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第53章

崛起从挽明开始-第53章

小说: 崛起从挽明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内侍太监赶忙跑了进来接旨。张易之这才破涕为笑,道:“多谢皇上,我这就亲自带人去洛阳长史府衙门,抓狄光嗣!”

    张易之之所以很开心,是他决定了,不管狄光嗣反不反抗,他都要格杀勿论,趁机干掉这断案使!!

第89章 君无戏言() 
张易之要带人去抓袁嘉升,想趁乱杀死他,可惜,他带人还没走出长生殿,袁嘉升就进宫了。

    “皇上,臣有重要案情禀告。”袁嘉升见到武则天,将张易之的管家和张昌仪的供词奉上,还有洛阳百姓对他们的血泪控诉。

    “真是该死!”武则天看了两人的供词,铁青着脸说了一句:“洛阳乃是天子脚下,岂能如此无法无天!”

    “吾皇圣明!”袁嘉升道:“此二贼是该死,他们已经伏法,臣已经将他们杖杀之!”

    “啊?我的号兄弟呀,我害了你呀!”张易之见状嚎啕大哭道。

    张昌宗也上前搀扶着张易之,一起抱头痛哭了起来:“皇上,我们没活路了,你让我们也去死吧!”

    “两位大人,你们这是?”袁嘉升假装问道。

    “他们说你要进宫抓他们。”武则天说。

    “这次也是秉公执法!两位张大人犯了何罪?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对两位大人的印象还不错,只有你们才能让女皇开心。”袁嘉神故意道。

    “哦,是误会就好。朕就说了,阁老的儿子,还是识大体的呀。”武皇对张氏兄弟说:“你们别哭了,张昌仪等人该死!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兄弟,朕提拔他们来补偿你们。”

    “皇上,君无戏言。”张易之停止了哭泣,问道。

    “当然,当然,朕什么时候骗过你们。”武则天安慰道。

    “回皇上的话,我还有一位弟弟,叫张昌期,现在担任岐州刺史,请皇上任命他为雍州长史吧,听说那职位空缺。”张易之趁机道——时任岐州刺史的张昌期,觊觎雍州长史的官职已久,刚来洛阳给张氏兄弟送了一万两黄金,谋求这职位。因为雍州,乃是大唐九州之一,主要辖长安及其附近地区,治所在长安,辖关中一带,不是偏远的岐州能比的。

    “雍州长史?”武则天想了想,这雍州包括了西京长安,人口众多,地方繁华,离突厥前线很近,是战略要地的重要官职,可不能拿来给庸人,她问袁嘉升:“狄爱卿认为如何?”

    “臣没有意见。”袁嘉升说:“但凭皇上做主!不过这等重要的任命,应该在朝堂上公论。”

    “皇上,你就答应我们吧!”张昌宗也上前求武则天。

    “好,好,明日早朝,朕就下旨,调张昌期去雍州。”武则天满口答应。

    “多谢皇上恩准。”张氏兄弟这才破涕为笑,上来给她按摩肩膀,伺候武后。

    那一晚,他们两兄弟接力,使出浑身解数,让女皇飘飘欲仙。

    第二天早朝,武则天让宰相魏元忠、张谏之等人讨论雍州长史人选。大家讨论了半天,只有袁嘉升不说话。

    此时,时任岐州刺史的张昌期,也来到了朝堂上。

    魏元忠、张谏之等人心下明白了大半,这雍州长史一职早已被女皇内定给了张昌期,今天开朝会讨论,不过是走走过场。魏元忠顿时火冒三丈,这肯定也是张氏兄弟搞的鬼。

    武则天见群臣讨论差不多了,坐在龙椅上,咳嗽了一声,问道:“诸位爱卿,你们觉得,谁堪雍州大任者?”

    魏元忠此前已经跟张氏兄弟撕破脸了,没等其他宰相说话,他率先站出来说:“皇上,雍州乃关中要地,王都之所,堪当雍州长史者,今之朝臣无人可比文昌左丞薛季昶。薛季昶他一向严肃为政,威名甚着,狄国老生前也是极为看重。”

    “薛季昶?他确实很能干。”武则天皱了一下眉头,他想起自己答应了张易之兄弟,他们两人昨晚在床头还反复提醒,便道:“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

    “别人?那狄阁老的二儿子狄光远,素来机警过人,堪当此大任。”魏元忠不依不饶,也不看女皇的眼色。

    武则天很无奈,只得指着旁边站着的张昌期,明说了:“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昌期何如?他在岐州干得还不错。”

    武三思等其他宰相见武则天都指名道姓了,便做个顺水人情,异口同声:“陛下得人矣,万岁万万岁!”

