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商闲臣 >

第110章

大商闲臣-第110章

小说: 大商闲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怎么可能?

    肯定是哪里搞错了!肯定是!

    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儿!

    再说了,咱们种地哪有不交赋的?皇上轻赋咱们要谢皇上仁慈,但是皇上免赋,一免还是三年,那就不对了!

    我们老百姓要都不交赋,我大商还有啥钱养军队?没钱养军队,那吃人的蛮子,凶人的流寇还不又到处都是了?

    妈呀,那高陈二贼已经够吓人了,可千万别出了。

    还有,咱们赤脚汉给东家种田,挣个活口,东家要是能少收点租子,能让咱们多余粮食,那是东家仁慈,咱们都念着好。

    可是哪有说种了人家的田,受着别人的恩情,回头还带霸占人家祖业的?

    诶,话说,将心比心,换成咱是东家也不愿意啊!

    况且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将来见着东家怎么打招呼啊?

    不羞人吗?

    反正我没脸……

    就不是那个事儿!

    所以这肯定是假的,是里正那老头胡说八道呢!

    除了农民,各地的地主豪强也震惊了。

    多余五百亩的土地,每亩要交一两银子的“额外税”?

    卧槽,尼玛的………

    咱大商开国以来,就没这事吧!

    而且,就不说大商吧,前朝、前前朝,哪个皇帝这么干过?

    昏君哪!

    这个皇帝稳当了这么多年,怎么要死了,还要弄咱们一手?

    朝廷这不是明摆着要抢咱们的地?

    去你妈的!

    天下官员也震惊了。

第221章行曹魏之事() 
第221章行曹魏之事

    俸禄提升到原先的三倍?天子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这下终于可以不用为钱发愁了,终于可以体体面面当个官了。

    等下,林差说的那什么?

    三权分立?

    什么又叫三权分立?

    很多人纷纷议论,说的是县太爷好像不管断案了?这算什么说道啊?古往今来,哪个县太爷不断案呀?

    县太爷不管断案那还叫县太爷?

    四海之内,凡是大商天下境内的,全国的商人们也震惊了。

    林差,你给我说说,什么叫税契?

    那玩意不是买卖房子时才有的吗?怎么卖个盐甚至卖个包子都得有了?

    那是不是以后家里的鸡犬生个蛋,也要缴税呀?

    这钦差大人是疯子!

    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让这样的人来弄新政?

    和预料的一样,全国乱成一片!

    新政当中,有太多东西是百姓乃至官员所不理解的东西。

    异世人类进化了几千年诞生出来的文明,突然拿给这些思想比较固化的老百姓。

    让他们一下子来理解?

    不可能的。

    林沐白自认为自己不笨,可是读书的时候学历史,愣是没把这些东西学个透彻……

    不过,现在骑虎难下,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林沐白紧急培训了几百个新政宣讲官,自己先是跟这些人详细具体的阐述了新政的概念、内容、以及政策的作用等等。

    太多了,这些宣讲官经过半个月的全封闭高强度培训后,就被林沐白派向全国各地进行宣讲。

    就这么一直整理筹备到了五月初,足足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让长江以北的大部分百姓弄明白新政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容易把事情说通了,但是麻烦又来了。

    在全国大部分州县里,好些个地主下面的佃农、贫穷的赤农、还有自由农户,找到自己乡绅里正写了“陈情书”送到衙门。

    “陈情书”上,先是把光武帝狠狠地夸了一遍。

    哎呀,皇上您是真的好呀……

    等等,诸如此类言语,不胜枚举。

    说他是千古不出之第一大仁君圣主,百姓们对皇上的“仁政”之举感恩涕零,涕泗横流!

    但是,这不,交税交习惯了,这突然一下子不交了。

    好像有点接受不了……

    人呀,就是贱。

    但最后又委婉地表示,神文圣武的皇上减赋他们欢迎、但是我们身为大商子民,世代饱受皇恩。朝廷为了保护老百姓、天下万民,几十年来连年作战呀。

    这不,北蛮子打到中土的那年才过去多久?

