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第20章

崛起从挽明开始-第20章

小说: 崛起从挽明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豪格失落皇位,于心不甘,他并未反躬自责,而是把一肚子的郁闷发泄到多尔衮兄弟身上,他急切于立功。豪格提出了当年皇太极提出的议和条件:“大明承认清朝的合法地位,然后划分国界,基本在宁远和塔山之间,在宁远和塔山之间建立两国互通贸易的交易区域。另外,明朝每年馈赠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

    袁嘉升让陈新弟去谈,大明承认清朝的地位,以宁远和塔山之间为国界,在宁远和塔山之间建立两国互通贸易,这些条件都答应了。因为明朝承不承认清朝,清朝已经是强大的存在,而且两国贸易对大明也有好处。

    至于明朝每年馈赠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袁嘉升不同意,他只愿意象征性地每年给清朝五十万两银子,作为回馈,清朝每年给明朝马匹五千匹,辽参五千支。

    另外,明朝可以请清军帮助平定李自成、张献忠的叛乱,每个月给军饷五万两。清军必须严守纪律,不得扰民。

    豪格和济尔哈朗觉得这个条件可以接受,回报多尔衮。多尔衮也答应了和明朝和议的条件。

    辽东局势暂时就安稳了。袁嘉升立即下旨,停止了朝廷辽饷等一切新旧加派,减轻北方农民的负担。

    另外,袁嘉升在平台接见了吴有性,表彰他作为大医官来控制瘟疫的功劳。

    在几个月的治疗和控制瘟疫基础上上,吴有性提出了一整套祛邪达原理论,临床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他创立了达原饮一方以治疗温疫。达到使邪气尽快从膜原溃散,以利于表里分消的目的。

    “这个方子贵吗?”袁嘉升问道。

    “不贵,都是一些寻常药物。方中槟榔能消能磨,为疏利气机之品,可以除伏邪,又可治岭南瘴气;厚朴亦属疏利气机之品,可以破戾气之所结;草果辛烈气雄,可以辛散以除伏邪蟠踞。三味药物相合协力,以使气机疏利,直达巢穴,促使邪气溃散,速离膜原。”吴有性说。

    “甚好!”袁嘉升下令在北方大力推广达原饮,政府免费给老百姓发药。

    “皇上英明。”吴有性说。

    后来,吴有性还创立了三消饮,即达原饮再加大黄、羌活、葛根、柴胡、生姜、大枣而成,制成药水,给患病的老百姓喝。

    袁嘉升还让地方父母官发布告,让老百姓注意家中通风,预防鼠疫的再次大爆发,还在城外建了四个集中营,发病的人统统送到城外的集中营隔离。

    经过合理控制,北方的疫情终于平稳,控制住了。

    袁嘉升论功行赏,要封吴有性当官。吴有性拒绝说:“臣本布衣,闲云野鹤惯了。危难时刻,能为国效力,已经很知足了。请允许我回归乡里,依旧为老百姓看病。”

    “先生大才,光是看病,大材小用了,不如朕给你开一家医学院,你教授学生,为我大明培养千千万万的医生。你可以一边给老百姓看病,一边教学生。”

    “臣谢主隆恩。”吴有性本来就有做学术的想法,愉快接受了袁嘉升的提议。

    袁嘉升给吴有性设立了大明医学科学院,聘请他当院长,开馆授课。

    之后,袁嘉升立即对明朝的内政进行了改革。最先做的就是改革军制,改变原来明朝重文轻武的局面。

    袁嘉升借着宁远大捷和各地战事的捷报,大封功勋之将士,正式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侯,封孙传庭为镇西侯,封唐通为定西侯,封姜镶为镇南侯,祖承志受封骁勇大将军,何勇智、满黑龙被封为骁骑大将军,他们依旧协助驸马巩永固统领新禁卫军。

    对于武将的封侯,明朝之前是相当吝啬的,吴三桂最大也就封了个平西伯。想对比,历史上满清在对武将的封赏上就很大方,不仅满族人封王,对汉人那也是不遗余力的封赏,光封王的就有五个,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就连孙可望也封王,其他如公侯伯子男更是数不胜数。

