是首辅,不能轻易开口。

    “若是陛下让他回京来交旨,那倒是好安排官职,无论是外放为官历练,或者是留在京城打磨,都是十分容易安排的。”

    “可如今,陛下还想着让他继续顶着钦差的身份,继续查案,这可就有些难办了。”

    “首先,地方的官职肯定是可以排除了。”

    谢迁缓缓开口,慢慢的分析着,道:“而京城当中,适合的衙门,其实也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