    为什么蛮子会打到中土?还不是因为朝廷没钱嘛!

    所以,我们大家伙儿不能不交赋,否则朝廷没钱没粮,大商凭何而安?军队凭何而守天下?

    我们老百姓又得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呀!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那叫一个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然后下边还按了密密麻麻的一堆手印。

    ……

    几经周折后,“陈情书”交到内阁四位大臣手里。

    赵党的那个内阁大臣,一笑了之。

    心道,我赵王一派自己自保尚且还得好生周旋,还管得了你们这些个泥腿庄稼汉?

    哪边凉快哪边待着去。

    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就是以江浙苏杭一带工商为代表的浙党。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江浙苏杭一带的读书人做官做到朝廷;而且,古有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多放诞纤丽之文。

    说的就是这些人。

    他们这些,不仅现在在做官,而且祖上的人也多在朝廷为官。

    他们,就是长江一带的商人代表。

    祖业传承,家大势大,现在自己的家族产业就要被林沐白主持的新政给折腾。

    自己岂能答应?

    光武二十九年,五月十七日。

    隆冬已过,天下大部分已经是春暖花开,而在帝国京师北平城,尚且还是一片寒风呼啸。

    泱泱皇宫大内,天子上朝议政的太武殿外,密密麻麻的官员排成队伍,从东华门进入,往太武殿而去。

    因为,光武帝又折腾出了一件大事!

    在大商朝堂之上已经任丞相三十年的曹正韫,历经两世帝王,在早朝提出告老还乡!

    群臣哗然,天子以及文武百官纷纷挽留,但是丞相辞退之意已定。

    光武二十九年五月十五,中书省丞相年近七十的曹正韫正式以年老体弱、旧伤复发之由向光武帝提出请辞,光武帝依例挽留,曹正韫婉拒,于是光武帝下诏。

    批准其回老家休养,并赐宅邸一座,金银若干。

    次日,即五月十六,光武帝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发布圣旨,命钦差大臣、太子少保林沐白出任中书省中书令一职,朝野哗然。

    中书令一职,自本朝开国以来,向来都是由进士科甲子之人充任,从未有任何一个未冠之人担任过此职务。

    这明显有违祖制!

    朱瀚等赵党人在获得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

    因为光武帝此举势必会遭致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弹,这其中不止赵党,还包括很多非赵党的文官以及手握重兵的武将。

    赵王朱瀚当即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大做文章,将此事解读为林沐白为了揽权而以武力威逼皇上违背祖制,祸乱朝纲。

    虽然,林沐白根本就不会武功!

    但是,天下知道林沐白不会武功的人,又有几个呢?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等于昭告天下,皇上被林沐白劫持了,皇上的命令就是林沐白的命令!他林沐白,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行曹魏之事!

    到时天下震惊,势必群起而攻之,皇命将出不了禁宫大内!

    如此一来,赵王一党手下的督抚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抗旨不遵,自行其事,甚至还可以团结一大批官僚和将领,共同抵制林沐白!

    正所谓奸雄林沐白不死,天下官员恕难奉皇命!

    在眼下,只要满朝上下共同抵制林沐白,那么林沐白能用的就只有他故交袁崇手下的姑苏军三万,何以与天下兵马斗?

第222章群臣哭柬() 
第222章群臣哭柬

    而只要大乱一起,各地能马首是瞻的势力,就只有赵党、浙党了!

    我朱瀚,依旧稳稳地掌控着天下!

    他林沐白若是怕了便罢,若是求着袁崇的军队保命去攻打天下其他的卫军,那么势必会更加激起满朝文武之怒,到时候天下兵马汇合一处,以“清君侧”为名共同讨伐林沐白,也并非不可能!

    无论如何,我朱瀚都将立于不败之地!若真照此发展,此事过后赵王的权势势必更上一层楼,到时候便是废帝立新,亦无不可!

    赵党人燃了!

    新政摇摇欲坠!

