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旌旗 >

第19章

旌旗-第19章

小说: 旌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学良购买的这三十六门火炮原本是为土耳其人所制造的,由于土耳其人经济困难,所以才被张学良用重金劫了糊!

这批博福斯山炮交给张天鹏之后就开始了严格的训练,火炮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每一门都是一件宝贝,放眼整个中国军队,即便是南京政府的中央军,也没有阔气到一个混成旅就编制有一个拥有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大炮的营?混成旅这种在民国十九年就被取消的陆军编制,现在也就东北边防军张学武所部独一份,按张天鹏炮营的编制扩充成炮团都不是问题,无奈编制所限,张学武已经列编了三个四营的步兵团、一个三连的机械化骑兵营、工兵营、通讯营,所以到了张天鹏这里,至多只能给予一个加强炮营的编制。

时局紧张,张学武多次视察张天鹏的炮营,结果让他震惊的是在张天鹏的训练下,训练有素的炮兵们竟然能够操作博福斯山炮打出每分钟二十五发的绝对理论射速?

张学武虽然不是炮兵专业出身,但是他非常清楚博福斯山炮从击发到后座复进到位就需要二秒钟,如果后世使用电脑自动装弹机的情况下,这种速射是能够达到的,但是张天鹏所指挥的炮兵们竟然是用人工填弹的方式完成的?这如何能不让张学武震惊?

张学武将笑呵呵的张天鹏喊到了身旁,一询问才得知,原来炮战之中假想己方处于劣势一方,其一自然要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快的射速实现预期的袭击效果,其二是为了压缩射击时间,避免产生长时间的超速射击引起身管的灼损,保护无比珍贵的火炮。

张天鹏亲自为张学武做了演示,这种三人装填法的要领就是供弹手将炮弹递到装弹手的手中,装弹手在炮膛后座停止的瞬间利用炮膛尚未回位的瞬间打开炮膛,此时弹壳会因膛内残压以及后座的惯性高速滑出,装弹手随即将新弹装入尚未回位的炮膛中,关闭平炮膛门拴。

与此同时,炮手利用这一秒多的时间做一次瞄准微调,这对炮击的精度非常重要,当炮身复进到位置之后,炮手迅速击发,所以每次击发火炮的射击精度都不受到影响,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炮手与装填手的致伤可能上升了几倍,被炙热的余热烧伤也是家常便饭。

这种触目惊心的三人装填法让张学武惊出了一身冷汗,在看看装填手胳膊上、手背上的各种疤痕,张学武就知道这种射击方式是多么的危险,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在中国陆军中七十五毫米口径的火炮就已经被称为大炮了,而在欧洲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才算是中口径火炮与重炮的分水岭,国家、工业、军事实力的巨大差距让中国军人不得不在自身寻求办法,利用他们所能掌握的并不多的武器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这是何等的无奈与悲壮。

与较为先进的七十五毫米博福斯山炮相比,这二十四辆法国生产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则让张学武很是纠结!雷诺FT-17轻型坦克在张学武的眼中根本不能算做是坦克,就如同意大利的维克斯坦克一般,即便在37毫米Pak35战防炮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形同纸糊。

这种坦克的投入只能针对完全没有反坦克火力的对手,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其战斗全重7吨,最大速度10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Model1914机枪,弹药4800发,装甲厚6-22mm。

张作霖曾经通过上海莱福特洋行为东北军购进装备了一批超过二十辆的法国产雷诺FT-17轻型坦克,并为坦克配装了捷克造的7。92mmZB-26式轻机枪,1926年在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直奉大战中,首次使用了这批坦克,不过由于缺乏有效的步坦配合,战术投入时机与经验的缺乏,这批坦克并未发挥预料的功效,反而致使多辆遭到击毁,这也使得张作霖对坦克这种昂贵的大家伙产生了质疑,间接使得东北军方兴未艾的装甲兵发展陷入了停顿。

对于这批雷诺FT-17轻型坦,张学武的打算是让唐自强当做训练车使用,为了配合坦克协同训练,张学武从三个主力团各抽调了一个加强连调拨给唐自强,组建隶属于机械化骑兵营的步兵连,以至于如何更新换代新式坦克的问题张学武此刻还没有头绪地。

不过张学武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宁可让人等车等炮,也绝对不能出现让武器等人的情况。

对于张学武来说,眼前的耽误之际并不是整编训练部队,而是赶赴南京参加陆军大学为期半年的高级进修班,旅中的具体事务日常训练安排就具体交给第一团团长兼旅步兵指挥官许国辉与旅参谋长李新开了!可以说锦州和北平能被他张学武收罗的物资仓库已经都被新编混成第一旅给搬空了,张学武已然成了混得人缘最差得家伙,说句难听了,现在就是张学武请客吃饭,恐怕来也是门可罗雀。

不过对于此番南京之行,张学武多了一份期待!那就是慷慨的蒋公中正能给自己点什么那?

