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烽烟尽处 >

第412章

烽烟尽处-第412章

小说: 烽烟尽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你这狡猾的老东西!”赵戴文立刻察觉自己上当,扭头狠狠瞪了阎锡山一眼,苦笑着唾骂。

骂过之后,心中那点儿原本就非常单薄的怒火,却再也重新点不起来。只好幽幽地叹了口气,低声道:“你就骗吧!反正赵某这辈子,算是栽在你阎百川手上了。我今年都七十多了,你再耍心眼,还能耍得了几回?说吧,你又遇上什么为难事情了?趁着我还没有完全老糊涂,能帮你参谋就帮你参谋参谋!”

“多谢次垄兄大度!”阎锡山赶紧又道了声谢,推开梁化之,亲自搀扶着赵戴文朝自己的办公窑洞走,“外边风大,咱们进去说,进去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只是好长时间没当面向次垄兄请教了,心里想得厉害,所以才又厚着脸皮派化之去接你!”

“请教,你阎百川哪里还用得着向我请教?!”赵戴文扭头横了他一眼,不满地数落,“别我哪句话说错了,又得被送回家中闭门读书!都七十多岁老头子了,我哪还有那么多心思放在书本上!”

“上次的事情,是小弟我一时情急!”阎锡山闻听,少不得又要当面赔罪,“不是过后就派孩子们去看望你了么?况且我也没说不准你出门!”

“我这么大年纪了,你就是让我天天往外边跑,也还得跑得动才行!”赵戴文又横了他一眼,悻然回应。

被勒令回家读书养气,对谁来说都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然而阎锡山毕竟没有限制他的自由,也没暗中派遣人手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所以从某种那个程度上说,阎锡山先前对他的处罚,根本就是好朋友间的逗气。气消了,处罚也就不了了之了。整个晋绥军上下,谁也不会当真。

既然谁都没有当真,赵戴文自然也不能老揪着此事不放。随便发泄了几句之后,便顺水推舟地进了窑洞,坐在了阎锡山命人专门给自己准备软背靠椅上,一边四下打量,一边低声问道:“就咱们几个人开会么?是不是太少了点儿?!这可不是该做重要决策的样子!”

“其他人都不在总部!”阎锡山笑着摇了摇头,低声回应,“并且今天要商量的事情,也不太适合让太多人知晓!!”

“嗯?!”闻听此言,赵戴之的精神立刻为之一振。给阎锡山做了半辈子军师,他最喜欢参与的,就是那些看上去挑战难度比较高的事情。特别是到了晚年之后,对太寻常的政务和军务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只愿意偶尔出手管一管别人处理不了的难题。

“是骑一师那边出了些问题!”阎锡山了解赵戴文的秉性,也不耽搁时间,迅速将话头转向主题。“师长赵瑞谎报军情,我派去的军政卫负责人非但没起到任何监督作用,反而跟他一道勾结起来写假报告骗我!”

“骑一师?!”没等其他人做出反应,赵承绶立刻站了起来,将身体挺了个笔直,“卑职治军无能,请老总惩罚!”

骑一师在编制上隶属于晋军骑一军,而骑一军又是他赵承绶起家的老底子,第七集团军的骨干。虽然师长赵瑞并非他亲手提拔,但出了这么个孽障,作为上司他的仍然难辞其咎!

然而阎锡山今天却不想借机敲打他这个得力臂膀,轻轻扫了他一眼,低声说道:“赵瑞是赵瑞,你是你。你们两个又不是亲戚,他蓄意欺骗我,!与你没什么关系!”

“卑职,卑职……”赵承绶满头大汗,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好。在经历了商震的出走和傅作义的自立门户之后,晋绥军体系之内,对忠诚度的要求就提到了第一位。特别是最近两年,阎司令长官对属下忠心尤为看中。你可以克扣军饷,也可以打败仗,这些都可以原谅。唯一不能原谅的,就是蓄意欺瞒!一旦出现类似苗头,立刻重手惩处,绝不姑息纵容!

