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锦绣 >

第101章

大明锦绣-第101章

小说: 大明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因为此,刑部才会苦恼,太重了,肯定不行,可是太轻了,还是不行,什么才是一个合适的度,这才是最难定下的。

    而且,不仅湖州府的案子,大兴县知县和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及其子如今可都在这刑部的大牢内关押着呢。

    只不过,因为这件事朝廷并不想声张,所以并没有传开,毕竟这种事情,传出去了毁的是朝廷的威严,这些个官员们自然不会去传这件事。

    而下面的百姓们,知道此事的,也就是大兴的百姓了。

    “是了,是朕着急了。”

    弘治笑着,摇了摇头:“只不过,这案子一桩接着一桩,虽不是什么天大的案子,可却冤情惊人。”

    说到这,剩下的话,弘治已经懒得继续往下说了,这事情他和内阁已经多次商议了,而且,方法也差不多要定下来了。

    “等湖州府的案子结了,先给那曾小子一些赏赐吧。”

    弘治突然有把话题扯到了曾毅的身上,谁让如今太子的转变让他十分的高兴,所以自然是忘不掉曾毅这个功臣。

    “别的赏赐,暂时是不能给的,就赏他些宫中的玩意吧。”

    弘治呵呵笑着,宫中的东西赏赐出去,可是不比那些个金银珠宝的,代表的意义不同,甚至可以说有些东西是要供起来的。

第198章 结案() 
湖州府的案子,若是从曾毅从经常出发就开始计算,只如今已经历时八个月了,如今已是深秋,万物萧条。

    而这个历时八个月的案子总算是彻底结案了。

    刑部和锦衣卫联合复查湖州府的案子,如今已经分别上奏给皇帝复查结果。

    原本,有些朝廷官员心里还有些不信湖州府的这个案子会闹的这么大,甚至以为是曾毅好大喜功,所这案子肯定是有一些出入的。

    可是,谁曾想到,刑部和锦衣卫联合复查的结果竟然证明了曾毅之前在湖州府查案的结果。

    无一失误。

    湖州府牵扯这么广的案子,牵扯了那么多的人,竟然没有出差,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任何牵扯广的案子,几乎都经不住仔细推敲的。

    尤其是曾毅这般年纪,且还未曾为官,只不过是一个区区举人罢了。

    一个并无官身且没有任何为官经验的人,查了牵扯这么大一个案子竟然没有出差错,这是何等的让人震惊。

    甚至,一时间不少官员都开始打听曾毅的消息了,毕竟能以一届举人的身份去查这个案子,那绝对是了不得的。

    一时间,曾毅倒是成了京城官员口中的风云人物,这是任谁都想不到的。

    而与此同时,对湖州府的一应大小官员的处置也已经决定,圣旨也从!内阁发了出来。

    湖州府一应知县,全部处死,剩下官员,全部发配,至于家产,更不必提,自然是全部充公。

    这个处置结果,可以说是最为严厉的处置结果了。

    一般朝廷官员很少有直接处死的,而且还是一连串直接处死了这么多。

    可以说这是本朝以来的第一大案了。

    “这次可死了不少人啊。”

    曾府,伦文叙满脸苦笑,圣旨是今个才下来的,但是这消息传递的极快,所以圣旨不过刚刚颁发,曾毅他们就已经知道消息了。

    只不过,这个消息的确也是让曾毅和伦文叙他们震惊的,因为他们早就想到这个案子肯定会从严处置。

    但是,却从未想过,会如此的严厉,别说是他们了,就是朝廷的所有官员都想不到会如此的严厉。

    所以才有了伦文叙的这番话,毕竟这次湖州府的知县可是全都死了。

    正如伦文叙所说,死了不少人啊,而且,那些个被发配的官员,最后能有几个活下来性命的。

    要知道,发配,这可是徒步发配,这些个官员们可都是文弱书生能有几个那坚持下去的。

    大多数官员都是死在了发配的路上。

    “哎。”

    曾毅叹了口气,满脸无奈之色:“可惜了,这么多条人命。”

    也不怪曾毅这么说,毕竟这些个官员可全都是他查出来的,虽说这些个官员是罪有应得。

    可毕竟是这么多条人命,所以曾毅心里其实还是有些纠结无奈的。

    “怎么?你还怕这些个官员的家眷日后来寻你喊冤不成?”