    袁嘉升还提拔宋权为兵部尚书,原兵部尚书张国维调为工部尚书。宋权本来是文官,但颇为武将风范,二十八岁就中进士,以忠孝清廉、正直而闻名天下。当年魏忠贤还活着,不少朝臣争请为他建立生祠。唯有宋权坚决拒绝,还多次犯颜上书。崇祯铲除魏忠贤后对宋权另眼高看,擢他任顺天巡抚,驻守遵化。历史上,宋权全力抵抗李自成的农民军,先后击杀、收降李自成农民军数千,遵化所辖4路21州县安然无恙。

    袁嘉升在皇极殿为吴三桂、孙传庭、唐通、姜镶、祖承志、宋权等将领举行了盛大的加封仪式,并宣布改革大明兵制,这六位将领组成军部,任命为军部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

    那天在大殿上,袁嘉升面色严肃,说:“大家知道,现在大明的敌人,主要是有两个,一个寇,即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还有一个就是虏,即满清的八旗军。不过,此时大明可以以借虏打寇,估计剿灭贼寇只需要一年左右时间。现在正是大明得以喘息、改革的大好时机,朕希望大明的将士,集中力量收复河南、湖北、山东等失地,还要阻止张献忠的贼军入川。”

第32章 大明新政(2)() 
提拔吴三桂等人为侯之后,袁嘉升召集他们开会,商讨军制改革,说:“过去朕犯了不少错误,失了天下将心和民心,才导致流寇肆虐。如今希望各位将领和朕交心,畅所欲言,百无禁忌。重要的是找出大明军制的问题,朕保证再也不会秋后算账,也不会再听文官的谗言。大家有什么话尽管说,大明的军队还有哪些地方要改进?”

    吴三桂这时站出来说:“既然皇上要我等交心,末将就明说了,太祖制定的军制,朝廷怕身拥重兵的武将造反,将大明军队的管理和指挥分开,一旦开战,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挂帅,并专任太监外出监军。这样一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将领处处受制约,无法根据战况指挥作战。这若是在太平盛世,那倒也罢,只是现在,流寇横行,臣以为,这万万不可。”

    吴三桂这话,说到了孙传庭、唐通、姜镶这些武将的心坎里,他们以前也深受其害,但是以前没有谁敢对崇祯皇帝提出来。怕被怀疑拥兵自重。他们都对吴三桂的话连连点头。

    孙传庭的声音依然很大,说:“往昔我大明之兵败,确实多由于不知兵之人乱指挥,急功冒进,导致明军之败,还望皇上明察。”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不懂兵的人瞎指挥,朕也看出来了,这些是大问题。”袁嘉升点点头,说:“朕确实应该把大明的军事指挥权还给你们这些将军。这样吧,今后大明军中,军事操练和征战,就都由你们这些将领负责。朕派过去的文官,一律从属于武将,只当幕僚,出谋划策。这样你们看怎么样?”

    “皇上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孙传庭、吴三桂等人说。

    “那以后皇上怎么制约你们武将?”宋权提出了这个问题,说:“现在有一些地方将领,比如左良玉、郑芝龙等人,就开始拥兵自重。”

    “我们的家眷,都在京城。”吴三桂说。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袁嘉升点点头,说:“朕信得过在座的各位将领。而且朕将不再派宦官监军,太监干政,朕以为是个坏制度,魏忠贤的阉党暂且不论,前些日子被杀的杜勋,竟然胆敢勾结内臣,败坏朝政。我们要建立章法,彻底杜绝宦官干政。”

    “皇上要如何杜绝宦官干政?”吴三桂等武官都觉得宦官干政是明朝政治的一大毒瘤,大喜,问道。

    袁嘉升说:“朕最近在考虑这个问题,太监干政,得益于一定的制度:比如太监秉笔,也就是帮朕在公文上批红,以后朕都亲自动手;还有掌握东厂、西厂,监督百官,这个职责朕现在交给了锦衣卫;另外就是外出监军、监税和监矿。朕已经对症下药,不再派太监外出为官。”

    宋权问道:“皇上英明,具体还应该建立章法。”

    “你们看门外的铁牌!”袁嘉升说:“朕最近反思宦官专权,已经派满黑龙率新禁军入卫紫禁城,在各大殿前竖起了‘禁止太监干政’的大铁牌,高一丈有余,宽足有六尺,详细规定了章法,比如宦官不得外出为官,也就是说宦官不再监军、监税、监矿;宦官出宫门必须得到批准,私出宫门一步者,斩;宦官不许结交外官等。但凡犯法干政者、窃权纳贿者、嘱托内外衙门者、交结官员者、越分擅奏外事者、上言官吏贤劣者,即行凌迟处死,绝对不姑贷。这些具体的章法,朕已经交给总管王承恩去告知和执行,他们虽然也有意见,但还是表示支持。”

    这时,新上任的刑部大臣王永吉说:“皇上,还可以宣布刑部拥有管理宦官的权力,朝臣可将犯错的太监先斩后奏!”