    魏元忠却据理力争,厉声抗言:“昌期不堪!臣闻昌期少年不娴吏事,岐州户口逃亡且尽,口碑不佳。雍州乃是帝京,事任繁剧,他断难担此重任。一旦突厥来犯,后果不堪设想,臣冒死反对!”

    “臣冒死反对!!”此时,宰相张谏之,中台右丞敬晖、宋璟,还有冬官侍郎朱敬则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张昌期的任命:“臣等承先帝顾眄,受陛下厚恩,不能使小人耽误朝政。”

    “你们……”武则天对魏元忠等人很失望,他们说的都对,但她现在更需要得到朝臣的理解和张氏兄弟抚慰,群臣却不理解,她道:“你们够了。别跟朕讲那些大道理。朕不是跟你们商量,现在宣布:岐州刺史张昌期调任汴州担任刺史,再有反对者,定斩不饶!”

    这一下,群臣见武则天真发怒了,也就让步了,没人吭声。

    这汴州刺史,也算是肥缺了,张氏兄弟也没说话了,他们恨透了魏元忠,决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那天散朝,姚崇和宋璟就跑过来问袁嘉升:“狄大人,今天早朝,怎么不见你说话?”

    “哎。”袁嘉升叹了一口气,道:“两位大人,你和张相、魏相他们都太急了。我刚杀了一个张昌仪,你们又要针对张昌期,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要小心张易之兄弟报复。”

    “哼,我们做官行得正,不怕影子斜,不怕他们兄弟报复。”宋璟说。

    “武皇现在偏袒他们,张氏兄弟他们没法报复你们,但他们会把账算到太子头上,太子他们就危险了。”

    “啊?太子危险?”姚崇说:“此话怎讲?”

    “在武皇看来,李唐已同朝臣一体。朝臣对张氏兄弟所形成的势力耿耿于怀,就是太子对武皇权力的挑战。”袁嘉升回答说:“我们现在还需要忍耐时日,要顾及武皇现在的处境和感受,现在能够伴随她左右让她快乐的,只有张氏兄弟。朝臣要打击张氏兄弟,武皇也就成了孤家寡人,这是她绝对不愿看到的。”

第90章 李隆基的初恋() 
不出袁嘉升所料,张易之、张昌宗得到武皇的支持,立即就开始对朝臣进行反击。

    第一个受到打击的是宰相魏元忠,第二天早朝,张易之出来诬告魏元忠,说:“禀告皇上,魏元忠与司礼卿高戬私下同谋,说陛下老了,他们当挟太子而令天下。”

    魏元忠说:“这是诬告!臣没有说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武皇并没有听魏元忠的解释,而是直接下令:“来人,将魏元忠收入狱中,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到万象神宫问话。”

    袁嘉升很奇怪,明明是魏元忠被诬告,武皇为什么要叫来太子和相王。

    后来袁嘉升才知道,魏元忠跟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都有瓜葛。这武周的朝廷局势很复杂,除了武氏家族和张易之兄弟的势力,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都有自己的势力,上官婉儿则跟武则天是一体的。

    以前历史上认为相王李旦是傀儡,没有实权,这是极其错误的,在神龙政变中,相王李旦其实比太子李显还积极。相比起被人强扶入宫的太子李显,他主动带领袁恕己去抓捕武氏集团成员,并且还率兵防御京城。

    相王李旦和儿子李隆基,在朝堂上有不少势力,重要人物有相王长史豆卢钦望、司马袁恕己,甚至姚崇和宋璟都是暗中支持相王的,所以他们以后都当了李隆基的宰相。

    魏元忠在相王担任并州元帅时,曾担任他的副职。魏元忠是太子集团的重要成员,也与相王关系密切。

    武则天便叫来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当面跟魏元忠在殿前对质。

    李显和李旦当然不承认魏元忠跟他说过大逆不道的话,李显在大殿上泪水涟涟,说:“儿臣自从重润死了以后,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上都没见过魏大人,实在是冤枉。”

