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皇太子 >

第317章

明末皇太子-第317章

小说: 明末皇太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大明历史上很多一二品大员,官尊位显,却连内阁的门槛都摸不到,朱慈炯当初钦点张煌言入翰林的用意就是打算有一天提拔张煌言入内阁,不过自从内阁推选制诞生以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名三品以上官员都具备被推举的资格,当然最终能被天子看中的名额只有三十人,但即便只有三十人,翰林也已经不是入阁的前决条件,这对于那些想入中枢理天下政的高品官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福音。

    但不管制度规则怎么变,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不用担心没有出头之日,表现在这会考之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考题。

    第一场儒试是内阁拼尽全力从天子哪里要来的,众所周知,天子的全民教育不以儒学为主,新学人才在儒考方面肯定不会是传统士子的对手,新学士子的总分被拉下来,最集中的方面就是儒考,这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变相的平衡。

    这次八千多名新学士子,其中大半都是新式读书人,这儒考也是为了此番乃至以后的会试不会呈现出一面倒的局面。

    儒考的九门试题由主考之一的史可法亲自出题,往年的会试一般主考官只有一人,多半出自内阁或是礼部,但这次考生人数太多,一个主考不能阅那么多卷子,哪怕是被晒选过的卷子数量肯定也是庞大至极,因此此番会试的主考官高达五人,内阁当中的史可法、陈邦彦和余煌,礼部的钱谦益,钱谦益此番会试以后也将告老,可以说是本届会试已经算是他最后一次为大明发挥余热了,不过相比起,他在另一个时空当中留下的污名,因为朱慈炯的重生,至少身后名肯定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这似乎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官员的善与恶,忠与奸,很大一部分体验在制度,为什么大宋崖山之下,十万官民浮海同殉?因为大宋对官员尤其是文官太好了,好的过分,这些士子走向官场以后,很容易对大宋产生归属感,又因为工资福利待遇优厚,杜绝了一部分贪念不是很大的官员走上贪腐之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官场气氛和社会氛围,大宋在蒙古铁蹄下碎灭,官员理念随之破灭,为之同殉也就不难理解了。

    到了大明,同样是饱读圣贤书走上官场的读书人,为什么大明亡的时候,为什么面对李自成乃至异族的时候选择跪舔奉迎新主?看看洪武皇帝对官员有多苛刻,以百姓的生活水准稍微提高一些去给官员发放工钱一个地方官员靠那么一点俸禄要养家养幕僚,还要养非编制内的吏员,还有迎来送往

    甚至可以说这是朝廷逼着他们贪,而贪欲的口子一开,想收可就难了,朝堂上下贪腐成风,官场风气直接就烂到了骨子里面,一代名臣徐阶家有田产数千顷,治世良相张居正身家豪富,回一趟老家都是几十人抬的大轿,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他们能不贪吗?不贪怎么活?朱洪武那么狠,贪污六十两就剥皮塞草,可天地下的贪官污吏又少了多少?

第六百四十三章座师() 
等到明末,崇祯登基以后,因为魏忠贤倒台,东林党人沉浸在阉党覆灭的巨大喜悦当中,一面更加积极的去清算残余阉党,一面加强对其它党派的攻击力度,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大明受天灾、人祸、外寇的连番打击黯然倒塌。

    可以说整个崇祯时期,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对于大明已经没了归属感,官员只顾谋取私利,百姓希望换天,在这种大环境下,明亡之时,又能有多少儒臣会选择和社稷同殉,去抱新主大腿都来不及,生怕晚了留给自己的位置太小了呢。

    但你能说这些官员在步入官场之前没有治理天下、造福万民的决心吗?当然不能,只不过被大环境改变了初衷罢了。

    钱谦益在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水太凉、头皮痒’,不管这两个典故是真实存在还是后世为了丑化钱谦益而杜撰出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清兵南下金陵城的时候,身为应天府尹的他没有下令让卫戍部队抵抗而是选择了开城投降,最终的结果是让朱由崧这个倒霉鬼仅仅做了一年皇帝便惨死在清军的刀下。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钱谦益为了保全南京城的数十万百姓而选择投降,毕竟清兵的凶残在扬州十日血屠便可见一斑,清兵屠扬州的最重要一个原因便是史可法带领扬州军民殊死抵抗,成就其民族英雄的同时也激起了清兵的凶性,如果南京同样如扬州那样,最后的会不会被屠城,这一点谁都说不准,但钱谦益开城降虏,气节沦丧却是青史当中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

