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烽烟尽处 >

第223章

烽烟尽处-第223章

小说: 烽烟尽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那么严重吧!”张霁云看了刘国梁一眼,不满地反驳,“王胡子也是老党员了,立场没那么不坚定。况且那个姓张的小家伙,你不是派人去调查过他的来历了么?”

“很多老党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国民党腐蚀的!”在老朋友面前,刘国梁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特别是王胡子这种江湖气息非常重的地方部队领导,往往就是国民党特务的重点进攻目标。至于那个姓张的,我这边只能查到他的确在老二十六路特务团当过连副。娘子关战役之后,这个人就彻底消失了。并且一失踪,就是七、八个月!足够接受一整套专业特工技巧培训。”

“红胡子上次送来的报告,不是说此人在老乡家养伤,并且还跟娘子关那边的游击队有接触么?!”张霁云又愣了愣,有些不解地问。“你发函去吴队长那边调查过没有?他怎么答复的你!”

“发过,但是没有回音。据秘密战线上的同志汇报,娘子关游击队,已经不存在了!”刘国梁的声音立刻就低沉下来,低着头,眼眶微微开始发红。

“怎么?”这个消息,对张霁云的震动,可比喇嘛沟游击队可能被军统渗透大得多。他腾地一下就跳起来,抓住刘国梁的手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下来之前,上级部门不是还给沈队长他们发过奖状么?!”

“上个月十五号,鬼子从前线抽调正规部队,在山西北部发动了治安战。娘子关游击队被一个大队的鬼子和两个旅的伪军包围,以吴队长为首的娘子关游击队将士四百三十余人,全部以身殉国!”刘国梁脱下军帽,悲愤地补充。(注1)

注1:从1038年起,鉴于后方不稳。日军多次从前线抽调兵力,对活跃在占领区的游击队发起重点打击。很多支游击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全军覆没。其中有共产党的队伍,也有国民党的队伍。还有一些不属于任何党派,纯粹自发的抵抗力量。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四章 兄弟(2)

屋子内的气氛立刻变得有些压抑,外边的风却愈发大了起来,夹着绿豆大小的雪粒子,噼噼啪啪地砸在牛皮纸糊的窗子上,不一会儿,就将牛皮纸砸成了半透明状。

“吱呀!”一声门轴转动响打破了屋子内的沉寂,老榆木板子做的房门被从外边推开,察北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醒顶着一脑袋雪沫子,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将已经冻硬了的棉线手套朝椅子上一丢,一边将手指捂在红泥碳盆口上烤火,一边大声抱怨,“这是什么鬼天气,冻得狗都不敢出窝了。老乡们却说,现在还不是最冷的时候。等到数九那几天,撒尿时都得随身带着一根木棍子!”

“呵呵!”保卫科长刘国梁勉强笑了笑,站起身,走到碳盆旁用火筷子轻轻拨了几下,让里边为数不多的木炭稍微变亮了一些。

苏醒终于感受到了碳盆里努力升起的热气,嘴里发出满意的叹息声,“嘶——啊!这下可舒服多了。老刘、老张,跟总军区打的那份请求支援人手和物资的报告,发过去没有?总军区那边,给没给咱们具体答复?!”

“昨天下午就发过去了,到现在还没收到回音!”刘国梁摇摇头,低声回应。“我估计总部那边也有困难,小鬼子盯上咱们晋察冀了,阎锡山那边,又有人总是想着在咱们背后下刀子!”

“也是!”苏醒轻轻点头,“聂司令那边压力也不小,最近又忙着组建晋热察挺近军,暂时还顾不上管咱们这边。算了,咱们还是自力更生吧。想办法劫鬼子一支运送物资的车队,就什么都有了!”

“鬼子在这种天气里很少组织公路货运,除非咱们去劫铁路!”副司令张霁云从桌案上抬起头,低声回应。

“那就有点麻烦了。大同那边,距离咱们军分区可是有点儿远!”苏醒搓了几下手,皱着眉头说道。感觉出两位同事情绪都不太高,他将头从碳盆上抬起来,疑惑地追问,“怎么了,你们两个?都没精打采的,感冒了?还是跟我一样无法适应这口外的鬼天气!”