    伦文叙在旁边笑着,道:“湖州府的案子,你可是从未有过徇私。”

    “而且,此案刑部和锦衣卫也共审此案,证明你对此案的审查并无任何的差错。”

    “而且,此案由刑部和锦衣卫共同审问,可以说你之前的审问结果已经不算数了。”

    “如今朝廷对湖州府一应官员的处置依据,是刑部和锦衣卫对他们的审查结果。”

    “若是从此来说,此案就算是有差错,日后也寻不到你的身上。”

    说完这话,伦文叙不由得笑了起来:“在说了,真有错,又能如何?”

    “上面有锦衣卫和刑部那么多高官顶着,岂会轮到你一个小小的举人身上来?”

    伦文叙说的这番话,很是实际,虽然不中听,却是大实话。

    点了点头,曾毅脸上露出苦笑之色,眼中更是泛着无奈之意:“你啊你,怎么就如此不看好此案的审查结果?”

    说完这话,曾毅顿了顿,方才继续接着道:“此案官员下场,是我未曾预料的。”

    “原本想着肯定是有官员要丧命不假,可却不会有这么多的官员丧命。”

    “毕竟这是第一次查案,就牵扯到了这么多的官员,心里自然是有些说不出的感觉。”

    “但是,这些个官员一个个全都该死,若是他们不死,湖州府的百姓不知道要遭多少罪。”

    “所以,此案我问心无愧。”

    曾毅说的不错,湖州府那些个县里竟然还能征收炊烟税等等各种苛捐杂税。

    可想而知,当地百姓是如何的度日的。

    当地百姓悲惨的情形,曾毅和伦文叙他们在湖州府都是见过的。

    所以这些个官员落个如此结局,曾毅并不内疚,并不后悔。

    只不过此事毕竟死了不少的官员,而且还是他第一次查案,所以心里自然是有说不清的感觉的。

    “更何况,此案的情形你也是看过的,所以自然不会有冤假错案的。”

    说完这话,曾毅又道:“这世上没有绝对之事,但只能说,就目前而言,此案并无过错。”

    “这个案子结了,咱们的封赏估计也该来了。”

    曾毅突然笑了起来,提起了封赏一事,此案的封赏到如今还没下来,朝廷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等这个案子彻底结案,然后在进行封赏。

    毕竟这个案子若是没有彻底结案,那也就意味着这当中可能出现变动。

    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不可能进行封赏了,若不然万一刚封赏过,这个案子出现差错了,该如何办。

    若是一些小的差错,那到也没什么,可若是出现大的逆转又该如何?

    是要朝廷继续把之前的错误延续下去,还是想朝廷把之前给曾毅他们的封赏给收回去?

    这对于朝廷而言,可就是打脸的行为了。

    若没有封赏,那此案若是有差错,那就是曾毅有私心,或者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有的错误全部可以推到曾毅的身上,和朝廷无关,可是若是朝廷进行了封赏,那到时候在撤回封赏等等,这可就是朝廷丢脸了。

    所以,封赏一般都是结案之后才会的,不管任何案子都是如此。

第199章 影响() 
朝廷对曾毅的赏赐也在当天就颁布了下来。

    由宫中的太监前来传旨。

    而这赏赐的内容,曾毅其实早就有所猜测,而且和他的猜测没有太大的出入,全都是些金银珠宝等物件,只不过多了一套御赐的文房四宝。

    这多出来的一套文房四宝不提其价值如何,单是皇帝御赐,这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了。

