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远古帝王谱 >

第72章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72章

小说: 中国远古帝王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美二十八年(壬寅,前2419),他的父亲十四任帝姜美去世,他的长兄姜斯绩便在美邑继承了帝位。姜斯绩即位后不久,便开始追求享乐,在国中大选美女,纳入后宫。光妃子就纳了十几位,有姿色的美女上百位充当宫女。

    此时,姜斯遂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不辞辛苦,长途跋涉,行程数千里访问各大氏族,主动与各大氏族联姻结盟。他首先与近邻娵訾氏结盟。娵訾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在沁水流域的清化(今河南焦作市博爱县城东),位于姜斯遂的封地沁阳东北。为了和娵訾氏结盟,姜斯遂于斯绩元年(癸卯,前2418)娶了娵訾氏的少女常仪,常仪为他的原配妻子。

    斯绩元年(癸卯,前2418),常仪为姜斯遂生了第一个儿子,取名鸷,又称匡二。

    斯绩三年(乙巳,前2416),姜斯遂访问了西部最大的部落有邰氏。有邰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在都广之野的邰邑(今陕西咸阳市武功县西南),他以晚辈谦恭的礼节拜见了有邰氏的大酋长,并以卓越的才华赢得了众多族人的赞赏。有邰氏大酋长便把族里最优秀的女儿姜嫄许配他为妻,并为他主持了隆重的婚礼。不久,姜嫄怀孕,于斯绩五年(丁未,前2414)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弃(后稷)。弃后来赐姓为姬。姬弃是后世周王朝的始祖。

    斯绩九年(辛亥,前2410),姜斯遂又访问了西北部最大的部落有娀氏。有娀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他如法炮制,又在那里娶了有娀氏的少女简狄,简狄也怀上了他的孩子,于斯绩十二年(甲寅,前2407)为他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取名契。契后来赐姓为子。子契为后世商王朝的始祖。

    这时候,十五任帝姜斯绩更加腐化堕落,终日在后宫荒玩乐,把朝政上的事全都交给了伊祁氏族人。伊祁氏族人乘机控制了朝政,身为天子的姜斯绩已经没什么实权了。

    斯绩十六年(戊午,前2403)秋天,帝都美邑传出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帝挚青阳氏十五任帝姜斯绩在与一名宫女交欢时暴病身亡。而这时,沁阳侯姜斯遂的势力已经强大起来。他对朝中伊祁氏专权十分不满,正蓄积力量准备以武力对付伊祁氏,夺回帝挚青阳氏执政的实权。

    姜斯遂得到长兄姜斯绩暴亡的消息后,认为夺取帝位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以天子死因不明为借口,立刻起兵攻打帝都美邑,要求严惩谋杀天子的幕后凶手。为了确保必胜,他迅速联络有邰氏、有娀氏、娵訾氏同时出兵。伊祁氏起兵对抗,结果被斯遂的联合军队打的大败。斯遂的军队很快便攻进了帝都承留。

    垄断朝政的几位伊祁氏大臣兵败后,带着族人仓惶地逃回到自己的部落去了。朝中那些不得志的大臣此时都站了出来,他们一致推举姜斯遂为帝。姜斯遂也不客气,择日即位称帝,以己未年(前2402)为斯遂元年。

    姜斯遂是一个敢做敢为的帝王,他认为帝挚青阳氏政权原本就是帝喾高辛氏政权的延续,没必要改称族号。因此,他即位后仍称帝喾高辛氏,把自己列为帝喾高辛氏政权第三十七任帝。宣布立都于沁阳(今河南焦作沁阳市东南)。把原来的都城承留仍封给侄子伊丁。

    姜斯遂称帝后,继续和各大部落结盟,以扩充自己的实力。

    斯遂二十年(戊寅,前2383)夏天,姜斯遂前往北方视察,访问活动在北方的大部落陈锋氏。陈锋氏的政治活动中心在冀中的丹丘(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蒲阳镇西南)。姜斯遂在丹丘又娶了陈锋氏的少女庆都,把她封在了丹陵(即丹丘),而这时他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了。不可思议的是,后来庆都竟怀了孕,于斯遂二十四年(壬午,前2379)在丹陵宫中为他生下了第四个儿子,取名尧,仍为姜姓。姜尧后来成为帝尧陶唐氏政权的首任帝。