    李旦也说,自己自从辞去储君之位,就在不出门,没见过魏元忠。

    朝堂之上的氛围很尴尬,没有证据,武皇又不肯放过魏元忠。

    张昌宗私下找到凤阁舍人张说做证人,事后给他升官加爵,张说一开始满口答应。

    武则天召张说到殿前验问:“你今日务必说实话,否则就是欺君。“

    欺君之罪就要灭九族,张说据实说:“魏元忠谋反,实无此证。”

    武则天很气脑,迫于张柬之等群臣的压力,没有杀魏元忠,只是贬授端州高要县尉。

    魏元忠从一个宰相一下子贬为县尉,连降了九级,备受打击。

    张柬之等朝臣这下子才意识到袁嘉升说的话是对的,要对付张氏兄弟,不能操之过急。

    而武皇帝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宠爱日盛,将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等各种官衔都给了他们,直到朝廷没有更高的官位,并特许他们与众多资深朝官一道朔望朝觐。

    张柬之等朝臣对女皇如此宠幸二张的非议越来越多,但女皇的身体奇迹般恢复了,重病初愈,他们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那天,武则天招袁嘉升问话:“狄爱卿,这天下是朕的天下,朕可以为所欲为,朝臣们为什么就容不下张氏兄弟呢?”

    袁嘉升说:“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朝臣们认为这张氏兄弟无才无德,只会侍奉皇上,皇上给了他们那么高的官,让寒窗苦读的他们情何以堪?”

    武皇叹了一口气,问道:“那朕该怎么做,群臣才会停止非议。朕不想杀人了!”

    袁嘉升说:“殿下一直想编纂将儒、道、佛三教精粹汇集起来的大书,可以下旨让张氏兄弟的奉宸府来做。”

    武皇说:“他们兄弟却是无才,如何能担当此重任?”

    袁嘉升说:“天下文人学士多如过江之卿,又贪恋权势,你让张氏兄弟召募几个文人雅士进奉宸府就是了。奉宸令他们只要挂名即可。世人也会对奉宸府刮目相看。”

    武皇一想,也是该给张氏兄弟找点正事做了,这样也省得张氏兄弟和朝臣老是冲突。于是,武皇下令让张氏兄弟召集天下文人士子,在内殿编纂集儒释道精华的《三教珠英》。

    很快,朝中一些想攀附权贵的文人雅士们也纷纷前来投靠张易之的奉宸府。

    比如,崔湜,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自比东晋时的王谢贵族,向张易之自荐:“我们崔家出身高贵,祖辈的官职显要,文章都属一流。大丈夫应该掌权治人,岂能默默地受制于人?”

    张易之需要这等有背景的青年才俊,就同意了他入奉宸府。

    还有诗人宋之问,巴结武皇的愿望落空,便向张易之“献媚”,完全丢弃了文人的脸面,不仅亲自为张易之端茶送水,还在晚上给他送尿壶。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雅爱其才,召他与好友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尹元凯及李适、富嘉谟、刘允济等一起入奉宸府,编纂《三教珠英》。

    袁嘉升那段时间,就在大唐当了一个贵族,游离于朝臣和武皇之间,查找那个永恒时空的捣乱者,但当时朝堂上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涟漪。

    袁嘉升把重点放在了李旦身上,他觉得这个被历史遗忘的相王,身上有很多故事。

    当年,庐陵王李显返回洛阳,太子还是李旦。

    李旦却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提出将太子之位还给李显,女皇武则天最终恩准了李旦的请求,但还是将他的五个儿子,包括李隆基都留在了宫里。其中,最小的皇子只有五岁。李隆基这一年才十岁。

    李旦他没在东宫里多待,回到了他洛河对岸的相王府。

    李旦的五个儿子,就都在宫中长大,女皇对他们也加以培养,进宫还不到十岁的临淄王李隆基表现出色,在禁苑中学会了骑马狩猎和带兵打仗,还跟禁军的一些中下级军官成了朋友。

    李隆基从小失去了母亲,他在宫中,对上官婉儿感到亲近。上官婉儿这样一个温婉柔顺、才华横溢的美丽女人,是少年李隆基两性启蒙的幻想对象。他曾经是那么爱她,亲近她,迷恋她,想要她,这就是初恋的感觉。

    上官婉儿和姑姑太平公主也会专门来看李隆基,为他送来她们认为李隆基应当研习的史书。这时的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都没有意识到眼前十五岁的少年,将是她们日后的强劲对手,创造大唐的开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