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商闲臣 >

第162章

大商闲臣-第162章

小说: 大商闲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白了,咱们三法司的人在史书上写他是忠就是忠,是奸便是奸!

    光武帝听了三法司大夫的话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心里却是巍然一叹:朱瀚啊朱瀚,如今已是大商生死存亡之际,尔等不与朕同心协力共度时艰,却还惦记着排除异己,为一党之私与朕纠缠,你们眼里的大商,到底是什么?你们眼里的朕,又到底是什么?

    他抬起头,看着三法司大夫等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恨不得想冲上去狠狠地揍他们一顿,这种心情,就如当初他发动宫廷政变夺权杀人,杀那些个权臣宦官的时候一样!

    叶济宋、徐嗣远怯战弃城?他若是怯战,会在静州和叛军敖沧海、邓愈部血战至死?他若是怯战,为何干脆不投降叛军,怕是高贼至少得尊他个大官当当吧?

    还有,以他们两的身手,若是存心只想保命,便是大兴、静州城陷叛军也捉他不得,他又何须怯战?

    既然朕已经选择信徐、叶二人,让他们主事西北了,那自然是不会动摇。

    若是眼看两人大败,力战而亡,朕在此时招他们回来,问罪其人其家,那朕岂不是成了赵构了?岂不是成了万世唾骂的昏君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封疆大吏以后要反,要抢朕的天下,也比你们这帮奸臣、佞臣生生把朕的天下祸害完要好!

    三法司大夫见光武帝许久不说话,说道,“皇上,臣以为此事事关三边众将士之士气,事关三边、中州神都之安危,不可不查啊!”

    三法司御史大夫陈尚、兵部甘肃清吏司郎中赵岩同时说道,“臣等附议!”

    似笑非笑地说道,“那你们说,这个徐嗣远、叶济荣当如何议?”

    三法司谏议大夫说道,“臣以为,叶济荣已死,暂且不论,徐嗣远当立即除去他的兵权,然后由诏卫解押到京城,由兵部及三司会审。若查明他弃城逃跑之事确有情可原,关中大败确有其事,再放他回去不迟。”

    光武帝压着怒火说道,“那么他的十一万西北军呢?你们可知这十一万大军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若是没有他这支大军会听朝廷的么?”

    三法司谏议大夫胸有成竹地说道,“皇上,臣正想说这十一万西北军的事。这支大军并非朝廷掌控,如今已是他徐嗣远的私人武装,皇上难道不担心么?

    臣以为,宁可让高陈二贼猖狂一时,也绝不可让这十一万西北军做大。

    只要皇上把徐嗣远招回来,那么西北军便可以就地解散!据臣所知,这些西北军军都是徐嗣远坑蒙拐骗、威逼利诱而召集起来的,他们本就不愿意为朝廷效力,只要朝廷下令解散,在发与他们一些银子,他们必定会欢天喜地地回家去的。毕竟,谁愿意没事死在战场之上呢?”

    光武帝怒火完全再次迸发了,浑身都血液都被怒火烧沸了!

    谁愿意没事死在战场上?王八蛋!堂堂三法司谏议大夫大臣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么说来,大商的将士岂不是都不愿没事死在战场上,那还有谁来为朕守天下?

    他深吸了一口气,生生把这口气咽了下去,又道,“周大夫,如果没这西北军主力,我们当如何守三边?镇中州?保神都?”

    三法司谏议大夫道:“皇上,我军良将何其之多。

    三边之中,有种道、韦伯能、贺余臣等大将,叛军不过二十万余万人,而三边、中州可用之兵多达三十余万,又何惧高陈?他们虽能猖狂一时,但始终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又如何能撼动我巍巍大商?所谓邪不胜正……”

    “够了!”光武帝终于爆发了,猛地从座位上窜了起来,然后拿起前面龙案上的一个香炉劈头盖脸地朝三法司谏议大夫周闫光砸去。

    周闫光躲闪不及,香炉正中他脑袋,砸的鲜血直流!

    光武帝气得浑身颤抖,指着周闫光的鼻子咆哮道:“周闫光,三边、西北有流寇、叛军二三十万,你替朕剿了吗?北蛮鞑子有大军数十万,你替朕平了吗?北边蛮子首领、乌蛮诸部不日就要南下,你替朕去灭了他们吗?