“百川说没你的事情!就是没你的事情!你心里不必负担太重!”见堂堂一个集团军司令紧张成了这般模样,赵戴文心中好生不忍,颤颤巍巍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轻轻拍打赵承绶的肩膀。

“次垄先生,我,我平素对手下疏于教导!所以,所以才会滋长了赵瑞的狼子野心!无论老总怎么处罚我,我都心服口服!”赵承绶感激地看了老人一眼,继续大声表态。

无论阎司令长官打算没打算追究自己的责任,该说的话,自己却必须得说到位。眼下不是北伐出晋那会儿,也不是中原大战之前。那时候,整个晋绥军上下都洋溢着蓬勃朝气,阎司令长官也能做到知人善任,宽厚仁慈。而现在,随着李生达被暗杀,李服膺被枪毙,晋军的高级将领再见到自家的阎老总,心中难免会涌起一股莫名的畏惧感。即便像赵承绶这样的左膀右臂,也不敢保证哪天阎司令长官会不会来个壮士断腕,让自己死得不明不白!(注1)

赵戴文见此,心里愈发觉得难过。他记忆中的晋绥军,可根本不是这般模样。想当年阎锡山和他密切配合,亲手打造了这支北方雄师。从太原一直打到北平城下,将士用命,所向披靡……

想到这儿,老人再也忍不住。用力推了赵承绶一把,大声命令,“坐下,我说没你的事情,就没你的事情。百川他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

回过头,又看了一眼满脸青黑的阎锡山,摇着头说道:“百川,赵瑞和邹占奎两个联手作假,行为固然可恶。但是,你难道一点儿都不以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太害怕你的缘故么?百川老弟啊,你如何治军,照理儿我不该多加干涉。但咱们晋军,原本不是这样子的啊!”

注1: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受打击太重,心性大变。对麾下将领也不再是推心置腹。他的老搭档商震愤而出走,晋军十三太保当中的十九军军长李生达因为倾向南京政府,被阎锡山指使卫士刺杀。另一个太保,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率部抵抗日寇十余日,奉他的电令后撤,为了应付全国舆论,居然被他下令枪决。

第一章 问情(5)

呃!这两个狗才联手谎报军情,怎么却怪到我头上来了?!阎锡山眉头一皱,有股怒火从腹底直冲脑门。但是看到赵戴文那双深邃而明澈的眼睛,已经涌到嘴边的驳斥话却一句都说不出口了,心中怒火也迅速消失了个无影无踪。

大半辈子在阴谋诡计中打滚儿,他阎百川欺骗过无数人,也被无数人欺骗过。但是,唯一从来没有欺骗过,并且也不会担心对方欺骗自己的,就是眼前这位赵老哥。可以说,自从双方决定武装推翻满清朝廷那一刻起,赵戴文就在全心全意地支持着他。即便偶尔跟他的意见有冲突,也是为了晋绥军的长远打算。从没试图从他这里得到些什么,或者拿走一部分资源去另立门户。

这是他的兄长,他的挚友,他的军师。他与他一如三国时的刘备与诸葛亮。三国时的诸葛亮还要依靠刘备的提拔和赏识才能一展所长。而赵戴文在与他阎百川相逢时,却是他的老师与参加反清大业的领路人。他们两个将准备用来起义的炸弹藏在随身包裹中,从东京结伴走回太原。他们那个时候,除了自己的性命之外,一无所有!

想到这辈子赵戴文为自己的无私付出,阎锡山心中的怒火就再也烧不起来。而赵戴文也从阎锡山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中,感觉到自己刚才的话可能说得太重了些。轻轻叹了口气,继续低声补充道:“他们两个胆大妄为,无论怎么惩处都不为过。可是,事情发生了不究其本源,你又如何防得住下一次背叛?!总不能将所有高级将领都撤掉,自己到前线坐镇指挥吧!以眼下咱们晋绥军的规模,你又怎么可能忙得过来?!”

一席话,说得阎锡山频频点头。长叹了一声,苦笑着解释道:“老哥说得对!这事儿的确得从根子上找原因。我刚才有些急怒攻心,所以就乱了方寸!”

“有什么好急的?!”赵戴文笑着摇头,“他们两个还敢把队伍拉走?!放心,据我观察,赵瑞的本事连傅宜生一半都达不到!在军中的威望,更是差得远甚!如果你想拿下他们两个,估计派一个警卫连下去,就能解决问题。根本用不着大动干戈!”

“那倒没有!”阎锡山笑了笑,心虚地摇头。“只是,只是眼下他们那个师,所在位置有些特殊!”

闻听此言,赵戴文登时微微一愣,皱起眉头,低声问道:“你把骑一师摆在了哪?难道附近还有日本人的大股部队么?!百川啊,你到底怎么想的。这两个人要经验没经验,要威望没威望,怎么可能当得了大任?!”