    姜斯遂虽然也称帝喾,但并非史书上所说的帝喾。史书上的“帝喾”是一个极不真实的人物,司马迁说:“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这种说法很不可信。大量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黄帝政权初期至帝喾(姜斯遂)执政时期,时间跨度三千余年,而司马迁说黄帝与帝喾之间只隔了蟜极和玄嚣两代,那么这两代每人平均寿命应该在一千五百岁以上,这可能吗?显然,司马迁的说法完全是为宣扬“万世皆系于黄帝”而精心编造。

    姜斯遂执政的后期,灾荒四起,天下大乱。贵族们只顾贪图享乐,完全不顾平民百姓的死活,迫使一些贫民奋起反抗,各地不断发生灾民袭击贵族的暴乱。而此时姜斯遂已经年老体衰,有心救国,无力回天,只好任由事态发展。

    帝挚青阳氏政权自此开始走向衰落。

    姜斯遂四十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斯遂三十四年(壬辰,前2369),终年七十四岁。死后遗体葬在承留城外(今河南济源市西)。帝号斯遂,尊称帝喾,号高辛氏。

    斯遂在位年表

    前2402(己未)元年

    前2401(庚申)二年

    前2400(辛酉)三年

    前2399(壬戌)四年

    前2398(癸亥)五年

    前2397(甲子)六年

    前2396(乙丑)七年

    前2395(丙寅)八年

    前2394(丁卯)九年

    前2393(戊辰)十年

    前2392(己巳)十一年

    前2391(庚午)十二年

    前2390(辛未)十三年

    前2389(壬申)十四年

    前2388(癸酉)十五年

    前2387(甲戌)十六年

    前2386(乙亥)十七年

    前2385(丙子)十八年

    前2384(丁丑)十九年

    前2383(戊寅)二十年

    前2382(己卯)二十一年

    前2381(庚辰)二十二年

    前2380(辛巳)二十三年

    前2379(壬午)二十四年

    前2378(癸未)二十五年

    前2377(甲申)二十六年

    前2376(乙酉)二十七年

    前2375(丙戌)二十八年

    前2374(丁亥)二十九年

    前2373(戊子)三十年

    前2372(己丑)三十一年

    前2371(庚寅)三十二年

    前2370(辛卯)三十三年

    前2369(壬辰)三十四年

第193章 十七任帝匡二() 
在位起讫:公元前2369前2357年。

    生卒年:公元前2409前2352年。

    出生地:清化(今河南焦作市博爱县城东)。

    立都:沁阳(今河南焦作沁阳市东南)。

    年号:帝鸷元年(癸巳,前2368)。

    帝匡二,男,姓姜,名匡二,又名鸷。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帝挚青阳氏政权的十七任帝。

    姜匡二的祖父是帝挚青阳氏政权的十四任帝姜美,父亲是十六任帝姜斯遂(帝喾),母亲是娵訾氏女子常仪。十五任帝姜斯绩是他的伯父。

    十六任帝姜斯遂初封于沁阳时,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亲自拜访临近部落娵訾氏的大酋长,于斯绩元年(癸卯,前2418)在那里娶了少女常仪为妻,常仪便成了他的原配妻子。常仪与他结婚后,依然居住在清化(今河南焦作市博爱县城东)。

    斯绩十年(壬子,前2409),姜斯遂的妻子常仪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鸷,又称匡二,也就是姜匡二。

    姜匡二长大成人后,父亲就把他封在了清化。

    姜匡二还有三个异母兄弟:二弟名叫弃(后稷),父亲把他封在了邰邑(今陕西咸阳市武功县西南),赐姓为姬,是为邰侯。三弟名叫契,父亲把他封在了商邑(今河南商丘市南),赐姓为子,是为商侯。四弟名叫尧,父亲把他封在了唐邑(今河北保定市唐县西北),仍为姜姓,是为唐侯。

    姜斯遂三十四年(壬辰,前2369),十六任帝姜斯遂去世,临终前遗命传位给长子姜匡二。于是,姜匡二率文武大臣安葬了父亲后,正式即位称帝,号帝鸷,以癸巳年(前2368)为帝鸷元年。