第一卷山河变色 第三十三章 下野风波

1931年9。18事变以后,国内风起云涌的抗日爱国运动震撼了国民党政治统治的核心!已经从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宝座上退下来的蒋介石并没有感觉到一丝的轻松,反而感到终日惶惶不安,苦心焦思!

正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一般,习惯了身处权力中心的蒋介石只在庐山停留盘横了数日,就带着夫人宋美龄急着赶回南京。

在9。18事件上判断失误的蒋介石是在万分无奈的情况下才宣布下野的,但是下野前蒋介石与戴季陶、陈布雷、宋子文等人密议,随即突击任命顾祝同为江苏省主席、鲁涤平为浙江省主席、熊式辉为江西省主席、邵子力为甘肃省主席、贺耀祖为甘宁青宣慰使。

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亦同蒋共进退,宋子文与江浙财阀关系密切的张静江进行联系,由广州国民政府改组的南京中央国民政府顿时陷入极大困境,尤其是巨大的财政危机。

暗中,下野之后的蒋介石打着回南京准备出席陆军大学高级进修班开班典礼的幌子,召集康泽、贺衷寒、桂永清、郑介民、戴笠、邓文仪等十余名心腹秘密召开会议,由于参加会议的都是心腹,会议时间又不便过长,所以蒋介石非常难得的直截了当道:“诸位!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压迫我们,**猖獗祸乱国家,我们党内部也不完全统一,现在党的精神完全没有了,弄得各地的省市党部被包围的被包围,被打的被打,甚至南京的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都被包围了!外面舆论的声音竟然大过我们的声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非常危险啊!我们的党一点力量没有,党如果没有了力量,我们的革命一定要失败地!所以我们要有像苏联那样成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的那种政治保卫局!”

蒋介石的一番话让与会之人大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众人都清楚蒋公的下野不过是权宜之计,没权、没兵、没钱的孙科能干得了什么?新的政府内阁又能坚持多久?这些都是一个未知数。

给众人下达了指示之后的蒋介石又有了一种大权在握的充实感觉,他越发的发现自己不能失去权力,普通人的生活也许惬意自在,但是这份惬意自在对于雄心壮志的他来说却是一种煎熬,中国缺少一个德意志铁血首相卑斯麦一样的铁腕人物力挽狂澜,而他蒋中正就是那个中国的卑斯麦!

为此,蒋介石决定自己再一次放低姿态,由夫人美龄出面宴请孙科一次,如果孙科愿意请自己复出双方达成军政分管共理的同盟协议最好,如若不行他只好另想他法。

在南京的紫金山松云别墅之内,孙科如期邀约而来!客厅之内身着褐色长衫的蒋介石笑容可掬的与一身米色暗格西服的孙科拉着手寒暄:“哲生你能来我很高兴,金陵这六朝古都之地,什么都好,就是这天气酷热难当啊!”

圆脸带着黑框眼镜的孙科将上衣递给侍从微笑道:“蒋先生与夫人盛情邀请岂敢不来?只不过眼下多事之秋,公务实在繁忙。”

宋美龄亲切的指着正对窗口的位置对孙科道:“这里是正位,知道你怕热,这个位置气流通畅。”

孙科微微一笑急忙谦让道:“夫人实在太客气了!”

蒋介石用温热的毛巾净手之后道:“今天夫人亲自安排的几道小菜,希望能够合哲生你的口味!”

孙科自嘲道:“蒋先生莫忘了我可是广东人,在中国广东人的食谱可是最宽的,前几天子敬寻我去吃野味,又担心不对我口味有什么偏忌,就先打电话问我,我告诉他只要是四条腿的都行,结果他问我板凳你吃不吃?”

