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 >

第32章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第32章

小说: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讨谋杀梦露的计划。卡尔波齐指出,由于肯尼迪兄弟对于梦露的死缠烂打已感到非常厌烦,并担心她爆出和他们两兄弟的关系,影响肯尼迪家族的政治前途,于是痛下毒手。

    执行谋杀行动的是梦露的心理医生格林森,而护士默里则被安排照顾梦露,并将梦露的一举一动向格林森汇报。格林森接到彼德?罗福的电话后,在8月4日晚前往梦露的好莱坞寓所,向梦露讹称以灌肠法从肛门给她注射一种药剂。当梦露再服食惯用的安眠药后,两种药物加起来的化学反应,会令梦露看似是服过量药物死亡。

    首先发现梦露*倒毙在床上的是护士默里,她在8月5日凌晨1时30分致电格林森。格林森在接到电话后,便匆匆赶到梦露寓所善后。肯尼迪兄弟的杀人计划已成功了一半,而剩下的就是清理现场。罗伯特的姐夫彼德?罗福此时担起重任,他将所有肯尼迪兄弟与梦露有关系的证据消灭掉,并将现场弄至是梦露自杀一样。

    至清晨4时25分,梦露的死讯由另一名稍后被召唤到她家的医生通知警方。第一名抵达现场的警员事后表示,看到格林森面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而且神情古怪。

    卡尔波齐在手稿中还透露,彼德?罗福担心消灭证据的工作做得不够妥善,曾在当天清晨5时20分派一名私家侦探到梦露家中再调查一次,结果证实一切妥当。卡尔波齐甚至查出,在梦露死后不久,罗福前往肯尼迪的麻省住宅,几天之后,护士默里和另一名梦露的朋友,亦齐齐飞往麻省,而机票则是由肯尼迪家族的美国运通卡签账。

    人们为玛丽莲?梦露的猝死深感惋惜,无论是自杀抑或谋杀,夺去的都是她美丽的生命,而这个悲剧背后有着更深层的社会原因,由此演绎的女主人公的故事则越发的扑朔迷离。

078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之谜()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约翰?肯尼迪的这句名言让这位美国最年轻的总统深得美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然而他尚未完成对美国民众的承诺就不幸遇刺身亡,而且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悲剧发生于1963年11月22日上午,当时肯尼迪正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府达拉斯市进行政务视察,他们夫妇同乘一辆敞篷轿车前往市区。兴致颇高的肯尼迪夫妇坐在轿车的后排向路边的欢迎人群微笑致意。对于死神的降临,他们浑然不知。

    中午1点30分,总统车队在经过市中心一处路口时枪击发生,总统保镖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肯尼迪就已经一头歪在了夫人身上,而州长康纳利也身负重伤。肯尼迪遇刺后数小时,达拉斯警方在*院里抓获了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

    11月24日,奥斯瓦尔德在转监过程中被达拉斯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当着数十名联邦特工和警察的面打死,而鲁比本人最后也死于监狱之中。

    约翰逊上任后,立即成立了一个7人调查小组,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沃伦领导。经过多方调查取证后,该调查委员会于1964年9月发布了该案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刺杀行动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和其他部门集团一概无关。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一结论难以让人信服,案情仍是迷雾重重。

    1990年召开的一个记者招待会披露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事件。记者招待会是一个名为珍尼弗?怀特的妇女召开的,她声称自己的丈夫罗克斯曾是一名杀手,与奥斯瓦尔德和鲁比同时受命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珍妮佛曾经亲耳听到他们商量刺杀现任总统的计划。肯尼迪遇刺后第四年,罗克斯被中央情报局出卖,接着就死于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爆炸事件。到了1982年,珍妮佛的儿子里奇?怀特无意间在家中发现了父亲的私人日记,日记中对1963年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美国联邦调查局知道此消息后迅速派人取走了该本日记,至今尚未归还。

    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凶手到底是谁?

    众所周知,保护美国大财团、大企业家的利益一向是总统制定政策的行为准则。肯尼迪总统是个有上进心的年轻总统,他当选后,便以改变保守的政治武器为己任,这使他与美国主要经济部门大亨们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凶案发生的前一年,这些大亨们已经无法容忍,可肯尼迪当时的威信很高,大亨们担心他连任下一届总统会继续影响他们的权益。另一方面,肯尼迪和中情局在古巴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中情局的人极有可能也想拔去这个眼中钉。

    自1865年林肯总统被人暗杀以来,美国总统不断遭人暗算,他们头上的权力光环几乎成了一些“狂人”眼中的靶标。然而,肯尼迪枪击案的背景更显得格外扑朔迷离。美国公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竟在联邦特工的皮底下,当着摄影记者的面被人一枪“灭口”,而开枪杀人的杰克?鲁比不久之后又神秘死去。眼有人认为,事件最为关键的是以胡佛为首的联邦调查局。胡佛历经几代总统,权高位重,手中掌握了许多政客的把柄,在美国政界几乎一手遮天,可是肯尼迪不肯向他妥协,积极限制胡佛的权力,两人势如水火。据说肯尼迪遇刺之前,撤换胡佛一事已经提上了工作日程。于是大财团、中情局、胡佛三者联手策划此次谋杀事件也是在意料之中。

