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商闲臣 >

第139章

大商闲臣-第139章

小说: 大商闲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个粗人虽然不懂,但是也听自家老爷说过啊,那可是大官啊!

    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猪跑?

    当下,当值的伍长就慌了,连滚带爬的下了城楼,飞快的朝县衙跑去,到了县衙跟前,慌忙地叫喊道:“老爷!上头来人了!”

    县令是个老头子,本来正坐在县衙大堂里,看一些文书,听兵长这么一喊,忙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揉了一下浑浊的老眼,怔怔道:“怎么啦?谁来了?”

    兵士语无伦次,道:“大、大人,我在城楼当值守班,来了一伙人呀!官牌上写的什么新政总什么、还有一个江北经略啥的,其他的我没记下,于是就赶紧来汇报了!”

    “什么?”县令吓得不轻,急忙跑到这个兵士跟前,道:“传命,打扫县衙,让主簿、县丞等都跟我去迎!”

    说完,县令就准备出去,结果发现官帽不在,于是又急忙四下寻找官帽,把桌上的竹简、布帛还有一些文书撒了一地,在一堆东西里翻了半天,才把官帽找到。

    “找到了!找到了!”县令如释重负,手忙脚乱的戴上,就跑出去了。

    林沐白这时,已经在城门口驻足,让守城的兵士验了官牌,正在等候,几个正在检查过往行人的兵士已经站在林沐白跟前,哆哆嗦嗦道:“大人稍后……,下官、官已经差人去禀报老爷了,诸位大人随我进城吧。”

    林沐白淡淡一笑,道:“不急,等你们家县令到了,我再进城,否则也有违礼数。”

    兵士急忙点头,憨笑道:“大人说的是,说的是……”

    这可不是林沐白做作,而是一种没写在纸上的规矩。

    再大的官儿,到了别人的辖区,在城外等候,乃是一种礼节,除非提前通知了,别人在城门迎你不必之外。

    其他情况,都要在外等候,一是礼节,二是等这个地方的主政者来迎,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尊重,反正杂七杂八的,不好说,林沐白也讲不清楚,只知道这么做,有很多的好处。

    不大一会儿,城门口就来了一群在官差、兵士簇拥下的人,不用多猜,就是这个县管事儿的。

    林沐白定睛一看,细细地瞧了一下他们的官服,发现,来的人还是非常齐的。

    上至县令、县丞、县尉,县按察使,下到里正、兵长、主簿等等都来了,还有一些没有穿官服,都是一些寻常富户的装束。

    比如,身穿开衫长袍,头戴帽子,或是大拇指带着扳指,束发穿簪,步伐稳健。

    不用多想,林沐白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是当地的士绅。

    士绅在封建社会中,作用很大,他们不但是一方望族,而且还在这个地方具有教化作用,教化老百姓,甚至替官府维持治安、代收赋税、募集兵员、壮丁等等。

    可以说,是皇权社会的基层统治力量。

    而且,士绅阶层嘛,一般特征有仨,地主,读书,官场有关系。

    这仨特征其实可以合成一个,官场有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即使当不成官,也因科举有当官的关系,甚至是官员预备队,所以读书和官场有人是一回事。

    古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说着玩的,林沐白回想了一下,在自己那个世界,明清之时已经落实到法定层面,所以地主未必是士绅阶层,比如衙役关系或者大族也可以有地主,士绅阶层必定是地主,所以地主这个特征其实也可以归于第三点“官场有人有关系”。

    补充一下,这里的官场是古代传统概念,尤其指通过读书科考做官的“正途官”,捐官勋贵做官太监皇权之类的权力都不包含,更不要说低贱的吏权,古代衙役,有权有实利但社会地位被故意压低,所以土豪是没资格称乡绅的。

    士绅阶层最重要的属性是体制面前有“人权”。

    古代官本位人治,百姓是木有人权的,一丁点人权都木有,别说县太爷,就是随便一个衙役进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比鬼子进村还恐怖。