    当夜,赵王、内阁大臣徐哲辉、辽东巡抚陈尚等人在赵王府秘密谋划了一整夜!赵王的两个美貌丫鬟,光是给他们打热水,就进进出出了十几趟。除了这两个丫鬟,朱瀚儒不让任何人进屋,连门口的护卫都要站到离门十米之外!

    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寿王府之内,林沐白亦一夜未眠,同样召集人马在谋划对策。

    光武帝突然的中书令任命下达后,林沐白事先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对,授予京察职权,是为新政开道。

    受封少保,是扬州杭州数百州县赈灾的功劳。

    而封中书令,入中书省和当朝丞相共事?

    这,意味着什么?

    他林沐白的权势,已经是天子之下,万人之上,无惧任何人!

    但是,这个中书令,林沐白目前是万万做不得的,因为,新政已经得罪了大多数人。

    而丞相等人,并没有任何反应。

    这证明,丞相目前是不想为难自己的,他这个林差尚且做的。

    而自己现在做了中书省,势大权重的林沐白就会对丞相构成威胁,如果就连百官之首都对林沐白产生了想法。

    嘿嘿,这个新政,想要再继续下去,是不可能的了。

    在林沐白原本的打算中,新政要让百官接受,就必须先清除鼓吹祖制的赵党。只要他们亡了,百官必然接受此“革新”。

    不过这和他原本就要做的事情并不冲突,所以林沐白早有准备。

    只是,万万没有会出了这么一件事。

    深夜,林沐白召来了寿王、及支持燕王的大佬,以及大理寺、刑部刑狱司的头子。

    这些,除了寿王,都是光武帝提前为林沐白准备好的,助他新政。

    而现在,要被迫拿来应对接下来的事了。

    刑狱司之中,许为情、万云山都到了。而大理寺方面,新任掌班徐大梁、掌刑千户赵克礼以及十二颗的大档头都来了。

    在任命林沐白为新政钦差之前,光武帝和曹正韫都已经和他们深谈过了,要他们尽心尽力辅佐林沐白。

    麻烦一点的就是,刑部尚书是赵王的人……

    好在,邢狱司的掌权人,背后有燕王支持。

    大理寺卿尉迟林金带大理寺带得极好,而且拜大理寺卿之前,也在燕王手下做过参将。

    手下绝大多数大理寺差吏都对皇上忠心耿耿,现在既然皇上和大理寺卿、燕王已经发话,加上他们与燕王南征北战日久,可谓生死患难一场。

    燕王的话,不能不听,所以,这些人自没有多大阻力地接受了林沐白。

    而邢狱司方面,许为情是个精明人,一眼就看出赵党在新政这事儿上不是林沐白对手,所以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林沐白这边。

    大厅之内灯火通明,所有人都绷着脸,看着徐大梁站在一张地图前,详尽而有序地讲着每一个步骤,以及每个人该做的事情。

    不得不说,身为大理寺卿的老头目,徐大梁对“如何整死当官的”这一命题有着独到的见解,说的每个人都是心服口服,频频点头。

    徐大梁讲完了,就轮到邢狱司指挥使许为情上了。

    许为情原本乃是隐世宗门的天才弟子,在北疆游历时,结识燕王,这才到了朝廷为官。

    许为情出自江湖,见惯了人间百恶,那些刑法残忍的折磨人的手段。

    无一不精。

    他老爹当年乃是天下闻风丧胆的冷血,所以对“如何抓当官的”这一命题,也有着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专业见解。

    这两人的专业意见,果然让人别开生面,同时又让人毛骨悚然。

    连在场的寿王和林沐白听了,都觉得背后一凉。

    狠,真够狠!

    五月十七,阴,一道冷空气入京,京城之内的百姓都穿上了厚厚的棉服。

    天凉好个秋!

    一场事关大商前途的权力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卯时,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泽携礼部侍郎钱德昭、兵部侍郎李尚、督察御史刘贺以及刑部、工部、吏部、大理寺等五十六名官员,于太武大殿外跪成了一片,在瑟瑟的北风之中,一起放声大哭。

    哭声凄厉惨烈,直刺人心。

    约半个时辰之后,宫内太监总管王化贞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