    另一些人认为暗杀行动是“黑手党”所为。更有甚者,还有人将肯尼迪的死与玛丽莲?梦露的自杀搅到了一起。

    一些民间机构发誓一定要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但时至今日这一案件仍然是扑朔迷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当事人已经先后去世,而剩下的也已近垂暮之年,看来他们要把谜底带入坟墓。达拉斯街头的枪声,也许将成为美国政治史上一个永远的谜。

079 美国登月计划的真假之说() 
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60年代末实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球表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球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至此,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东部事隔多年以后,俄罗斯研究人员戈尔多夫发表一篇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对美国30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他说,美国30年前向全世界展示的所谓美国宇航人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电影纪录片都是在好莱坞电影摄影棚中伪造出来的。

    戈尔多夫在文章中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确实接近了月球表面,但是由于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便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电影纪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

    他强调,他是经过对所有登月照片进行长期地认真地科学分析和认证之后作出这一结论的。他说,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都对他的这一质疑表示赞同。

    戈尔多夫的质疑主要有如下六点理由:

    1。电影纪录片中那面插在月球地面上迎着强风飘扬的美国星条旗显然是伪造的,因为月球上不存在大气,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美国国旗吹得飘起来;

    2。在所有登月照片和电影纪录片中,没有一张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

    3。照片中被拍摄物品影子的朝向是多种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只能是一个方向;

    4。在所有登月照片和电影纪录片中,找不到一张有美国宇航员在月球着陆的作品;

    5。从电影纪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6倍,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跨跃了地面上5至6米的长度;

    6。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登月仪器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但实际上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同时,也有一些人发表了与戈尔多夫不同的观点,对他的质疑进行了反驳。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

    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

    其次,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如果是一次骗局,他们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表一些照片即可。否则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甚至会因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

    第三,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都会持科学的态度,不会视严肃的科学问题为儿戏。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

    此外,美国的传媒几乎是无孔不入。假如政府有欺骗行为,各大媒体一定会大做文章。而至今美国新闻界并没有对此大肆渲染,其中必有一定道理。

    这张照片是真是假?美国登月是真是假?现在已经有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个骗局,而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对此却不发一言。

080 黛安娜王妃车祸之谜() 
英国王储查尔斯的前妻黛安娜在法国遭遇车祸,因重伤不治身亡。许多人都想知道车祸究竟因何而发,但这似乎是一个难解之谜。那曾经美丽的“英格兰玫瑰”虽然已经凋零,可她身后的一个个谜团,至今还是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英国王妃黛安娜曾经是世界上最受人瞩目的女性之一,她1961年7月1日出生,幼年时双亲离异。1977年,结识了她的白马王子――英国王储查尔斯,引来不少妒忌的眼光。1981年7月29日,黛安娜与查尔斯在白金汉宫举行隆重婚礼,成了备受关注的英国王室成员。据统计,当时全世界各地约有7。5亿电视观众收看了这场“世纪婚礼”,媒体也称他们的婚姻为“20世纪最美丽的童话”。自此以后,她的一举一动都一直是英国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后来,王储夫妇的感情破裂,正式离婚,离异后的个人私生活,仍旧被大小报刊“炒作”。

    英国公众普遍同情黛安娜,认为查尔斯对婚姻破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黛安娜和查尔斯分手后,结识了埃及富豪多迪,这使英国王室多少显得有些尴尬。1997年8月31日午夜零时,黛安娜和多迪在巴黎郊区的里茨饭店共进晚餐,之后驱车前往巴黎第16区法耶兹的豪华住宅。为躲避记者的追踪,饭店专门把保罗找来做黛安娜的司机。保罗猛踩油门,汽车时速超过160千米。但记者们有的驾车,有的骑摩托,穷追不舍。当汽车高速行驶到塞纳河畔的阿尔马桥下隧道时,前面突然出现了急转弯,由于速度太快,汽车先是猛烈地撞击在隧道隔带的立柱上,然后翻滚着撞向隧道右墙,最后摔落在隧道的车道中央,汽车顿时成为一堆废铁。

    当时黛安娜坐在后座,身受多处重伤,多迪和司机当场毙命。随后赶到的记者们蜂拥在汽车残骸周围,像疯子一样从各个角度急速拍照。黛安娜后来被火速送往医院,但终因胸肺受重伤出血过多,于凌晨4点不治身亡,年仅36岁。

    黛安娜遇难,惊动英法两国有关方面,巴黎警方针对车祸迅速展开调查。巴黎检查署后来发表声明:司机保罗酒后开车,对这起车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保罗的验尸结果表明,他每公升血液酒精含量1。75克,是法定每公升血液酒精含量0。5克的3。5倍。一时间舆论哗然,司机保罗及里茨饭店成为众矢之的。但里茨饭店的一位服务员却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