“没!”副司令张霁云和保卫科长刘国梁同时讪讪摆手,“我们两个刚才,我们两个刚才正在说娘子关游击队的事情。心里有点儿缓不过劲儿来!”

“你们是在说伍队长的事情啊!”提起牺牲的同志,苏醒的情绪也有些沉重,“我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呢!多好的一名同志啊,才三十二岁,就早早的去了!”

“是啊!”副司令张霁云唏嘘着感慨,“上次在军区开表彰大会时,我还跟他分在一个宿舍。这才一转眼功夫,嗨——!”

“都怪阎锡山那边,明知道手下有部队已经靠不住了,也提前不跟咱们通个气儿!结果害的伍队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连率部转移的机会都没有!”刘国梁咬了下牙齿,很恨地说道。

在鬼子最近发起的治安战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损失了不止娘子关一支游击队。引发危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晋军那边有数支部队突然投靠了日本鬼子。导致多支八路军游击队一瞬间就陷入了鬼子和伪军的双重包围中,根本来不及采取任何转移措施。

“他能坚持到现在没跟咱们翻脸,已经很不错了!”苏醒笑了笑,脸上的表情略微有些发苦。“无论什么时候,求人都不如求己。阎锡山不过是一个旧军阀,民族大义在他心里,恐怕远没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重要。”

“您是说这次投降了鬼子的伪军们,事先得到了阎锡山的默许?!”刘国梁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迫不及待地追问。

“我手中没有任何证据!”苏醒想了想,用力摇头,“所以也不能怀疑他,否则对抗战大局不利。”

“唉!”保卫科长刘国梁的眼神瞬间又黯淡了下去,摇摇头,低声叹气。晋察冀军区目前面临的局势非常复杂,特别是跟阎锡山的合作方面,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作为保卫工作的负责人,他能敏锐地感受到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然而为了维护八路军和晋军之间日渐脆弱的同盟关系,他和他所隶属的部门又不能采取任何果断措施先发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态一点点向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注1)

“刚才这些话,算是咱们三个私底下的议论!我估计,吃了这次的亏之后,军区那边已经开始着手布置应对之策了!”苏醒也不愿意再提这些窝心事情,摆了摆手,低声总结,“伍楠同志为国捐躯,虽死犹生。咱们这些后死者,与其把精力放在哀悼他们上,不如替他们多杀几个鬼子!”

“是啊,生为军人,死在战场上是我等的荣幸!”副司令员张霁云站了起来,勉强笑着回应。

“我只恨自己不能亲手杀掉那些背后捅游击队刀子的家伙!”刘国梁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咬牙切齿地补充。

“你早晚有这个机会!”苏醒轻轻点头,然后将话头拉回察北军分区自身,“咱们这边怎么样?下面各支部队受没受到波及?”

“鬼子这次进攻的重点,主要在山西。察哈尔南部的同志们多少受到了点儿波及,至于咱们察北,目前还没受到任何影响!”情报领域是刘国梁的专长,想都没想,他就如数家珍般汇报。

“那就好!”苏醒咧了下嘴,如同土财主般庆幸地扶头,“咱们这边一切都才刚刚开始,连架子还没拉起来呢,若是给小鬼子注意上了,麻烦可就大了。”

“即使没受到小鬼子的重点关注,咱们这边,最近恐怕也不会太轻松!”刘国梁想了想,觉得还是把自己刚才跟张副司令之间的话题,再跟苏醒这位司令员兼政委再讨论一番,“喇嘛沟游击队那边,最近的发展可能出现了点问题!”

“王胡子?”苏醒立刻就跟麾下的具体人物对上了号,愣了愣,迟疑着追问,“你是说王胡子那边?他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前一段时间,他不刚刚打了一个打胜仗么?”