    姜匡二在兄弟中虽然是老大,才智和能力却远不及三位弟弟。他又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他即位后对三位弟弟很不放心,深怕他们图谋不轨,夺了他的天子之位。本来他的三位兄弟都有自己的封国,但是,父亲在位时爱惜他们的才华,一直把他们留在身边。因此,他们始终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朝中辅佐父亲。姜匡二极为嫉妒三位弟弟的才能,认为把他们留在帝都,他们必然会干预朝政,这对自己的统治是十分不利的,万一发生争执,自己势单力薄,无论如何是斗不过他们的。如果听从他们的,自己就只能当傀儡天子,那样的话,这个天子当的还有什么意思。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免除他们在朝中的官职,趁早把他们轰出帝都,让他们没有机会干预朝政。这样,他即位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便果断地颁发了一道强制性命令,免去所有在先帝朝受封侯爵在朝中的官职,限他们十日内必须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凡滞留帝都拒不执行天子命令者,则收回封地,削去封爵。他的三个弟弟深知兄长的为人,知道他妒贤嫉能,容不下他们,只好摇头叹息,乖乖地离开都城,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封国去了。

    看着几个弟弟都离开了帝都,姜匡二十分高兴,便把自己的亲朋好友拉入朝中为官,帮他管理朝政。这些亲朋好友对他感激涕零,一个个信誓旦旦,愿意竭尽全力帮他治理朝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匡二很满意,觉得有这些亲朋好友帮他管理天下,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放心大胆地把朝政交给了这些人,自己则终日呆在深宫里与妃子们做乐,很少过问朝中大事。于是,那些他所信任的大臣便借机利用手中的权力欺上瞒下,胡作非为,贪污侵占,行贿受贿,干了许多不法的事情,使帝都内外的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而姜匡二对此却不闻不问,任由那些贪官污吏横行。

    京都内外的百姓怨声载道,他们纷纷谴责天子无道,暗地里诅咒姜匡二早死。

    史书上说,由于姜匡二无德触怒了上天,天帝便降下种种灾难惩治人间。先是连年大旱,一些地方颗粒无收,接着又发生了虫灾、水灾。灾民们没有活路,被迫背井离乡到外地去逃荒,有许多人饿死在逃荒路上。

    面对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所带来的苦难,姜匡二却视若无睹,照旧痴迷于宫中的享乐。

    而这时,居住在冀地的唐侯姜尧,面对残酷的自然灾害好不畏惧,他挺身而出,积极领导当地百姓抗灾自救。他们拦河筑坝,引水浇田,战胜旱灾,排除水涝,用多种方法消灭蝗虫。战胜了连年的自然灾害,大灾之年照样取得了大丰收。唐国的百姓没有一个人饿死,更没有一个人外出逃荒。于是,各地灾民纷纷投奔唐侯。唐尧为了收买人心,把自家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救助灾民,赢得了百姓的赞扬。唐尧在国民中树立起了贤君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唐尧的传奇神话。

    传说唐尧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把地里的庄稼和山上的树木全都晒死了。一些毒蛇猛兽也乘机肆意横行,残害人类,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唐尧以拯救人类为己任,率领各部落民众抗灾自救,与邪恶势力展开殊死搏斗。他命神箭将军羿射落了天上九个太阳,只留一个太阳在天上(羿是帝喾时期的一名领兵大臣,因为善射,帝喾赐给他一张红色的弓和十支带有白色羽毛的箭,让他以自己的勇武去帮助和扶持那些弱小的部族和苦难的百姓,打击和消灭那些仗势欺人的邪恶势力。从此,羿族以射闻名天下,后世传人世代皆称羿)。唐尧又率领众人杀死了九婴、大风、猰貐(ya,yu)、修蛇、封豨等恶魔和猛兽,使天下获得了宁静。唐尧的品德和行为赢得了各氏族联盟的一致拥护,纷纷推举唐尧为帝,呼吁罢免碌碌无为的帝匡二。

    所谓天上出现十个太阳,只是上古人民对大旱的“神化”诠释,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也都是古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概括。这些记载主要是来证明唐尧领导人民抗灾自救的伟大壮举。这原本是真实的远古历史,但却被历代的史学家们归之于神话传说。显然,这些伟大的史学家们并不了解远古人类思维的状况,错误的理解了远古图腾符号文化。笔者在本书第一部里已经介绍过,中国远古历史基本上采用的是夸张、借代和“神化”的手法,以图腾、徽铭、符号等表述形式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