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风之三国 >

第86章

大风之三国-第86章

小说: 大风之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渊微微一笑,“兄长宽心,这几个月我跟随主公游历,学的是人性,看的是人心,同时小弟也学会了敬畏。”

    “敬畏?”顾风是一脸的莫名其妙,这是怎么回事。

    顾渊引开了话题,“兄长好端端的怎么会忽然想当将军。”

    “身为男儿,谁不想出将入相。”顾风一拍胸口,笑容为露已散,胸口的恶气难平。那些该死的家伙,对自己冷嘲热讽,自己却只能看着他们步步高升。

    “兄长,如今天下大乱,主公的地盘目前也不过弹丸之地,想要成气候,还需要连番恶战、血战。将军百战死,我可不希望兄长有事希望兄长能顾及我们顾家的繁荣昌盛,不要以身犯险。”顾渊劝解道。

    顾渊说的有道理,但顾风心气难平,却不知道如何反驳顾渊。

    “兄长想要更高的地位?”顾渊一语道破。

    “你是有办法么?”顾风期待的看向顾渊,如今顾渊可是深受智弦看重,他说不定有办法。

    “自然!”顾渊点了点头,顾风大喜,看来自己也要一飞冲天了,“只是兄长想好了要任何职吗?”

    这个顾风还真的没有想过,他只想着成为高官,然后反嘲讽回来,出一口恶气。

    “兄长也被欲念蒙蔽了理智了。小弟斗胆问一句,兄长若上战场,可有把握保证自己性命无忧?兄长若上朝堂,随着主公将来的势力越来越强,地盘越来越大,能在朝堂之中的倾轧之中保全性命,不祸及顾家?”

    顾风被问倒了,他自然是不敢保证的,他对自己的才能非常清楚,所以一直也安于做自己的捕头,如果不是因为黄巾之乱,他都不会出现在这里,更不会成为智弦的部属。

    “这是后话,小弟是不想帮助大哥?”竟然被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弟问住了,顾风恼羞成怒。

    “不,小弟愿意,以我们顾家对于主公的恩泽,要一个官职有何难?”顾渊摇了摇头,站起身,“兄长若是打定主意,小弟这就去跟主公提这个要求。”

    “不,等等!”顾风一把抓住了顾渊,胸中气难平,但家族更加重要,“还是算了,他们要嘲笑就嘲笑吧,大不了我以后少和他们交际,我过我的小日子。”

    顾渊坐了下来,“直接向主公求取高位,终究有狭恩图报之嫌,也落入幸进之臣之列,为朝臣所排挤。兄长可愿以功、以才登高位?”

    心中的不甘再次复燃,驱使着顾风,“愿闻其详!”

    skbshge

第180章 喜当爹() 
雪花飞舞,在地上、树枝上积压了大量的雪,映的整个院落分外明亮,也映照的一袭白衣的顾渊犹如天仙般出众不凡。

    “兄长,你做捕头这么多年,你擅长的是缉盗、治安巡视、民间纠纷的处理,你何不著书立说,将自己的这些经历写下来,并归纳整理,比如处理纠纷时应该怎么处理才能有效控制场面,不至于激起众怒的处理方法、态度问题,应该巡逻什么地方,才能更好的维护治安,对于地痞流氓应该怎么处理,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选择一些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棘手案件来论述,展现你的才能。若是兄长能把这书写好了,推广天下,或者推广到主公的辖下各县,那么我想将来的执金吾之位非兄长莫属。”

    顾风闻言大喜,“哈哈哈,不错,这么一来我可是靠才能而身居高位,谁也不能说明什么。嘿,我既不用冒生命危险去战场上搏杀,还能著书立说,名声远扬,何乐而不为。”

    拍了拍顾渊的肩膀,顾风大喜,“跟主公学了几个月就是不一样,我们家小弟也长大了,可以成家立业了。”

    “说到成家立业,主公至今未婚,兄长可知是何原因?”顾渊对此是真的非常好奇。

    “谁知道主公是怎么想的,二十有五了还不成亲,主公的事情他只有打算,我们不要瞎操心。”顾风对此事并不在意。

    在顾渊问及此事的时候,在家的智弦也快被这世的父母逼疯了,智弦并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感情很是冷淡,没有什么女人能入的了他的眼,加上担心外戚弄权,所以一直都没有娶妻。但在古代,娶妻生子是大事,怎么可以一拖再拖。所以刘赵氏就帮智弦操办起来了。