注1:阎锡山在抗战期间,态度一直摇摆不定。虽然在初期曾经说了很多豪言壮语,但发现日军实力远比自己预想的强大之后,又试图在日军的保护下维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导致晋军对八路军的态度,也变来变去。甚至出现了日军进攻八路军军时,晋军在旁边大力配合的情况。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著《华北治安战》记载,双方“进行得非常密切,事实上双方的联络已成公开的秘密”,并曾两次缔结停战合约,进行多次物资交易。日军对晋军进行的分化瓦解工作中,“获得很多俘虏和投降部队,以之改编成山西剿共军两个师”。

第四章 兄弟(3)

这口吻,居然和副司令员张霁云刚才对红胡子的评价差不多。刘国梁气得胸口一挺,本能地就想开口提醒苏醒不要犯唯军事主义错误。然而转念一想,对方毕竟是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必要的权威还是应该给与足够的尊重。咬了咬牙,喘着粗气说道:“单纯从军事角度,王洪同志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的确卓有成效。然而把军事和政治两方面综合考虑,他的一些做法却不是很妥当。比如说……”

稍稍停顿了一下,他决定还是先从比较不重要的部分说起,以免引发苏醒的反弹,像刚才张霁云一样护短,“比如说,他准备利用俘虏组建白俄中队这件事。就做得非常欠考虑。要知道,那些人可都是在苏联境内欠下过累累血债的白匪,对苏维埃政权的仇恨几乎都刻进了骨头里。咱们同样是共产党的队伍,怎么能招揽这些仇人呢?”

“是么,有这种事情?这个王胡子,还真是有点气魄啊!他的报告在哪呢?让我先看看!”苏醒听得一愣,快步走到桌案前,笑着抓起电报。

“在第三段第二行!”刘国梁瞪了苏醒一眼,非常不满地回应。从对方的表情上来看,好像根本没觉得红胡子的行为有什么出格。反而带着几分欣赏的味道,好像红胡子此举是为八路军争了光一般。

“……经深入调查和审理后,处决了三十几名手上有多条人命的惯匪和白匪骨干。遣散了一百七十二名年龄偏大,罪行相对较轻的白匪。还有一些劣迹不明显的白俄匪徒,经批评教育之后,已经认识到了他们自己以前的错误,发誓要痛改前非。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游击队决定从中挑选三十岁以下,身体健康且无不良嗜好者……”苏醒没有注意到刘国梁的情绪,一边看电报,一边低声将上面的内容给念了出来,“……作为新鲜血液,吸纳进游击队内,以弥补游击队最近一段时间减员较大的缺陷……”

“我觉得没什么不妥当啊!”放下电报,苏醒转过头,看着刘国梁的眼睛,坦诚地跟对方探讨,“那些年富力强,又没犯过太过分罪行的俘虏,直接与惯匪一起处决掉,肯定不行!如果把他们放了,他们年轻轻的又肯定不甘心在草原上默默无闻的当一辈子牧民,弄不好,没几天就得重操旧业。还不如让他们加入游击队戴罪立功呢,好歹也是摸过枪的人,上了战场不会表现太差!”

“可他们,他们是俄罗斯人,在苏联境内欠了累累血债的!”刘国梁忍无可忍,再度大声提醒。

“怎么可能在苏联境内欠过血债呢?!”苏醒转身又把电报给抓了起来,指着上面的文字反驳,“王胡子不是写了么,他要招揽的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十月革命都过去二十多年了,三十岁以下的白俄马匪,要么是五六岁时就随着父母逃到了中国境内的,要么就是在中国境内出生的,不可能在苏联那边还有什么血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其实更应该算是中国人,虽然他们长得跟咱们的确不太一样。”

“这……?”刘国梁语塞,胸口随着呼吸上下起伏,“他们,他们,您说得,好吧,您说得的确有道理。可这件事儿如果传到苏联同志耳朵里去,咱们八路军怎么给人家解释啊?!怎不能像您刚才那样,咬着牙非说他们是中国人吧!”

“还要怎么解释啊?!”苏醒皱了下眉头,对刘国梁的态度有些不太满意,“当年大军阀张宗昌招揽白俄溃兵组建大鼻子军团的时候,也没见苏联同志找他要解释啊!怎么到了咱们八路军头上,反而事情就多起来了呢?莫非在苏联同志眼里,咱们八路军还不如张宗昌那些军阀来得亲近?!”

“这……”刘国梁彻底被憋住了,半晌说不出任何话来。苏醒耸耸肩,笑着继续补充:“我说国梁同志,你没有必要那么紧张!苏联同志事情多着呢,哪有闲功夫管咱们这边怎么处置俘虏!况且把这些白俄溃兵的后代收拢在咱们游击队里,对苏联老大哥来说,总比任由他们在草原上流窜安全。否则,万一哪天他们被日本鬼子给招安了,带路杀向西伯利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