    但是现在钱谦益再不可能背负万世骂名了,没准死了以后还能混上一个不错的谥号,人生际遇变数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朱慈炯继位大统以后,便是考虑到以大明官员的俸禄标准是在逼官员贪腐,所以几年间数次提高官员俸禄,至今比起圣武元年的时候,官员俸禄平均提升了三四倍,固然是因为大明如今不差钱,但说到底还是为了减少官员的贪欲,或许效果对于那些已然有贪瘾的官员效果不会太大,但随着官场换血以后,贪腐成风的现象即便不可能根绝,但有所抑制乃至不会像往年一样明目张胆还是能做的到的。

    第五位主考是苗宣

    也因为苗宣这个主考,在官场上面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个太监担任会考主试?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要说大明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便是自有科考之日起也从未有过吧!

    自古以来,宦官和外朝就是天然的敌人,内外合作相得益彰的故事在历代屈指可数,大明首辅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合作即便是情势所迫,但对于张居正的清名来说,依旧是个不小的污点!

    会试,为国沦才之大典,甚至可以说是官场洗牌的起点,每一届的新科进士,除了极有限的十来人够资格称之为‘天子门生’外,其余的进士基本都有座师,进士需要座师作为官场领路人,让仕途之路走的更顺畅,成为座师的官员也希望与学生在官场上守望相助,这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情。

    一般来说座师都是会试主考,或者说会试主考官有优先选择权,会考放榜以后,除了那有限的几个人被天子钦点名次的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外,其余的就会去拜门,也可以说是拜座师,但主考官不可能成为所有进士的座师,皇帝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主考官也不可能犯这种官场忌讳,因此就要选择,怎么选?

    未必会按照考试名次来定,诸如家世背景,会不会做人,以后会成为直臣还是官场老油条都是主考考虑的条件,他们会从所有的新科进士拜帖当中选择出自己看中的后进,来作为自己的学生,人数不会太多,一般不会超过十个,少的甚至只有一两个,哪些没能获得主考青睐的新科进士会转投其他考官,等待新一轮的选择,但终归是僧多粥少,到最后哪些没能拜到座师的进士,在官场上想要爬的更高无疑比有座师提携的同科艰难无数倍,大多数终其一生,也只能做到五六品的小官

    现在苗宣成了主考之一,那么就等于是拥有了成为新科进士座师的可能性,让一个太监成为文官的座师?那么成为苗宣学生的进士岂不是天然就是阉党!

    简直岂有此理!

    当然你可以说,没有那个新科进士会给苗宣投拜帖,但谁敢保证没有幸进之辈!要知道这种开天辟地的事情,苗宣如果成为几名进士的座师,岂能不尽心尽力去狠狠提携,苗宣可不仅仅是内相,更是天子大伴,内廷第一人!有他的提携比起外朝好歹还要顾及一下脸面的官员,效果好了何止十倍,不要说什么投靠阉人就会被人看不起一类的废话,只要你地位足够高,谁敢拿你投靠谁来说事!

    因此,此番会试,几位主考心里有数,必定会有士子会走苗宣这条路,甚至可能还不在少数!

    史可法等人的担忧不无道理,苗宣成为主考,成了座师,很有可能就是大明又一轮党争的前奏,而且这与魏忠贤势压满朝,大多官员被迫投靠还不一样,这是道统!初入官场投靠阉人,这一辈子身上的阉党标签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摘的掉的

    朱慈炯考虑的没那么深远,他让苗宣成为主考只有一个原因,嘉奖!

    嘉奖苗宣这年间为新学教育鞍马劳顿做出的巨大贡献,新学能有今天的规模,普及的这么快,苗宣完全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功不可没!

    因此朱慈炯根本没有理会内阁乃至满朝的抗议声浪,执意将苗宣定为主考之一,至于座师不座师的,朱慈炯更是不会理会,是人就有选择的权力,只要他一天坐在龙椅上面,即便天下官员皆出苗宣门下又能如何?