    刘赵氏本来是想要为智弦介绍赵家女子的,但智弦都不喜欢,就在智弦出外游历的时候,一个商人毛遂自荐,自己找上了门。这商人姓丁名雄,是城阳郡的一个富商,其下有女丁月华,生的花容月貌,琴棋书画皆精,举止仪态无可挑剔,一下子就征服了刘赵氏,加上丁雄会来事,成功的攻略了刘瓦和刘赵氏,所以智弦此次回来刘赵氏就发动了攻势。

    智弦之前嫌弃赵氏女子土,言行粗鄙,刘赵氏也就不再勉强,如今自己的儿子身份地位大不一样了,所以一直在寻觅适宜的对象。而丁月华大家闺秀,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智弦无奈,于是让人收集丁雄的情报,若是丁雄为富不仁,或者有劣迹斑斑,智弦也是不会接受这门亲事的。事关智弦的终身大事,探子异常的高效,不过半个月时间,将丁雄的祖上三代及丁雄和丁雄的儿子丁律、丁归,的情报事无巨细的摆放在了智弦的桌面上。

    丁雄此人的经历也是波折离奇,他本是书生,有秀才功名,却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父亲重病,而放弃考试匆匆离开考场,回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之后,就接受了家里的生意,断绝了仕途,不过他这个商人还算是义商,在这东汉末年,饥荒、流民年年皆有。而丁雄也几乎是年年都自掏腰包,赈济灾民。

    丁雄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丁律,小儿子丁归,丁律又茂才(秀才)功名,学识本领不错,而且擅长经商,丁归则是游手好闲,没有什么本事,喜欢喝花酒,出入烟花之地,不过倒是也没有做出什么恶事。

    智弦于是点头,见了丁雄、丁月华一面,丁雄很是健谈,胸怀祖国,希望能不再发生战乱,天下太平。言谈之中非常有见地,胸有沟壑,智弦提及贪官之事,丁雄也是涛涛而论,并提出了高薪养廉之法,并以自己的商会为例,为智弦细细说明。智弦闻言大喜,不拘一格降人才,当下就对丁雄大生好感,于是有意聘请丁雄,但丁雄拒绝了,相对于丁雄,智弦对丁月华这个古代的美女就没有太深的印象,不过整体而言,观感还是不错的,

    智弦终于点头,同意娶丁月华为妻,虽然点头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因为丁雄,他想获得丁雄的辅佐。但外人可不管这些,这可是智弦的婚礼,整个领地顿时热闹非凡,自然要搞的热热闹闹的,就算是犯人,也难得的吃上了肉。

    在智弦大婚之时,其麾下势力这个庞大机器并没有因此停止运转。智弦派出了刘铉作为说客,前去游说孔融,要求孔融投入智弦麾下,之后智弦就会出兵平定北海国的黄巾军。作为孔融避免刀兵之灾的汇报,智弦会保证孔融的国相之位,继续治理北海。不得不说孔融治理内政还是有一手的,而且孔融的名声不错,若是他加入智弦的麾下,也能让智弦势力的声望大涨,更容易获得党人的投效。当然,智弦不会让孔融再一如以往的治理北海,北海将推行智弦的政策。

    智弦目前才不过是两郡之地,在民间的名声还不如被称为孔北海的孔融,所以想要让孔融投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双方不断的磋商,讨价还价,才能最终敲定。同时为了历练顾渊,提升他的能力,智弦认命顾渊为一个县城的县令,治理一县之地。

    和孔融的磋商前后就花费了两个多月,时间虽然花了不少,但结果是好的,孔融投降,智弦入住北海国。

    在东莱,智弦结婚之后,就启用了岳父丁雄,由其领导制定廉政律法,至于丁雄的两个儿子,智弦都没有起用,他们的才能智弦根本不清楚,自然就不能随便起用,他需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势力负责。

    而在孔融投降的当天,丁月华身体不适,经郎中把脉,发现丁月华已经怀有身孕一个多月。此事让整个势力欢腾,有后人的势力首脑总是让人放心的。而智弦这有些懵逼,自己竟然就要当爹了?