哦?蒋介石与宋美龄相视一笑。

宋美龄亲自为孙科倒了一杯冰镇的桂花酿道:“这桂花酿清热去火、淡油腻、唇齿留香,乃是酒中翩翩佳人,正适合今天饮用。”

宋美龄转身对蒋介石回眸一笑道:“达令,你还是温水!”

蒋介石呵呵一笑,得意的对孙科道:“知我者夫人也,这桂花酿乃是酒中翩翩佳人,不过这翩翩佳人我可是沾不得唷,偏劳你孙博士了。”

孙科称蒋介石为蒋先生,蒋介石则称他孙博士,显然双方都在回避近期的尴尬与矛盾,孙科执政以来之所以每日举步维艰,恐怕全拜这位笑容可掬的蒋公所赐,在孙科看来笑里藏刀蒋中正认第二,国人无人敢认第一,不过政治亦如博弈,昨天得敌人也许就是明日的盟友。

席间蒋介石指着鸡汁芋头道:“哲生尝尝,香而不浓,油而不腻,软滑可口,当真是可口美味啊!”

宋美龄给孙科布菜道:“豆腐闷海参,你们广东人都喜欢海鲜,这海参味鲜体嫩不易长时间烹调,但是时间短了又难有浓鲜之味,只有配上这百味皆纳的豆腐,方能相辅相成,海参才不会流化成了汤汁,即好看又好吃!”

宋美龄意味深长的望了一眼面对微笑着的蒋介石。

孙科细细的品味了一下道:“美味虽好却也不可多得,这豆腐在东北冬天若是冻了则是颜色微黄坚硬如石,化入汤锅与浓汤、青菜、粉丝煮沸之后却又是筋头十足,这鲜豆腐则是滑嫩爽口,豆皮、豆干皆是各有风味,足见这里表不一啊!单单外表可是很能迷惑人的。”

蒋介石看了宋美龄一眼,将目光转回孙科身上,诙谐一笑道:“看来这豆腐的学问还真是不少哩!”

一副官匆匆携一份文件入内,蒋介石借故起身道:“哲生你慢用,招呼不周啊!”

宋美龄在门外送别孙科座车之后,返回书房责怪道:“达令!孙博士离开你也不来送行,如何显示你的大度和诚意?会让人说你器量狭小!”

蒋介石一脸忿忿不平道:“嘴长在他们头上随他们说好了,完全的不识抬举,你听听他今天是怎么说的?足见表里不一?很能迷惑人?我蒋某人若是他们说得那么不堪吗?我亦能有今日今时之地位?都是些头重脚轻的理论者,只会空谈误国!”

宋美龄无奈的微微叹了口气安慰道:“但是眼下你急需助力,在这方面你的盟兄、盟弟都帮不上忙,他们是武人,是外援不假,外援也得有助力相辅相成方为上上策。”

蒋介石犹豫了一下深深的吸了口气道:“汪兆铭这个人总爱上蹦下跳,与其同杯我还要多思量一下!”

第一卷山河变色 第三十四章 官邸觐见

蒋介石的突然下野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同时亦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那就是这位蒋公的这步以退为进实在太过高明,起码对东北三省的失陷之责来说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局外人,但是这个局外人却管着局内的人的事?或许中国的事情在外国人眼中就是那么的奇妙。

就如同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乔治佛采尔一样,中国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式让他头痛不已,乔治佛采尔为德国大战后第一位国防军高级军官离职后来华担任中方总顾问的德军退役高级将领,对此蒋介石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让蒋介石最为欣赏的是乔治佛采尔对他个人的忠诚度。

抵达南京尚未前往陆大报道的张学武此刻准备了两瓶红酒收拾妥当,准备先觐见下野在南京不问世事的蒋公,然后在去陆大报道,因为张学武记得历史上孙科那短命的政府内阁仅仅维持了二十五天,最为重要的则是历史上著名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即将爆发了。

张学武的拜访恰好赶上了乔治佛采尔总顾问的来访,乔治佛采尔意味深长的望了一眼身穿笔挺军服,站姿极其标准目不斜视的一名陆军上校。

在此之前乔治佛采尔见过很多中国军人,包括被其委员长自喻为精英的黄埔军官,乔治佛采尔曾经非常遗憾的告诉过蒋介石,黄埔军校、陆军大学现在的教学水平只相当于德国的普通士官学校,要指望这些学校培养出色的战术人才也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