“不是,不是!那附近只有蒙疆驻屯军的一个中队,还不是满额。所以我才把骑一师摆在那边!”阎锡山被问得脸色微微发红,赶紧低声解释。

“骑一师附近只有一个日军中队?小鬼子也太不把咱们晋军放在眼里了!”赵戴文又是微微一愣,感慨的话语脱口而出。说完了,才突然想起来前一段时间晋军打算与日寇暗通款曲的丑事,心中顿时一凉,有股抑郁之气慢慢从嘴里吐出来,弥漫在窑洞中久久不散。

阎锡山刚才一直刻意不提晋军已经跟日本人之间已经达成了初步“和平共处”的协定,就不想让赵戴文又在此事上跟自己纠缠起来没完。此刻见对方已经猜到了真相,只好笑了笑,硬着头皮说道:“我也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新军被八路给拉走了,中央军又盯着咱们手中最后这点儿地盘,如果我还继续像先前那样跟日本鬼子硬拼的话,估计用不了一年,咱们晋绥军最后这几万人马,也会葬送得干干净净!孙连仲的队伍在台儿庄拼光后,重庆方面是怎么对待他的,老哥你也看到了。我怎么敢再步他的后尘?!”

不待赵戴文说话,想了想,阎锡山又继续补充,“不过老哥你放心,阎某人可以对天发誓,跟日本人之间,只是虚与委蛇。绝不会真心投靠他们,绝不会真的出卖祖宗!”

“唉——!”赵戴文又是报以一声长叹,望着阎锡山日渐憔悴的面孔,半晌无法再说一个字。以他对阎锡山的了解,相信后者刚才说得的确是心里话。跟日本人之间勾结,只是为了保住手里边最后这点家底儿,而不是真的想去当儿皇帝。这也是阎锡山最擅长的本领,在几大势力当中左右逢源,谋取晋绥系利益的最大化。只不过原来他逢源的对象是奉系、直系和南方的广州革命政府。而现在,则换成了日寇、八路和国民党中央政府而已。

如果光站在晋绥系的立场上,很难说阎锡山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跳出晋绥系这个小团体之外,站在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上,阎锡山的行为绝对是大错特错,即便把整条黄河的水倒出来,都无法洗干净他的罪行!

而与日寇暗通款曲的决定,却得到了晋绥军大部分高级将领支持的。至少,今天到场的赵承绶、王靖国和梁化之三个,谁都跑不了!目光缓缓从窑洞中的几个人脸上扫过,赵戴文越看,心里觉得越凄凉。当年那个为了国家民族不惜头颅的阎百川不见了,当年那个死守大同,与清军激战四十余日赵承绶也不见了,他们如今都手握重兵,功成名就。他们都有了割舍不了的利益与牵挂,为了维护这些身外之物,竟然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与民族。而当年他们之所以起义推翻满清,也正是因为满清统治者,把小集团的利益摆在了整个国家民族利益的之上。他们只用了短短三十年,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变成了当年自己誓死要推翻的人,并且乐此不疲!

“只是,只是初步达成了停火协议。其他,其他事情都没谈。您老也知道,当年唐太宗亦有渭水之盟。老总之所以这样做,也只是为了积蓄实力,以图将来而已!”被赵戴文看得心里发毛,第七集团军司令赵承绶向后退了几步,硬着头皮解释。

“是啊,是啊!您老也知道,开战以来,咱们晋绥军损失惨重。去年又被八路拉走了三分之一人马!”作为阎锡山的私人谈判特使,梁化之也红着脸替晋绥系的行为找理由。

这两个人都是对日谈判的直接参与者,并且最初心里都对此十分抵触。但出于对阎锡山个人的忠诚,他们两个又不得不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自己欺骗自己。久而久之,就真的沉浸在谎言当中,彻底无法自拔了!

听二人说得流利,赵戴文愈发觉得心凉,只觉得身体内的血液都变成了冰水,沿着血管淌来淌去,把冻得自己瑟瑟发抖。“你……,你……”用手指了指阎锡山,又指了指赵承绶,他嘴唇哆嗦着,胳膊哆嗦着,无法说出一句完整话。猛然间,嗓子眼一甜,鲜红的血浆顺着嘴巴和鼻孔喷了出来!

“化之,赶紧去接张子仁!不,赶紧去传杨麻子!”阎锡山年纪虽然大了,手脚却非常利索。抢上前一步,扶住赵戴文,同时大声命令。

张子仁和杨麻子,都是阎锡山的贴身御医。前者精通岐黄之术,后者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