    当然,这御赐之物也是可以用的,并非是必须要供起来的。

    所谓御赐之物必须要供起来那是满清的时候才开始彻底流传起来的一个规矩,而且这个规矩也只是对于某些小人物而已。

    而在大明朝,这御赐之物,自然是可以用的,当然,肯定是不能卖等等的。

    用御赐之物书写,研磨,这虽然不可能让曾毅凭添几分的文采,可是却能多出几分的荣耀。

    当然,曾毅也不可能拿着这文房四宝到处炫耀,其实,总的而言,这事情传出去,旁人知道当今圣上赐予了曾毅文房四宝,可想而知,曾毅的地位肯定会直线上升。

    而至于伦文叙所得的奖励就少的多了,只不过是得了朝廷的几句褒奖,然后赏赐了些价值百两白银的财务,然后就在没其他了。

    而东宫的那位侍卫得了什么赏赐,曾毅就不大清楚了,毕竟那侍卫的赏赐肯定是另外传旨的。

    而这一天,曾毅更是备下了拜师礼,登了李东阳的府上,正式拜在了李东阳的门下。

    这件事简直是比皇帝的赏赐圣旨还要令人震惊的。

    毕竟皇帝的圣旨是进行赏赐的,曾毅有功,那就进行赏赐,虽然皇帝那边或许对曾毅也十分的欣赏。

    可曾毅毕竟只不过是个举人,虽然或许得了陛下赏赐,可对于皇帝而言,欣赏的臣子或许会有不少。

    得皇帝欣赏,只能说明若是日后不出意外,或许能够在朝堂之上平步青云。

    但是,这还要看这个官员自己的本人能力。

    这种情况之下其实在朝堂之上,算不得什么的,因为不少的官员都得过皇帝的欣赏,可最后又能如何呢?

    皇帝的欣赏,只能是暂时的,对皇帝而已,臣子把差事办好了,那皇帝就欣赏你,看重你,可若是办砸了,皇帝可不是念旧情的人。

    所以,曾毅或许得皇帝的欣赏,甚至被当今太子看重,可这太具有偶然性,根本不能算什么后台的。

    因为朝堂上有些事情并非是皇权随意干涉的,若是大臣有什么事情都寻求皇权帮助,那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孤臣。

    所谓孤臣,在朝堂上没有派系,没有朋友,只听命于皇帝,靠着皇帝宠信才能屹立朝堂。

    一旦失去了圣宠,那可就什么都不是了,顷刻就会坍塌。

    所以,对于皇帝圣旨的赏赐,百官虽然在意,可却也不会太放在心上,毕竟朝中那些个大臣谁家里没个皇帝赏赐的东西。

    但是,当今内阁大学士收徒,这可是大事。

    内阁大学士是文官的巅峰了,而本朝如今只有三位内阁大学士。

    且当今圣上对内阁大学士极为的尊重,所以当今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可以说是地位极重。

    虽说内阁大学士也有不少的门人弟子,可是那些个门人弟子和真正行了拜师礼仪的弟子可是不一样的。

    正式行了拜师礼仪的弟子,其地位肯定比那些称呼李东阳为座师的弟子的地位不知道高出多少。

    而且,李东阳身为内阁大学士,可是不轻易收弟子门人的。

    至今,正式拜入李东阳门下的弟子也没几个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曾毅拜入李东阳门下之后,其地位比起杨廷和在李东阳跟前的地位还要重。

    因为杨廷和虽然也是李东阳承认的弟子,但是其毕竟不是真正正式拜师的弟子。

    有内阁大学士当后台,满朝文武当中,谁敢轻看了曾毅?

    就算是曾毅日后为官,做错了事情,别的官员怕是也要让上三分的。

    甚至,若是曾毅为知县,就算是知府在曾毅跟前,怕是也不敢太过托大的,无他,有一位内阁大学士的恩师,谁敢不给几分面子?

    要知道内阁大学士可不是皇帝,这满朝文武的好坏和内阁大学士可是没多大关系的。

    内阁大学士处理朝政,只要天下太平,内阁大学士换了下面的官员又何妨?

    可是,内阁大学士的弟子,日后一旦成长起来,等内阁大学士告老还乡之后,哪怕在家中,其地位仍旧能够影响到朝堂。

    所以,别说是内阁大学士了,所有的官员对其收下的那些个真正的弟子,其实都是十分的看重,十分的爱护的。

    这一点,可是皇帝的宠信万万不可能有的。

    也正因为,在曾毅拜入李东阳门下的消息传出之后,整个京城的大小官员才会十分的重视。

    第二天一大早,曾毅起床之后就和伦文叙告辞,准备去东宫。

    而伦文叙也准备出门去另外在寻一处宅子了。

    虽然住在曾毅这也没什么,毕竟曾毅这宅子足够大,而且也只有曾毅一人住。

    可这到底算是寄人篱下,如今伦文叙手里有了皇帝赏赐的百两纹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