    大明至尊这几十年只有一个,那便是他朱慈炯!

第六百四十四章自信() 
乾清宫里燃起了数只炭火盆,驱散冷冽的寒气,让整座大殿都充斥着温暖气息。

    大皇子朱和堽端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握着一支毛笔认认真真的练着字,太子和域则是在地毯上爬来爬去,时不时凑到哥哥跟前捣蛋,每当这个时候,做哥哥的只能放下手中笔将弟弟抱起来,直到弟弟咯咯咯笑个不停,这才放下让弟弟继续去玩耍,然后等到再来骚扰他的时候,再重复一遍,兄友弟恭,其乐融融。

    几个伺候的小太监宫女忙的不亦乐乎,生怕一个不留神,太子殿下磕着碰着甚至窜出殿去受了风寒,天子仁慈好说话,定下过规矩,不管是皇子还是皇女,不管是摔着了还是哇哇大哭,一概不许扶不许理会,久而久之,哪怕是太子都知道,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因为没人会搀他起来,哭也是毫无用处,因为哪怕哭的撕心裂肺,也没人敢来逗他哄他

    皇子皇女天生贵胄,他们不像民间孩子,哪怕性格有缺陷,也祸害不了多少人,但他们不一样,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被封王就藩,从小顽劣,甚至养成自私自利,不知体恤下人的性格,长大了如何能体会到民生多艰,大明王室祸乱一域,鱼肉百姓的王爷多不胜数,这与帝王从小纵容不无关系,朱慈炯自然不希望他的子嗣走上老路,最后却让他不得不行酷厉手段对待自己的子孙。

    当然对于朱慈炯这种教育方式,后宫中的皇子皇女的母妃们还是无比郁闷的,即便从小跌跌碰碰长大,性子不输男儿的徐后看到太子摔个跟头哭的撕心裂肺却无人过问的时候,也是气急的一塌糊涂,不过也没能上前将爱儿揽在怀里轻声安慰,因为朱慈炯不许,她为此还说过大皇帝不止一次的铁石心肠,但一向对她如和风细雨一般的大皇帝,对待这类事却是心硬如铁

    这是朱慈炯的教育方式,朱慈炯甚至还准备让皇子化名前去新学读书,从小能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当中成长,能结识几个不错的玩伴,培养独立意识,对于健全性格的益处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当然现在大皇子和堽不过四岁,太子和域才两岁,至于的两个皇子三个皇女则更小,现在谈上学未免言之过早,而且可以想象,真到了那一天,朱慈炯的脑袋必定一个比三个大,不知道要废多少口水才能让后宫安宁下去。

    有时候老婆多,也他么累啊!

    御书房里,朱慈炯将手中的试卷放在一边,苗宣则是紧张兮兮的站在朱慈炯身侧,算术考题由他出,这是何等荣宠!

    “还不错。”朱慈炯笑了笑道:“只要算术基础不是太差,这份卷子考合格不算太难,但有最后两题在,恐怕想考高分也难,估计当考生看到这两题竟然占据二十分的时候,不知道多少考生要骂死你了。”

    苗宣知道万岁爷说的也是实情,毕竟算术要达到七十五分才能合格,这两道题占了二十分,对于差不多半数的考生来说,完全可以讲,他们的满分就是八十,稍微错错就和进士无缘了

    “安排人手去抄卷吧。”朱慈炯将试卷递给苗宣吩咐了一句,等于已经认可了这张算术卷子。

    “当初定下十二月会试之期的时候,朕还是有欠考虑啊。”朱慈炯苦笑道:“大明的火车毕竟还没有开通全境,如此一来,这些赶考的士子,很大一部分人,今年只能是在金陵过年了吧。”

    从今天开考,到十五放榜,十八殿试,然后再放榜,游街赐宴拜师这一轮下来,转眼便是正月,新科进士肯定没时间回去,不过能鱼跃龙门,回不回去也是一样,但哪些没中却又赶不回去的就有些悲剧了,独处异乡,心情失落还连团圆饭都吃不上

    所以本科会试以后,朱慈炯修改了会考日期,后年中旬的会考提前到了四月,下下科的十二月会考则提前到了十月,如此一来时间充裕,考生还不用跟现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