    简单说,封建社会的老百姓是泥,无论哪个世界一个衙役的帮闲就可以随便踩,而士绅阶层有人权,不再是泥,而是石头,这块石头的大小,取决于官场关系的大小。

    所以在古代官本位人治秩序中,士绅就是泥巴地上的一层石头,和宗族一起成为百姓这个泥巴地的唯一保护层,五百废之所以看士绅特别不顺眼,反而看衙役土豪相对比较顺眼,就是因为五百废中很多其实是体制内苦逼的衙役角色,天生跟士绅阶层不对付。

第282章脸上笑嘻嘻() 
第282章脸上笑嘻嘻

    林沐白在这个世界也待了一段时间了,差不多清楚,基层秩序就是衙役土豪和宗族和士绅阶层三方之间的相互制衡,这种制衡的效果,就基本决定了古代基层秩序的水平。

    只不过,士绅代表教化的代表道德势力的,官府一般跟这些人关系都挺不多。

    大小事情都会请这些士绅商量,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县令要带着这些在本县内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了。

    想到这,林沐白哭笑不得,我特么就只是过来看看,你们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

    老远,县令瞧见了那官牌上写的字,认定身份之后就代表本县的官员发言恭迎林沐白了。

    县令颤颤巍巍地跪下,行了一个叩首大礼,苍老的声音声如黄钟大吕,颇有仪态的喝道:“下官范本文!携通河县主簿、里正、按察使及父老乡亲,拜见江北经略、新政总督大臣、内阁大臣、千户林沐白林大人!下官未能远迎!死罪死罪!……”

    这么一嗓子,倒是让林沐白心里一动,还有点儿紧张了,想了一会儿,林沐白也不知道怎么回话。

    但是你不回话,别人就不能起身呀,县令这些人还在地上跪着呢!难不成你让别人一直跪着啊,这么多人,贼尴尬嘛。

    想了半天,林沐白轻咳两声,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别紧张,钦差大人都做了,皇帝都见了,难不成今天还虚场合嗦?

    顿了一下,林沐白下马,快步上前走去,同时,林沐白的几个随从也纷纷下马,陪伴在林沐白左右,与他一同上前。

    “呵呵。”林沐白和蔼一笑,把县令扶起来,淡淡一笑声:“各位不必多礼,都起来吧,地上怪冷的。”

    老县令颤巍巍的起身,边说道:“下官惶恐。”

    “诶。”林沐白打断他,但是看县令突然不说话了,就知道,那些士绅要代表通河的士绅发言了。

    于是心里哀叹一声,心道,看你们要说什么,本差再斟酌言辞。

    果然,一个看起来年过六旬的老者,须发皆白,但是脊梁端正,并不驼背,长发由簪而束,端端地站立,看起来极为威严。

    想必,也是某望族的长者。

    老者起身之后,没有再跪,因为按礼法,身有功名的读书人不拜官,年过七旬的老人也不用跪地,只需躬身即可。

    看样子,这个老者应该是七十多岁,林沐白道,自己还猜错了?

    就在林沐白臆想之时,长者微微欠身,随后起身,铿锵开口道:“老朽陈种闻,通河陈家长者,老朽不才,受众之托,今日特代表通河士绅,恭迎林上差!”

    林沐白微微一笑,伸手虚托,道:“老先生不必多礼。”

    老者顿了顿,应该是在准备措辞,林沐白一见礼后,老者继续开口,道:“老朽听闻经略大人文韬武略冠绝天下,乃当世不二之雄才,无双之国士。

    经略大人于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南平两江水患、东克三生贼乱、北立新政改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谓戡乱以武,力挽狂澜!

    而经略大人之大才又何止武功耶?

    文治天下,经略大人亦乃当世第一,如今大商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此功唯赖吾大商皇帝陛下之德,及经略大人安邦之策也!

    经略大人之横空出世,真乃此乱世百姓之幸,亦是我皇我朝万民之幸也!”