    智弦在懵逼,刘瓦、刘赵氏却是热情如火、事无巨细的照顾起丁月华,认为丁月华腹中的这个孩子是个福孩,因为怀上他之后好事就降临了,比如孔融投诚!

    skbshge

第181章 天下纷纷() 
如今接手北海,势力下众人无比的忙碌,忙着推行智弦的政令,智弦也非常的忙,因为多了不少新的臣属,这些人总是需要自己去认识一下,所以智弦也非常的忙碌,忙着应酬。

    智弦忙着消化北海国之时,四月,长安发生了大事件。

    为了匡扶汉室,王允表面上一味听任,甚至顺从董卓,让他放松对自己的戒备,暗中却在细心计划,周密布置。董卓见王允不但具有才识,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于是便把王允当作自己的心腹亲信,对王允不生丝毫疑心,无论朝政大小,都托付给王允处理。王允借此时机,暗中积极组织和筹备反董卓的斗争。

    董卓爪牙密布,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战力非凡,如果不采取万全之策,一旦失手,后果难以设想。王允安插安插内应,里应外合,并设下美人计,诱使吕布和董卓的爱妾私通(至于是不是貂蝉就不知道了)。因为董卓霸道,和吕布之间存有极深的矛盾,王允便秘密召见吕布,正好吕布也有反董卓之意。吕布与董卓爱妾私通,怕董卓发现报复,于是在王允的游说下,便答应下来,作为内应。

    四月,正逢天子大病初愈。朝廷百官在未央宫集合,恭祝天子龙体安康。计划于是开始启动,吕布派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心腹亲兵,穿上宫廷侍卫的服装,潜伏在宫殿侧门两边。当董卓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侧门外时,立即遭到潜伏在门后的李肃等人的突然袭击。

    董卓大惊,虽然董卓一身武力强横,但在这宫殿遇伏,心知大事不妙,当务之急不是诛杀这些逆党,而是脱身而出在做计较。于是急呼吕布,吕布手捧圣旨,大呼,“奉旨杀贼!”

    在星光的囚禁之下,董卓毫无反抗之力,在绝望中被吕布斩杀,随后大军出,株杀董卓三族。于是,朝廷以王允录尚书事,以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共秉朝政。

    董卓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欢腾。铲除董卓,不仅顺应时代潮流,而且合乎天下民心。普天同庆,如今没有了董卓这个奸臣把持朝政,天下所有人都认为,和平的日子不远了。

    董卓死后,因为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蔡邕在王主持的会议上对董卓之死表示悲痛,被王允指责为“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是国贼董卓的死党,即收捕下狱。蔡邕陈辞谢罪,请求免列,愿黥首刖足,在狱中继续汉史的编修工作。太尉马日单和许多士大夫为蔡邕求情,指出蔡邕是旷世奇才,素以忠孝著称,不能随便处死,应让他续修汉史,完成一代大典。

    王允认为当初武帝不杀司马迁,至使司马迁能作《史记》流传后世,其中多有对皇帝不敬之词,现在决不能让蔡邕执笔修史,使他能再作谤书,坚持要杀他。蔡邕闻讯,在狱中自杀,一代文学大家就此毙命。

    天下事此起彼伏,西边长安才传来好消息,东边青州黄巾军复起,号称百万之众,进犯北海。孔融投诚,如今的北海可是智弦的北海,于是智弦起兵五万入北海,和黄巾军作战,三战三捷,俘虏十万余人,名声大振。三战连败,损兵折将,但青州黄巾其势如燎原烈焰,虽被智弦所挫,但依然不可遏制,为了防备黄巾,智弦又增兵三万前往北海,守备黄巾军的进攻。没想到的是,黄巾军竟然放弃北海国,转攻兖州。

    黄巾军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黄巾军装备简陋,一向为官军所鄙,加上有智弦三战三捷,俘虏十万余黄巾军的先例,刘岱欲领兵与黄巾军正面对战,击破黄巾军。

    鲍信劝谏,“如今黄巾贼百万之众,兵锋正盛,锐不可当,百姓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正面对战。我看这黄巾贼,拖家带口,军中没有辎重,唯有以战养战,抄略物资补充消耗,如今不如召集将士,先固守城池。等到黄巾军欲战不得,攻又不能,陷入绝境,其势必离散,然后我们选精锐之士,攻占其要害,就可以击破这些黄巾军了。”

    刘岱自负,不采纳鲍信的提议,带兵与黄巾军作战,此战刘岱大败,刘岱也战死沙场。

    陈宫对曹操建议,“兖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请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