    你身为三法司重臣,此时不帮朕想平敌之策,却来诬陷有功之臣,你居心何在?你们一个个都想逼死朕吗?”

    周闫光、陈尚、赵岩三人从未见过崇祯如此暴怒,不禁都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第331章太祖立训() 
第331章太祖立训

    然而周闫光却依然不肯住嘴,趴在地上咚地磕了一个头后,声嘶力竭地喊道:“皇上!忠言逆耳啊皇上!臣死不足惜,只怕皇上今日不除徐嗣远,他日势必追悔莫及啊!”

    光武帝怒不可遏,从龙椅高台上快步冲下来,又上去一脚狠狠地踹了周闫光一脚,可怜周闫光一把老骨头,当即四仰八叉地摔到在地,浑身的骨头差点都散了架!

    “周闫光!你知不知道我们已经四面楚歌了?知不知道大商就快亡了?你又知不知道,大商就是亡在你们这帮奸佞的手里的?你要朕死?好,朕就先让你死!”

    光武帝扯着嗓子大吼,“大汉将军何在?”

    话音刚落,立即冲进来七八个人高马大、锦衣金盔的汉子,齐声道:“臣等在!”

    “朕怀疑此三人为高陈二贼叛军同党,意图以离间之计诛杀我军良将,将他们押入死牢,待朝廷镇抚司、狱卒司诏卫掌刑连同会审!审不出个结果,朕就撤了他们!”

    天子震怒!雷霆万钧!

    不说陈尚和赵岩,连周闫光都是脸色煞白,浑身颤抖。

    他们不怕光武帝骂,甚至不怕廷杖打,但是要说被诏卫审讯,那岂是一个生不如死了得?

    积攒了一天一夜的怒气,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

    并不是光武帝城府不够,顶多只能说一个帝王的血性,在光武帝身上不可能褪去。

    如果说在早年的光武帝,只是觉得这些人有些空谈,有些咄咄逼人的话,那么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的光武帝,更清晰地意识到这些尸位素餐的人是在一步步把他往死路上逼。

    如果按正常节奏发展的话,光武帝可能到到临死之际才会意识到这点。但在这个时候,因为林沐白、寿王的出现,不断的进言,参政,他更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原本上他对这些空谈误国的家伙不满时,最多只是撤首辅、换内阁,但现在,他有杀人之心!

    他受够了!

    周闫光打死都想不到,光武帝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向他这个朝廷重臣、赵王心腹下手!

    皇上难道就不想除掉徐嗣远、林沐白这些人吗?他难道也不怕赵王反击吗?如今天下大乱,若是赵王振臂一呼,各地督抚不奉皇命,他这个江山还能坐稳吗?

    周闫光想不明白。

    不光他想不明白,一直站在光武帝身后的老宦官也想不明白!

    在周闫光、赵岩、陈尚三人被拖下去之后,老宦官走到光武帝跟前,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皇上三思啊!”

    朝堂局势,他们这些宦官有时候看得比大臣都看得明白。要是真杀了这些个大臣,他们各自的主子、爪牙感受到危机之后势必反弹,到时候大商就更加风雨飘摇了。

    光武帝坐在龙椅上,无力地冲老宦官挥了挥手,示意他不要来打扰自己。

    老宦官只好退到一旁,心中微微一叹。

    光武帝手扶着头,沉默了良久,气急败坏而又有些失落道:“朕再问一遍,何人愿意领军前往中州,保卫神都?”

    依旧无人做答,光武帝很失望,简直失望到了极点,正当光武帝准备自己点将的时候。

    有人说话了。

    是一个年纪很年轻的皇族,林沐白转头看了一眼,身上穿的是大红色的王爷府的袍子。

    应该是某个藩王的子孙。

    他站了出来,拱手大喝道:“臣孙朱检不才,愿意领军出征,前往神都,与高陈二贼血战到底!”

    光武帝有些惊讶,没想到,危难时刻,愿意把生命置之度外去和叛军作战的,竟然是自己朱家的人。

    可哀,又可喜。

    至少,朱家人心里还是有这个国家的。

    朱检见光武帝沉默不语,看着自己,于是又说道:“臣孙虽然年少,但是自幼也是熟读兵书,不敢说颇富韬略,但也愿意用平生所学与高陈二贼较量!