    袁嘉升说:“朕以为,这也未尝不可,不过暂时不施行!”

    宋权说:“根据大明祖制,朝臣在与太监相见时候,应该相互行礼。现在在这方面,也应该改变了,朝廷可以再规定,凡是宦官与朝臣相遇,不管双方品级高低,宦官都要主动低头、让道。而且宦官遇到朝中的大臣,不仅要主动让道,还不能直呼朝臣的名字,这样宦官的气焰就会少很多。”

    吴三桂对这一点表示不同意,说:“这样等于规定太监低朝臣一等,有一些宦官,还是真为朝廷办事的,比如我的义父。”

    袁嘉升点点头,才想起来吴三桂的义父高起潜也是宦官。于是说:”也是,宦官之中,也有能办事的,比如郑和,他就代表朝廷下过西洋。这样吧,今天讨论改革军制和限制太监的权力即可,不需要计较那些繁文缛节。“

    “皇上英明。”吴三桂说。

    “军队的粮饷问题,也需要朝廷重视。”兵部尚书宋权说:“除了朝廷奖励垦荒,在大明控制的顺天府、河北、山东、还有南方主要产粮区,都应该推广种植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袁嘉升对宋权说:“你有地方官吏的经验,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遵命,皇上!”宋权说。

    军制改革和军粮确定以后,军心初定,袁嘉升开始整治吏治。

    那天早朝,户部尚书倪元璐说:“皇上,臣有本奏,皇上前段时间改革军制,甚得将心,臣以为,我大明还需要整顿吏治,皇上还需要得天下臣心。”

    袁嘉升问道:“准奏。你说说看,即便说错了,朕恕你无罪。

    ”谢皇上。“倪元璐说:”太祖家法,对大明的官吏过于苛酷,尤其是薪俸过低,官吏的薪水,都不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这会导致很多问题。“

    “什么问题?”

    “官吏收入低微,手中有权,必然贪腐盛行,皇上从前首辅陈演家里搜出的金银几十万两,就该知道,大明的首辅如此,他手下的吏治也很溃烂!现在虽然说国库收缴了一些钱财,但是贪官还是很多。”

    “依爱卿所言,当如何?”

    “回皇上的话,臣以为可以适当提高官吏的饷银。俸禄高了,也有利于皇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有道理。”袁嘉升点点头,“不过提高俸禄,官员就不贪了吗?人心可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

    “皇上所言甚是。朝廷在提高官员俸禄的同时,可以让吏部加强对官员的考核,监察部可以加大监督力度。”

    “倪大人说得对。”袁嘉升表示同意,说:“不过,国库现在还是空虚,需要开源,才有钱给官吏提高饷银。爱卿有何办法?“

    倪元璐说:”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明要开源节流,可以发展私营商业,废除朝廷对手工业的垄断,除武器制造、货币铸造由官府经营,其他行业可以放开,并按朝廷规定纳税。大明还可以开海禁,让渔民出海捕鱼。”

    “倪大人说得有道理,朕若是允许民间手工业者经营,发展商业,朝廷的税收自然多了,国库的银子,也就会多了。如此一来,天下的将心、臣心、民心,必定归我大明。”袁嘉升说:“准奏!”

第33章 阎应元升官() 
北方没了后顾之忧,袁嘉升把京城交给驸马巩永固等人看守,自己便去了南京,他想去看看周皇后和太子朱慈烺,还要去南京推动南方的工商税征收,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明末的财政危机。另外,他要去见两个人,一个是阎应元,还有一个就是郑成功。这两个人,对大明来说,都很重要,他都准备重用。

    袁嘉升知道,阎应元是一个长久湮没于历史的名字,即便是在明末,也是一个小人物,一个科举考试中的失败者。

    历史上,当李自成攻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