    这一把马屁杀伤力就大了,听得林沐白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旁边狱卒司的档头还有大理寺几个差吏头子忍不住了,急忙把头扭到一边,差点儿就当场笑出来了。

    马屁归马屁,也不用这么赤裸裸吧……

    林沐白现在很为难,怎么答这话?自己一个当官的,还是朝廷大员,总不能说两句好吧,多谢吧这类的言辞吧。

    不然有损朝廷威严、为官者形象,等你走了,别人还说,嘿你不是钦差大人嘛!怎么两句顺坦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看也是浪得虚名,腹无墨水!

    林沐白挺不下去了,脑袋里飞速旋转,过了好一会儿,方道:“如今天下,四海升平,寰宇安定,是以仰仗天子之褶褶盛辉,承天命,定人事!

    方能使本差所到之处,兹事既定,本差一介书生,腐草之荧光何比天空之皓月?

    老先生过誉了!”

    说完林沐白出了一口浊气,露出了一个硬憋出来的笑容。

    可谓是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尼玛,官场上这一套一套的,还真特么是麻烦,林沐白在心里咒骂了两声。

    这一番寒暄过后,众人才说进城的话,县令伸手,道:“林大人请!”

    随后,一众官员散开,林沐白从中跨出,率先走在前面。

    林沐白在这次的巡视调查中,对于自己的职责和目的很明确,而且,有完备的法规依据和法规保障。

    一嘛,就是看看新政、赈灾善后的情况,二嘛,看看这些地方官员,有没有像陈启升、周孔二人那样的。

    林沐白自己知道,中央巡察官员的权力直接来源于皇帝,只对皇帝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相当于是自己独立行使职权。

    权力很大呀,林沐白看了看身边这些颤颤巍巍的官员,大气儿都不敢出,心里微微一叹。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

    不是自己官有多大,实际上,自己真正的官职,只有通州诸军节制千户,经略江北、新政总督大臣,像太子少保都只是一个名誉官职。

    他们怕的,就是怕自己这个钦差的头衔。

    古代监察官的级别并不高,有的甚至不如县官,但位卑权重。位卑,便于皇帝控制;权重,在于是天子的耳目。在地方上,“小事立断,大事奏裁”。

第283章南巡目的() 
第283章南巡目的

    所以说,这个权力就很大了,一般地方官员听说钦差、监察官来了,都是闻风丧胆!

    林沐白很清楚,正因为代表君主行使监察权,历来的巡察官员出巡具有很大的权威性,而且巡察官威势极大。

    林沐白回忆了一下,比如自己那个世界的汉朝,汉代刺史的秩位,也就是俸禄,只有六百石,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

    时间往后推,在明代,巡按御史虽然只有七品,但即便是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员也“唯唯承命”。

    唯唯承命!你想想,这得多大的权力?

    不但巡察官员的权力极大,出巡时间也有充分保证。

    汉代时的刺史,每年八月巡行郡国,岁末到京师报告巡行结果,有四个月的工作时间。

    唐代监察御史出巡可达半年之久;明代巡按御史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各自的巡视区视察。

    林沐白对于皇权巡视制度的作用,他觉得吧,你要说有多大用,其实也没多大用。

    要说没用,可也有用。

    林沐白觉得,这个知府在防止中央和地方官员与君主离心离德、结党营私、贪污腐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首先,它有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和国家统一;其次,它有利于防止官员贪污腐化。

    再次,它有利于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做到选贤任能。”

    林沐白这次巡视江北,目的还有一个,就是震慑江北的官员。

    因为自己即将和浙党的人动手,而浙党的大官儿,老家差不多都在江北两淮一带。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工商业的人嘛,而这一带恰好就是大商朝工商业最发达的地方。

    所以,林沐白想借这一次巡查,一方面维持国家纲纪,就是专制制度的政治体制。

    其次是官僚机构之间的一个权力制衡的机制,能保持权力的平衡,再者,能够纠正官邪,保持官僚队伍的廉洁素质,弹劾贪官污吏。

    争取在动手之前,给浙党下面的人来一个敲山震虎!

    想到这,林沐白觉得,钦差出访,御史出巡,巡按地方,确实对地方腐败起到了抑制作用。

    不过,林沐白也知道,皇权社会这种监察知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