    况且,大商立国一百余年,我朱氏自太祖立国,千年来明者战阵厮杀,从不落后于人;暗者为华夏种族复兴,不断血祭牺牲。到了如今,太祖血脉几近断绝!列祖列宗为的是什么,难道是长生、难道是荣华富贵?!连后裔都快断绝,江山都要倾覆了,还谈何长生,说甚富贵荣华!”

    林沐白听得竟下意识地退了一步。

    “太祖立训,天下有事,朱氏为先。我朱氏据帝位一百一十三年,为的是天下苍生、黎民百姓!

    今日若是我们朱氏抛弃西北、三边亿万子民,我们却在京师祖地贪图享乐、纸醉金迷,若我们朱氏真的做了,还有何面目去见先祖,有何面目去面对将帝位交与我们朱氏的将士百姓!弃万民而奉一姓,这样的荣华富贵,我朱检愧不敢受!”

    “说得好!”光武帝神色一亮,不禁赞许道:“太祖立国之初,曾与诸世家立白马之盟,天下有事,朱氏为先;吾孙果真有先祖之风,善!”

    林沐白听得只感觉浑身发热,全身血液燃烧沸腾,什么叫皇室风范?这就叫皇室风范!

    皇室威严是什么?敢为天下先!为万民生死而战!

    这一番话说得精辟而又大义凛然,语气铿锵,言辞凿凿,不禁让林沐白心中为之一叹。

    帝制、家天下能存在几千年,这是其道理的!

    此时的光武帝似乎是下定了决心,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案,道:“来人,拟旨,命朱检为定西将军,大军主帅,前内阁大臣吴林为副帅,领昌平、东河、并州等各地卫军两百营人,开拔中州前线,剿灭叛军!另赐朱检尚方宝剑,全权节制中州、神都各镇兵马将领,朕将择吉日祭告天地、太庙,为大军壮行!”

    “遵命!”

    群臣跪拜领旨。

第332章为众生死() 
第332章为众生死

    稍后的程序就是内阁起草诏令,正式授予朱检定西将军、元帅之职。

    光武帝见事情差不多了,站起身来,道:“好,今日大朝会到此为止,剩余事宜明日大朝会再议。林卿,正纲,你们留下。”

    说完,马上就有太监高喝,“退朝!”

    林沐白不解,不知道光武帝要干什么,过了好一会儿,群臣走完之后,光武帝道:“兵部之人不堪重用、勾心斗角,为了防止他们刁难朱检,朱检的受职仪式,你们去主持。”

    ……

    ……

    出了顺天宫,再走出承天门,林沐白和寿王的第一站就是朝廷兵部。

    帝国兵部位于帝都西郊,占地极广,宛然一座城中之城。

    这里统御着朝廷东南西北各地、西域边境再加一处长城防线的一应战争设施,管辖着除御马监等五大营之外所有地方卫军,负责十余个正规朝廷军团和数十二线军团,以及所有精锐边军的调度指挥。

    当此国战之时,兵部还握有调度和指挥世家私军的许多权利。

    如此重要位置,自然防御严密。除了帝宫之外,帝都第二高的建筑就在兵部。兵部有独立的防御系统,密密麻麻的建筑群中,隐藏着数十门对空速射床弩,以及不计其数的近程密集对地强劲床弩。

    数量众多的瞭望塔一个时辰一换班,这些独立运作的瞭望塔更是守护严密,塔底全部深埋于地下。表面上,兵部就是一座充满复古气息的老城,仅凭眼睛根本无法看出这里深藏玄机。

    林沐白和寿王的车架在宫内宦官的引领下,停在了兵部外的专用的马车、各型车架停落场。

    当林沐白走下马车时,朱检的马车也于同一时刻到达,外面已经有数十名人在等候了,人数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四品以上,可谓隆重之极。

    一眼望去,见为首之人竟是一名身着大红蟒袍的中年男子,正是前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光武帝之侄――朱璋,也是一名王爷,林沐白当下吃了一惊,于是上前几步,躬身行礼。

    于公于私,林沐白对于都是极为敬重的。朱璋乃前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是帝室的擎天一柱,多年来支撑着帝室威名不坠。

    太子以及燕王后来崛起,名声大多是来自吴泽成以及自己地位,自身实力反而没什么人关心,虽然他们在北陆上也是功勋彪炳,却常常会被人轻视几分。

    所以于内于外,朱璋都是公认的帝室第二人,且行事素来公正,于明明暗暗之处,也给过寿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